民族文化差异及相互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探究民族间文化传统差异及其影响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在不同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精华。
然而,不同的文化传统之间会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
历史深厚的亚洲大陆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带,各个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历史悠久。
中华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等等,都在这片大陆上根深蒂固地生长和发展。
从经济、政治到社会生活等方面,这种文化多样性尤为突出。
在这里,我们将着重探究中国、印度和中东伊斯兰文化之间的传统差异及其影响。
中国文化经历了多个朝代和历史时期的漫长发展,在做数千年的历史潮流中,融合、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礼节、家庭、道德精神等方面,讲究人际关系和道德准则。
中国人的家教观念重视对传统文化的遵循,尤其注重子女孝顺家长和尊重老年人。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影响,但许多礼仪和道德准则仍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保持和传承。
印度文化同样经历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东南亚传统文化的灵魂之一。
印度文化跨越了几个时期和朝代的历史演变,每个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价值观。
印度文化强调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这也是印度文化与其他文化最不同之处。
印度教、佛教、锡克教和耆那教在印度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另外,印度古老的文化传统里存在着智慧、艺术和哲学思考等元素,这些都与宗教信仰融为一体。
中东伊斯兰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它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和历史。
伊斯兰文化主要立足于伊斯兰教义的信仰和实践,这种信仰被视为是一种全面而具变革性的社会哲学体系。
其文化传统强调了个人责任、公正性、关怀和家庭价值,而这些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与中国和印度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较于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传统,伊斯兰文化更加注重宗教命令和必须遵循规定,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典和教派教义。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影响]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篇一: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对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之关系的理解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许多民族,它们有着自己不同的民族文化、多样的人口结构、各自的语言等等。
中华民族围绕着共同的历史、地理、价值观以及一种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民族情怀这一概念而有着共同的特色。
不同民族之间也有着不同的差异,比如文化的差异、宗教的差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等等。
比如,在一些民族中,新婚夫妇会有一种相互帮助的习俗,而在另一些民族中,新婚夫妇会有一种保护禁忌的习俗。
在一些民族中,宗教信仰被深深根植,而另一些民族中则没有。
在一些民族群体中,社会经济条件比较悬殊,而另一些民族群体则比较均衡。
总之,中华民族之间存在共同性与差异性,如果要发挥各民族的集体智慧和潜能,必须维护各民族间的和谐共处,尊重彼此文化,发掘差异性中的潜力,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多元性和团结性。
面对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不能用单一文化应付多样文化,而要建立起多文化对话的平台,更好地认识彼此并建立互信,使各民族团结而绽放新的智慧朝阳。
民族差异名词解释民族差异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不同的历史、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等因素所导致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和尊重民族差异变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社会和谐与多元文化发展。
一、文化差异文化是一个民族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它包括了语言、价值观念、习俗等方面。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这是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所决定的。
1. 语言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基本且显著的特征之一。
世界上有着众多不同语系和语言家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
例如,中国拥有5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就存在着各自独特而又多样化的方言和口音。
2. 价值观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而深厚的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信仰和生活方式。
例如,东方文化中重视家庭和社群的观念,与西方文化中重视个人主义和自由的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3. 习俗与传统习俗与传统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庆典和仪式等。
例如,中国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而西方国家则有圣诞节和复活节等。
二、宗教差异宗教是人类社会最为重要而又复杂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宗教差异。
1. 信仰体系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信仰体系,这些体系反映了他们对神灵、生命意义和道德规范等问题上的看法。
例如,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最主要信仰体系之一,而印度则有佛教和印度教等。
2. 宗教仪式宗教仪式是每个宗教团体中重要且独特的活动。
不同民族的宗教仪式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例如,印度教的浴礼仪式和佛教的禅修等。
三、社会习惯差异社会习惯是一个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礼仪习惯。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社会习惯差异。
1. 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是一个民族文化中重要而又独特的方面。
不同民族之间对食物种类、烹饪方法和餐桌礼仪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人重视餐桌礼仪,而西方国家则更注重个人口味。
民族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
它是多民族国家中,或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中经常遇到的社会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问题。
只要民族存在,就会有族际社会,也就必然产生民族问题。
因为民族特点本身在使人们区分为不同民族群体的同时便包涵着形成民族问题的内部机制,民族特点导致民族差异,民族与民族差异的存在产生出不同的民族问题。
而且,民族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存在,民族差异的持久性也将使民族问题长期存在。
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下,民族问题的表现形态和内容不尽相同而已。
如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民族剥削、民族奴役、民族纠纷和民族斗争是阶级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
在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消灭了剥削阶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铲除了民族压迫的根源,实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并成为其他民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民族问题:所谓民族问题,指的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和民族集团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
民族问题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
它随着人们形成为不同的民族而发生,也将随着民族差别的消失而消失。
解决民族问题,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
狭义的民族问题从狭义方面讲,民族问题是指从民族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一切矛盾问题。
民族之问存在矛盾,才能产生民族问题。
作为一种历史范畴,民族问题有自己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民族问题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
广义的民族问题从广义上讲,民族问题还涉及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和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关于民族团结存在的问题【五篇】【1】民族团结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合作的状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民族团结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文化差异是导致民族团结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语言、宗教、习俗和价值观念,这些差异容易产生冲突和隔阂,影响民族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例如,由于历史和地域原因,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互相误解和偏见,导致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
其次,经济差距也是民族团结问题的一个方面。
在一些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一些民族处于相对贫困和落后的状态,这容易引发不满情绪和社会不公平感,从而影响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团结。
再者,种族歧视和民族偏见是民族团结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地方,由于历史原因或个人偏见,存在着对某些民族的歧视和偏见,这会导致社会矛盾和紧张局势的产生。
有些人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抱有偏见和歧视,导致民族之间无法和谐相处。
此外,政治因素也是民族团结问题的重要因素。
政治上的利益分配不公,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民族政策不公正,会导致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政治上的不公正会加剧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影响民族间的团结与和谐。
最后,教育和宣传不力也是民族团结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方在教育、宣传和媒体等方面存在不全面、不公正的问题,缺乏对于多元文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和宣传,导致年轻一代对于其他民族的了解及认同度不足。
总之,民族团结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文化差异、经济差距、种族歧视、政治因素以及教育和宣传不力等方面。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同时重视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多元文化的认同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2】民族团结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民族团结是现代社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问题。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经济差距、种族歧视、政治因素以及教育和宣传不力等因素,都会对民族团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民族学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关系的研究在人类社会中,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关注的焦点。
而深入研究民族学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关系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相互影响。
一、民族学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及特点民族学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不同民族之间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宗教信仰、艺术形式、民间传统等独特的文化元素。
这些文化元素反映了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并形成了各个民族之间独特的文化特征。
民族学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包括:1. 多元性: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表现出多样性,丰富了人类社会的文化面貌。
2. 历史性: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演变源远流长,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和变迁。
3. 边界性: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界限是相对固定的,但也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4. 区域性:民族的文化传统通常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
二、民族关系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研究民族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知和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及相互影响所带来的变化。
民族关系的研究意义包括:1. 促进多元共存:研究民族关系可以为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寻找更有效的路径,促进各个民族的平等交流与互动。
2. 丰富文化资源:通过研究民族关系,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丰富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
3. 传承与创新:民族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民族关系的研究内容包括:1. 民族之间的历史关系:研究各个民族之间的历史渊源,了解它们的互动与交流历史。
2. 文化交流与影响:研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探究其对文化传统的改变与创新。
3. 地缘政治与民族关系:分析地缘政治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探讨它如何塑造民族间的互动与合作。
三、发展与保护民族学文化多样性的措施为了促进民族学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并保护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倡导尊重与包容:各个民族应相互尊重,互相包容,保护并发扬各自的独特文化传统。
什么是民族文化,文化多样性有什么优势和劣势?民族文化是指一种特定的地域和民族所具有的文化特色。
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是多样的,其中包含了语言、宗教、传统习俗、服装等方面的差异。
然而,这种差异性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断受到挑战。
本文将探讨民族文化和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优势和劣势。
一、文化多样性的优势1.促进文化创新文化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刺激,推动了文化创新和发展。
不同的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从而创造出更加多元和丰富的文化产物。
例如,日本拉面便利店和美国的汉堡快餐,在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下,互相融合,形成了新的美食文化——拉面汉堡。
2.增加文化交流文化多样性也使得不同民族间交流更加频繁和丰富。
人们可以通过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增进相互的了解和友谊。
例如,在国际比赛中,进行不同文化艺术的展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各个国家与民族间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团结。
3.推动社会和谐文化多样性也可以推动社会和谐。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习俗,而在文化多样性的带动下,相互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也会相对统一。
二、文化多样性的劣势1.文化冲突在文化多样性的大背景下,文化差异性也会带来许多文化冲突。
如阿拉伯世界与西方之间的冲突。
因为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无法协调双方的利益与需求,使得不和谐的地方愈发明显。
2.文化隔阂由于文化差异,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往往存在着文化隔阂。
不同文化看待世界和人性的角度不同,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文字、宗教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容易导致沟通障碍。
3.文化侵蚀文化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之一是文化侵蚀。
在全球化和文化融合的大环境下,流行文化、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也带有了它们选择性文化传承的时代风格,特别是对于较小的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可能使这种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无根无据的文化。
综上所述,文化多样性对促进创新和增加社会和谐本质上是有益的。
同时,在文化多样性的大环境下,应该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避免其被其他文化所侵蚀,造成文化多样性的减少。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种历经千年沉淀的文化遗产,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思想、信仰、价值观等精神内涵,是维系民族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是世界上两大文明圈之一,它们各自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借鉴,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本文将会探讨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二、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1、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发展历程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演变,经过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丰富的历史经验积累,形成了十分丰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西方传统文化相对年轻,在近代历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演变,更注重理性思辨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2、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差异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忠、信、孝、悌”等传统美德,更强调对家庭、社会等大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而西方传统文化则更注重个人权利和人权保护,主张社会的基础是以自由、平等为基础的。
在人生观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强调个体与宇宙的和谐统一;而西方传统文化则更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追求。
3、中西方文化传统在艺术表现上的异同中西方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书法、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蜚声世界,解读着中国独特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趣味;而西方传统文化则更注重对个体情感和经验实现的表达,以音乐、浪漫主义文学等形式对人们的情感进行激发。
三、中西方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中西方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各具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已久,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它以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传承中积淀和传递了大量优秀的道德、美学和哲学经验,为中国人带来了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和文化认同。
西方传统文化则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着眼于理性思维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
它最具有影响的是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民族文化差异与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性,包括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为人处世的风格等。
对内它表征着一个民族的性格,是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对外它体现着该民族的风貌,影响着其他民族对这一民族的印象,也影响着各民族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归因是社会群体成员共享的认知方式,群体内的成员通过群体的棱镜而不是客观的条件来来看待内外部成员,这些棱镜已成为他们共同意识的一部分,所以不同文化群体对同一行为归因的方式和结果是不同的。
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我们需要了解对方民族的文化差异,熟悉交际对方的价值观、审美观、行为观点和准则、礼俗、禁忌等,在此基础上的跨文化交际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例如与俄罗斯人交往时就忌讳询问对方的年龄,恭维身体健康,拜访则一定要在对方主动邀请后方可登门而且切忌不能空手,送花则忌送偶数支等等。
而美国人问候的形式有握手、拥抱和亲吻。
中国人古时喜欢跪拜、拱手、鞠躬,受西方影响接受了握手这一形式;印度人合掌问候;泰国人见面时用拜礼;毛利人见面时以额头轻触对方的额头。
不同的问候形式在他民族的心理获得的解释会大相径庭。
只有了解对方的憎恶喜好才能为成功交际提供有利前提。
文化具有多样性,民族文化之间存有差异,我们要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在跨文化交际中,要肯定彼此之间差异的存在,不可凭自己的思维习惯、评价标准去衡量其他民族文化。
要了解民族文化差异,但是不能将这种差异固化,也不能将该民族的整体文化特征无区别地扩散到该民族的每一个个体上。
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要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对文化定型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加工,从而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
在跨文化交际中,民族-种族中心主义也是一种执着的心理情感,它并不经常表现在赤裸裸的言论中,但却暗含在言行举止中。
它存在的功效使之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其功效表现在:传递群体习惯,促进群体团结,增强群体活力,扩大群体生存机遇,有效积聚领导者权力。
简而言之,它可以使群体团结起来、保护自我、发展自我、获取实惠。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各自的独特风格和内涵。
长城是抵御异邦入侵、众志成城的象征;赵州桥、蔡伦造纸、毕升活字印刷是中国文化的积淀;瓦特蒸气机、爱迪生电灯、牛顿三大定律是西方文化的精华。
鼓楼花桥是侗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粹。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其内涵的准则、规范、行为、模式表层下,都有一套价值系统,本族集团成员对它很容易理解,另一民族文化集团的人们却不易察觉。
生长在某一个民族文化中的人移居另外一个民族文化环境生活,往往区触,会产生一种茫然与心理失衡的感觉。
这是民族文化的排抗效应特征。
一个民族、社团行为方式的总体以及个人从其总体中得到的文化信息,常常是这一民族或集团中较为固定的模式。
换句话说,同一民族或社团是以同一文化模式进行社会活动的。
同一民族的成员互相间可以用这一模式会预知和理解对方的行为意义,从而不会发生误解。
跨文化的交际,则情况完全不同。
因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文化观及行为模式,所以不能用本民族的价值行为观去理解对方。
例如毛南族旧历五月为最大的节日是“庙节”,土家族大年为腊月二十九,小年为腊月二十八。
苗族的鼓丈(牯脏)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侗族的”颖社”等;如生活方面,酉南云溃川一些地区,对炖狗肉津津乐道,日本人有生鱼席、美国人如兔子般生吃多种蔬菜,巴黎人则视蜗牛为美味佳淆,印度人有童婚之风气,凡此种种,无不说明文化习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显露出各自的特色。
不同的民族,有各自固定的行为模式、风俗习惯。
这种模式不以个人为代表,而以一个民族或地区社团为代表。
这些特定的模式客观地构成了文化差异性。
但它受到社会的制约,是人们长期生活能觉察到,在共同意愿基础上建构起来并反复出现;得到该民族成员所默认的一种契约,一种受群体制约的特殊模式。
它可以说是一本社会集团全体成员的行为规范手册,是社会活动的准绳。
由于人类社会具有社会性,世界上任何人群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民族或社团发生交往.尤其是当今社会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际越来越频繁,,电视的普及更加强了全球性的大交流。
如今电视卫星的“足迹”几乎遍及地球每一个角落。
全世界现在拥有十多亿台电视机,其中50%是近五年来增加的;全球已设立有三百多个卫星电视系统,未来五年里,将有许多通讯卫星发射升空。
这种全球性的电视革命对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
显而易见,电视对各族观众而言,已不仅仅是旁观历史的媒介,实际,绝大多数人是通过电视来经历历史的。
每一个民族将难以控制外来的信息,这种不可遏制的观念、意象和文化交融正在漫延和发展。
卫星电视影响最大的是冲击各族文化,以往一种文化要被另外一种文化吸收需要几十年或百年之久,如今的卡拉OK、牛仔裤传遍全球。
正是通过开放往来,尤其是通过电视屏幕,几秒钟就可以办到事情。
但是话又说回来,尽管如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民族固有传统文化的整体内容,也不是一朝一夕短时期所能改变得了的。
文化导入和输出,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高级的还是通俗的,知识的还是交际的文化都可以互相导入。
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文化在西方及世界各地传播,中国儒家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现在的西服在中国的出现和流行等都是文化交流的现象。
文化差异的导入和相互影响,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潜移默化因素。
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文化交流、导入输出也是有可能的。
中国四大发明、英国的火车、美国的电力学,德国的哲学。
意大利的歌剧、日本的企业管理、中国的气功都互相渗透于世界大文化圈之中。
反过来各民族、社团的文化本身也不可避免地相互受到影响。
特别是当今社会生活的国际化潮流的文化演变过程中,更促使人们去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以便互学互补。
民族之间不可能共有一种文化,一个民族中也不可能并存两种以上的文化。
这并不是说。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相似或相近的文化圈子。
但毕竟是汉族只有与汉族文化相对应,侗族文化只有与侗族文化相对应,苗族文化亦然。
两个民族之间,当然会有文化交流和接受,借以互相取长补短,然而这种交流仅止于文化因子的接收和借用;而且决不能照搬,必须由该民族经过加工和改造,使之适应该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之需要,然后再纳入到他们民族固有传统文化整体中充当一个组成部分。
接收异文化圈子与否?从来不会破坏本民族与其文化的直接对应关系,这就是民族文化的特有性。
广告语言:民族文化的折射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11-15 10:18:00 ] 作者:李碧云编辑:studa20[摘要] 现代社会中,广告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将所要宣传的产品信息尽可能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同时,又从多层面传递着民族文化。
分析中、西方广告语言,有利于了解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及广告对民族文化积极的传播作用。
[关键词] 广告广告语言民族文化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告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引导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前者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广告,如政府公告、文化教育团体的声明以及美化公共环境、防止污染、促进公共福利等方面的社会公益性广告;后者指以营利为目的、以推销商品为特点的广告,即商业广告。
本文着重对后者进行探讨。
广告语言的作用。
广告是一门艺术,其构成要素很多,但语言文字居于首位,起着桥梁的作用,将广告所要宣传的产品信息尽可能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尽可能多的消费者。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指导消费、传播美好生活观念的手段与途径,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艺术感染力。
它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追求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
广告语言是语言劝说功能最广泛的运用形式。
它把信息价值和移情作用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或篇幅里,力争吸引消费者,激发兴趣,说明情由,鼓动感情,留下印象,并采取购买的行动。
它不但具有丰富而凝练的知识信息,而且必须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符合他们本民族的文化,体现其深厚的民族情感。
因此,广告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折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文化心理、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将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分析中、西方广告语言,有利于了解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及广告对民族文化的积极的传播作用。
一、中、西方广告语言所折射的文化特性分析任何一个社会的广告语言都无不带有该社会的文化痕迹。
深植于中国人思想意识之中的家族本位及孝道,是许多广告语言的切入点。
家是国人心中生活的宇宙,具有超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孝道深受国人推崇。
“孔府家酒,令人想家”(山东孔府家酒)。
“饮酒”、“乡情”、“家”勾起许多优美的诗句、感动的故事,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氛。
“孩子孝,爸爸笑”(台湾菲利普电须刀),读着它,人们想到了孝心,体验着爱心,自然涌起购买的欲望。
然而,西方文化中“家”的观念较为淡漠,父母与子女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奉行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性与独立。
MONDARIZ(英国酒类产品),画面上一位年轻人酒后醒来,吃惊地发现耳朵和身上被别人趁醉穿了很多金属环;广告词“不想喝得太醉,选择MONDARIZ.”暗示MONDARIZ是一种个性较温和的酒,即使贪杯也不会大醉。
“Just Do It”(耐克体育用品),以Just Do It为主题的系列广告和篮球明星乔丹的明星效应,迅速成为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
Just Do It迎合了青少年的心态:张扬个性,要做就做,只要与众不同,只要行动起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统一的思想,崇尚“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
广告中常以“获得某金奖”、“国有企业”、“部优”、“省优”、“列入国家某计划”、“祖传”等具有“权威”的字眼做后盾,证明某产品的质量,而含有“厂家调研”信息的广告数小于百分之一。
有些广告更是打着“皇权”的幌子,迎合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而西方人则尊重事实权威,喜欢以具体的数据证明产品的质量。
广告中经常有“经过多次试验”、得出“实验数据”、多次“调查结果”等,以量化的数据说服消费者,并以此作为承诺的依据。
美国福特汽车广告词:“将这页广告一撕两半,你会听到噪音,但比一部71年静悄悄的福特轿车,以每小时40哩速度前进时,你在车中听到的声音要高。
测音器可以证明这一点。
LTO型轿车时速40哩的噪音测定为64分贝,撕报纸的噪音却是74分贝。
”这则广告通过具体的数字给消费者传递信息,消除了枯燥与单调,留下一种趣味盎然的感觉,让人感到愉悦和快乐。
许多与民生相关的商品广告体现了国人重“情”、好团圆、求吉利、望子成龙等心理特点;展示亲情、友情、人情的画面,加上简短的祝福语,形成一幅典型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广告。
“福气多多,满意多多”(福满多方便面)。
“宝宝穿的开心,妈妈选的满意”(舒儿纸尿布)。
“好丽友,好朋友”(好丽友系列食品)。
有些广告的策划则直接针对国人奉亲养老、礼尚往来及现代社会中人情交易的社会习俗。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风趣的画面、幽默的语言,让人难以忘怀。
对吉利数字的偏爱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8即“发”,是发财致富的吉兆。
9意为“久”,6为“禄、顺”等,与之排列组合的数字,千变万化,使人生出无数喜怒哀乐。
广告中常常使用“999”、“888”、“168(一路发)”、“828(发又发)”、“818(发实发)”等,表示大吉大利,传递美好的祝愿。
而西方文化中对数字的偏爱远远不如中国。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女性在中国文化里被定位在温柔贤淑、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框架内,是阴柔之美的象征。
豪放、粗犷则属于具有阳刚之美的男性。
“劲酒”的广告画面:男人们端着酒杯,赞叹“好一个中国劲酒!”,女人们身着民族服装,端着茶盘,温柔地叮咛“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啊!”在西方,由于女权运动的影响,性别差异大大减小了。
菲力浦?莫里斯公司的Virginia Slims香烟广告。
画面里一位现代女性左手夹着一根香烟,右手提着公文箱,英姿飒爽,广告语“A Woman’s Place Is Any Place Her Feet Will Take Her.”,充分展示了现代女性希望生活自主和独立的特点随大流的从众心理在国人的心态中依然根深蒂固,认为“大家用的一定是好的”,许多广告大力渲染群体行为,说服消费者和众人一起购买某产品。
电视广告的画面中常可看到男女老少争先恐后地抢购某产品;广告语中常听见“我们都喝……,今天你喝了吗?”“……深受大家喜爱!” “我们全家天天喝!”等。
而西方人比较注重个体,常以“个性(individual / individuality),个人(personal),独立(independent / independence),隐私(private / privacy )”等作为切入点,有时会以非常明确地针对个人的口吻,劝说消费者。
“In This Age of Technology –Sharing, Whatever Happened to Individuality?”(在这个技术共享的时代,那么个性呢?)这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德国的子公司欧宝汽车公司的广告,主题强调“欧宝汽车卓然出众、与众不同的技术”,以“个性”为诉求点,吸引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