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芝麻中芝麻素含量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49.78 KB
- 文档页数:3
24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 特产研究DOI :10.16720/j.cnki.tcyj.2016.04.006收稿日期:2016-06-22作者简介:李淑军(1990-),男,山东省淄博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中药炮制机理研究。
※通讯作者:胡慧华,E -mail :ahuihh@sina.com.黑芝麻炮制前后芝麻素含量变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李淑军,刘鹏,付智慧,孙美玲,胡慧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摘要:为了研究黑芝麻炮制前后芝麻素含量变化以及炮制前后黑芝麻抗氧化活性变化。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素的含量变化;采用羟自由基、DPPH 自由基2种反应体系,平行考察黑芝麻炮制前后清除自由基能力变化。
结果表明,经过炮制以后,随着炮制次数的增加,芝麻素含量呈现降低趋势;生品及炮制品均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但随着炮制次数的增加,清除自由基能力减弱,说明黑芝麻炮制以后抗氧化活性的降低可能与芝麻素含量减少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黑芝麻;炮制;芝麻素;自由基;抗氧化中图分类号:R2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721(2016)04-0024-05Content Chanages of Sesamin of Sesamum indicum L.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and Its Antioxidant Activities LI Shu -jun ,LIU Peng ,FU Zhi -hui ,SUN -Mei -ling ,HU Hui -hua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content changes of sesamin and the antioxidation of the processed and raw Sesamum indicum L.Using HPLC to measure the sesamin content changes and two reaction system to analyze the capability of Scavenging effec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sesamin decreases with the steaming times increasing.Both steamed and raw S.indicum L.showed antioxidation and the antioxidation of S.indicum L.goes weaker while being processed.All the data suggested that antioxidation of S.indicum L.weakened after being steamed ,which was connetted with the decrease of sesamin.Key words :Sesamum indicum L.;processing ;sesamin ;free radica ;antioxidation黑芝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胡麻,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1],性甘、平,归肝、肾、大肠经,能够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此物,服至百日,痼疾皆除,别不信,照着吃的人都默默得好处文源《国医大师健康》今天说的这个东西是2155年之前就走进我们中国,并且被李时珍、孙思邈等中医鼻祖级人物天天捧在手里用的好东西,基本上可以说一个没有黑点、没有明显伤害、明确指出可以长期吃的的养生佳品:芝麻。
▲百岁无白发,全靠黑芝麻!八谷之中,唯此为良芝麻,我们说“取油以白者为盛,服食以黑者为良”,所以今天讲黑芝麻。
黑芝麻不仅味美,且医疗价值很高,一般用作食品及药材,古籍和现代营养学如何评价呢:•《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入滋补强壮且无毒的上品药物,称其“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久服轻身不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服(黑芝麻)至百日,能除一切痼疾。
一年身面光泽不饥,两年白发返黑,三年齿落更生”•现代医学营养学家学家分析:每100克黑芝麻中含蛋白质21.9克、钙564毫克,磷368毫克,还有芝麻素、花生酸、芝麻酚、硬脂酸、卵磷脂,以及维生素A、B族、D等营养物质,它们让芝麻可去除附在血管壁的胆固醇,又可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护组织细胞的生物膜,延缓细胞的衰老,抗御有害物质对机体组织细胞的危害,从而有着良好的防病抗衰老和延年益寿之功。
的确,芝麻气味平和,不寒不热,嚼起来还有一股香味,可以长期吃,但易知而难行功效和缓之物最适合养生,必须长期服用才能见效。
世上只有芝麻好,可惜凡人用不了九蒸九晒久服轻身不老世上只有芝麻好,可惜凡人用不了。
这句话不是乱说的,懂养生的或者是看过医书都应该听过这句话,有人说,这芝麻又不贵,怎么会凡人用不了呢?黑芝麻的滋补保健及养生功效,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但其中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玄机。
下面这些描述是古籍记载,有些玄虚和夸张,但也有着许多的道理:药王孙思邈:40岁以上久服唐代药王孙思邈(581~682)的秘方是:黑芝麻3升,蒸30遍,微微炒香,打成粉末,用白蜜或者枣膏3升调和,再用棒槌捣300次,做成梧桐子大小丸,每天早服50丸。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芝麻饼肥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芝麻饼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加工制成的芝麻饼肥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芝麻素0.02 mg/100 g;芝麻林素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Y 525—2012 有机肥料3 方法提要试样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经乙醇溶液超声提取,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在波长287 nm处使用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外标法定量。
4 鉴别试验本鉴别试验可与芝麻素(或芝麻林素)含量的测定同时进行。
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试样溶液某一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标样溶液色谱图上芝麻素(或芝麻林素)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其相对差值在1.5%以内,即可确认试样中含有芝麻素或芝麻林素。
当以上方法对芝麻素(或芝麻林素)鉴别有疑问时,可采用其他有效方法进行鉴别。
5 试剂和材料芝麻素标样:已知质量分数≥98.0%;芝麻林素标样:已知质量分数≥98.0%;甲醇:色谱纯;乙醇:优级纯,8+2溶液;标准储备液:称取0.0100 g(精确至0.0001 g)芝麻素标样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80 mL乙醇溶液,超声5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用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
配制成 100 µg/mL 芝麻素标准贮备液,于 4 ℃避光保存。
采用同样的方法,称取0.0100 g(精确到0.0001 g)芝麻林素标样,配制成100 µg/mL芝麻林素标准贮备液,于 4 ℃避光保存。
6 仪器和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具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色谱数据处理机或色谱工作站;色谱柱:C18柱,250 mm×4.6 mm(i.d.),5 µm,或柱效相当的色谱柱;进样器:20 µL;过滤器:滤膜孔径为0.45 µm;涡旋混匀器;超声波振荡器;离心机。
芝麻中芝麻素形成及加工变化的研究一、引言芝麻素是芝麻中的一种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等。
了解芝麻素的生成机理、含量分布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对于优化芝麻的种植、加工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芝麻素的形成机理、含量与分布、加工条件的影响、抗氧化性能、与其他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二、芝麻素的形成机理芝麻素是在芝麻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营养等。
研究表明,芝麻素的形成与芝麻中的代谢途径密切相关,如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等。
通过深入了解芝麻素的形成机理,可以为提高芝麻中芝麻素的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三、芝麻素的含量与分布芝麻素在芝麻中的含量因品种、产地、生长环境等因素而异。
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芝麻中芝麻素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芝麻素在芝麻中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而言,芝麻素主要分布在芝麻籽粒的皮层和胚乳中。
四、加工条件对芝麻素的影响在芝麻的加工过程中,如炒制、榨油等操作,会对芝麻中的芝麻素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适当的加工条件可以保留更多的芝麻素,而过度加工则可能导致芝麻素的损失。
因此,优化加工条件是提高芝麻素利用率的关键。
五、芝麻素的抗氧化性能研究芝麻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能,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氧化应激反应。
研究表明,芝麻素对多种氧化应激模型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具有潜在的抗衰老、抗疲劳等应用价值。
六、芝麻素与其他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芝麻中除了芝麻素外,还含有多种其他活性成分,如维生素E、多酚等。
这些成分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芝麻的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芝麻素与维生素E在抗氧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而与多酚则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因此,了解芝麻素与其他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芝麻的营养价值。
七、芝麻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功能性食品逐渐受到青睐。
目次1引言 (1)1.1芝麻的研究现状 (1)1.1.1 芝麻油的研究 (1)1.1.2 芝麻粉的研究 (2)1.1.3 芝麻中微量成分的研究 (2)1.2 芝麻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原料来源 (3)2.2 试剂与仪器装置 (4)2.3 芝麻油及芝麻粉的制备 (4)2.4芝麻、芝麻油及脱油芝麻粉的分析 (5)2.4.1 芝麻的原料分析 (5)2.4.2 芝麻油的分析 (6)2.3.3 维生素E的测定 (8)2.3.4 芝麻油氧化稳定性的测定 (8)2.3.5 脱油芝麻粉的测定 (9)3 结果与讨论 (7)3.1 芝麻原料分析 (7)3.2 芝麻油理化特性常数分析 (7)3.3 芝麻油脂肪酸组分分析 (8)3.4 芝麻油Sn-2位脂肪酸分析 (9)3.5 维生素E含量分析 (10)3.6 芝麻粉中粗蛋白含量 (11)结论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1 引言芝麻(sesame),原称胡麻,是胡麻科胡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在中国、印度、缅甸以及其他热带、亚热带国家广泛种植。
在我国,芝麻种植面积占世界种植面积的15%,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是世界最大的芝麻出口国。
我国芝麻主产区为河南、湖南、湖北、安徽、东北、山东等地区。
芝麻应用广泛,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是分不开的,芝麻油脂、蛋白含量高,且具有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等天然氧化剂。
芝麻制品包括芝麻油、糕点糖果面包等的表面调料,芝麻糊、果酱,甚至入药。
1.1 芝麻研究的现状1.1.1 芝麻油的研究芝麻含油约45%-58%,白芝麻的平均含油量为55.0%,黑芝麻的平均含油47.8%,其含量因品种和种植条件的不一而不同。
目前芝麻油的加工工艺不同,导致芝麻油的理化性质包括色泽、黏度、折光、酸值、过氧化值、碘值、氧化稳定性等的差异,水代法制备的芝麻油(小磨香油)色泽深,香味浓;压榨法提取的油色泽钱,香味较浓;而采用浸出法提取的芝麻油,经过碱炼、脱臭等工艺处理,其香味几乎消失。
芝麻种质资源芝麻素、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异及其相关分析梅鸿献;魏安池;刘艳阳;王春弘;杜振伟;郑永战【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3(038)004【摘要】对我国209份芝麻种质资源的芝麻素、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芝麻素含量变异幅度为1.32~5.00 mg/g,平均为3.59 mg/g,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最大,分别为16.75%和2.11;脂肪含量变异幅度为42.02%~55.47%,平均为51.68%,变异系数为3.85%,多样性指数为2.01;蛋白质含量变异幅度为17.83%~25.76%,平均为21.27%,变异系数为4.89%,多样性指数为1.91.芝麻素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芝麻素与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脂肪含量随芝麻籽粒颜色的加深呈下降趋势,白色、黄色和褐色芝麻的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黑色芝麻(P<0.01),而且白色芝麻极显著高于褐色芝麻(P<0.01);蛋白质含量则随芝麻籽粒颜色的加深呈上升趋势,白色、黄色和褐色芝麻的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低于黑色芝麻;但不同粒色芝麻间芝麻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总页数】4页(P87-90)【作者】梅鸿献;魏安池;刘艳阳;王春弘;杜振伟;郑永战【作者单位】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郑州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2;TQ646【相关文献】1.福建野生大豆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变异和相关分析 [J], 黄建成;童川拉2.气象条件对夏芝麻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J], 甄志高;孟祥锋;徐新福;孙梅英;崔向华3.白芝麻籽粒油脂、蛋白质及芝麻素含量QTL定位分析 [J], 吴坤;吴文雄;杨敏敏;刘红艳;郝国存;赵应忠4.芝麻籽粒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变异及杂种优势分析 [J], 许方涛;周瑢;崔向华;高媛;张艳欣;张秀荣;游均;王林海5.芝麻籽粒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变异及杂种优势分析 [J], 许方涛;周瑢;崔向华;高媛;张艳欣;张秀荣;游均;王林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芝麻各成分相关性分析汪学德;崔英德;刘兵戈;马素换【摘要】以我国芝麻主产区46份样品为原料,研究芝麻各成分的含量及相关性规律,以及与种皮颜色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芝麻脂肪含量普遍较高,芝麻中芝麻木酚素(芝麻素、芝麻林素之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脂肪含量与芝麻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芝麻素含量与芝麻林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含皮量极显著负相关,与维生素E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灰分含量与草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若以芝麻为原料制油,白芝麻因其脂肪、抗氧化物质含量高,草酸、灰分含量低而优于黑芝麻.【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5(040)011【总页数】5页(P99-103)【关键词】芝麻;成分;种皮颜色;相关性;差异显著性【作者】汪学德;崔英德;刘兵戈;马素换【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广州510006;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450;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2;S324检测分析芝麻又称脂麻、胡麻,是我国传统油料作物之一。
芝麻营养丰富,富含油酸和亚油酸,芝麻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约占其总氨基酸的30%,除赖氨酸和异亮氨酸外其他必需氨基酸均符合FAO/WHO的要求[1]。
芝麻富含木酚素(主要由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组成)、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所制得的芝麻香油香味浓郁、保质期长,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我国是世界五大芝麻主产国之一,芝麻品种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产量高,品质好[2]。
因此,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开发出高脂肪、高蛋白质、高木酚素等符合市场特定需求的芝麻品种及产品,是深入发展我国芝麻产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于芝麻种质资源,梅鸿献等[3]对脂肪、蛋白质、芝麻素成分进行了相关分析。
本文以我国芝麻主产区的46份样品为原料,对芝麻的基本成分和抗氧化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对各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考察了各成分含量与芝麻种皮颜色的关系,以期为我国芝麻育种、加工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化学成份
黑芝麻种子含脂肪油可达55%,油中含油酸(约48%)、亚油酸(约37%)、棕榈酸、硬脂酸、花生油酸、廿四烷酸的甘油脂,并含芝麻素(sesaminC(20)H(18)O(6))、芝麻林素(sesamolin,C(20)H(18)O(7))、芝麻酚(sesamol,C(7)H(6)O(3))、维生素E、植物甾醇、卵磷脂等成分。
尚含胡麻甙(pedaliin)、蛋白质及寡糖类、车前糖(planteose)、芝麻糖(sesamose)。
以及少量磷、钾及细胞色素C(cytochromec)、叶酸,烟酸、蔗糖、戊聚糖和多量的钙等。
化学鉴别
(1)取本品1g,研碎,加石油醚(60~90℃)10ml,浸泡1小时,倾取上清液,置试管中,加含蔗糖0.1g的盐酸10ml,振摇半分钟,酸层显粉红色,静置后,渐变为红色。
(2)取本品0.5g,捣碎,加氯仿10ml,浸渍2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氯仿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芝麻素及β-谷甾醇对照品,加氯仿分别制成每1ml含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醚-醋酸乙酯(20:5.5: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芝麻中芝麻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余少冲;钟玲;李迎霞;葛发欢【期刊名称】《分析测试学报》【年(卷),期】2010(29)5【摘要】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测定芝麻中芝麻素含量的方法.将芝麻粉碎后用甲醇超声提取,优化了粉碎粒径、超声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结果表明,芝麻样品经粉碎及超声萃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色谱柱为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 : 25),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86 nm.芝麻素在0.043 84 ~0.569 9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1 346015m+2 136,r2=0.999 9;芝麻素的加标回收率为100%,RSD为1.1%,不同产地芝麻中的芝麻素含量测定结果为0.260% ~0.502%.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专属、可重复的特点,可用于芝麻的质量控制.【总页数】3页(P527-529)【作者】余少冲;钟玲;李迎霞;葛发欢【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72;S565.3【相关文献】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油中芝麻素 [J], 任蕾;袁涛;张文玲;李书国2.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芝麻油中生育酚、芝麻素及芝麻林素含量 [J], 张东;段章群;李秀娟;朱琳;薛雅琳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白芝麻中芝麻素含量 [J], 叶子晨;梁佳龙;刘雪英;王庆伟;李晓晔;李穆琼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丸中芝麻素的含量 [J], 曹亚兰; 罗艳萍; 罗锦杰; 郑丽美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丸中芝麻素的含量 [J], 曹亚兰[1];罗艳萍[1];罗锦杰[1];郑丽美[1]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18净化-HPLC测定芝麻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陈伟;刘红彦;倪云霞【摘要】采用HPLC测定芝麻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对超声波提取芝麻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提取液净化处理对其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剂V(正己烷)/V(甲醇)=60:40,液料比30:1,超声提取温度65℃,超声提取时间12min.采用C18时样品进行净化处理,可提高净化效果,减少测定干扰.%The content of sesamin and sesamolin in sesame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and the conditions of the ultrasonic - assisted extraction of the two substances were studied.By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as follows: n - hexane - MeOH ( volume ratio 60∶ 40) as extraction solvent, ratio of liquid to material 30∶ 1, extraction temperature 65 ℃, ultrasonic extraction time 12 min.The C18 adopted inthe pre - processing of sample could enhance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and decrease the inspectional molestation.【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1(036)003【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芝麻;芝麻素;芝麻林素;H;PLC;超声波;C18【作者】陈伟;刘红彦;倪云霞【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2;S565芝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而相对含量较多的木脂素为芝麻素和芝麻林素。
国产芝麻中芝麻含量分析我国是世界主要芝麻生产国,2001年产量达到81万吨,居世界首位。
因为含有木脂素类抗氧化剂如芝麻素、芝麻酚林、芝麻酚等,芝麻油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营养价值。
目前 , 国际上十分重视芝麻新品种的培育 , 研究重点是同时提高种子含油率和木脂素类物质的含量。
芝麻中的微量木脂素类成分之所以重要,一方面因为它们具有生理活性;另一方面这些微量成分的含量与油籽的含油率、品质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芝麻种子品质评价和育种提供帮助。
目前,国内芝麻主要作为油料或直接食用,没有深加工;对芝麻中微量成分的研究也很少,在芝麻素类等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制备方面,远落后于日、美,与埃及印度也有一定差距。
芝麻中木脂素类成份的含量高低主要与品种、生长地、收割时间、霜冻等因素有关,其中芝麻素与芝麻品质的相关性最大。
Fukuda等研究了日本的12种芝麻,发现芝麻油中芝麻素含量在0. 155%~0.855%;Kamal等研究了印度芝麻,发现芝麻油中芝麻素含量在0.131%~0. 589% 。
中国现有芝麻品种4073种,芝麻可种植区分布很广,包括:(1)东北、西北一年一熟春芝麻区;(2)华北一年一熟春芝麻区;(3)黄淮一年两熟夏芝麻区;(4)江汉一年两熟夏芝麻区;(5)长江中下游地区 ;(6)西南夏播为主兼春秋播芝麻区等6个生态区。
但主要种植区集中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占全国总产量的70%。
其中河南的驻马店地区芝麻产量占河南的1/3左右;安徽主要在皖北平原西部,湖北主要在鄂北岗地和江汉平原地区。
本研究选择国内芝麻主产区的15种芝麻,测定其芝麻素含量,并分析芝麻品种、色泽、含油率与芝麻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为制备芝麻素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材料芝麻:当年生新芝麻,驻马店地区的芝麻从驻马店市植物油集团公司购买,其余的芝麻从当地市场购买或种植户赠送。
芝麻清选后,按白A、棕黄B、黑C分类,编号备用,见表1。
层析用氧化铝:100~200目;石油醚:沸程30~ 60(A.R);正己烷A.R;甲醇(色谱级)。
药食兼用资源作业学院:学号:姓名:题目:黑芝麻的功能成分及应用目录摘要 (1)黑芝麻的资源分布 (1)有效成分及功能分析 (1)黑芝麻的产品开发 (3)药理作用进展 (4)黑芝麻主要成分的提取 (4)参考文献 (7)黑芝麻的功能成分及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药食兼用资源—黑芝麻的基本种植情况,有效成分,并对有效成分的提取制备、应用新技术等作出探讨。
关键词:黑芝麻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营养成分黑芝麻(Black sesame seed)为脂麻科植物脂麻的种子,别名胡麻子、脂麻, 其味甘, 性平, 具有补肝肾, 益精血, 润肠道的作用。
主要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
黑芝麻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 资源丰富。
本文就黑芝麻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质量控制以及药理作用的进展等综述如下。
1 黑芝麻的资源分布黑芝麻在亚洲、中美、南美的许多国家均有大量种植, 我国和印度的产量占全球的40%, 我国芝麻产量居世界之首, 俗有“芝麻王国”之称。
黑芝麻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资源丰富, 分布也很广泛。
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现已有黑芝麻品种资源近1000 种。
我国黑芝麻品种数量有随纬度和海拔增高而减少的趋势。
从品种数量来看, 江淮区最多, 其次是华南区, 华北和华东两区也有一定的数量分布, 东北、西北区和云贵高原区最少, 其中黑龙江、吉林、甘肃无黑芝麻资源。
从黑芝麻品种在各生态区的相对数来看华东区和华南区的比例最高。
由此可见我国黑芝麻资源主要分布在江淮夏芝麻区和华南春夏秋兼播区, 特别是这些地区的丘陵山区。
黑芝麻在中国种植广泛,主产地为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安徽、江西、河北等省。
一年生草本植物,成熟的种子有黑,白二种,黑的多药用,白的多食用。
2 有效成分及功能分析2.1化学成分黑芝麻种子含脂肪油可达55% , 油中含油酸( 约48% )、亚油酸(约37% )、棕榈酸、硬脂酸、花生油酸、廿四烷酸的甘油脂, 并含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维生素E、植物甾醇、卵磷脂等成分。
功能性食品——芝麻的特性与利用生物产业学院06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200610530126李婧媛摘要:芝麻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性食品,在我国资源丰富。
它所含的成分具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鉴于芝麻有这样的特性,可用来做成许多美味的食品,医疗保健品。
在工业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芝麻抗氧化食品正文:一、芝麻简介芝麻(Sesamum orientale L.)为胡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全株长着茸毛。
茎直立,高约1米,下圆上方。
总状花序顶生,花单生,或两三朵簇生于叶腋。
圆筒状,唇形,淡红、紫、白色。
因品种不同,长筒形蒴果的棱数有4、6、8不等。
种子扁圆,有白、黄、棕红或黑色。
芝麻,古时又称胡麻、油麻、巨胜、脂麻、乌麻、方茎,相传是西汉张骞通西域时引进中国的。
现经科学考证,芝麻原产我国云贵高原。
在浙江湖州市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杭州水田畈史前遗址中,发现有古芝麻的种子,证实了中国是芝麻的故乡。
现在芝麻广泛种植于世界各温带地区。
我国资源非常丰富,除西藏外,各省区均有栽培。
主产于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安徽、江西、河北等地。
二、分类及物理特性根据芝麻的分枝习性可分为三种类型:单杆型、分枝型、多枝型。
而按种皮颜色色泽可分为白芝麻、黑芝麻、黄芝麻和杂色芝麻。
芝麻种籽由种皮,胚乳和胚构成,属双子叶有胚乳种籽。
种皮占芝麻籽粒的15%~20%。
胚乳由3~4层六边形薄壁细胞组成,里面充满着脂肪和蛋白质。
胚由两片发达的子叶和胚芽、胚轴、胚根构成。
三、化学组成与性质芝麻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脂类、蛋白质及氨基酸、有机酸类、木脂素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1、脂类芝麻,我国四大食用油料作物的佼佼者,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
它含油率为45%~63%,平均约50%。
芝麻油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由于他们的含量较高,所以芝麻油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油酸和亚油酸的功效如下:(1)、软化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防止血栓素释放,降低血中胆固醇、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