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心理学考试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2
民族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民族语言B. 民族风俗C. 民族心理特征D. 民族地理分布2.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民族认同感B. 民族冲突C. 民族饮食习惯D. 民族宗教信仰3. 民族心理学认为,民族心理特征的形成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教育因素D. 所有以上因素4. 民族心理学中,民族认同感是如何形成的?A. 通过遗传B. 通过教育C. 通过社会互动D. 通过个人经历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民族心理学中常用的理论?A. 社会认同理论B. 社会比较理论C. 心理距离理论D. 认知失调理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民族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区别。
7. 描述民族心理学在解决民族冲突中的应用。
8. 举例说明民族心理学如何帮助理解不同民族的教育差异。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民族心理学在促进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10. 分析民族心理特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并给出具体案例。
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D4. C5. D二、简答题6. 民族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区别在于,民族心理学专注于不同民族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7. 民族心理学在解决民族冲突中通过理解不同民族的心理特征和需求,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从而减少误解和冲突。
8. 民族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民族在教育方法、学习动机和教育成就上的差异,例如,某些民族可能更重视集体学习,而另一些民族则可能更倾向于个人主义的学习方式。
三、论述题9. 民族心理学在促进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人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减少文化冲突,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10. 民族心理特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个体的价值观、信仰、行为习惯等方面。
例如,某些民族可能更重视集体利益,这可能导致个体在决策时更倾向于考虑集体的意见和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利益。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新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中,哪个民族的心理特征研究较为突出?A. 汉族B. 维吾尔族C. 回族D. 哈萨克族答案:B2. 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个因素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A. 经济水平B. 社会支持C. 教育程度D. 宗教信仰答案:B3. 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中,哪个年龄段的心理问题最为突出?A. 儿童B. 青少年C. 成年人D. 老年人答案:B4. 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个因素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小?A. 家庭环境B. 社会文化C. 个人兴趣D. 工作压力答案:C5. 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个心理干预方法应用最广泛?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人本主义疗法D. 家庭系统疗法答案:A6. 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个心理测评工具使用最频繁?A. SCL-90B. EPQC. MMPID. 16PF答案:A7. 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个心理疾病发病率最高?A. 抑郁症B. 焦虑症C. 强迫症D. 精神分裂症答案:A8. 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个心理治疗方法对青少年最为有效?A. 认知重构B. 情绪调节C. 行为矫正D. 家庭治疗答案:D9. 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个心理因素与心理健康关系最密切?A. 自我效能感B. 应对方式C. 社会支持D. 人际关系答案:C10. 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个心理干预措施对老年人最为有效?A. 认知训练B. 情绪支持C. 社交活动D. 健康教育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因素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A. 社会支持B. 经济水平C. 宗教信仰D. 教育程度答案:A, C, D12. 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心理干预方法对成年人有效?()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人本主义疗法D. 家庭系统疗法答案:A, C, D13. 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心理测评工具适用于儿童?()A. SCL-90B. EPQC. MMPID. 儿童行为量表答案:D14. 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心理疾病与社会文化因素关系密切?()A. 抑郁症B. 焦虑症C. 强迫症D. 精神分裂症答案:A, B15. 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心理干预措施对青少年有效?()A. 认知重构B. 情绪调节C. 行为矫正D. 家庭治疗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新疆地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民族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个体心理特征B. 群体心理特征C. 社会文化背景D. 民族历史发展答案:B2. 民族认同感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A. 语言B. 宗教C. 经济水平D. 政治制度答案:A3. 民族心理学中的“民族”一词通常指的是:A. 国家B. 种族C. 族群D. 社会阶层答案:C4.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历史分析法答案:D5. 民族心理学认为,民族认同感的增强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民族内部的团结B. 民族之间的竞争C. 民族外部的压力D. 民族内部的冲突答案:C6.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A. 揭示个体心理规律B. 揭示群体心理规律C. 揭示社会心理规律D. 揭示文化心理规律答案:B7. 民族心理学中,民族性格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经济答案:B8. 民族心理学认为,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A. 语言和文字B. 宗教和信仰C. 风俗和习惯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不包括:A. 民族认知B. 民族情感C. 民族行为D. 民族政策答案:D10. 民族心理学中,民族凝聚力的增强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民族内部的合作B. 民族之间的交流C. 民族外部的威胁D. 民族内部的分裂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A. 民族认同B. 民族性格C. 民族情感D. 民族行为答案:ABCD2. 影响民族认同感形成的因素包括:A. 语言B. 宗教C. 历史D. 地理环境答案:ABCD3.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包括: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案例分析法答案:ABCD4. 民族心理学认为,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A. 艺术B. 法律C. 教育D. 政治制度答案:ABCD5.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包括:A. 民族认知B. 民族情感C. 民族行为D. 民族政策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民族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民族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民族心理D. 文化心理答案:C2. 民族心理学认为,民族性格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影响。
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社会文化因素D. 个人经历答案:C3. 民族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
A. 归属感B. 认同感C. 忠诚感D. 荣誉感答案:B4. 在民族心理学中,民族凝聚力是指()。
A. 个体对民族的忠诚B. 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C. 民族对外的抵抗能力D. 民族对个体的吸引力答案:B5. 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跨文化比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 揭示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B. 寻找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同点C. 理解不同民族的心理特点D. 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答案:D6. 民族心理学认为,民族心理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
A. 个体心理的稳定性B. 群体心理的稳定性C. 文化心理的稳定性D. 社会心理的稳定性答案:C7. 民族心理学认为,民族心理的变迁主要受到()的影响。
A. 个体心理的变化B. 群体心理的变化C. 文化心理的变化D. 社会心理的变化答案:C8. 民族心理学研究中,民族心理的测量主要采用()。
A. 问卷调查B. 实验研究C. 访谈法D. 观察法答案:A9. 民族心理学认为,民族心理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
A.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B. 群体对环境的适应C. 文化对环境的适应D. 社会对环境的适应答案:C10. 民族心理学研究中,民族心理的预测主要依据()。
A. 个体心理的变化B. 群体心理的变化C. 文化心理的变化D. 社会心理的变化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
A. 文献研究B. 实验研究C. 调查研究D. 案例研究答案:ABCD12.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 民族性格B. 民族认同C. 民族凝聚力D. 民族冲突答案:ABCD13. 民族心理学认为,影响民族心理形成的因素包括()。
姓名 班级 学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民族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D 卷 含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能力按照它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可划分______和______。
2、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______和______的总合。
3、心理学是研究______ 及其______科学。
4、______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______、______和验证假设。
6、从______到______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7、有意后注意是在______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______的注意。
8、马洛斯认为只有______需要满足以后才会出现______需要。
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
10、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______和神经过程的______。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其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 )A.都是好的B.都是坏的C.有好有坏D.无好坏之分3、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 )A.感觉B.思维C.需要D.性格4、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5、“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7、( )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如何理解民族认知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或不同民族群体中人,其认知受到其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经验的制约,表现出独特的认知结构和组织。
促进文化的重构,使民族文化带有深刻的民族烙印。
如何理解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其文化心理就变成稳定性的因素。
,积淀于一个民族的精神与行为之中,成为这一民族的强大有力的凝聚力量。
民族认知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又对民族文化产生影响。
试述民族认知特点研究的心理维度。
1)认知框架。
民族认知框架即某一特定群体或某一民族对某些事物共有的认同方式、传统的做法、固化的模式等,这种认识框架带有明显的民族或群体的印记。
2)认知选择性。
人的认知过程,它是建立在人类依靠认知认识客观世界、收集周围世界的信息,对客观刺激作出各种反应的基础之上的。
3)认知方式(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自然生活条件的不同、宗教习俗的相同的不同,其认知方式也相差较大。
民族群体人格的核心特征有哪些?1.)独特性与表征性。
同一民族中,生存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习俗等,铸就民族群体人格2.)稳定性、继承性人格具有稳定性。
一个人或某些人的人格表现并不能代表这个民族的民族群体人格。
3)功能性与可变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个民族族体,在逆境或外来侵害时,能和衷共济则是民族群体人格功能的体现。
简述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1)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是本尼迪克特床用的概念,她认为文化整合是一个共同体文化的总和,其内不是互相联系和协调的,族体内所有成员都能分享他的各部分,尽管不同阶级和不同职业的人各有利益和追求目标,还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并表现在文化和行为上有明显差异,但这些差别未能脱离该共同体的文化整合。
2)文化差异。
同一文化模式的人们,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也有文化差异问题,这种差异更多的服从于该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整合,因为其最大差异,属于文化模式的差异。
3)文化模式的构成。
1.固固有式2.混杂式3.外来式4)三例文化模式表现的三种不同民族群体人格。
1.普埃布诺文化阿波罗型2.狄奥尼斯型3.偏执狂文化简述卡丁纳的基本人格研究。
文化人类学的人格理论。
文化为在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化了的规范。
制度就是人们相互作用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固有模式。
“不同的制度造就了不同的人格结构”,初级制度是塑造一个赎回的基本人格的基础,次级制度是基本人格结构的投射物。
分析影响与制约民族群体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及自然资源,决定着民族共同体的人口、生产与生活方式。
2)宗教信仰,具有相同信仰的社会集团成员,往往在人格的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点。
3)民族共同体儿童社会化,文化背景不同,儿童教养方式不同,因而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也不同,民族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既凝结着本民族群体人格,同时又对延续与发展这种人格特征起着固化与传承的作用。
4)民族文化作品,折射出一个民族内在的文化模式、民族意识、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也反映出生存环境、传统习俗、政治经济状况等。
论述民族文化与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关系。
不同民族的不同发展历史以及不同文化,使民族具有不同的性别认知结构,强调文化系统的心理层面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的灵魂,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因而对这个民族性别角色的形成也发生重要的影响。
民族认同,是民族族体成员认知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是一种族体意识,这种认同感往往会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如何理解民族认知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或不同民族群体中人,其认知受到其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经验的制约,表现出独特的认知结构和组织。
促进文化的重构,使民族文化带有深刻的民族烙印。
如何理解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其文化心理就变成稳定性的因素。
,积淀于一个民族的精神与行为之中,成为这一民族的强大有力的凝聚力量。
民族认知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又对民族文化产生影响。
试述民族认知特点研究的心理维度。
1)认知框架。
民族认知框架即某一特定群体或某一民族对某些事物共有的认同方式、传统的做法、固化的模式等,这种认识框架带有明显的民族或群体的印记。
2)认知选择性。
人的认知过程,它是建立在人类依靠认知认识客观世界、收集周围世界的信息,对客观刺激作出各种反应的基础之上的。
3)认知方式(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自然生活条件的不同、宗教习俗的相同的不同,其认知方式也相差较大。
民族群体人格的核心特征有哪些?1.)独特性与表征性。
同一民族中,生存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习俗等,铸就民族群体人格2.)稳定性、继承性人格具有稳定性。
一个人或某些人的人格表现并不能代表这个民族的民族群体人格。
3)功能性与可变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个民族族体,在逆境或外来侵害时,能和衷共济则是民族群体人格功能的体现。
简述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1)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是本尼迪克特床用的概念,她认为文化整合是一个共同体文化的总和,其内不是互相联系和协调的,族体内所有成员都能分享他的各部分,尽管不同阶级和不同职业的人各有利益和追求目标,还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并表现在文化和行为上有明显差异,但这些差别未能脱离该共同体的文化整合。
2)文化差异。
同一文化模式的人们,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也有文化差异问题,这种差异更多的服从于该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整合,因为其最大差异,属于文化模式的差异。
3)文化模式的构成。
1.固固有式2.混杂式3.外来式4)三例文化模式表现的三种不同民族群体人格。
1.普埃布诺文化阿波罗型2.狄奥尼斯型3.偏执狂文化简述卡丁纳的基本人格研究。
文化人类学的人格理论。
文化为在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化了的规范。
制度就是人们相互作用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固有模式。
“不同的制度造就了不同的人格结构”,初级制度是塑造一个赎回的基本人格的基础,次级制度是基本人格结构的投射物。
分析影响与制约民族群体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及自然资源,决定着民族共同体的人口、生产与生活方式。
2)宗教信仰,具有相同信仰的社会集团成员,往往在人格的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点。
3)民族共同体儿童社会化,文化背景不同,儿童教养方式不同,因而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也不同,民族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既凝结着本民族群体人格,同时又对延续与发展这种人格特征起着固化与传承的作用。
4)民族文化作品,折射出一个民族内在的文化模式、民族意识、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也反映出生存环境、传统习俗、政治经济状况等。
论述民族文化与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关系。
不同民族的不同发展历史以及不同文化,使民族具有不同的性别认知结构,强调文化系统的心理层面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的灵魂,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因而对这个民族性别角色的形成也发生重要的影响。
民族认同,是民族族体成员认知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是一种族体意识,这种认同感往往会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如何理解民族认知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或不同民族群体中人,其认知受到其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经验的制约,表现出独特的认知结构和组织。
促进文化的重构,使民族文化带有深刻的民族烙印。
如何理解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其文化心理就变成稳定性的因素。
,积淀于一个民族的精神与行为之中,成为这一民族的强大有力的凝聚力量。
民族认知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又对民族文化产生影响。
试述民族认知特点研究的心理维度。
1)认知框架。
民族认知框架即某一特定群体或某一民族对某些事物共有的认同方式、传统的做法、固化的模式等,这种认识框架带有明显的民族或群体的印记。
2)认知选择性。
人的认知过程,它是建立在人类依靠认知认识客观世界、收集周围世界的信息,对客观刺激作出各种反应的基础之上的。
3)认知方式(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自然生活条件的不同、宗教习俗的相同的不同,其认知方式也相差较大。
民族群体人格的核心特征有哪些?1.)独特性与表征性。
同一民族中,生存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习俗等,铸就民族群体人格2.)稳定性、继承性人格具有稳定性。
一个人或某些人的人格表现并不能代表这个民族的民族群体人格。
3)功能性与可变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个民族族体,在逆境或外来侵害时,能和衷共济则是民族群体人格功能的体现。
简述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1)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是本尼迪克特床用的概念,她认为文化整合是一个共同体文化的总和,其内不是互相联系和协调的,族体内所有成员都能分享他的各部分,尽管不同阶级和不同职业的人各有利益和追求目标,还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并表现在文化和行为上有明显差异,但这些差别未能脱离该共同体的文化整合。
2)文化差异。
同一文化模式的人们,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也有文化差异问题,这种差异更多的服从于该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整合,因为其最大差异,属于文化模式的差异。
3)文化模式的构成。
1.固固有式2.混杂式3.外来式4)三例文化模式表现的三种不同民族群体人格。
1.普埃布诺文化阿波罗型2.狄奥尼斯型3.偏执狂文化简述卡丁纳的基本人格研究。
文化人类学的人格理论。
文化为在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化了的规范。
制度就是人们相互作用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固有模式。
“不同的制度造就了不同的人格结构”,初级制度是塑造一个赎回的基本人格的基础,次级制度是基本人格结构的投射物。
分析影响与制约民族群体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及自然资源,决定着民族共同体的人口、生产与生活方式。
2)宗教信仰,具有相同信仰的社会集团成员,往往在人格的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点。
3)民族共同体儿童社会化,文化背景不同,儿童教养方式不同,因而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也不同,民族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既凝结着本民族群体人格,同时又对延续与发展这种人格特征起着固化与传承的作用。
4)民族文化作品,折射出一个民族内在的文化模式、民族意识、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也反映出生存环境、传统习俗、政治经济状况等。
论述民族文化与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关系。
不同民族的不同发展历史以及不同文化,使民族具有不同的性别认知结构,强调文化系统的心理层面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的灵魂,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因而对这个民族性别角色的形成也发生重要的影响。
民族认同,是民族族体成员认知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是一种族体意识,这种认同感往往会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如何理解民族认知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或不同民族群体中人,其认知受到其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经验的制约,表现出独特的认知结构和组织。
促进文化的重构,使民族文化带有深刻的民族烙印。
如何理解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其文化心理就变成稳定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