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 格式:docx
- 大小:215.95 KB
- 文档页数:13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南京市生态市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宁政发[2011]131号【发布部门】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6.24【实施日期】2011.06.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南京市生态市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宁政发(2011)13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全面提升我市生态文明的水平,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市建设,现将《2011年南京市生态市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2011年南京市生态市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根据《南京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11年是我市生态市建设攻坚之年,也是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之年。
为确保2011年底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2012年通过国家环保部的技术评估,实现“初步形成生态市基本框架”的既定目标要求,特制定2011年国家生态市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坚持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衔接,坚持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统一,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提升市容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升人居质量的“三个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高、调轻、调优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快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污染治理与控制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促进全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为实现国家生态市创建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任务(一)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确保达到创建基本考核要求1、高淳县通过生态县国家命名,浦口区通过生态区国家级考核验收,溧水县通过省级验收,六合区创建基本达到省级验收要求。
【法规标题】南京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2011年发布)【发布部门】南京市人民政府【发文字号】宁政发(2011)304号【适用区域】南京市【发布时间】2011-12-31【生效时间】2011-12-31【关键词】环境质量与基础【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南京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南京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是“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攻坚时期。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南京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本规划是市政府确定的基础性规划之一,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南京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行动纲领。
一、“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回顾(一)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
1、“环保优先”方针得到有效落实“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出台了《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环保优先战略加快生态市建设推进科学发展的意见》、《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环保优先战略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等重要文件,将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的战略地位,将环保优先方针化成确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将创建生态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有效地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了环保相关法规与政策。
颁布实施了《南京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多部地方环境法规,环保法制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制和制度保证。
江苏省2011年11月气候影响评价综述11月平均气温全省显著偏高,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月内气温起伏大,出现3次寒潮天气过程。
月降水量分布不均,北多南少。
本月阴雨天气较多,全省日照时数偏少。
月内出现寒潮、大雾和雷击等灾害性天气。
一、基本气候概况1、月平均气温全省显著偏高,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全省11月各站平均气温10.5℃(丰县)~16.2℃(苏州),全省平均气温13.8℃,较常年同期偏高3.6℃,异常度值为2.9,属显著偏高范围。
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值。
与常年同期相比,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地区偏高2.3~3.5℃,其他地区偏高3.5~4.5℃。
月极端最低气温-2.8℃,24日出现在邳州。
南京市月平均气温14.7 ℃,较常年同期偏高4.3℃。
月极端最低气温1.9℃,出现在24日。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苏北大部分地区偏高2~4℃,其它地区偏高3~4℃;中旬全省大部分地区偏高3~5℃;下旬淮北地区偏高2~4℃,淮河以南地区偏高4~5℃。
图1 江苏省2011年1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江苏省2011年11月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2、月降水量分布不均,北部多南少全省11月各站降水量为12.5毫米(句容)~125.5毫米(丰县),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7.6毫米,月降水量分布不均,为北多南少。
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西北部地区偏多1~5倍,沿江和苏南地区偏少1~7成,其他地区偏多1~9成。
月降水日数:淮北西北部地区12~14天,淮北其它地区和苏南南部9~12天,全省其它地区5~10天。
南京市月降水量20.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
月降水日数:10天。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淮北东北部和江淮北部地区偏多3~8成(其中丰县、建湖、盐城、射阳偏多1~3倍),苏南地区偏少6~9成(昆山略多),其它地区偏少1~7成(其中南通、姜堰偏多2~3成);中旬丰县、赣榆、如东偏多2~6成,苏南和江淮东南部偏少1~7成,其它地区偏少6~9成;下旬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偏多1~9倍,江淮西南部地区偏多1~6成,南通和苏南东南部偏少5~9成,其它地区偏少1~4成。
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综述2012-06-0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Array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会议提出,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要严格目标责任和管理,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强化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加快建立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要加强环境保护,重点抓好大气、水体、重金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要坚持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合作。
新华社记者摄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我们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华社记者摄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妥善处理速度、结构和物价三者关系,有效应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政策措施。
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更加强化,指导思想更加明晰,重点任务更加突出,保障措施更加有力。
一是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进一步强化。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
江苏省2011年4月气候影响评价4月全省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偏高;全省月降水量明显偏少,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少值,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部分地区出现气象干旱;全省日照时数偏多,月内多晴好天气,光照充足。
本月主要灾害性天气有霜冻、大风、雷暴和寒潮,其中大风天气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低温霜冻天气对小麦、油菜造成不利的影响。
一、基本气候概况1、全省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偏高4月全省各站平均气温为13.6(大丰)~17.1(高淳)℃,全省平均气温15.3℃,较常年偏高1.1℃,异常度值为1.2,属偏高范围。
全省月平均气温呈东低西高分布,东部地区13.6~15.5℃,西部地区15.5~17.1℃,与常年同期相比,除连云港略偏低外,全省其他地区偏高1~2℃。
月极端最低气温-2.0℃,3日出现在赣榆。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苏北地区持平或偏低1℃,苏南地区持平或偏高1℃;中旬全省偏高1~2℃;下旬淮北地区偏高1~2℃,其它地区偏高2~3℃。
南京市月平均气温17.0℃,比常年偏高1.8℃,月极端最低气温4.4℃,出现在3日。
图1 江苏省2011年4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江苏省2011年4月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2、全省月降水量显著偏少4月全省各站降水量为3.8(沛县)~69.7(苏州)毫米,月降水量明显偏少,分布为北少南多,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少值,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部分地区出现干旱。
其中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3.8~14毫米;江淮南部和苏南地区15~69.7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偏少7~9成,其它地区偏少6~8成。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淮北南部和江淮北部地区偏少1~4成,其它地区偏少4~6成;中旬全省偏少9成以上;下旬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偏少8~9成或以上,其它地区偏少1~8成(除苏州偏多7成)。
月降水日数: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3~7天,其它地区5~9天。
南京市月降水量12.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成以上。
目录第一部分:宏观市场第二部分:土地市场第三部分:商品房市场第四部分:市场发展和未来展望第一部分宏观市场一、2011年南京市宏观经济指标❑2011年南京总体经济平稳增长,1-3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38.50亿元,同比增长11.8%。
1-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92.68亿元,同比增长28.8% ❑2011年1-3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97.23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427.38亿元,同比增长25.0%;房地产投资完成677.96亿元,同比增长19.7%。
❑2011年1-3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1.3亿元,同比增长17.9%;进出口总额428.33亿美元,同比增长30.8%。
其中出口总额229.09亿美元,增长27.4%;进口总额199.24亿美元,同比增长34.9%。
❑2011年财政运行平稳。
❑2011年南京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1-3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424.65元,同比增长12.7%。
1-3季度,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8%。
附:主要经济统计表(统计局只公布到前三季度的数据,数据有滞后性)(注:数据来源,南京统计局)二、2011年南京市基础设施推进状况南京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良好,成效显著;公路、轨道交通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 城市内道路进行快速化改造,加快地铁三号线一期和地铁十号线建设,开工建设机场线、四号线一期和十二号线工程开工推进长江四桥、纬三路等过江通道建设;❑ 开工建设海峡城、金融城、青奥村、麒麟公园、积极做好老城南的历史文化的保护、启动仙鹤门—沧波门示范段内郭体保护、龟山外郭遗址公园和生态景观绿化建设,凤渡路—宁丹路示范段内岸坡整治、景观节点等建设,完成十万株大树移植。
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功能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形象。
附:南京市基础设施状况推进一览三、南京重点宏观政策盘点以及效应分析❑ 南京限购细则——南京的调控政策紧随中央的调控意见❑通过限购政策抑制需求,降低销售量,从而逐渐起到控制放假快速上涨的作用,不限购城市供销两旺,价格稳步上升,相对而言,先后落实限购政策的南京,其供销收到抑制,南京房价涨幅放缓,趋势走稳,充分说明,限购正在在抑制需求,控制放假快速上涨方面起2010.10.11 江苏省国六条2010.10.12南京暂时限购第3套房2011.2.17住建部提请南京出台限购令2011.11.17南京出台限购细则2011.2.19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大幅度到了作用。
2011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二〇一二年五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11年度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陈蒙蒙2012年5月30日综述2011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行动计划,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加快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安全得到保障,为又好又快地推进“两个率先”奠定了坚实环境基础。
一、环境质量(一)水环境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仍处于轻度污染。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12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断面占35.5%,较2010年降低0.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占19.9%,较2010年降低4.1个百分点。
全省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为4.7毫克/升,同比基本持平;氨氮平均浓度为0.87毫克/升,较2010年下降8.4%。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
1.饮用水源总量约43.5亿吨,其中91个地表水源地和5个地下水源地取水量分别占98.4%和1.6%,水质达标率分别为99.8%和100%。
长江是我省最主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011年长江供水水量占城市主要水厂总供水量的57.3%。
太湖、京杭大运河等也是我省重要的饮用水源地,2011年取水量分别占总供水量的17.8%、1.3%。
2.太湖流域2011年,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年均浓度分别达到地表水Ⅲ类和Ⅳ类标准要求,氨氮年均浓度达Ⅱ类标准要求,但总氮年均浓度仍劣于地表水Ⅴ类标准。
南京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2.03•【字号】•【施行日期】20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南京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2012年3月)2011年,全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提升、城乡统筹发展及居民生活改善等各项重点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14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63.6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60.99亿元,增长12.3%,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390.51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20.91亿元,增长12.3%。
三次产业比重为2.7:44.9:52.4。
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39.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4,比上年上涨5.4%。
构成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指数呈“七升一降”格局。
2011年城市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4.3,比上年上涨4.3%。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0%;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9%;轻工业类价格上涨1.9%;重工业类价格上涨4.8%。
二、农业全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8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其中,农业产值完成162.45亿元,增长16.5%;林业产值完成3.22亿元,增长3.2%;牧业产值完成47.02亿元,增长19.2%;渔业产值完成57.20亿元,增长13.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13.62亿元,增长12.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41.43万亩,比上年减少0.24万亩;油料种植面积74.57万亩,比上年减少2.58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34.03万亩,比上年减少0.72万亩。
2010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公布《2010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2011年6月4日综述2010年,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个发展”、“三个提升”大局,全面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品质;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促进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积极实施环保民生工程,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当年,全社会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达到164.9亿元,同比增长29.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5%。
全市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共实施污染减排项目122项,先后实施了75个污染治理提标改造工程,工业污染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在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8.4%和22.2%的情况下,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经核定,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2010年是我市“2234”治水计划的收官之年,三年来累计完成投资近100亿元,共实施了230项工程,共新建5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三区两县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突破180万吨。
生态建设有序推进,近80%的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江宁区、高淳县、浦口区、溧水县创建国家生态区县成效显著。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42个村获得省、市级生态村称号,完成了33家绿色社区、47家绿色学校、7条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街的创建任务。
环境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全年劝退或改选址工业项目30个。
全年累计受理群众污染投诉近2.23万件次,查办具体污染问题近1.36万件。
通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查处违法排污企业39家,妥善处置环境突发事件16起,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维护了全市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2011年5月气候影响评价5月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5月8日南京、溧水、浦口、高淳和常州出现了高温天气,高温初日较常年明显偏早;月降水量除淮北部分地区偏多外,其他地区明显偏少;月日照时数全省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多,月内光照充足,多晴好天气。
由于1月以来全省降水持续偏少,长江、淮河流域来水普遍减少,淮河出现断流,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
干旱造成农田受灾,人畜饮水困难,湖泊水体蓄水明显偏少,部分湖泊干涸。
一、基本气候概况1、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5月全省各站平均气温19.0(赣榆)~22.3(高淳、南京)℃,全省月平均气温20.9℃,比常年同期偏高1.4℃,异常度值为1.3,属偏高范围。
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地区偏高0~1℃,其他地区偏高1~2℃。
月极端最低气温9.1℃,23日出现在江浦。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淮北地区偏高1~3℃,其它地区偏高3~5℃。
江淮南部和苏南大部分地区旬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或第二高值。
中旬淮北地区偏高1~3℃,其它地区偏高3~4℃。
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旬平均气温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高值的前三位。
下旬全省各地偏低2~3℃。
南京月平均气温22.3℃,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8℃。
月极端最低气温9.6℃,出现在23日。
2、月降水量淮河以南大部地区偏少5月全省各站降水量为25.8(溧阳)~174.9(灌云)毫米,月降水量淮北、江淮东部地区和扬州60~174.9毫米,其他地区25.8~58毫米。
与常年同期相比,灌云偏多1.5倍以上,淮北大部地区和扬州偏多1~8成,其他地区偏少2~7成。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淮北中部偏多1~5倍,连云港偏多4成,淮北其它地区和江淮西部地区偏少1~2成,江淮东部和苏南地区偏少4~9成。
中旬滨海、射阳、姜堰偏多3~5成,淮安、扬州偏多1~1.5倍,江淮的东南部地区偏少1~3成,其它地区偏少4~9成。
下旬连云港、盐城地区、启东持平或偏多2~5成,淮北北部地区偏少5~9成,其它地区偏少1~5成。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蓝天行动计划2011年目标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3.16•【字号】宁政发[2011]61号•【施行日期】2011.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蓝天行动计划2011年目标任务的通知(宁政发[2011]6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蓝天行动计划2011年目标任务》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南京市蓝天行动计划2011年目标任务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创建生态市、全面筹备绿色青奥的关键之年。
为了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蓝天行动计划(2010-2015)〉的通知》(宁政发〔2010〕161号)要求,特制定2011年目标任务如下:一、总体要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集中整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以工业企业脱硫与脱硝项目为抓手,夯实“十二五”大气污染减排工作基础;以关停搬迁污染企业为手段,有力治理区域大气污染;以综合防控城市扬尘污染为重点,提升城市清洁程度;以发展绿色交通为关键,有效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确保南京市蓝天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二、年度目标(一)完成年度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二氧化硫削减2.59%,氮氧化物削减3.18%;(二)完成燕子矶地区化工企业关停搬迁整治;(三)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全市降尘年均值下降10%,创建“绿色工地”100个;(四)实施机动车国Ⅳ排放标准,供应国Ⅳ标准成品油,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2万辆;(五)确保不发生影响重大的空气环境污染事件;(六)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三、主要任务(一)加强工业企业废气污染防治1、实施脱硫工程建设。
完成扬子石化公司、南京第二热电厂和南钢等企业脱硫工程,确保上半年形成减排能力;开工建设并基本完成梅山钢铁公司燃煤电厂脱硫工程。
南京市2011年度人口发展报告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加快推进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主要人口指标顺利完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总体趋于协调。
一、2011年全市人口发展的概况1、主要人口发展指标顺利完成,人的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符合政策生育率、出生性别比等人口主要发展指标达到省要求。
人口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生活环境等生活质量指标有较大上升空间,人的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见表一。
表一主要人口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2011年比2010年增长1 人口自增率 3.69‰ 1.12‰2 符合政策生育率98% 持平3 出生性别比108.81 —0.144 人均GDP(户籍)96573元/人11.07%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00元13.7%6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3108元17.8%7 全市新增就业人数20.97万人0.27万人8 城镇登记失业率 2.65% 0.07%9 社会保险累计参保人数1198.55万人次122.55万人次10 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3.16万人—0.29万人11 人均预期寿命77.1岁0.5岁12 在校大学生(不含研究生)71.57万人0.95万人13 在校研究生9.28万人0.55万人14 两院院士79人2人2、人口总量持续增长,流入人口数量回升迅速。
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36.3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69‰,机械增长率‰,全市常住人口约为810.91万人,比2010年增长1.3%,其中人口总量前四位的区县为江宁、六合、浦口和鼓楼,依次为127.12万、98.33万、76.67万和76.62万。
常住人口规模最少的是秦淮与建邺,依次为36.63万和38.97万,实现了年度规划人口总量控制目标(见图一)。
2011年度我市流入人口为181.6万人,创造了自2005年以来流入人口规模的最高纪录,与2010年相比,流入人口增长率达到了20.34%(见图二),其中江南八区流入人口共计115.60万人,占全部流入人口的63.66%。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宁政发[2011]99号【发布部门】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5.06【实施日期】2011.05.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宁政发[2011]9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现将《南京市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六日南京市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为合理分解和全面落实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确保年度及“十二五”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顺利完成,根据江苏省环保厅“关于编制2011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苏环办〔2011〕64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2011年经济和社会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11〕33号),结合我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2011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线,按照“科学测算、合理分担、分级负责”的原则,优化任务分工,细化工程项目,强化保障措施,突出抓好结构减排,深入推进工程减排,全面提升管理减排,坚决打好“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首场攻坚战,确保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实现。
二、目标任务(一)全市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合计削减16447吨,其中工业和生活源削减量不得低于14326吨,农业源削减量2122吨;水污染物氨氮(NH3-N)排放量合计削减1791吨,其中工业和生活源削减量不得低于1736吨,农业源削减量55吨。
(二)全市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合计削减19029吨,(NOX)排放量合计削减17345吨。
(三)全面完成城镇污。
江苏省2011年7月气候影响评价综述全省7月平均气温正常略高;月降水量分布不均,南北少中间多,梅期长,降水强度大;月日照时数全省大部地区偏少。
本月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暴雨、强对流和高温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一、基本气候概况1、月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全省7月各站平均气温25.7℃(赣榆)~30.0℃(吴江),全省平均气温27.6℃,较常年同期偏多0.4℃,异常度值为0.3,属正常范围。
与常年同期相比,我省东南部地区偏高1~2℃;其它地区普遍持平。
月极端最高气温38.3℃,30日出现在宜兴。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偏高1℃,江淮南部和苏南地区偏高2~4℃;中旬淮北和淮河以南东南部地区偏低1~2℃,其它地区偏低3~4℃;下旬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偏高1℃,其它地区偏高2~3℃。
南京市月平均气温28.1℃,较常年同期偏高0.3℃。
图1 江苏省2011年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江苏省2011年7月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2、月降水量江淮之间偏多全省7月各站降水量为20.6毫米(太仓)~562.0毫米(大丰),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57.7毫米,月降水量分布不均,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偏多,其中淮北、江淮北部、苏南东南部82~183mm;其它地区200~560mm。
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江淮北部、苏南东南部偏少1~6成,其它地区偏多3成~1.7倍。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淮北西北部、江淮东南南通地区、苏南东北部偏少1~5成,淮北其它地区和苏南的西部偏少5~9成,江淮大部偏多1~8成,其中泗洪、盱眙、高邮和扬州偏多1.0~1.4倍;中旬淮北、泗洪、启东、昆山偏少2~7成,江淮北部、无锡、苏州偏多1~9成,其它地区偏多1~6倍;下旬淮北北部、江淮东部、苏南大部分地区偏少4~9成(昆山偏多6成),其它地区偏多2成~2倍。
月降水日数: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11~19天,其它地区14~22天。
南京市月降水量282.8毫米,与常年同期偏多5成。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十一五”全市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05•【字号】宁政发[2011]271号•【施行日期】2011.1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十一五”全市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决定(宁政发[2011]27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污染减排的部署,坚决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各项措施,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
在五年的减排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激励各区县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进一步推进污染减排,市政府决定授予江宁区人民政府等20家单位、罗昌锋等45名同志为“十一五”全市环境保护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并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争取更大成绩。
各区县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经验和做法,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做好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十二五”全市污染减排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十一五”全市环境保护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南京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十一五”全市环境保护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先进集体20家:江宁区人民政府高淳县人民政府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环保局市城管局市城建集团华能金陵发电有限公司江苏南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电厂南京华润热电有限公司南京化学工业园热电有限公司大唐南京发电厂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心洲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南京江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先进个人45名:曹重霄雨花台区环保局侯筠栖霞区环保局管永麟江宁区环保局王志林浦口区环保局贾峻六合区环保局徐连普溧水县环保局陈新建高淳县环保局罗昌锋市委督查室贺庆市委宣传部朱天龙市政府办公厅时斌刚市政府办公厅陈永泉市发改委缪进法市经信委竺兴宏市住建委陆军市监察局王斌市财政局李定亮市人社局孙荣市审计局史明市统计局滕之时市环保局汪炘市环保局毕晓玲市环保局周徐海市环保局王东寅市环境监支队金鑫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胡祥洪市城管局骆颖市城管局孟向阳市排水管理处黎国庆市城建集团陈宁公用水务有限公司徐洪良华能金陵发电有限公司熊焰江苏南热发电有限公司夏洪华华能南京电厂应靖南京化学工业园热电有限公司张雯婧南京华润热电有限公司康健民大唐南京发电厂王慧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赵日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顾慧娟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马瑞祥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张庆五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毕宁慧城北污水处理厂廖德志城东污水处理厂乔红杰南京江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沈文华高淳县国邦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2011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目录综述 (2)环境空气状况 (3)水环境状况 (6)饮用水水源地 (6)长江南京段 (6)秦淮河 (7)滁河 (8)玄武湖 (8)金川河 (9)固城湖 (9)石臼湖 (9)农村地表水 (9)湖泊营养化 (9)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 (9)措施与行动 (10)声环境状况 (10)辐射环境状况 (11)措施与行动 (12)固体废物处置情况 (12)措施与行动 (12)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13)措施与行动 (13)综述2011年,南京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大局,坚持环保优先方针,以提升环境质量为目标,全面开展“蓝天清水”工程;以环保创模复查为主线,全面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生态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生态市和生态区县建设;以关停整治污染企业为突破口,努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治污设施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污染减排;以解决环境污染扰民问题为着力点,努力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以防范环境风险为重点,全力保障全市环境安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社会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达到159.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
全市把污染减排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出台了“十二五”减排工作计划,以责任状形式把“十二五”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县政府、市有关部门和有关企业。
全年共实施减排项目170个,工业污染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在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13.0%的情况下,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工业烟尘(含粉尘)排放量分别较上年减少了3.86%、4.26%、6.3%和15.9%,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深化生态系列创建工作,其中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浦口生态区通过国家考核验收;溧水生态县通过省级技术评估。
全市共建成生态镇8个、生态村50个、绿色社区24个、餐饮污染控制示范街区20条。
城区10条黑臭河道新技术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高淳、江宁农村连片整治成效显著,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全市首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
持续加大污染企业整治力度,全年环保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5.4万人次,检查企业1.3万家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1100多件次,较去年翻了一番。
第一批污染企业关停整治行动打出了声势,173家污染企业基本关停、搬迁、整治到位,减少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3000吨和7500吨。
先后组织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涉铅企业、突出环境问题等多项专项督查,省、市挂牌督办的突出环境问题分别达到31件和53件,有力整治了违法排污企业,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通过带案下访、领导包案,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100多件。
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9起,确保了全市环境安全。
2011年南京公众环境满意率为70.9%,同比提升了11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环境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好转。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三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全年良好以上天数为317天,占比86.8%,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总体较上年略有下降,全市监测的282个水环境断面中,按监测的21项指标评价,167个断面水质达到功能类别标准,达标率59.2%,较上年降低3.3个百分点,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持续优良;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保持平稳;辐射环境质量符合允许限值,维持稳定状态。
对照江苏省小康社会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得分为85.2分。
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空气质量虽有提升,但达标水平依然较低,与群众的感受差距较大,在全国、全省排名仍然居后,主要表现在灰霾天气比重较大、扬尘污染形势严峻、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等方面;水环境达标率有所下降,区县级以下饮用水水源地尚未全部达标,存在安全隐患,河道黑臭现象仍较为突出;全年南京市污染举报中心共接各类投诉30213件次,其中噪声类投诉占投诉总量的71%,噪声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总体而言,全市环境改善情况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环境指标达标率偏低,群众环境满意率偏低,环境风险隐患偏高”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降低环境风险隐患任重而道远。
环境空气状况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南京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2011年日空气污染指数(API)年平均值为73.2,同比下降8.3个指数值,全年环境空气达到优秀和良好级别的天数为317天(API小于等于50为优秀,API大于50小于等于100为良好),占全年天数的86.8%,与上年相比,良好以上天数增加15天。
城市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指标南京市建成区环境空气三项主要污染物指标中,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浓度为0.097毫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4.9%,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1996,0.100毫克/立方米),日均值达标率为86.8%;二氧化硫年日平均浓度为0.034毫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5.6%,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1996,0.060毫克/立方米),日均值达标率为100%;二氧化氮年日平均浓度为0.049毫克/立方米,较上年上升6.5%,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1996,0.080毫克/立方米),日均值达标率为100%。
郊区县(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城镇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于城区。
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分别为0.086、0.030和0.027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1996)。
2011年建成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单位:毫克/立方米酸雨全市酸雨发生频率为30.9%,较上年下降13.6个百分点;降水pH均值为5.02,酸性弱于上年的4.89。
城区酸雨发生频率为25.6%,较上年下降16.2个百分点;郊区县酸雨发生频率为43.4%,较上年下降6.6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酸雨发生状况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2011年,全市工业耗煤量3032.57万吨,比上年下降4.9%。
其中燃料煤消耗2679.97万吨,较上年增加21.07%,原料煤消耗353.1万吨,比上年降低63.8%;燃料油(不含车船用)消耗57万吨,较上年增加40.4%。
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6962.43亿标立方米,同比增加21.3%。
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含粉尘)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别为12.63万吨、5.57万吨和15.03万吨。
措施与行动2011年,全市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与改造,完成了华能金陵、南化公司等脱硫、脱硝工程,完成20台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
进一步深化餐饮污染控制工作,建立源头防控、防治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减少餐饮污染扰民现象。
全市新建20条餐饮污染控制示范街,规模以上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达到100%,油烟净化设施有效运行率达90%。
持续深入开展扬尘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先后检查工地1.3万余家次,限期整改500多家,对31家施工单位亮红牌,停止招投标,对52家施工单位亮黄牌,纳入不良信用记录,在媒体曝光问题工地63家。
安装专业洗轮机53台套,对11家重点工地开展视频监控,租用5台干式吸尘机,开展了道路吸尘。
通过专项整治行动,扬尘污染控制无序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夏、秋收季节,实施全方位、长时段的秸秆禁烧执法检查,取得预期效果,环保部和省环监局卫星监测信息表明,我市境内2011年卫星火点数为14个(秋季无卫星火点),较2010年下降了51.7%。
深入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并取得积极成效。
全面实施轻型机动车“国四”准入标准,严禁不达标车辆上牌落户;继续实行黄标车、无标车区域限行,全年淘汰、转出黄标车等老旧车辆3.3万辆,限行区内黄标车基本淘汰完毕。
开展油气回收改造工程,完成157家加油站、106辆油罐车和6座油库改造。
水环境状况饮用水水源地主城北河口、上元门、城北、城南水厂、江宁区江宁水厂、滨江水厂、浦口区江浦、浦口水厂、六合区远古水厂、溧水县中山水库水厂和高淳县固城湖水厂等11个主要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继续保持优良状态,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
长江南京段长江南京段水质稳定,除总磷超标0.2倍以外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规划功能Ⅱ类水质标准。
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年均值分别较去年下降3.6%、2.0%、28.8%和4.8%。
7条省控入江支流断面中有4个未达标,达标率与上年持平。
2011年长江南京段水质主要污染物年均值秦淮河内秦淮河水质总体好于上年水平,未达到规划功能Ⅴ类标准。
超标的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分别超标1.08倍、0.06倍和0.08倍,其余监测指标均达标。
与上年相比,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上升了8.7%,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年均值分别下降1.2%、35.1%和28.2%。
外秦淮河水质总体与上年基本持平,未达到规划功能Ⅴ类标准。
除氨氮超Ⅴ类标准0.35倍以外其他指标均达标。
与上年相比,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下降了6.2%,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年均值分别上升24.5%、17.6%和13.7%。
秦淮新河水质总体劣于上年,未达到规划功能Ⅳ类标准。
除氨氮超Ⅳ类标准0.55倍以外其他指标均达标。
与上年相比主要污染指标生化需氧量下降21.2%、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年均值分别上升11.9%、35.2%和54.2%。
秦淮河上游水质各项指标年均值均达标,达到规划功能Ⅳ类标准,与上年相比水质总体略有好转。
2011年秦淮河水质主要污染物年均值滁河滁河浦口段水质未达到规划功能Ⅲ类标准,水质劣于上年,各项污染物除氨氮、化学需氧量分别超标0.04倍、0.33倍以外其他监测指标均达标;滁河六合段水质达到规划功能Ⅴ类标准,水质也劣于上年。
与上年相比,滁河水质有所下降。
玄武湖玄武湖水质劣于上年水平,水质未达到规划功能Ⅴ类标准,除总氮超标0.13倍以外其他指标均达标。
与上年相比主要污染指标石油类年均值下降20.0%,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年均值分别上升1.6%、12.4%、63.3%、29.2%和20.9%。
2011年玄武湖水质主要污染物年均值金川河金川河水质劣于规划功能Ⅴ类标准,与上年相比,金川河主要污染物指标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较上年下降26.1%和11.2%,平均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年下降23.1%,水质总体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