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87
2008年开封市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精神,现发布2008年开封市环境状况公报。
开封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李凤刚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六日综述2008年,开封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环保专项行动为抓手,以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强化监管,标本兼治,有效控制并削减了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完成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全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但是,全市环境污染并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水环境状况河流 2008年,开封市6个地表水出境责任目标断面水质COD平均达标率为91.8%,其中惠济河睢县板桥断面为76.9%、贾鲁河扶沟摆渡口断面为100%、涡河通许邸阁断面为94.2%、小蒋河睢县长岗断面为89.7%、铁底河太康轩庄桥断面为94.9%、小温河郭河村桥断面为94.9%;氨氮平均达标率为82.0%,其中惠济河睢县板桥断面为76.9%、贾鲁河扶沟摆渡口断面为90.4%、涡河通许邸阁断面为88.5%、小蒋河睢县长岗断面为76.9%、铁底河太康轩庄桥断面为79.5%、小温河郭河村桥断面为79.5%,均达到了省下水环境质量目标(≥70%)的要求。
2008年,全市监控河流综合水质均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标准。
河流污染状况由重到轻依次为:黄汴河、涡河、东护城河、马家河、惠济河、药厂河、东郊沟。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等。
与上年相比, 黄汴河、东郊沟污染程度显著减轻;东护城河污染程度明显减轻;涡河、惠济河污染程度有所减轻;药厂河污染程度有所加重;马家河污染程度明显加重。
湖泊龙亭湖和包公湖遭到不同程度污染,但污染程度低于城市河流。
与上年相比,龙亭湖污染程度基本不变,包公湖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
2008年河南省环境质量年报2011-03-03 2008年河南省环境质量年报一地表水环境质量全省地表水水质级别为轻污染。
省辖海河流域污染程度位于首位,淮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次之,长江流域较轻。
与2007年相比,全省地表水总体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加权综合污染指数下降0.09,为0.43。
长江流域水质级别由轻污染变为良,淮河、黄河流域水质级别仍为轻污染、水质有所改善,海河流域的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监控的7979.4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4528.2公里,占监控河段总长度的56.7%,比2007年提高3.3个百分点,增加269.0 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801.1公里,占10.0%,比2007年降低1.0个百分点,减少79.6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294.6公里,占3.7%,比 2007年增加0.4个百分点,增加28.7公里;劣Ⅴ类水质河段长2355.5公里,占29.5%,比2007年减少2.8个百分点,减少218.1公里。
淮河流域水质级别为轻污染。
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监控的4513.1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 类水质河段长2514.8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55.7%,比2007年增加269.0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441.4公里,占9.8%,比2007年减少111.2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62.0公里,占1.4%,比2007年减少99.0公里;劣Ⅴ类水质河段长1494.9公里,占33.1%,比 2007年减少58.8公里。
与2007年相比,淮河流域水质有所改善。
淮河干流、浉河、竹竿河、潢河、白露河、史灌河、汝河、臻头河、沙河、北汝河、澧河水质级别继续保持优或良,洪河、泉河仍为轻污染,颍河、沱河仍为中污染,清潩河、贾鲁河、双洎河、黑河、涡河、惠济河、包河仍为重污染;黑茨河由中污染变为良;大沙河由轻污染变为重污染。
重污染的河流中,贾鲁河、黑河污染程度明显减轻,惠济河有所减轻;包河污染程度明显加重,双洎河有所加重;清潩河、涡河污染程度基本无变化。
2008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分析2008年全国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149万吨/日,新增燃煤脱硫机组装机容量9712万千瓦,关停小火电1669万千瓦。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7年下降4.42%和5.95%,比2005年分别下降6.61%和8.95%。
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为5.7毫克/升,第一次达到三类水质标准,比上一年下降12.3个百分点,比2005年下降20.8个百分点。
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0.048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比上一年下降7.7个百分点。
2008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519个报告了空气质量数据的城市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1个、二级标准的城市378个、三级标准的城市113个、劣于三级的7个。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达标比例为71.6%,县级城市达标比例为85.6%。
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在声环境质量方面,全国71.7%的城市区域声环境处于好或较好水平,65.3%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黄海、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渤海水质一般,东海水质差。
去年我国生态建设取得进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538个,保护区总面积约149万平方公里。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面积9120万公顷。
公报指出,尽管我国在污染减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污染防治、环保基础能力提升和环境经济政策完善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所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严峻。
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上年持平。
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一类至三类、四类至五类和劣五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
珠江、长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及水库中,呈富营养状态的占46.2%。
2008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二○○九年六月四日目 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淡水环境 (4)海洋环境 (22)大气环境 (30)声环境 (35)固体废物 (38)辐射环境 (41)自然生态 (45)土地与农村环境 (50)森 林 (54)草 原 (57)气候与自然灾害 (59)专栏环境保护部成立 (66)三大基础性战略工程进展顺利 (67)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环境应急 (6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质量保障 (69)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应急 (70)“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成功发射 (71)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72)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与深化 (73)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4)强化环境准入,坚持科学审批 (75)化学品管理 (76)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7)地方病防治 (78)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79)环境宣传教育 (80)2008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新华社记者 摄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新华社记者 摄2008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环境保护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抗击自然灾害和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应急工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各项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环境保护工作既有效应对了经济高增长、财政高收入、企业高效益的发展局面,也经受了增长速度下行、财政收入下滑、企业效益下降带来的严峻挑战,经济与环境逐步协调发展,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6月5日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人们欣喜地看到我国在污染减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环境保护工作正迈出坚实的步伐。
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2008年,我国在污染减排上不仅继续保持了双下降的良好态势,而且首次实现了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4.42%和5.95%,比2005年分别下降6.61%和8.95%。
专家表示,这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双下降”的成果表明,我国实施的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三大措施正在稳步发挥效益:在工程减排上,全国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149万吨/日,新增燃煤脱硫机组装机容量9712万千瓦;在结构减排上,淘汰和停产整顿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1100多家,关停小火电1669万千瓦,淘汰了一批钢铁、有色、水泥、焦炭、化工、印染等落后产能;在监管减排上,各地减排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省级环保部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陆续建成。
环评制度在推动减排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保部门对符合环保准入条件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对“两高一资”项目严格把关。
2008年,环境保护部共否决或暂缓审批了156个“两高一资”项目,批复的579个项目通过落实减排措施,每年能够削减二氧化硫46.86万吨、化学需氧量3.84万吨。
成绩的取得还得益于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观念,变被动减排为主动减排,采取多种责任追究手段,有力地推动了污染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山东、河北等地对未完成年度目标的县市主管领导给予了行政记过或撤职处理,安徽、福建、江西等地对减排工作进展不力的县区实行了区域限批,广东、北京等地通过财政补贴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上海、宁夏、陕西等地通过“以奖代补”激励企业减排……“多管齐下”为环保“护航”由于近年来连续发生水污染事件,对我国水环境的治理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2008年环境统计年报工作的通知正文:---------------------------------------------------------------------------------------------------------------------------------------------------- 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2008年环境统计年报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1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在认真总结分析“十五”期间环境统计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我部研究并制定了“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自2006年开始执行,现已执行两年。
经国家统计局批准,2008年继续执行“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现印发你们,请抓紧布置开展2008年环境统计工作。
与“十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相比,“十一五”环境统计制度在调查范围、指标体系、调查频次,以及环境统计数据上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一、调整了环境统计调查范围,完善了统计指标体系根据“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环境管理的要求,“十一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在“十五”环境统计体系的基础上,本着继承和发展的原则,调整了调查范围,删除了一些过时失效的指标,并新增了一些适应现实环境管理需求的统计指标,同时对部分指标解释进行了完善。
(一)为加强对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情况的监管,将火电行业(含企业自备电厂)从工业行业中单列出来进行调查,增加了火电分机组的装机容量、煤耗量、排污量等指标;增加了医院污染物排放的统计调查;删除了城市垃圾处理场运行情况调查。
(二)环境统计专业年报增加了环保产业、环境宣教等专业报表,删除了绿色工程规划第二期、年度计划完成情况、污染治理投资情况、生态示范区建设主要情况、生态功能保护区名录等专业报表。
二、调增了环境统计调查频次为满足国家经济形势分析的需要,“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增加了对国控重点源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季报(自2008年第二季度起增加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地市季报直报),增加了环境信访工作、突发环境事件等方面的季报。
2008年全国大气环境状况2010-01-28状况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比上年有所提高,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较重;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仍较重。
空气质量2008年度,全国有519城市报告了空气质量数据,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1个(占4.0%),二级标准的城市378个(占72.8%),三级标准的城市113个(占21.8%),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7个(占1.4%)。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达标比例为71.6%,县级城市的达标比例为85.6%。
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2.2%,二级标准的占69.4%,三级标准的占26.9%,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5%。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级城市比例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及以上的城市占81.5%,劣于三级标准的占0.6%。
山东、陕西、新疆、内蒙古、湖北、江苏、甘肃、湖南等8省区参加统计的地级城市中PM10未达到二级标准的比例超过20%。
二氧化硫浓度分级城市比例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及以上的城市占85.2%,劣于三级标准的占0.6%。
贵州、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四川、湖南等7省区参加统计的地级城市中二氧化硫未达到二级标准的比例超过20%。
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87.7%的城市达到一级标准。
重点城市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提高,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57.5%,三级的占41.6%,劣于三级的占0.9%。
与上年相比,达标城市比例上升了13.3个百分点;劣三级城市比例无变化。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级别比例2008年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总体平均的二氧化氮浓度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有所降低。
重点城市污染物浓度年际比较酸 雨酸雨频率 监测的477个城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252个,占52.8%;酸雨发生频率在25%以上的城市164个,占34.4%;酸雨发生频率在75%以上的城市55个,占11.5%。
2008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2008年,我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立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及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首次出现“双下降”,全省环境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态势。
一、水环境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08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36188.1万吨,比2007年增加 2.9%,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991.1万吨,比2007年增加0.5%;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0197.0万吨,比2007年增加3.4%。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4.7%,与2007年基本持平。
全省城市(镇)污水处理率为43.35%。
全省废水污染物COD排放量为10.1万吨,比2007年减少0.7%,其中工业废水COD排放量为1.1万吨,比2007年减少16.1%;生活污水COD排放量为9.0万吨,比2007年增加1.5%。
水质状况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74.6%的监测河段、75%的监测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可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所监测的具有饮用水源地功能的湖库及河段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符合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近岸海域84.5%的测站水质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标准,绝大多数监测海域水质处于清洁状态。
地下水水质良好,水位基本稳定。
与2007年相比,绝大多数河流和湖库水质保持稳定,部分中小河流和湖库水质略有下降;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优良态势;地下水水质总体略好于去年。
水质受到一定污染的地表和地下水体主要受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城市附近的局部海域、港口和部分养殖集中区海域受到生活污水、船舶和养殖废水的一定污染。
1、地表水河流所监测的19条河流的63个河段中,Ⅰ、Ⅱ类水质占54.0%,Ⅲ类水质占20.6%,Ⅳ类水质占20.6%,Ⅴ类水质占 4.8%,劣于Ⅲ类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部分中小河流、南渡江个别支流的局部河段,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第一章环境概况第一节自然环境概况一、地理位置与面积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介于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
市区地理位置北纬45°46′至46°55′,东经124°19′至125°12′之间。
东与安达、肇东市相接,西同泰来县、齐齐哈尔市毗邻,南和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扶余市及黑龙江省双城市隔江相望,北与富裕、依安县接壤。
全市总面积21219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千米。
二、地质地貌大庆市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松辽盆地的一部分,位于盆地中央。
在地史上的中生代以后一段时期曾是一个内陆大湖,湖水中繁育着大量的介形虫、藻类、鱼类等生物。
1.4亿年以来,这里积累了厚达6千米的沉积物,再加上地壳升降运动,才逐渐变为今天的平原地貌。
勘探资料表明,在大庆地区地下古生代层上覆盖着层次清楚的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岩,地表为厚达142米左右的现代冲击物所覆盖。
这种陆相沉积层恰好为石油、天然气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后来的地质构造运动中,大庆地区地下岩层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隆起构造,即松辽盆地的“凹中隆”构造,成为岩层中石油天然气运移聚储的较好场所,石油地质称这个构造为“大庆长桓”构造。
大庆地区的这种地下地质条件,使它成为孕育大庆油田的母体。
大庆市区处在松花江、嫩江一级陆地之上,境内无山无岭,地势平坦,西南偏低,东北偏高,海拔高度在126~165米之间。
相对高差13~39米。
地貌表现为波状起伏的平原,高处多为平缓漫岗,低处是沼泽以及大大小小的碱水泡子。
泡沼之间的低平地是广阔的农耕区和放牧区。
三、水文大庆市区内没有一条天然河流,松花江、嫩江均为边际河流。
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大庆市区的地表水文状况仍属闭流区。
大气降水都汇集到低洼处,很难排出区外,形成许多季节性水泡子和积水沼泽地。
由于这种闭流特点,大庆地区地表水碱性偏高。
我市的地表水由引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封闭的碱泡子组成。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8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8年)2009-09-28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节能减排、抗击自然灾害和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各项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观念,变被动减排为主动减排,纷纷采取多种责任追究手段,有力推动了污染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与2005年相比,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6.61%和8.95%,不仅继续保持了双下降的良好态势,而且首次实现了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
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71.7亿吨,比上年增加2.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比上年减少2.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30.0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7.7%,比上年增加6.4%。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20.7万吨,比上年减少4.4%。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57.6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6%,比上年减少10.5%;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63.1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4%,比上年减少0.9%。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7.0万吨,比上年减少4.0%。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9.7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23.4%,比上年减少12.9%;生活氨氮排放量97.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76.6%,比上年减少1.0%。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3.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08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2万吨,比上年减少5.9%。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91.3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8%,比上年减少6.9%;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9.9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2%,比上年增加0.5%。
烟尘排放量901.6万吨,比上年减少8.6%。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8年)————————————————————————————————作者:————————————————————————————————日期: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8年)2009-09-28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节能减排、抗击自然灾害和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各项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观念,变被动减排为主动减排,纷纷采取多种责任追究手段,有力推动了污染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与2005年相比,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6.61%和8.95%,不仅继续保持了双下降的良好态势,而且首次实现了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
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71.7亿吨,比上年增加2.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比上年减少2.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30.0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7.7%,比上年增加6.4%。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20.7万吨,比上年减少4.4%。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57.6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6%,比上年减少10.5%;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63.1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4%,比上年减少0.9%。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7.0万吨,比上年减少4.0%。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9.7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23.4%,比上年减少12.9%;生活氨氮排放量97.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76.6%,比上年减少1.0%。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3.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08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2万吨,比上年减少5.9%。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91.3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8%,比上年减少6.9%;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9.9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2%,比上年增加0.5%。
2008年陕西省环境状况公报综述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环保部的关心指导下,全省环保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积极应对冰冻雨雪灾害、“5·12”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顺利地完成了各项环保任务。
在污染减排、环境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质量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
全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好转趋势。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87.8%,较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全省酸雨发生频率为3.1%,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酸雨污染状况有所改善。
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以上;6条主要河流的综合污染指数基本保持稳定,渭河水质明显改善,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23.1%,污染浓度同比下降15%左右;丹江、汉江、嘉陵江水质继续保持优良;延河水质略有下降。
城市声环境、全省辐射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保持稳定。
国家核定我省2008年度二氧化硫排放总量88.94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33.21万吨,同比减排4.08%和3.68%,顺利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双削减3%的年度目标任务。
环境状况一、大气环境1、空气质量全省空气环境质量总体比2007年有所好转。
2008年所监控的16个市、县、区中,铜川、汉中、安康、商洛、兴平、三原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其他市、县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
全省无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
全省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占污染负荷的44.8%;其次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分别占36.3%和18.9%,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仍是颗粒物。
空气质量日报显示,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为87.8%。
10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范围在82.2%~98.4%之间。
其中,铜川、安康、商洛、汉中4个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达到90%以上;西安、渭南、咸阳、宝鸡、延安和榆林6个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达到80%以上。
2008年度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布部门】深圳市环境保护局【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8年度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深圳市环境保护局)一、综述(一)环境质量概况。
2008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
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河流水质有所改善,但污染仍较严重,主要河流中下游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近岸海域东部海水达到国家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西部海域受到一定程度污染,水质劣于第四类标准,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度污染水平,辐射环境处于安全状态。
(二)环境保护与建设。
2008年,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环境统一监督管理,大力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保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市政府制定并印发《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我市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盐田区荣获"国家生态区"称号,福田区创建工作通过环境保护部组织的技术核查;进一步加大环保投资,以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开展水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2008年全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2.8%;高质量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年度污染减排任务,在全省污染减排考核中名列前茅;完成《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案,并提请市人大审议;开展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环境影响评价,将环保要求充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深入开展全市整治违法排污专项行动,持续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执法力度保持全国前列,市环保部门获得全国"整治违法排污者专项行动"先进集体称号;发布了电镀、线路板等10个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指引,按时保质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二、环境空气(一)环境空气质量。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优)和二级标准(良)的天数共计364天,占全年的99.5%,比上年增加3天;超过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天,占全年的0.5%(见图1)。
2008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绿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03.12•【文号】•【施行日期】2009.03.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2008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2009年3月12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城乡造林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扎实推进各级领导率先垂范。
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参加植树活动。
胡锦涛对全民义务植树又作出重要指示:“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是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
我们今天多种一棵树,祖国明天就会多添一片绿。
全国人民持之以恒地开展植树造林,我国生态环境就一定能够不断得到改善。
”宣传发动蓬勃开展。
新春伊始,全国绿化委员会在京召开了全国绿化委员会第二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造林绿化表彰大会,对全民义务植树以及全国城乡绿化工作进行部署和动员。
江西、青海发布本省绿化状况公报。
国家林业局协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过手机短信动员公民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全国有2亿多用户收到了手机短信。
河北、西藏、新疆等地也通过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宣传绿化事业,动员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植树节前后,各地、各部门都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宣传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和国土绿化建设,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建设事业。
实现形式更趋多样化。
北京、重庆等地将义务植树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开展城乡结对义务植树,共建新农村活动。
上海、辽宁、安徽、福建、广西等地将认建认养树木绿地与营造纪念林、开展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相结合,使义务植树成果不断扩大。
义务植树管理工作逐步加强。
吉林等地认真落实义务植树属地组织管理制度,由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农村乡镇政府具体负责辖区适龄公民的登记、植树活动的组织和尽责情况的考核工作,将义务植树组织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
平顶山市2008年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现将2008年平顶山市环境状况公告如下:一、环境状况1.大气环境2008年,平顶山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浓度0.097mg/m3;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0.055mg/m3;二氧化氮年均值浓度0.051mg/m3,三项指标均符合国家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降尘量年平均值12.29吨/平方公里?月,符合国家推荐标准要求。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按污染负荷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全年城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34天,达标率91.3%,比上年增长5.5个百分点,全年没有出现酸雨。
2.水环境(1)城市饮用水源。
2008年,市区取水的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级别为“优良”。
(2)地下水。
2008年,在7个监测井位中,有3个井位水质级别为良好及以上级别,占42.9%,有4个井位水质级别为较差,占57.1%,主要污染物为总硬度。
(3)地表水。
2008年所监测的11个监控断面中,符合Ⅰ类标准的断面1个,符合Ⅱ类标准的断面7个,符合Ⅳ类标准的断面1个,超Ⅴ类标准的断面2个;有2个断面的水质劣于其相应的水质功能要求。
全市地表水水质级别为良好。
全市地表水污染类型为氮类污染和有机污染。
澧河、滚河、北汝河、入库河流(澎河、应河、大浪河),水质均为Ⅱ类,达到了其相应的水质功能要求;沙河、昭平台水库水质为Ⅰ类,白龟山水库水质为Ⅱ类,均达到Ⅱ类水质功能要求;湛河是流经平顶山市区的主要纳污河流,所监控的3个断面中有2个不符合相应水质功能要求(西斜路桥断面、韩庄桥断面)。
全市河流水质由优到差依次为:沙河、澧河、入库河流(大浪河、澎河、应河)、北汝河、滚河、湛河。
出境河流。
2008年,我市三个省控出境河流断面(沙河舞阳马湾、澧河舞阳叶舞公路桥、八里河舞钢石庄桥)累计达标率:化学需氧量为99.4%,比上年提高3.6%,氨氮为100%,比上年上升12.5%。
废气2010-04-211.3.1废气及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1)煤炭及燃料油使用情况2008年,全国环境统计的煤炭消费总量29.8亿吨,比上年增加4.3%。
工业煤炭消费量28.0亿吨,比上年增加5.3%。
其中,工业煤耗中燃料煤消费量为20.0亿吨,原料煤消费量为8.0亿吨;生活煤炭消费量1.9亿吨,比上年增加2.1%;工业(不含车船用共消耗燃料油2335万吨,比上年减少27.2%。
其中,重油1850万吨,柴油475万吨,见表9。
表9 全国环境统计煤炭、燃料油消耗量单位:万吨(2)二氧化硫排放情况2008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403866亿立方米(标态),比上年增加4.0%。
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比上年减少6.0%。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1.3万吨,比上年减少6.9%,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85.8%;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9.9万吨,比上年增加0.5%,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14.2%,见表10,图23。
表10 全国近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单位:万吨注:我国从2006年开始统计氮氧化物排放量,生活排放量中含交通源排放的氮氧化物。
图23 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年际变化(3)氮氧化物排放情况2008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624.5万吨,比上年减少1.2%。
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250.5万吨,比上年减少0.9%,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7.0%;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74.0万吨,比上年减少2.1%,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23.0%。
其中交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82.2万吨,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17.4%。
(4)烟尘及工业粉尘排放情况2008年,烟尘排放量为901.6万吨,比上年减少8.6%。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670.7万吨,比上年减少13.0%,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4.4%;生活烟尘排放量为230.9万吨,比上年增加7.1%,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