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风疹、猩红热、麻疹、幼儿急疹等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荨麻疹荨麻疹又叫“风疹块”,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一种血管瓜性皮疹。
患儿皮肤痒,出现红色风团,大小形态不一,也可融成一片。
有的孩子会反复发作,成批发生,哭闹不安。
可因食物(鱼、虾、蟹、贝壳类、食用菌类等)、虫咬、花粉或化学粉尘吸入,或因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而引起,有时家长和医生也很难找出原因。
水痘水痘多见于6个月至6岁的小儿,新生儿也可得病,传染性很强。
起病急,发热、全身不适常与皮疹同时出现。
皮疹特点:开始为红色小斑疹和丘疹,几小时或1日后变成圆形疱疹,大水不一,开始几天皮疹陆续分批出现,水疱浆液清亮,若有细菌感染,则疱内有混浊浓液,水疱很容易破,破后结痂,所以在孩子身上同时可看到丘疹、水痘疹。
在头面部及躯干较多,四肢少,在口腔、肛门及外阴处亦可看到皮疹。
注意:家中老年人患带状疱疹时,小儿易得水痘。
因此老年人患带状疱疹必须与孩子隔离开,以免传染。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在日本首先发现,又叫“川崎病”。
病因不清楚,国内近来也不断报告病例,婴幼儿多见。
临床上开始发热,眼结膜充血发红,唇有破裂,口腔粘膜发红,手指脚趾有硬性水肿,发热2~3天后全身可见到红色斑丘疹或充血性红疹,可能误为“麻疹”或“猩红热”。
恢复期体温下降,皮疹消退,指(趾)端皮肤有脱皮。
肛门周围和臀部亦有片状脱皮,本病有部分小儿影响心脏,引起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需引起重视。
哪些皮疹应该隔离1、幼儿急疹本病一般均为婴儿发病,可在婴幼儿中传染,因此患儿应在家进行休息隔离,直到身上皮疹消退方可接触其他宝宝。
2、水痘传染性很强,应在家隔离到皮疹全部结痂为止,避免与其他邻居小朋友接触。
3、风疹患儿应在家卧床休息,隔离至出疹后5日方可去托儿所、幼儿园或学校。
患儿不应与早期孕妇接触,以免影响胎儿产生畸形。
4、麻疹无并发症的孩子,在家隔离至出疹后5天才可与其他小朋友接触。
5、猩红热患儿应在家卧床休息,进行呼吸道隔离直至体温正常及症状消失、皮疹消退,再去医院作咽试纸培养,待培养无链球菌生长后方可去幼儿园或上学。
水痘、风疹、猩红热、麻疹、幼儿急疹等的区别水痘病因:由人类疱疹病毒Ⅲ型引起。
症状特点:◆发热第一天即可在孩子的皮肤上发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丘疹(略高出皮肤表面的红色点状疹子)或丘疹(不高出皮肤表面),数小时后变成椭圆形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以后水疱破溃、结痂、脱痂,不留疤痕。
各种不同形式的皮肤损害可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特点之一。
◆皮疹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展至面部及四肢,四肢末端少,而在头发间可见水疱疹,这是水痘皮疹的另一特点,据此可与丘疹性荨麻疹区别。
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可有脑炎、心肌炎、面瘫等多种并发症。
患有白血病、淋巴瘤或免疫缺陷性疾病患儿感染水痘时可呈重症,常伴血小板减少而发生暴发性紫癜,危及生命。
风疹病因:由风疹病毒引起。
症状特点:在发热第一天出现皮疹,呈红色斑丘疹,疹与疹之间有正常皮肤,压之退色,由面部至躯干至四肢,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可伴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严重者会并发风疹脑炎,预后凶险。
猩红热病因: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症状特点:发热第二天出疹,疹子呈红色针尖状,遍及全身皮肤,疹间无正常皮肤,皮疹压之退色,可见明显指压印。
在皮肤褶皱纹处皮疹特别密集,形成紫红色线条样褶痕(称为“帕氏线”),在口唇周围却有一层苍白圈。
皮疹持续3~5天退疹,一周后全身大片脱皮。
特别警示:高热,中毒症状重,可并发咽喉炎,扁桃体炎,舌苔上有一粒粒小隆起,医学上称为杨梅舌。
1%~2%患儿在1~3周后可发生急性肾炎,0%~3%可发生风湿热。
麻疹病因: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特点:发热第四天出疹,皮疹先呈玫瑰色斑丘疹,继而加深呈暗红色,可融合成片,压之退色,疹与疹之间可见正常皮肤,无痒感。
皮疹自头面部至颈至躯干至四肢,同一部位皮疹持续2~3天,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这是麻疹的特征之一。
特别警示:患儿出疹时体温增高,全身症状加重,常并发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可使结核病恶化,造成营养不良和维生素A缺乏症,甚至角膜穿孔、失明。
常见皮疹类型:
常见疾病:
三、鉴别诊断
1、发热到皮疹的大致时间:发热第1天出现皮疹的为水痘、风疹,第2天为猩红热,第3天为天花,第4天为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幼儿急疹,第5天为斑疹伤寒,第6天为伤寒。
总结:风水一日游;两红三天麻;五斑六伤寒
2、出疹顺序:
①麻疹从耳后发际至全身,为红色斑丘疹;
②风疹从面部至全身,为红色斑疹,皮疹的形态第1d似麻疹,第2d似猩红热;
③水痘从耳前后至全身,先后呈斑疹、红疹、疱疹及结痂Ⅳ期,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期皮疹;
④猩红热从颈部至全身,为红色斑疹。
疹间无正常皮肤,有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⑤幼儿急疹、热退时全身出现斑丘疹,多见于躯干、上臂及大腿;
⑥药疹为多形性,轻重悬殊;
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疹多见于躯干、上下肢,呈多形性。
3、皮疹特点
(1)皮疹分布部位:
①掌跖部非水疱性皮疹:提示猩红热、Ⅱ期梅毒、药疹、麻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②掌跖部水疱性皮疹:提示疱疹病毒感染和手足口病。
(2)特殊的皮疹:
①Koplik斑,见于麻疹;
②草莓舌,见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猩红热;
③上腭瘀点,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心内膜炎;
④水疱溃疡性黏膜,见于疱疹病毒感染、手足口病、重症多形红斑。
水痘、手足口病、麻疹、猩红热,常见4疹区别、护理,一篇搞定!气温渐渐升高,各类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水痘、手足口病、麻疹、猩红热这些传染病都摩拳擦掌。
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出疹子。
专家表示,掌握一些简单的辨别方法和护理要点,家长就不用那么慌乱了。
水痘表现水痘典型的皮疹首先出现于头皮、面部或躯干。
最初的皮疹为红色斑疹,瘙痒明显,然后发展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疹。
一两天后,透明的液体变浑浊,疱疹出现“凹脐”现象,然后结痂。
此时,其他部位的皮肤上会再依次出现类似皮疹。
因为身上会同时存在不同时期的皮疹,所以大家戏称水痘为“四世同堂”。
护理方法●由于水痘传染性强,故必须早期隔离患儿,直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脱落,时间大约2周左右。
●水痘的疱疹一般不会自破,不必涂药。
如有破溃,局部可涂2%龙胆紫。
●因为出水痘很痒,注意避免让小儿用手去抓。
如果痒得厉害,可用一些止痒洗剂。
●孩子如有发热,应卧床休息,多喝水,进食易消化食物及多吃水果。
如有高热,可服用退热剂。
对于健康状况较差的患儿,要注意观察病情,如发现患儿精神差、高热不退、嗜睡、皮肤红肿等,要及时就医,因水痘偶可致脑炎等并发症。
●孩子接触的物品应该定时消毒,家里也应做好清洁。
●多给孩子饮水,吃易于消化并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稀饭、绿豆汤、牛奶、豆浆、鸡蛋等。
多吃水果。
手足口病表现起病急,孩子会出现发热、口痛等情况,皮疹部位位于手心手背和手腕,足底足背和足踝,口腔口唇和口周,肛门周围和臀部。
但不是上述所有部位都必须出疹,可单纯口腔或臀部等。
不同部位可先后出疹。
皮疹主要表现为散在疱疹。
也可只出现单纯口腔疱疹。
口腔疱疹的孩子会出现流口水的情况,会因进食疼痛哭闹。
护理方法●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应洗手;●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具、玩具等;●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有密切接触;●为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别人,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至康复后一周。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识别作者:乌兰新才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04期【摘要】出疹性疾病是小儿的常见疾病,尽管许多出疹性疾病都已经有了各种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但还是有儿童被感染。
对小儿出疹性疾病进行正确的鉴别,有助于临床上的诊断,也是家长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出疹性疾病;临床诊断出疹性疾病常见的有风疹、麻疹、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等,轻的出疹性疾病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可自行消退,但对于严重的出疹性疾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
本文对常见的几种出疹性疾病进行辨别,以期对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1 风疹风疹是儿童期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特点是: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红色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合并症少、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而致各种先天畸形[2]。
1.1 病因风疹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多在冬季发病,多见于1至5岁儿童。
1.2 临床症状①前驱期:症状轻微,有卡他症状;②出疹期:耳后,枕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一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大部分是散在的斑丘疹开始在面部后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恢复期预后均良好。
1.3 体症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1.4 辅助检查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病毒学检测:患者咽部分泌物及血清中分离出病毒。
1.5 诊断根据流行史,耳后、颈后和枕后淋巴结肿大、有触痛,出疹迅速、消疹快、全身症状轻的特点不难诊断、必要时做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确诊。
2 麻疹麻疹也是斑丘疹,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每隔2至3年有一次流行。
2.1 病因:①接触感染麻疹病毒的患者,患者是唯一传染源;②传播方式:呼吸道传播为主。
2.2 临床症状:前驱期:急性起病,卡他症状,麻疹病容,出疹期: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
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三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
区分五种儿童"疹子"疾病在儿童时期,有好多疾病都可以让孩子"出疹子'。
孩子出了皮疹,应当怎样识别?这是做父母所关怀的事。
以下分别谈谈各种疹的特点,以便关心家长辨别。
1.麻疹麻疹俗称"打糠'。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通过鼻咽部的分泌物飞沫传播。
一个健康小儿与麻疹病人接触后,大约要经过10天到半个月的时间开头发病,这段时间,我们称埋伏期。
发病开头有发烧、咳嗽、流鼻涕、流泪等与感冒相像症状。
发热第2、3天时,在孩子口腔颊粘膜上见到发红充血的粘膜上有很多小白色点状(如针尖大小)粘膜疹,称麻疹粘膜斑。
这是诊断麻疹最早、最牢靠的依据。
这一段时间(从开头发热到出皮疹前)称为前驱期,大约3、4天。
经过前驱期(即从发热开头经3、4天)进入出疹期。
在出疹期时体温更高,眼睛怕光流泪,眼分泌物许多,流涕、咳嗽都加重,同时开头出疹子。
皮疹呈玫瑰色斑疹,指压可退色,先见于耳的前后、颈部、脸蛋、前额部皮肤,以后皮疹渐增多,进展到胸、背、腹部,最终四肢皮肤消失皮疹,大约经过3、4天,皮疹在手心、足心上也消失,这表示疹子已经出齐出透。
皮疹由单个散在可以渐渐融合成片,但疹间仍可见到健康皮肤。
出疹后第5天开头消退,第7天消退完全,留下细小的脱屑(如糠皮样)及棕褐色痕迹(即色素镇静)。
以后热度下降,咳嗽减轻,食欲增加。
化验白细胞总数偏低。
整个麻疹经过约10天。
假如在出疹时合并肺炎、喉炎,则病程更长,病情更重。
2.风疹风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
多见于3~7岁学龄前儿童,春秋两季流行。
风疹开头发热(中度)约1天就消失皮疹。
皮疹为粉红色小斑丘疹,散在于躯干而四肢稍少。
孩子一般状况较好,除发热外,有流涕、稍微咳嗽,但全身无中毒症状,2、3天后皮疹消退,无脱屑,无色素镇静。
耳后及枕部的淋巴结稍有肿大,很少消失合并症,化验白细胞总数偏低。
3.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俗称"骚糠',也是一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病。
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麻疹、水痘我们在...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麻疹、水痘我们在解读中医的辩证诊治的时候,其实,并不是要我们去否认西医的辩证论病之解读之精要。
比如:“手足皮肤呈大片状脱皮且无色素沉着的发疹,我们要临床判断到底是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麻疹、水痘,哪种发疹性疾病?”西医解读:1、幼儿急疹和风疹表现为疹退后均无色素沉着及脱屑,但无大片状脱皮,故可排除;幼儿急疹的特点是热退疹出或者疹出热退,多见于6~18个月幼儿,临床表现为突起高热,高热早期可伴有惊厥;风疹症状出现后1~2天出,全身症状轻,耳后、部淋巴结脚大并触痛,出疹顺序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疹间有正常皮肤疹退时体温恢复正常,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2、麻疹表现为疹退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故排除;典型麻疹多在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时热更高,疹退热退;3、水痘皮疹结痂后多不留痕,故排除;水痘前驱症状有低热、不适、厌食,且并不是热退后全身出疹,水痘皮疹分批出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在疾病高峰期,可见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4、猩红热典型皮疹为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疹退1周后开始脱皮,面部躯干糠屑样脱皮,手足可呈大片状脱皮,无色素沉着,故本例符合猩红热典型皮疹。
猩红热皮疹多见于发热后第二天出现,最先见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在全身皮肤弥散弥漫性充血潮红的基础上,有均匀、密集的红色红色细小皮疹广泛分布。
5、根据疾病出现发疹在总病程中的时间可判断疾病种类:病程第1日出疹:水痘、风疹;病程第2日出疹:猩红热;病程第3日出疹:天花;病程第3到4日出疹:麻疹;病程第5日出疹:斑疹伤寒;病程第6日出疹:伤寒。
临床案例一:女孩,7岁。
体温39℃,发热半天后即出疹,1天布满全身,密集而均匀的红色细小丘疹。
面部潮红,不见皮疹,口唇周围发白,有咽痛,扁桃体充血、水肿。
临床诊断解读:1、本案为猩红热发热。
咽痛明显,1~2天后全身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疹间皮肤充血,面部无皮疹,口周苍白圈。
水痘、风疹、猩红热、麻疹、幼儿急疹等的区别
水痘
病因:由人类疱疹病毒Ⅲ型引起。
症状特点:
◆发热第一天即可在孩子的皮肤上发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丘疹(略高出皮肤表面的红色点状疹子)或丘疹(不高出皮肤表面),数小时后变成椭圆形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以后水疱破溃、结痂、脱痂,不留疤痕。
各种不同形式的皮肤损害可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特点之一。
◆皮疹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展至面部及四肢,四肢末端少,而在头发间可见水疱疹,这是水痘皮疹的另一特点,据此可与丘疹性荨麻疹区别。
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
可有脑炎、心肌炎、面瘫等多种并发症。
患有白血病、淋巴瘤或免疫缺陷性疾病患儿感染水痘时可呈重症,常伴血小板减少而发生暴发性紫癜,危及生命。
风疹
病因:由风疹病毒引起。
症状特点:
在发热第一天出现皮疹,呈红色斑丘疹,疹与疹之间有正常皮肤,压之退色,由面部至躯干至四肢,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
可伴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严重者会并发风疹脑炎,预后凶险。
猩红热
病因: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症状特点:发热第二天出疹,疹子呈红色针尖状,遍及全身皮肤,疹间无正常皮肤,皮疹压之退色,可见明显指压印。
在皮肤褶皱纹处皮疹特别密集,形成紫红色线条样褶痕(称为“帕氏线”),在口唇周围却有一层苍白圈。
皮疹持续3~5天退疹,一周后全身大片脱皮。
特别警示:
高热,中毒症状重,可并发咽喉炎,扁桃体炎,舌苔上有一粒粒小隆起,医学上称为杨梅舌。
1%~2%患儿在1~3周后可发生急性肾炎,0%~3%可发生风湿热。
麻疹
病因: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特点:发热第四天出疹,皮疹先呈玫瑰色斑丘疹,继而加深呈暗红色,可融合成片,压之退色,疹与疹之间可见正常皮肤,无痒感。
皮疹自头面部至颈至躯干至四肢,同一部位皮疹持续2~3天,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这是麻疹的特征之一。
特别警示:
患儿出疹时体温增高,全身症状加重,常并发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可使结核病恶化,造成营养不良和维生素A缺乏症,甚至角膜穿孔、失明。
幼儿急疹
症状特点:往往在发热第四天出疹,与麻疹相仿,故又称为“野痧子”(麻疹俗称痧子),但与麻疹截然不同的是本病热退疹出。
皮疹呈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特别警示:
高热时可有惊厥。
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
伤寒
病因:由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症状特点:发热第六天出疹,玫瑰疹,数量少,见于胸腹部,数天即消退,无脱屑,无色素沉着。
特别警示:
由于症状不太明显,粗心大意的家长不容易发现。
肠道病毒感染
病因:由埃可病毒或柯萨奇病毒引起。
症状特点: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与发热天数无相应关系,皮疹呈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3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样或水泡样皮疹。
特别警示:常伴发热、咽痛、流涕、结膜炎、腹泻,全身颈枕后淋巴结肿大。
药物疹
病因:有发热及服药史。
症状特点:皮疹与所用药有关,有斑丘疹、疱疹、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皮疹有痒感,摩擦及受压部位多。
鉴别提示
◆上述这些疾病中,猩红热的皮疹呈全身性一片潮红,很容易识别。
◆风疹、幼儿急疹、麻疹、肠道病毒感染及药物疹患儿,在发热同时虽然都可出现红斑丘疹,但皮疹各有其自身特征,发热与出皮疹相隔的天数也不一样,每种疾病还具有各自的临床特点,鉴别并不困难。
◆麻疹与幼儿急疹虽然都在发热第四天出红疹,但前者体温继续升高,而后者却热退体温正常,很容易区别。
◆由于幼儿急疹患儿在发热的前几天,有可能出现惊厥,从而导致医生给患儿作腰穿查脑脊液以便与中枢感染作鉴别,但如果能全面地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的辅助检查如脑电图,就可避免腰穿给孩子带来的痛苦,甚至在皮疹没有出现前,就能预测孩子患幼儿急疹的可能。
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鉴别诊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