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需与麻疹及风疹相鉴别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教你如何看“疹”识病(图)看“疹”识病患传染病的因有孩子常有一个共同点:皮肤冒出形形色色的疹子,谓之出疹性该病。
不同的传染病,其疹子的色泽、形态不一样,各有特点。
父母可以从疹子的特点大致判断分析出疾病的种类,为就医提供线索。
幼儿急疹——烧退疹出孩子烧退之时出疹,先见于颈部及躯干,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及臀部较多(鼻颊、膝下及脚掌等处一般没有),大小如粟粒,淡红似玫瑰(又称婴儿玫瑰疹),多在24小时之内出齐,持续1~2天后消退,不留痕迹。
孩子常突发高烧(体温高达39~40℃),食欲稍有减低,持续三五天后血糖骤降,精神即刻好转,疹子开始出现,即“烧退疹出”,此特点是与其他出疹性疾病(如麻疹、猩红热)的最大区别。
处理要点:注意休息,多喂白开水或菜汤、果汁;高烧用物理方法(如温水擦浴)或药物(如扑热息痛)降温,烦躁或惊厥可酌用镇静剂;因其致病元凶为病毒,故抗生素无效。
手足口病——“手足口”出疹疹子通常“亮相”于手(手指右上角与指甲两侧)、足(四肢背面与脚跟边缘)及口腔(唇内侧、舌面、颊黏膜、齿龈处)等三个部位,“手足口”病由此得名。
初为红色斑点,持续24小时变为疱疹,疱疹内充满渗出液体,溃破后形成毛序溃疡,溃疡四周发红。
疹子数量从几个到数十个不等,严重时可累及手掌、足底、肘部、膝部和臀部等处。
孩子常有轻度发烧,口腔及咽喉不适或酸痛。
疱疹破溃后症状加重,如不吃奶、流口水、哭闹、烦躁等。
经5~7天治疗可恢复。
个别孩子可能出现骨膜炎、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后果严重,需引起父母警惕。
处理要点:让孩子休息,多喂水;用消毒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保护皮肤不并使疱疹溃破,让其自然吸收干燥结痂;可选用靶向药物(如病毒灵、潘生丁)、维生素类等、解热镇痛剂,或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制剂。
水痘——圆形水疱孩子发烧后24小时出疹,先发于前额,再向躯干、四肢蔓延,呈向心性分布。
初为红色斑丘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形茄子水疱,周围红晕明显,水疱中央呈卵脐窝状。
荨麻疹荨麻疹又叫“风疹块”,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一种血管瓜性皮疹。
患儿皮肤痒,出现红色风团,大小形态不一,也可融成一片。
有的孩子会反复发作,成批发生,哭闹不安。
可因食物(鱼、虾、蟹、贝壳类、食用菌类等)、虫咬、花粉或化学粉尘吸入,或因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而引起,有时家长和医生也很难找出原因。
水痘水痘多见于6个月至6岁的小儿,新生儿也可得病,传染性很强。
起病急,发热、全身不适常与皮疹同时出现。
皮疹特点:开始为红色小斑疹和丘疹,几小时或1日后变成圆形疱疹,大水不一,开始几天皮疹陆续分批出现,水疱浆液清亮,若有细菌感染,则疱内有混浊浓液,水疱很容易破,破后结痂,所以在孩子身上同时可看到丘疹、水痘疹。
在头面部及躯干较多,四肢少,在口腔、肛门及外阴处亦可看到皮疹。
注意:家中老年人患带状疱疹时,小儿易得水痘。
因此老年人患带状疱疹必须与孩子隔离开,以免传染。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在日本首先发现,又叫“川崎病”。
病因不清楚,国内近来也不断报告病例,婴幼儿多见。
临床上开始发热,眼结膜充血发红,唇有破裂,口腔粘膜发红,手指脚趾有硬性水肿,发热2~3天后全身可见到红色斑丘疹或充血性红疹,可能误为“麻疹”或“猩红热”。
恢复期体温下降,皮疹消退,指(趾)端皮肤有脱皮。
肛门周围和臀部亦有片状脱皮,本病有部分小儿影响心脏,引起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需引起重视。
哪些皮疹应该隔离1、幼儿急疹本病一般均为婴儿发病,可在婴幼儿中传染,因此患儿应在家进行休息隔离,直到身上皮疹消退方可接触其他宝宝。
2、水痘传染性很强,应在家隔离到皮疹全部结痂为止,避免与其他邻居小朋友接触。
3、风疹患儿应在家卧床休息,隔离至出疹后5日方可去托儿所、幼儿园或学校。
患儿不应与早期孕妇接触,以免影响胎儿产生畸形。
4、麻疹无并发症的孩子,在家隔离至出疹后5天才可与其他小朋友接触。
5、猩红热患儿应在家卧床休息,进行呼吸道隔离直至体温正常及症状消失、皮疹消退,再去医院作咽试纸培养,待培养无链球菌生长后方可去幼儿园或上学。
(一)名词解释1 异型麻疹2.中毒性麻疹3.出血性麻疹4.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二)填空题1.休克性麻疹:除具有中毒症状外,出现或的表现。
2.麻疹病毒是属于病毒科,病毒基因组成分为。
3.传染源是自发病前天至出疹后天内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传播。
感染后表现以多见。
病后免疫力(三)选择题1.A1型题(1)对麻疹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是:A.发热B.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C.口腔粘膜科普利克斑D.耳后,发际,头面部,胸腹部顺序出现的皮疹E 流泪,眼结合膜充血、畏光等结合膜炎表现(2)麻疹的皮疹特点,下面哪项是错误的?A.发热第3~4d出疹 B.出疹与退疹都按同样的顺序C. 多为充血性皮疹 D.疹间多有正常皮肤E.皮疹消退后不脱屑,无色素沉着(3)关于麻疹,下面哪项是错误的?A.麻疹病毒引起支气管肺炎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B.麻疹病毒直接侵入上呼吸道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复制C.预防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D 典型病例不需要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E.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4)关于麻疹,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多数病人无麻疹的接触史B.第二次麻疹常见C 皮疹与免疫致病有关D.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助于病情恢复E 粘膜科普利免斑持续时间长,可至热退后(5)下面哪项是麻疹确诊的依据?A.发热伴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B.流行季节,有麻疹的接触史C.病程第5天血清抗麻疹抗体阳性 D.血白细胞数减少E.眼、鼻分泌物测定麻疹抗原阳性2.A2型题(1)患者男性.20岁,大学生,3月17日入院。
因发热5天伴皮疹、咳嗽、咽部疼痛1天入院。
体检:体温39.6℃,皮肤有淡红色,部分为暗红色的斑丘疹,以耳后,头而部,胸腹部为多,结膜红肿,浅表淋巴结未及。
肝脾肋下未及。
周围血液白细胞数为3.8×lO9/L,N30%,L65%,红细胞为4.5×1012/L,血小板为15×109/L。
尿蛋白(+)。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流行性出血热 B.登革热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钩端螺旋体病E.麻疹A 多样性皮疹,伴骨关节痛B.发热、皮疹,伴上呼吸道卡他症状C.热退后玫瑰色散在皮疹D.皮疹多样性.对称性,痒感,无热或低热E 发热1~2d出疹,伴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①麻疹②幼儿急疹③药物疹④风疹二、参考答案及分析(一)名词解释1.异型麻疹:主要发生在接种麻疹灭活疫苗后4~6年,再接触麻疹病人时出现。
幼儿急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者:刘芙蓉来源:《家庭医学》2022年第02期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或7型(HHV-7)感染引起的.6-18月龄是发病的高峰年龄段。
发病以春、秋季节为多。
成人可携带人类疱疹病毒6型、7型,通过唾液将病毒传播给宝宝。
1.发病急,突然出现高烧,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甚至更高。
部分宝宝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发热,发热持续时间一般在3-5天不等。
此后,宝宝的体温骤降或逐渐降至正常。
少部分宝宝可能高热时发生惊厥。
2.宝宝的年龄,绝大多数为3岁以下的婴幼儿,3月龄以下的少见。
3.从精神状态的情况看,即便有高烧,多数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少部分宝宝会出现烦躁、食欲下降、轻微腹泻、轻微咳嗽等,检查常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4.从皮疹来看,发热3-5天热退同时或稍后出现皮疹,为躯干部红色的皮疹(直径2-5毫米),随后扩散到颈面部和肢体,按压褪色,皮疹持续1-2天后消退,皮疹消退后没有色素沉着或脱眉。
幼儿急疹的诊断一般是回顾性的臨床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进一步确诊呢?1.血常规。
幼儿急疹患儿血常规的特点是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者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和比例相对增多。
血常规检查简单方便,可以协助幼儿急疹的诊断。
2.血生化。
反复高热时可以检查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血糖,部分可能发生肝功能及心肌酶轻微损害。
3.病毒抗原检测。
检测外周血、唾液或病变组织中病毒抗原,可早期快速帮助诊断。
4.病毒抗体检测。
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测定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的IgM和IgG抗体,是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
IgM抗体阳性,高滴度IgG以及恢复期IgG抗体4倍升高,说明感染存在。
当从脑脊液内测到IgM抗体或IgG抗体时,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存在。
IgM抗体一般产生于感染后5天,持续存在2-3周;IgG抗体于感染后7天产生,4周后达高峰,可持续较长时间。
5.病毒核酸检测。
风疹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风疹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风疹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风疹如何诊断鉴别,风疹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风疹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补体结合试验(CFT)、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红细胞碱粒凝集试验*一、检查1、临床诊断风疹常因临床症状轻微而难于诊断,仅在本病流行时轻易做出临床诊断。
其皮疹特点为细小色淡、出现较早、伴发全身症状轻微,可与麻疹相鉴别。
根据皮疹特点和突出的咽部症状亦易与猩红热区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程较长,常见脾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长大,并常有伴发肝损害。
2、实验室诊断1、临床诊断风疹常因临床症状轻微而难于诊断,仅在本病流行时较易做出临床诊断。
其皮疹特点为细小色淡、出现较早、伴发全身症状轻微,可与麻疹相鉴别。
根据皮疹特点和突出的咽部症状亦易与猩红热区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程较长,常见脾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长大,并常有伴发肝损害。
1、临床诊断风疹常因临床症状轻微而难于诊断,仅在本病流行时较易做出临床诊断。
其皮疹特点为细小色淡、出现较早、伴发全身症状轻微,可与麻疹相鉴别。
根据皮疹特点和突出的咽部症状亦易与猩红热区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程较长,常见脾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长大,并常有伴发肝损害。
1、临床诊断风疹常因临床症状轻微而难于诊断,仅在本病流行时较易做出临床诊断。
其皮疹特点为细小色淡、出现较早、伴发全身症状轻微,可与麻疹相鉴别。
根据皮疹特点和突出的咽部症状亦易与猩红热区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程较长,常见脾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长大,并常有伴发肝损害。
1、临床诊断风疹常因临床症状轻微而难于诊断,仅在本病流行时较易做出临床诊断。
其皮疹特点为细小色淡、出现较早、伴发全身症状轻微,可与麻疹相鉴别。
根据皮疹特点和突出的咽部症状亦易与猩红热区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程较长,常见脾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长大,并常有伴发肝损害。
1、临床诊断风疹常因临床症状轻微而难于诊断,仅在本病流行时较易做出临床诊断。
水痘、风疹、猩红热、麻疹、幼儿急疹等的区别水痘病因:由人类疱疹病毒Ⅲ型引起。
症状特点:◆发热第一天即可在孩子的皮肤上发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丘疹(略高出皮肤表面的红色点状疹子)或丘疹(不高出皮肤表面),数小时后变成椭圆形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以后水疱破溃、结痂、脱痂,不留疤痕。
各种不同形式的皮肤损害可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特点之一。
◆皮疹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展至面部及四肢,四肢末端少,而在头发间可见水疱疹,这是水痘皮疹的另一特点,据此可与丘疹性荨麻疹区别。
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可有脑炎、心肌炎、面瘫等多种并发症。
患有白血病、淋巴瘤或免疫缺陷性疾病患儿感染水痘时可呈重症,常伴血小板减少而发生暴发性紫癜,危及生命。
风疹病因:由风疹病毒引起。
症状特点:在发热第一天出现皮疹,呈红色斑丘疹,疹与疹之间有正常皮肤,压之退色,由面部至躯干至四肢,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可伴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严重者会并发风疹脑炎,预后凶险。
猩红热病因: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症状特点:发热第二天出疹,疹子呈红色针尖状,遍及全身皮肤,疹间无正常皮肤,皮疹压之退色,可见明显指压印。
在皮肤褶皱纹处皮疹特别密集,形成紫红色线条样褶痕(称为“帕氏线”),在口唇周围却有一层苍白圈。
皮疹持续3~5天退疹,一周后全身大片脱皮。
特别警示:高热,中毒症状重,可并发咽喉炎,扁桃体炎,舌苔上有一粒粒小隆起,医学上称为杨梅舌。
1%~2%患儿在1~3周后可发生急性肾炎,0%~3%可发生风湿热。
麻疹病因: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特点:发热第四天出疹,皮疹先呈玫瑰色斑丘疹,继而加深呈暗红色,可融合成片,压之退色,疹与疹之间可见正常皮肤,无痒感。
皮疹自头面部至颈至躯干至四肢,同一部位皮疹持续2~3天,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这是麻疹的特征之一。
特别警示:患儿出疹时体温增高,全身症状加重,常并发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可使结核病恶化,造成营养不良和维生素A缺乏症,甚至角膜穿孔、失明。
幼儿各种疹子的症状及护理大全!教你分辨急疹、湿疹、风疹、麻疹和水痘!1、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是儿童早期的一种常见病,大多数儿童在2岁前都得过此病,本病特点是突发高烧,一般持续4天左右,然后全身出现粉红色斑点样皮疹。
临床症状有:幼儿急疹有两个阶段,在5—15天的潜伏期后,首先出现如下症状:1、体温达到39—40°C,但孩子状态良好。
2、有时出现高热惊厥,但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咳嗽、颈部淋巴结肿胀耳痛等症状。
发病后4天左右进入第二阶段,这时的症状有:1、体温迅速恢复正常。
2、出现细小、清晰的粉红色斑点状皮疹,多分布在头部和躯干部,可持续4天左右。
健康的孩子很少出现并发症,但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可能发生肝炎或肺炎等并发症。
因为脑膜炎与幼儿急诊相似,所以医生会对患儿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幼儿急诊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应注意给孩子退烧,可给孩子洗温水浴,或者用温水擦身。
此病的恢复迅速,孩子在皮疹消失后很快能恢复正常。
2、幼儿急疹会传染吗?幼儿期常突发高热,退热后全身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令父母亲常困惑不解。
其实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的临床特点是以突发高热起病,热度可高达39.5度以上,一般发热持续3〜4天,后体温便突然降至正常。
退热时或退热后数小时至1〜2天全身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
整个病程约8〜10天左右。
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是由呼吸道带出的唾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所以是会传染的。
如果你的孩子与病儿密切接触,体内缺乏免疫力,就完全有可能被传染。
由于幼儿急疹的潜伏期是是1〜2周所以,这段时间应密切观察你的孩子,如出现高热,应立刻采取措施暂时隔离,以免扩大传染。
如果2周后孩子仍安然无恙,说明没传染上幼儿急疹的病毒。
幼儿急疹预防的关键,在于不要与患幼儿急疹的孩子接触。
同时,应提倡和鼓励孩子增加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
3、幼儿急疹及其护理有不少年轻的妈妈因孩子出了一身皮疹而前来就诊,经常被儿科医生诊断为“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麻疹、风疹,三分钟读完马上分清“每隔6个小时喂一次美林,温度降下来后,过几个小时又会烧上去,已经连续烧了3天。
”近期家住郑州市的张女士非常着急,她9个多月的儿子浩浩突然发烧,体温高达40多度,在社区医院看了几天也不见好转。
张女士带儿子在郑州儿童医院继续就诊,结果被告知儿子得的可能是幼儿急疹,一种婴幼儿常见病。
到了下午,浩浩退烧后,身上果然出现了疹子。
幼儿急疹、风疹、麻疹,你知道怎么区分吗?幼儿急疹、风疹、麻疹这三者均为出疹性疾病,且都好发于儿童群体。
医生往往根据孩子的病史、症状、体征来综合判断:01均为病毒致病,但病原体不同幼儿急疹:病因主要是人类疱疹病毒6;风疹:风疹病毒,为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麻疹:麻疹病毒,为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如果患儿一开始表现为发热,则用药之前,一定要通过血常规分辨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一般而言,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目前,病毒感染性疾病缺乏特效治疗,只能通过一般治疗缓解某些症状(如咳嗽时用润喉止咳糖浆,发热时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02发热与皮疹的特点★ 幼儿急疹:急性高热,热退疹出。
冬春季多见,急性发热,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特点。
患儿体温在39-40℃以上,发热3-5天后体温骤降,热退同时或热退后出现细小丘疹,一般2-3天可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幼儿急症患儿颜面躯干皮疹)皮疹一般遍布全身,以躯干为主,颜色呈玫瑰色或红色,按压会褪色,所以又称为婴儿玫瑰疹。
除此之外,患儿还可能伴有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
★ 风疹:来得急,走得快,不留痕风疹病情发展很快,但通常没有发热或只有低热,这一点可以与幼儿急疹鉴别。
患儿最初为脸上起皮疹,1天之内皮疹会播散至躯干及四肢。
散在分布的淡粉色斑丘疹,通常2-3天后可退,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与麻疹不同,风疹的皮疹不发生融合。
(风疹患儿耳后淋巴结肿大)全身性斑状丘疹,有时伴有瘙痒,可作为风疹感染的判断根据。
除此之外,患儿同时可能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在《育儿百科》中,松田道雄提到:至今为止没有发热病史的婴儿,过了6个月以后如果出现38度以上的高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幼儿急疹”。
半数以上的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至1周岁半期间会出现“幼儿急疹”,而6~8个月期间尤其多。
年轻的父母为婴儿的这种幼儿急疹要经受3次惊吓。
首先是因为婴儿突发高热而受到惊吓;第2次是因高热持续二三天仍退不下来而感到害怕;最后是在看过几个医生后婴儿的热退下来时,为最后一位医生的“医技高明”而惊叹。
“幼儿急疹”本来是年轻的父母必须要知道的疾病。
可是,它却不像麻疹那样众所周知,这是因为这种病即使得上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自愈,很多人好了之后就忘却了。
1、幼儿急疹的症状。
婴儿在6个月以后易发幼儿急疹的原因是由于从这个时候起,婴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已基本消失。
没有哪种病会像幼儿急疹这样,使不同的婴儿具有如此相同的病程。
一般的疾病总会有症状的轻重之分,有的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幼儿急疹却不分月龄、季节、地区,病程千篇一律,且没有任何并发症。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发病的初期只是持续发热3天。
婴儿与往常不同,气色不佳且没有精神,一摸头部很热,量体温在38到39度左右。
有时出现轻咳、流少量清涕等症状。
然后在第4天退烧以后开始出疹。
在发热的头3天里,婴儿的症状与“感冒”、“睡觉着凉”、“扁桃体炎”是完全一样的。
只有到退热后疹子出来,才能最后确诊。
退热后,婴儿的胸部、背部会出现像被蚊子叮了似的小红疹子,这些疹子到晚上就会渐渐扩散,到了晚上就会波及到脸、脖子和手脚(这次仔的手和脚均未出现)。
对婴儿麻疹有所了解的人会误以为是麻疹。
可是麻疹在出疹子时有高热,而幼儿急疹则是在退热以后才会出疹子的。
婴儿虽然已退热,但仍是萎靡不振、爱哭,第3天晚上或者第4天晚上还会排稀便。
完全恢复要在第5或第6天,婴儿的疹子变少,精神也恢复到发病前的正常状态,到这时可以说婴儿已以痊愈了。
2、幼儿急疹的护理。
幼儿急疹并不需要做特殊的护理。
小儿传染病学题库一、麻疹1. 麻疹的出疹顺序是()- A. 先耳后、颈部,延及额面部,而后躯干、四肢- B. 先耳后,四肢,后躯干、手掌、脚心- C. 先额部,面部,后躯干、四肢- D. 先躯干,后四肢,最后头面部- 答案:A- 解析:麻疹多在发热3 - 4天后出疹,出疹顺序为耳后、发际、颈部,渐及额部、面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
这是麻疹出疹的典型顺序,需要牢记。
2.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肺炎- B. 喉炎- C. 脑炎- D. 心肌炎- 答案:A- 解析:麻疹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黏膜受损,容易并发肺炎。
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可由麻疹病毒本身引起,也可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二、风疹1. 风疹的隔离期是()- A. 出疹后3天- B. 出疹后5天- C. 出疹后7天- D. 出疹后10天- 答案:B- 解析:风疹患者一般在出疹后5天即无传染性,所以隔离期为出疹后5天。
这有助于防止风疹病毒传播给他人。
2. 风疹与麻疹的主要鉴别点是()- A. 全身症状轻- B. 皮疹为全身性分布- C. 呈充血性斑丘疹- D. 皮疹1天内出齐- 答案:D- 解析:风疹的皮疹特点为1天内出齐,而麻疹的皮疹是逐渐蔓延的,这是两者主要的鉴别点。
风疹全身症状相对麻疹较轻,皮疹也为全身性分布且呈充血性斑丘疹,但这些不是主要鉴别点。
三、幼儿急疹1. 幼儿急疹的病原体是()- A. 人类疱疹病毒6型- B. 柯萨奇病毒- C. 风疹病毒- D. 腺病毒- 答案:A- 解析:幼儿急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 - 6)引起,少数由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 - 7)引起。
了解病原体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2. 幼儿急疹的临床特点是()- A. 发热1 - 2天出疹,出疹时高热- B. 发热3 - 5天,热退疹出- C. 发热1 - 2天,出疹后体温仍高- D. 发热3 - 4天,皮疹与发热同时出现- 答案:B- 解析:幼儿急疹的典型临床特点是发热3 - 5天,体温突然下降,同时或稍后皮肤出现玫瑰色斑丘疹。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的鉴别《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的鉴别》我呀,今天想跟大家好好唠唠麻疹、风疹和幼儿急疹这三个“小坏蛋”,因为它们老是让小朋友生病,可我们要是能把它们鉴别出来,就不怕啦。
先来说说麻疹吧。
麻疹这个家伙可不好惹呢。
得了麻疹的小朋友,一开始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会突然发高热,那热度就像小火炉在身体里燃烧似的,体温能达到39℃甚至更高呢。
而且这种高热啊,不是一下子就退的,会持续三四天呢。
哎呀,这时候小朋友就特别难受,就像被太阳烤着的小花朵,没精打采的。
这还没完呢,在发热后的两三天,小朋友的口腔里会出现一些白色的小斑点,就像小雪花落在了嘴巴里,这些小斑点可重要啦,这是麻疹的一个大特征呢。
然后啊,再过个三四天,身上就开始出疹子啦。
这些疹子就像小红军一样,从耳朵后面开始,慢慢地向脸、脖子、身体、四肢蔓延。
疹子是那种红色的斑丘疹,密密麻麻的,看着可吓人了。
小朋友这时候就更不舒服啦,又痒又难受,就像有小虫子在身上爬一样。
再看看风疹。
风疹就像一个小偷偷摸摸的家伙。
它起病也是比较急的,不过发热就没有麻疹那么厉害啦,一般是低热或者中度发热,就像小火苗轻轻烤了一下身体,体温大概在38℃左右。
发热的时间也短,通常一天左右就退热了。
风疹出疹可快啦,一般在发热后的半天到一天就出疹子了。
疹子就像小沙子一样,小小的,是淡红色的斑丘疹。
它们是从脸上开始出,然后迅速蔓延到全身。
不过风疹的疹子啊,有个特点,就是消退得也快,就像一阵风吹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而且风疹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耳后、枕后和颈部的淋巴结会肿大,就像小鼓包一样,这也是我们识别风疹的一个小窍门哦。
最后就是幼儿急疹啦。
幼儿急疹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捣蛋鬼。
它最开始也是发热,这个发热啊,可厉害了,体温能一下子冲到39℃ - 40℃,就像火箭发射一样。
但是呢,小朋友除了发热,其他症状就比较轻,精神状态也还不错呢,就像身体里有个小火球在烧,但是还能蹦蹦跳跳的。
这种高热会持续三到五天,然后呀,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
区分五种儿童"疹子"疾病在儿童时期,有好多疾病都可以让孩子"出疹子'。
孩子出了皮疹,应当怎样识别?这是做父母所关怀的事。
以下分别谈谈各种疹的特点,以便关心家长辨别。
1.麻疹麻疹俗称"打糠'。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通过鼻咽部的分泌物飞沫传播。
一个健康小儿与麻疹病人接触后,大约要经过10天到半个月的时间开头发病,这段时间,我们称埋伏期。
发病开头有发烧、咳嗽、流鼻涕、流泪等与感冒相像症状。
发热第2、3天时,在孩子口腔颊粘膜上见到发红充血的粘膜上有很多小白色点状(如针尖大小)粘膜疹,称麻疹粘膜斑。
这是诊断麻疹最早、最牢靠的依据。
这一段时间(从开头发热到出皮疹前)称为前驱期,大约3、4天。
经过前驱期(即从发热开头经3、4天)进入出疹期。
在出疹期时体温更高,眼睛怕光流泪,眼分泌物许多,流涕、咳嗽都加重,同时开头出疹子。
皮疹呈玫瑰色斑疹,指压可退色,先见于耳的前后、颈部、脸蛋、前额部皮肤,以后皮疹渐增多,进展到胸、背、腹部,最终四肢皮肤消失皮疹,大约经过3、4天,皮疹在手心、足心上也消失,这表示疹子已经出齐出透。
皮疹由单个散在可以渐渐融合成片,但疹间仍可见到健康皮肤。
出疹后第5天开头消退,第7天消退完全,留下细小的脱屑(如糠皮样)及棕褐色痕迹(即色素镇静)。
以后热度下降,咳嗽减轻,食欲增加。
化验白细胞总数偏低。
整个麻疹经过约10天。
假如在出疹时合并肺炎、喉炎,则病程更长,病情更重。
2.风疹风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
多见于3~7岁学龄前儿童,春秋两季流行。
风疹开头发热(中度)约1天就消失皮疹。
皮疹为粉红色小斑丘疹,散在于躯干而四肢稍少。
孩子一般状况较好,除发热外,有流涕、稍微咳嗽,但全身无中毒症状,2、3天后皮疹消退,无脱屑,无色素镇静。
耳后及枕部的淋巴结稍有肿大,很少消失合并症,化验白细胞总数偏低。
3.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俗称"骚糠',也是一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病。
麻疹和风疹的区别麻疹(Masles)和风疹(Rubella)是两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它们都会引发发热和皮疹,但在其他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麻疹和风疹的区别进行详细阐述。
1. 病原体:麻疹由麻疹病毒所引起,它属于麻疹病毒科。
风疹则是由风疹病毒引起,它属于风疹病毒科。
这两种病毒在结构和复制过程上存在差异,导致了麻疹和风疹的不同临床表现。
2. 传播途径:麻疹和风疹都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但麻疹的传播更为广泛,其飞沫可在空气中存活达2个小时。
风疹的传播范围较小,通常仅限于近距离的密切接触。
3. 患病人群:麻疹和风疹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不同的影响。
麻疹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而风疹则主要影响儿童和成年人。
麻疹在未接种疫苗的群体中更具传染性。
4. 潜伏期:麻疹的潜伏期较长,通常为7-14天,而风疹的潜伏期通常在14-21天之间。
这意味着从暴露到出现症状之间的时间在风疹中更长。
5. 症状:麻疹和风疹在临床症状上也有明显不同。
麻疹在发病初期常伴有高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等,大约两天后出现皮疹,从头部开始蔓延至全身。
麻疹的皮疹一般持续约7-10天。
风疹的症状相对较轻,在发病初期也会伴有轻度发热、流涕和咳嗽,但一般没有眼结膜炎。
皮疹通常在发病后1-5天内出现,从头部开始扩散到全身。
风疹的皮疹通常只持续3-5天。
6. 合并症:麻疹的并发症相对较多,尤其是在儿童中。
麻疹可导致中耳炎、肺炎和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此外,麻疹还可降低人体免疫力,导致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风疹的并发症相对较少,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然而,风疹对未孕妇女的感染可能对胎儿造成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在怀孕的早期。
风疹感染的孕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Rubella syndrome)的发生,这可能导致胎儿畸形、聋哑和智力发育不全等严重后果。
7. 预防和治疗:针对麻疹和风疹的最佳预防措施是接种相应的疫苗。
通常情况下,麻疹疫苗会与麻腮风联合疫苗(MMR疫苗)一起接种,这个疫苗在宝宝满1岁时进行接种。
幼儿急疹需与麻疹及风疹相鉴别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老百姓也叫“烧疹”,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多发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出生后6到10个月为发病高峰期。
有学者对年龄为4至12个月的幼儿急疹进行统计,发现98.2%的幼儿在出生后6个月发病,发病1周左右可检测到抗风疹病毒IgM抗体。
麻疹在出疹前除有高热症状外,还伴有咳嗽、结膜充血、流泪、畏光、鼻塞及流涕等其他症状。
第二臼齿对侧颊黏膜出现蓝白色或紫色小点,周围有红晕,是麻疹的早期诊断依据。
麻疹的皮疹与幼儿急疹相似,但颜色更为鲜艳,为鲜红色或暗红色的癍疹或癍丘疹。
皮疹全身分布,可波及手足心。
皮疹消退后留色素沉着及脱屑,皮疹出现后3~4天血液中出现抗麻疹病毒抗体,2~4周后抗体滴度最高。
患儿一般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出疹前往往有麻疹病人接触史。
抗生素对幼儿急疹没有特效
孩子得了幼儿急疹家长不要着急惊慌,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给孩子输液,特别要慎用抗生素。
幼儿急疹属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
没有特效,而且幼儿使用抗生素可能诱发许多其他疾病。
幼儿急疹一般愈后良好,许多幼儿在发疹后可以自愈。
幼儿急疹治疗原则以抗病毒及对症处理为主,一般不需要什么特殊治疗。
但国外有报道,疱疹病毒6型具有亲神经性,个别可引起高热惊厥,有的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脑炎,对此应予以重视。
如果孩子高烧超过38.5℃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并适当应用退热剂,防止高热惊厥。
注意多给孩子喝水,补充足量水分,给予易消化食物。
给孩子服用退热药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慎用含双氯灭痛、扑热息痛类镇痛解热剂和抗生素。
可适当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板蓝根冲剂、清解合剂或抗病毒口服液等。
发生惊厥时,可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安定等。
有腹泻时,可予止泻及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