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电影与色彩
- 格式:docx
- 大小:30.64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认识色彩红色:是最初的颜色,最早被命名,波长最长,古人尚红,《包着红头巾的男子》《红色沙漠》《红》《红气球》蓝色:最晚被命名,《去年夏天,宁静的海》《蓝》黄色:《黄土地》《末代皇帝》第二章光与色光源:广义上的概念,一切能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辐射电磁波的物质都可以称为光源,狭义上的概念则是指照明,是能在可见光整个波段范围内能提供较均匀分布的光能辐射体色温:某一光源发射的光颜色与黑体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时辐射光的颜色相同,黑体此时的温度就称该光源的色温。
以绝对温度K来表示物体色:一个物体的色彩由投射光和它自身的表面两个因素决定,物体表面的物理特性各不相同,即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波的反射情况均不同卡拉瓦乔酒窖光线:他创造了强调明暗对比的酒窖光线法,把物体完全沉于黑暗中,用集中的光把主要部分突出出来,使画面明暗对比强烈,形体结实厚重,构图简洁单纯伦勃朗,紫金色的黑暗:他用光的明暗强烈对比突出形象的主要部分,弱化暗部和消融次要因素,使受光部分的质感极为强烈造成心理刻画的效果第三章色彩生理学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含感红色,感蓝色和感绿色纤维,具有精细的分辨力和很好的颜色分辨能力,但必须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才能分辩颜色和物体细节。
杆体细胞只能提供亮度信息,产生亮度视觉,而不能提供颜色信息和颜色视觉,而且杆体细胞对视觉影像细部的分辨能力较差,因此在暗视觉条件下,眼睛只能看见物体的轮廓和少量细节,对物体的颜色没有辨别能力视觉残像(视觉后象):眼睛注视一个彩色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再移视另一均匀表面时,就会在视野中产生一个形状与之相似的彩色影像,该影像色大体为原物的互补色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这种视觉现象称为视觉残像,也叫视觉后象当视觉神经兴奋尚未达到高峰,由于视觉惯性作用残留的后像叫正残像,或正后像由于视觉神经兴奋过度而产生疲劳并诱导出相反的结果叫负残像同时对比:物体的颜色因为受其相邻色或包围色的影响而在视觉上产生变化(物体色大致向相邻色或包围色的互补色的方向变化)这一现象叫做色的同时对比,或色的旁侧对比第四章色彩表情与象征什么是色彩的表情与象征:色彩表情即指借助同视觉经验相一致的简化色彩,来传达人们思想感情或精神愿望,色彩象征产生于色彩色彩经验的普遍化,色彩心理效果的抽象化绿色:大自然,生命,春天,生意兴隆,希望,处于萌芽阶段的爱,不成熟的青春,和平,低贱,毒药紫色:1象征高贵,权利,虔诚和信仰,阴森可怕,神秘,不忠实,性,2在中国古代,紫色象征权贵,紫色为无比神圣的颜色,秦汉时期以紫为天之色,含有权贵,神秘,庄重,高雅的意思3在欧洲普紫红色是教皇专用的色彩,是教皇权利的象征4不纯洁的暗紫色预示着不祥之兆,是一种污晦的色彩,5同等份额相互混合的淡紫色也有很大的矛盾性,不纯的淡紫色在大面积使用时给人一种暧昧不清,不愉快的感受6紫色与金色的结合代表舒适生活的腐败,紫色则为事情不利的一面,无节制和自负7紫色因与夜空阴影相联系,所以富有神秘感8紫色易引起心理上的犹豫和不安灰色:不显眼,不自信,沉默寡言是灰色的表情,灰色在象征学上引申为矛盾的感情,灰色的感情便是逃避这一切的事物,保持着虚幻的阴影,幻觉和幻影,年老,混沌,过去,贫穷,秘密,非法,谦虚也是它的象征意义。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当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到彩色片时代,意味着电影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因为银幕影像发生质的变化,彩色影像成为银幕空间的主体,电影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色彩呢?色彩是人与物的自然特征.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彩光线及其相对物无色彩黑暗的产儿。
色彩是-—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本性应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而根据表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图像则更重视表现心灵及激发心灵的功能,注重视觉表现性。
歌德曾说过:“色彩是太阳神头顶的光环,大自然脸上的红晕,人类心灵的震栗.”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理上应该有体会和理解⋯⋯它能把崇拜者的梦想转化到一个精神境界中去。
”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所有人的情感,即使在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情况下,周围的色彩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影响我们的工作状况。
如红色给人热情、奔放,象征着喜庆、幸福;黄色代表着光明、希望、高贵;蓝色象征着和平、安静、理智等等。
色彩在电影中的出现,不仅在电影中还原了自然界的丰富色彩,而且增强了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人们在欣赏电影时感受到色彩带给他们不同的心理感受。
如要表现一种喜庆、欢快、愉悦的情绪情感时,我们常常运用暖色调(红、黄);而要表现一种恐惧、失望、悲伤的情绪情感时,则多用一些冷色调(黑、蓝、绿)。
从心理方面看,色彩是电影中下意识元素.它有强烈的情绪性,所诉诸的不是意识和知性,而是表现性和气氛.不同颜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对电影的色彩运用来说,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色彩的感受性。
既然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色彩就可以去影响观众的感受,这正是电影运用色彩的依据,也是电影发掘色彩的艺术可能性的前提.色彩是电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态。
作为语言来讲述故事的电影无非有两种语言形式——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
电影色彩应用的作用与色彩表达的效果——————简析电影《紫色》【摘要】:色彩的出现为电影更加真实、更加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提供了可能。
但随着时代和电影观念的发展,色彩已不满足于仅仅给影片增加真实感,它更多地被创作者当作一种语言形式和表现形式加以证明,即可以为表现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评价、情感态度和风格追求服务。
电影色彩具有多种属性。
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形成了电影的不同情感基调,电影的色彩有着不同的表情与表意功能,它起着刻画人物的形象,深化影片的主题,表达片子的主旨和情感的渲染等作用。
关键字:属性,蓝色,色彩,情感,表义,渲染,基调,作用电影色彩的属性1,情感渲染性。
色彩能够影响人们正常的心理感受,人们对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反映。
看了这么多片子,有一个片子最让我感到难忘,那就是《宝莱坞生死恋》,这部电影在色彩上所倾注的情感还有诗样的阐述,是那么的让我难以忘记。
我记得当时我们这门公选课的老师哭了,这部电影老师肯定不止看过一遍,现在看都能感动的哭了,可想而知这部电影应用色调的情感的倾注。
人对色彩在心理上的反映是很有意思的,据说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有一座黑色的桥,据有关方面统计,发生在这座桥上的自杀事件比其他桥上多。
后来人们把他涂成了绿色,自杀的时间显著减少。
这显然就是色彩对人心理的作用。
自从有了彩色电影后,色彩在电影中运用很广泛,所凸显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有关紫色的片子,这部片子的名称就叫《紫色》,紫色是由红色和蓝色调和而成的,从一个画家的观点来说紫色是最难调配的一种颜色,有无数中明暗和色调可以选择,冷一些、暖一些,似乎从来没有人找到一种“合适的紫色”。
20年前,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同名小说《紫色》(1982年)改编为电影,并于1985年12月18日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正式发行。
与导演此前所擅长的惊险和科幻大片不同,这部散发着浓郁艺术气息的佳作云集了黑人明星,聚焦于一位黑人妇女的成长经历。
第三章电影的艺术
第五节色彩
一、从工艺到艺术:
在色彩运用方面,早期电影都是停留在色彩的准确还原的水平上。
当电影中色彩的处理不仅仅是准确还原,而是和影片的特定表意目的联系在一起,因而必须对色彩有所选择时,色彩才成了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段而不是工艺还原的手段。
电影对色彩的运用经过了一个从客观的自然还原到主观的选择、改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是色彩从生活真实跃向艺术真实的过程。
二、色彩的运动:
电影是运动的艺术,电影中的色彩不同于绘画中的色彩一味地处于静止的状态。
所以,对电影的色彩加以研究,关键的并不是某个单一的静止画面在运用色彩上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而是色彩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关系变化。
在电影中,色彩的运动首先表现在由于镜头的运动或布光的变化所造成的色彩的变化上。
所以,研究色彩艺术便主要的是研究色彩的关系、变化。
三、色彩的基调和总谱:
从整体上看,一部影片通常都有用色上的一些特征可以把握。
这就是色彩的基调。
一部影片构思时,导演和摄影师首先必须确定的,是色彩基调。
色彩的基调与摄影师的光调、运动方式、构图方式等,形成影片的整个造型基调。
而色彩基调,就是影片运用色彩来造型的总的设计。
更进一步是这些颜色之间的匹配和调和,就产生了更复杂的变化。
而彩色的构成就称为色彩总谱。
第一讲导论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的定义及其分类2、了解视听语言的历史发展进程3、知道影视视听语言的产生基础4、掌握镜头的概念5、了解视听语言课程的框架体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叫《视听语言》。
那么什么叫视听语言,它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通过导论的学习,把大家带入《视听语言》课程的大门。
(二)新课教学第一节什么是语言一、语言的定义“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或媒介符号。
思考:人类能在没有工具或媒介符号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吗?二、语言的分类1、根据语言的外延大小分狭义语言和xx语言。
狭义的语言指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口头语言是指用口语形式表达的声音符号系统,它又称作自然语言文字语言是指用书面形式表达的文字符号系统,它又称作书面语言。
xx美学家、符号学家xx.巴特在《符号学美学》中指书:“无论从哪方面看,文化都是一种语言。
”xx的语言泛指可以表达意义、传达信息,又有自身规律、法则和系统的媒介符号。
如数学中有数学语言,计算机中有计算机语言,艺术中有艺术语言。
2、根据语言的存在方式分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视听语言等。
视觉语言是指借助视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所使用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动作,人类文明产生后的文字语言,艺术中的绘画语言、雕塑语言、舞蹈语言等。
听觉语言是指借助听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所使发出来的声音,口头语言,艺术中的音乐语言等视听语言是指同时借助视觉和听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使用简单表意的声音并辅助以简单的手势和动作就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视听语言。
艺术中的戏剧语言、影视语言以及网络则是一种高级形态的视听语言。
第二节视听语言的历史发展进程一、视听语言的发展流程简单表意的手势动作和声音:思想感情交流不够精确,有很大的模糊性。
口头语言:可以精确地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但是受到时空限制。
第五讲电影与色彩一.色彩的主要表现功能1、推动叙事发展(1)黑泽明《天堂与地域》(1963)黑白影片中出现一次黄色的烟(侦破绑架案的线索,案情侦破出现转机)(2)《辛德勒的名单》红衣女孩的出现(前:发战争财的投机商后:利用生意之便营救犹太人义商)2、营造叙事时空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1999)•整个色彩结构:黑白—彩色—黑白—彩色•过去时空(主体部分):回忆、彩色,讲述父母的初恋时光(母亲生命中充满色彩的日子)•现实时空:儿子为父奔丧、母为父办丧事,黑白色•彩色不仅有美好记忆的象征,同时有分割时空的作用。
•最后黑白与彩色叠印(过去和现实时空相勾连,母亲再次回到了美好的回忆中)3、视觉刺激功能(1)张艺谋电影中的红色情结•《红高粱》九儿的嫁衣(红):娇艳形象、果敢自主的强烈个性•《我的父亲母亲》发卡、头巾、棉袄(红):美好、温暖,纯洁、甜蜜•《大红灯笼高高挂》灯笼(红):恐怖、阴森、鬼火•《英雄》衣服、书馆(红):醒目、刺激、情欲、刚烈(2)《英雄》色彩•红色的欲望、绿色的柔情、白色的凄惶(赵国)•黑色:整齐划一、如茂密森林的军队,足以摧折人心的黑色大殿,如暴雨倾盆般倾泻下来的飞箭,是压倒一切的横暴的集团性力量,像古罗马军队的剑和盾牌。
(秦国)•中国何以雄踞世界?黑色作解释。
实力论英雄的时代,最无用的是柔情和眼泪。
4、情感表达功能《花样年华》陈太太(张曼玉)的服装色彩变换。
•去机场接丈夫:旗袍色彩艳丽。
•独自去买泡面:以暗色系的服装为主。
•与情人周先生约会:穿红色外套。
•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她的寂寥和对花样般年华的低吟。
•这种单个色相对于主观情绪的描摹和表露是视觉化的。
5、象征表现功能《红色沙漠》整体色调阴霾不明朗•局部色相:黄烟红黄交错的工业管道,被水泥地分割的草坪和室内盆栽挂黄旗的船•插入性对比段落关于一个海边女孩的故事,色彩艳丽明透•精神界极度空虚和苍白•《红色沙漠》精神分裂状态的朱莉安娜•意大利拉文纳污染严重的工业区焦炭厂、机器厂、石油提炼厂•墙壁色彩斑斓→污水白灰色→烂泥地红色小草→苹果铁灰色→红色的横栏→红色的烟雾→被烟雾熏死的鸟儿从空中跌落→“救救鸟儿吧”•6、色彩建构心理世界《天使爱美丽》色彩处理,数字技术革命带来了从表现世界到建构世界的变化。
第五讲电影与色彩一.色彩的主要表现功能1、推动叙事发展(1)黑泽明《天堂与地域》(1963)黑白影片中出现一次黄色的烟(侦破绑架案的线索,案情侦破出现转机)(2)《辛德勒的名单》红衣女孩的出现(前:发战争财的投机商后:利用生意之便营救犹太人义商)2、营造叙事时空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1999)•整个色彩结构:黑白—彩色—黑白—彩色•过去时空(主体部分):回忆、彩色,讲述父母的初恋时光(母亲生命中充满色彩的日子)•现实时空:儿子为父奔丧、母为父办丧事,黑白色•彩色不仅有美好记忆的象征,同时有分割时空的作用。
•最后黑白与彩色叠印(过去和现实时空相勾连,母亲再次回到了美好的回忆中)3、视觉刺激功能(1)张艺谋电影中的红色情结•《红高粱》九儿的嫁衣(红):娇艳形象、果敢自主的强烈个性•《我的父亲母亲》发卡、头巾、棉袄(红):美好、温暖,纯洁、甜蜜•《大红灯笼高高挂》灯笼(红):恐怖、阴森、鬼火•《英雄》衣服、书馆(红):醒目、刺激、情欲、刚烈(2)《英雄》色彩•红色的欲望、绿色的柔情、白色的凄惶(赵国)•黑色:整齐划一、如茂密森林的军队,足以摧折人心的黑色大殿,如暴雨倾盆般倾泻下来的飞箭,是压倒一切的横暴的集团性力量,像古罗马军队的剑和盾牌。
(秦国)•中国何以雄踞世界?黑色作解释。
实力论英雄的时代,最无用的是柔情和眼泪。
4、情感表达功能《花样年华》陈太太(张曼玉)的服装色彩变换。
•去机场接丈夫:旗袍色彩艳丽。
•独自去买泡面:以暗色系的服装为主。
•与情人周先生约会:穿红色外套。
•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她的寂寥和对花样般年华的低吟。
•这种单个色相对于主观情绪的描摹和表露是视觉化的。
5、象征表现功能《红色沙漠》整体色调阴霾不明朗•局部色相:黄烟红黄交错的工业管道,被水泥地分割的草坪和室内盆栽挂黄旗的船•插入性对比段落关于一个海边女孩的故事,色彩艳丽明透•精神界极度空虚和苍白•《红色沙漠》精神分裂状态的朱莉安娜•意大利拉文纳污染严重的工业区焦炭厂、机器厂、石油提炼厂•墙壁色彩斑斓→污水白灰色→烂泥地红色小草→苹果铁灰色→红色的横栏→红色的烟雾→被烟雾熏死的鸟儿从空中跌落→“救救鸟儿吧”•6、色彩建构心理世界《天使爱美丽》色彩处理,数字技术革命带来了从表现世界到建构世界的变化。
•爱美丽:她从小没有玩伴,幼年丧母,但心地善良,最终获得了幸福。
她的眼中是个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
•如何表现她的童心,建构她的童话世界?(1)天使形象塑造的细节设置•金鱼跳出鱼缸•母亲意外死亡•拍照时目击撞车•室内一块活动砖背后意外发现一盒玩具...•影片对细节的处理显示了童话式的叙事设置,母亲的死(被自杀的人当场压死)非常具有喜剧性和童话色彩。
爱美丽十分孤单又爱幻想,有着卡通人物般可爱又夸张的表情和衣着。
(2)爱美丽的服装:红色、绿色•爱美丽活动的空间环境:连诺的工作地、爱美丽的房间(红色),地铁(绿色)整体色调:以绿色为主的饱和色调为基调(影片的主体部分)•黑白色段落:(爱美丽的想象世界、介绍人物的段落、白托图对童年校园生活的回忆)黑白、彩色并置同一时空段落:(电视中的人物处理)。
•单色场景:(连诺得知光头是修理工以后出现了整体的黄色光晕,盲人被爱美丽帮助后出现红色光晕包围着)(3)影片中主要出现了四种色彩的处理方式•片中的世界仍然是日常空间,但经过色彩的后期处理后,出现了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和审美形态。
•电影通过色彩再造了世界。
(写实性色彩处理也可以完成这个故事的讲述)•电影可以用色彩创造世界:内心的、想象的、别的新世界。
•主题: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爱的传递)让-皮埃尔·热内7、色彩建构混乱的世界《天生杀人狂》•多媒体时代,很多影片呈现出拼贴杂糅式风格,《天生杀人狂》更是超越常规的典范。
•色彩运用没有固定可循的规律和逻辑,却具有相当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效果。
•一对青年男女,背叛家庭、背叛常规生活轨道,在漫长且毫无目的的公路上一路杀人。
六种主要的色彩形式:①电视影像模仿(介绍梅乐莉的家庭背景、电视采访节目样式报道、可口可乐的广告植入)⑤舞台效果模仿:二人驱车郊外,舞台灯光效果(自上而下打一束灯光:马、自己幻化成天②单色处理:加油站段落(绿色),梅乐莉房间(红色、舞台化处理),被蛇咬后到药店(绿色),越狱(蓝色、绿色)③卡通饱和色彩处理:杀死父母后二人结婚,割破手掌血融到一起。
被蛇咬后到药店(动画)④心理鬼魅世界色彩处理:遇印第安人,进入幻觉世界、内心世界⑥黑白和彩色同一场景交替混杂使用:酒吧段落、观看电视的观众(黑白)、电视中的二人(彩色)、被蛇咬后到药店、监狱暴动•杀人魔王成了大众偶像(导演对媒体的批判)8、色彩建构神话世界徐克《青蛇》•基本色调构成:粉色、翠绿、红、蓝(明艳)•人物的衣着:主要是粉色•室内园林:红绿相间,充满诗情画意,粉绿相间的盛夏荷塘,苏州园林特征的建筑,都用了相对饱和化的色彩处理,使整个环境变得如梦如幻。
非常规的色彩处理①粉嫩的桃花、飘落的秋叶、盛开的荷花出现在同一时段(不合情理,却与春宵一刻值千金,时光飞逝的主题表达一致),运用色彩完成了时空造型。
②青蛇误食硫磺,粉荷变黑荷,预示处境危险。
•运用色彩构造神话时空,美轮美奂,用色彩重塑了一个世界,影片视觉冲击力正是来自于此。
色彩运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整体构思的色彩基耶斯诺夫斯基“三色”片段欣赏《蓝色》(1993)堪称运用色彩进行影片整体构思创作的典范之作。
•影片主要通过重复的单个蓝色物像和整体的蓝色基调相结合完成了一次关于自由话题的讨论。
•一场车祸朱丽叶丧夫失女,巨大的悲痛包围着她,哀伤不止。
人如何在悲伤面前得到快乐的自由、心灵的自由,这是影片主要探讨的话题。
•蓝色:代表自由之缺失。
蓝色在影片中主要分三类:1.第一类:作为物象和空间的蓝色•蓝色的糖纸(影片开头,女儿的手里的蓝色糖纸在车窗外兜风;女儿死后,留在包内的蓝色棒棒糖),两次重复,不仅照应前面的叙事也为人物心情诠释做了铺叙。
•蓝色的风铃:朱丽叶从医院回家看到的第一个物件。
•楼下人求救,朱丽叶犹豫是否为她开门时,蓝色风铃在画面中出现。
•脱衣舞女获救感激朱丽叶时,风铃再次出现。
•朱丽叶决定去找丈夫的助手开始新的生活,她打电话约他,蓝色的风铃在画面前景中,而她把风铃抛在身后走向大门,这是一种对挣脱痛苦过去的视觉隐喻。
(4次)2.第二类:作为光影的蓝色•作为光影的蓝色主要有两个场景:•家中的蓝光:朱丽叶回家第一次看到风铃时,拽下了几颗蓝色玻璃珠子握在手里,蓝色的光反射着朱丽叶脸上,像一道道伤痕。
蓝色代表忧郁而伤心的回忆。
•游泳池的蓝光:蓝色的水纹映在朱丽叶脸上,且整个泳池里充满了蓝色的灯光,营造了一个蓝色的网,把朱丽叶网在中央,难以抽身。
•作为光影的蓝色在影片中渲染和呼应了蓝色基调的色彩风格取向,完成了象征。
3.第三类:心理色彩的蓝色•影片中表现心理色彩的蓝色共两次:•第一次:朱丽叶得知丈夫、女儿的死讯,刹那间,整个画面被染成蓝色。
(对朱丽叶而言,蓝色从那时起负载了悲伤的含义。
)•第二次:门被风吹来关上,朱丽叶无法回家,只能在楼道里过夜,几个蓝色的光点围绕着。
(对朱丽叶而言,刹那间感觉自己像蓝色的幽灵飘荡在生命的边缘。
)•影片中,蓝色被赋予了特殊含义,无论是单个色相还是色调统一的整体空间环境共同构成了影片的色彩节奏感。
•首先,作为“悲伤”,它无处不在,甚至是一张巨大的网,包围着朱丽叶;•对创作而言,蓝色意味着“自由欠缺”的探讨。
•本片从具体色相、空间色调、色彩节奏的把握方面显示了导演一种整体的色彩构思的创作风格。
•影片标志了一个对色彩表现力解读和发展的新阶段,成为特定时期色彩整体构思创作的经典。
如何处理婚外情的故事?•给别人自由才能给自己自由(宽容赎罪)•《蓝色》(宽容)•《京华烟云》(道德感化)•《手机》(防控)三,案例分析1.其它艺术形式用色彩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京剧的脸谱:黑脸谱性格威猛、白脸表示奸诈、红脸刚直、鼻子中间抹块白小丑•鲁迅作品中黑色偏多,为什么?2.表达人物和创作者的主观感受•莫奈的画伦敦的雾红色•施特劳斯的乐曲多瑙河是蓝色的,实际是草绿色、土黄色《翠提春晓》•儿童的梦境色彩斑斓,成人的梦境色彩逐渐暗淡单一,精神病患者例外3.国产片:构成作品的总体基调顾长卫《孔雀》背景70年代•卫红想当一名伞兵→疯狂→自制降落伞→用自行车拖着在狭窄的街道放飞→用处女身换破蓝纱布→刷药瓶子→认干爹(自杀)→嫁给首长的司机→不甘心过平庸的生活→回到长满苔藓的矮屋→街上偶遇伞兵(中年)→伞兵竟然不认识卫红了(理想彻底破灭)•色彩基调:暗青色灰色(没有阳光暖色)《最爱》《异度空间》(张国荣主演)张艺谋的电影(表意~视觉冲击)小结:•电影色彩表现力从技术支持和特殊的审美追求上都不同于以往了。
新兴艺术和社会现象对电影色彩的渗透,如网络、电脑游戏对电影创作的影响,色彩表现已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新阶段,电影中出现超越叙事的色彩表现,出现非常规的色彩表现形式,这些都是色彩表现力的新趋势,科学技术提供了支持这种发展并开拓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