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拥有几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建制镇。近年来,全省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依托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积极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城)镇加快成长,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抓手。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规范推进全省特色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激发城镇创新活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方案》(发改规划〔X〕212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发改规划〔X〕2084号)要求,现就全省特色小(城)镇创建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时俱进贯彻“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落实省第X次党代会、省委X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五四战略”,扎实推进“一优两高”,把特色小(城)镇建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夯实城镇产业基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优化城镇生态环

境,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在统筹好空间时间和人的基础上,按照“一个个规划、一个个建设、建一个成一个”的要求,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从容推动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围绕让城市更美好,乡村生活更富足,注重与自然禀赋、生态保护、旅游体育等方面紧密结合,发展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城)镇,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路子,使特色小(城)镇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

——坚持创新探索。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机制,注重在小镇规划、业态选择、盈利模式和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依托现有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特色街区以及行政建制镇,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完善多元产业业态,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着力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

——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挖掘特色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原则上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数量要求和政绩考核,防止照抄照搬、盲目发展、一哄而上。

——坚持产业建镇。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立足于生态保护优先,挖掘本地区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推动小镇实现高质量发展,防止千镇一面和出现以特色小镇建设为由

的占地现象,支撑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推动农牧区产业发展与特色小镇相结合,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提升服务功能、环境质量、文化内涵和发展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创造高品质生活,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防止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坚持市场主导。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推动多元化主体共建共享,发挥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搭建发展平台等作用,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和加剧债务风险。

二、创建区域及方向

综合评价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及潜力,创建的重点区域为“X—X线”以东,沿X河、沿黄河的特色小(城)镇,形成聚集效应,从战略上对X—X都市圈建设形成侧翼支撑,推动新型城镇化提档增速、区域创新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考虑差异性与相似性,合理布局X、环湖、X地区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共同推进、相互促进,突出试点示范效应,逐步使特色小(城)镇成为区域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一)沿X河地区。范围主要包括X、X等X城市群X部分主要城镇。依托X河流域重点城镇,按照串联式布局、节点式推进、特色化发展的思路,围绕高原生物医药、光伏锂电、电子商务、劳务输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