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化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151
第四章社会化在西方社会心理学中,早就有人提出存在两种不同研究倾向的社会心理学,即心理学家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家的社会心理学,这种提法缘起于不同学科间存在的某些研究对象的一致性。
其中,社会化就属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共同研究的课题。
不同的是,由于研究者知识背景和研究角度的差异,社会学者多倾向于进行经验的分析,而心理学者多倾向于采用实证的方法。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定义对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的含义,心理学家们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
西方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E.Fromm)把社会化定义为:“社会化诱导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是“使社会和文化得到延续的手段”。
①赖兹蒙(L.S.Wrightsman)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儿童是在完全的真空状态中成长起来的。
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就是受着各式各样的人物和事件所包围,而这些人和事是会塑造他对世界的认知的。
个体意识到它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都吸收进去的过程,一般就称为社会化。
”②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Г.М.Андреева)认为,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途径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③对此,我国社会心理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认为,社会化是人在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是人们能动地参与社会生活中,吸收社会价值文化和发展、丰富自己个性的过程。
还有一些社会心理学者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化进行了讨论。
沈德灿等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指出,社会化是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而时蓉华等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社会化,把社会化看成是“文化的继承”,是使社会发挥维持与继承的作用。
陈元晖所提出的“濡化”(onculturation)即社会化的观点也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的。
从上述观点中可以看出:第一,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技能、知识、价值、动机以及在社会群体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的过程,它使个体知道社会或群体对他有哪些期待,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第二,社会化是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第三,社会化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继承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