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
化学位移成像的原理+梯度回波快速成像技术 水和脂肪质子在磁场中的进动频率有差异
(如在1. 5T 场强的磁场中,脂肪质子的进动频率 一般比水大约慢220~230 Hz)
+梯度磁场后
→质子横向磁矢量的相位变化并不一致
→周期性地出现相同或相反相位发生共振的
情况
→分别采集回波信号,即得到IP 和OP 图像。
中度: 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管状结 构走行模糊,但尚可辨认;
重度: 近场回声明显增强,远场衰减明显,甚 至呈无回声区,轮廓结构不清,管状结构难 以辨认
超声定量诊断
肝肾图像对比
清晰的肝肾图像。选取一定区域进行采样 测量,仪器自动报出肝肾回声强度(db) 和 直方图
利用直方图分布了解组织回声分布的均匀 性 B 超诊断脂肪肝取肝肾回声强度之差≥70 db 为临界诊断标准
当体素内的主要成分为脂肪(如 皮下脂肪) 或水(如脾脏) 时,该作 用则很弱,信号下降不明显
OP 对于脂水混合性病灶的诊断价值高, 但它对于纯脂肪性病变(如脂肪瘤) 的诊 断尚不能取代常用的频率选择脂肪抑制 法
OP 和IP 像上病灶的信号强度变化率同 病灶内脂水比例有关
须引起注意:
对于脂肪肝患者,肝实质在OP 像上信号下 降,而在IP 像上信号相对较高,因而单做IP 或OP 像会影响脂肪肝基础上的肝内病变 的检出 在IP 像上低信号灶在OP 像上可显示不清, 而在IP 像上呈略低或等信号灶,在OP 像上 可表现为高信号 化学位移成像必须同时观察IP 和OP 像
局限性脂肪肝
IP 像上整个肝脏表现为信号均匀且高于脾脏 局限性脂肪肝病灶在OP 像上表现为信号明 显下降,低于脾脏信号,
弥漫性脂肪肝
IP 像上表现为信号高于脾脏
弥漫性脂肪肝在OP 像上表现为信号明显下降, 与脾脏信号相近,即脂肪肝的含脂病变部分在 OP 像上比IP 像上的信号有明显下降
根据OP 的原理,当体素内脂质和 水的含量相近时,相位抵消作用 最明显,信号下降也最多。
动态增强扫描也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正常肝岛及局灶性肝脂肪浸润为正常 肝血管供血,没有异常血供,为正常 肝实质的增强模式,与肿瘤增强方式 不同
MRI 定量诊断
磁共振氢波谱通过测量人体内含氢 最多的水峰和脂峰,用二者比值来直 接反映活体肝脏的脂肪含量
波谱分析化合物波峰下含量与感兴 趣区大小、信号采集线圈的选择和 检测机型均有关系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概述
脂肪肝 是指肝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 理学状态。 正常:脂质含量占肝湿重 2 %~4 % ,
脂肪肝:>5 % > 30 %的肝细胞脂肪变
B 超普查, 脂肪肝约占10 % 以每年10 倍的速度剧增,并有上升趋势 镜下:
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 可能演变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变,甚至发 展成肝细胞癌
正常肝岛与肝肿瘤的鉴别
正常肝岛在常规T1WI、T2WI 常呈等或 略低信号,而肝肿瘤在T1WI 常表现为 低信号,在T2WI 常表现为等信号或高 信号 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正常肝岛呈等信号改 变,肝肿瘤往往呈高信号
炎性假瘤、孤立性坏死结节由于其病理 上为凝固性坏死,在常规MRI 平扫上可 与正常肝岛信号相似,表现为T1WI 低信 号、T2WI 等或低信号
1H-MRS、In phase 和Out phase 序 列是诊断脂肪肝的互为补充的有效方 法
不同的MR 扫描仪、不同场强和不同 的扫描参数对图象有较大影响,故尚未 见MRI 评估脂肪肝分度的统一标准
?
超声检查的优、缺点
优点:无创伤性、无放射损伤、 可重复性、检查价格低廉等 缺点:易受患者个体差异、检查 仪器性能及参数选择、操作经验 等诸多因素影响
CT 定性诊断
单纯脂肪肝的CT 表现主要为肝脏 密度减低,呈弥漫性或局部肝实质 密度减低, ,其密度与浸润脂肪含 量密切相关 CT 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 显负相关, 即肝细胞内脂肪含量越 高,肝CT 值越低
弥漫性脂肪肝内正常肝岛_OP呈相对高 信号
局灶性肝脂肪变性灶_OP呈低信号
与肝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如肝癌、肝转 移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炎性假瘤、 孤立性坏死结节等相鉴别
弥漫性脂肪肝内正常肝岛
弥漫性脂肪肝内正常肝岛在反相位像上呈相对 高信号 正常肝岛在常规T1WI、T2WI 常呈等或略低信 号
肝右叶肝癌,OP 示低信号肝癌周边环状 高信号带,IP 上病变周边呈等信号
同相位上两者矢量相加, 信号强度增高
反相位上两者矢量相减, 信号强度减低
常规SE 序列Βιβλιοθήκη _ 180°重聚脉冲位于90°脉冲和回波 信号的中央,即其施加时间相当于TE/ 2 时间处→ IP 像
_180°重聚脉冲施加时间移至(TE2τ) / 2 时间处(τ为一时间常数,由场强以及水 与脂肪的频率差所决定) → OP 像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认为肝/ 脾CT 比值< 1. 0 者为轻度,
<0. 7 为中度,
< 0. 5 为重度
肝/ 血管相对密度定量诊断 罩面覆盖法
CT 检查的优、缺点
优点 密度分辨率高、重复性好 X 线吸收系数,以进行定量分析
缺点 受个体差异、血供状况、炎症纤维化等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 X射线
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是在一次重复时间 (TR) 内采用双回波收集数据
→IP与OP 同层显示
→扫描时间提快1 倍
1 次屏气可同时完成全肝IP 和OP 扫描
IP 像上脂肪和水信号相加;
OP像上两者信号相互抵消
反相位序列显示有脂肪的组织信号强 度减低是通过水和脂肪中氢质子的去 相位作用形成
脂肪肝
T1WI 同相位表现为稍高或等信号 反相位或加压脂T1WI 呈低信号
MRI?
SE T1WI 上正常肝脏信号即 呈中等信号,高于脾脏
MRI
1984 年Dixon首先提出化学位移成 像 水(-OH) 和脂肪(-CH2) 氢质子有不 同的共振频率,在一定条件下,脂肪和 水以相同或相反相位发生共振,所获 的相应图像为In phase(IP) 和Out phase (OP) 像
在同、反相位像上炎性假瘤、孤立性坏 死结节缺乏正常肝岛与周围肝脂肪变性
区域的信号对比变化
局灶性肝脂肪浸润需与含 脂质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如肝癌脂肪变性、血管平 滑肌脂肪瘤、肝腺瘤等鉴 别
局灶性肝脂肪浸润在同、 反相位上的信号变化累及 整个病灶区域,而这种信 号变化在含脂质性肿瘤或 肿瘤样病变只出现在病灶 的局部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肝穿刺时发现39 %的 病人已有肝纤维化
不与血脂水平成正比
不能依靠血液的生化检查来判断 脂肪肝的有无
公认的诊断脂肪肝最可靠的依据 是肝活体组织穿刺检查
超声定性诊断
多采用B 超 根据肝内回声的增强或衰减 肝内血管的走行,将脂肪肝分为3 度
轻度: 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 肝内管状结构仍可见;
1H-MRS还可以用来观察脂肪肝时肝 脏脂质代谢的变化,
1H-MRS 可望成为监测肝细胞内部脂 肪含量的有用方法
MRI 定量诊断
脂肪肝的梯度回波T1W 去相位(Out phase) 序列相对同相位( In phase) 肝脏 信号降低率反映脂肪肝病变程度 以同样大小的兴趣区分别测定肝脏、脾 脏的信号强度, 计算肝脾信号比值(肝脾 比值= 肝脏信号强度/ 脾脏信号强度)
由于SE 成像时间长且OP 像须有特殊软 件支持,所以目前都用梯度回波序列完成 IP 和OP 成像。
梯度回波序列(GRE) 没有180°重聚脉冲, 水和脂肪中氢质子的相位随TE 改变而成 同方向或反方向。 在1. 5T 磁场内
当TE 约为2. 2ms时,可获得OP 像 TE 约为4. 4ms 时,获得IP 像
脂肪肝
脾脏CT 值相对较固定 正常人不同个体的肝CT 值总是高于脾的CT 值 肝的CT 值低于同一层面脾的CT 值(肝/ 脾密 度比值< 1) 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肝/脾CT 值的比值-诊断、衡量、随访疗效 的依据。
CT 定量诊断
轻度表现为肝衰减值轻度低于脾 中度表现为肝衰减值明显大于脾,对比明显 ,肝内血管不显示; 重度表现为肝衰减值显著降低,并且肝实质 与肝内血管之间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