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行为修正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929.04 KB
- 文档页数:21
第七章教学模式第一节教学模式概述一、教学模式的含义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教学理论是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可称其为“理论说”。
第二种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可称为“结构说”。
第三种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固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可称为“程序说”。
第四种认为,常规的教学方法俗称小方法,教学模式则俗称为大方法。
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可称其为“方法说”。
二、教学模式的分类关于教学模式的种类,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
乔伊斯和威尔根据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源,区分出四种类型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依据的是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依据计算机、人工职能的运行规程确定教学的程序,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模式,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接受模式,加涅的累积学习模式,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等。
第二种是人格(个性)发展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模式依据的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着眼于人的潜力和整个人格的发展。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戈登的“创造工学”模式等。
第三种是社会交往教学模式。
这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依据的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着眼于学生社会性品格的养成。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杜威和塞林的小组探索模式,西伦的小组研究模式,奥利弗和谢弗的法理学模式,马塞拉斯和考克斯的社会调查模式。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个案工作学后测试题(完整版)第一章个案工作原理(学后测试题一)
第二章个案工作的技巧(学后测验题二)
第三章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学后测试题三)
第四章个案工作的工作程序(学后测试题四)
第五章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五)
第六章人本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六)
第七章行为修正模式(学后测试题七)
第八章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八)
第九章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九)
第十章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十)
第十一章现实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十一)。
行为修正模式技巧行为修正模式技巧是一种帮助个人改变不良行为并培养积极习惯的方法。
这些技巧基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原理,通过设定目标、自我监控、奖励和惩罚等方法,帮助人们实现行为的改变和自我提升。
设定明确的目标是行为修正模式的关键。
我们应该确切地知道自己想要改变的行为是什么,并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减少手机使用时间,我们可以设定每天只使用手机两个小时的目标。
自我监控是实现行为改变的重要步骤。
我们可以使用日记、手机应用或其他工具来记录自己的行为。
通过监控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及时发现不良行为。
然后,奖励和惩罚是激励行为改变的有效手段。
当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目标或取得进展时,我们应该给予自己适当的奖励,以增强积极行为的意愿。
相反,当我们违反了设定的规则或没有达到目标时,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些适当的惩罚,以警示自己并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也是行为修正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寻找朋友、家人或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共同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他们可以给予我们鼓励、理解和支持,帮助我们坚持下去并实现目标。
持之以恒是实现行为改变的关键。
行为修正模式需要时间和努力,我们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实施设定的计划,克服困难和挑战,并且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改变不良行为。
通过行为修正模式技巧,我们可以改变不良行为并培养积极习惯。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实施这些技巧,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并取得成功。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成为更好的自己!。
行为修正理论模式及其在学校教育中应用作者:石志军来源:《财讯》2018年第09期行为修正理论主要功能是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且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根据结果的好坏进行正强化和负强化。
本文主要探讨行为修正的理论基础、特点及其学校教育中的构建和实施,这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校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行为修正正强化负强化构建与实施行为修正理论约翰·华生创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应地产生了行为修正主义模式,他指出,人类的行为模式都足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这其中包括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无论什么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这种途径进行加强或者改变,并且这种原理同样适用于动物界。
“学习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而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他提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他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在对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中,人们会根据行为的反馈结果,也就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足否会重复发生。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日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行为修正理论在学校教育领域实施的必要性企业管理面对的对象是员工,学校管理所面对的是学生,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共性的,管理的对象都是人。
企业利用行为修正理论,通过谨慎的正强化、负强化来激励员工,使每个员工的日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正、负强化都是强化的手段,其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
但是应用负强化比应用正强化更需要管理者的技能和管理艺术。
当员工犯错误时,不只有惩罚,还可变惩罚为激励,运用惩罚的手段达到激励和奖励的目的,甚至可以达到单纯奖励所不能达到的目的。
同理,在学校管理中也是一样的道理,依据行为主义的激励理论,学校对学生进行奖励教育,其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某种科学的奖励教育形式,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学生在身心方面产生快乐感和成功感,从深度和广度进一步调动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等方面的积极性,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社会赋予学校的教育任务和目标。
《个案工作》课程笔记第一章:个案工作导论一、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1. 定义: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全面了解案主的生活背景、问题需求,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协助案主解决问题、发挥潜能、改善生活质量的过程。
2. 特点:针对性、个性化、全程服务、综合干预。
- 针对性:个案工作针对案主的个体需求,制定具体的服务计划。
- 个性化:个案工作充分尊重案主的个性,提供符合其特点的服务。
- 全程服务:个案工作从接案到结案,为案主提供持续的服务。
- 综合干预:个案工作整合案主个人、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个案工作目标1. 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自身能力。
- 通过专业服务,帮助案主识别问题的根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案主发挥自身潜能,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
2. 促进案主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 协助案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社会环境。
- 提高案主的社会功能,增强其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3. 提供全面、持续的服务,确保案主得到有效支持。
- 根据案主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 跟进案主的情况,调整服务计划,确保服务的连续性。
三、个案工作应用领域1. 心理健康:为有心理困扰的个人提供咨询与治疗。
-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案主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况。
2. 家庭服务:解决家庭矛盾、改善家庭关系。
- 提供家庭辅导、亲子关系沟通等服务,促进家庭和谐。
3. 学校社会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
- 开展学生个案辅导,协助解决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等问题。
4. 医务社会工作:为患者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协助康复。
- 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等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5. 矫治社会工作:帮助犯罪者改正错误,回归社会。
- 对犯罪者进行个案辅导,协助其认识到错误,重建社会关系。
6. 职业规划:协助个人求职、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
- 提供职业咨询、职业培训等服务,帮助案主实现职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