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构图的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7.61 MB
- 文档页数:32
第3课构图的作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构图在艺术中的作用。
2.学习构图的基本要素。
3.了解构图的类型。
4.掌握构图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电脑。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选取两幅图片,一幅采用对称构图,一幅采用不对称构图,让学生分别观察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两幅图片在视觉效果上的差异,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主题——构图的作用。
2.讲解构图的基本要素1.画面中心:构图的核心,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要素之一。
2.画面平衡:画面上各个元素的分布要均衡,不要让画面看起来倾斜或不稳定。
3.线条构成:画面中的线条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
4.颜色搭配:配合好颜色可以提升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3.讲解构图的类型1.对称构图:画面为中心对称,左右各占一半。
2.不对称构图:画面元素分布不对称,通过线条和颜色搭配营造出视觉平衡感。
4.讲解构图技巧1.视觉重心:画面上元素的重点分布位置,是构图的重要要素之一。
2.切割和分层:将画面分成若干块,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增强观众的视觉效果。
3.小品构图:体现出画面中元素与整体关系的微妙变化,增加画面的立体感。
4.透视构图:运用透视学原理调整画面各元素的构图关系,增加画面的空间幻觉感。
5.构图练习让学生选取两张图片,分别采用对称构图和不对称构图进行构图演练,并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6.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构图在艺术中的作用,以及构图的基本要素和构图技巧的应用方法。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幅图片,进行不同的构图实践演习,并在下节课交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艺术知识,学生感性理解能力是关键。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图片的观察,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逐渐理解构图的要素和作用。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特点,老师通过不同的构图实践,以及个性化的布置作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在学生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构图的作用》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名为《构图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主要表现手段,并体会构图对于组织画面和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构图的基本形式、构图的方法以及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等方面。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构图的基本形式,包括平衡构图、对比构图、重心构图等。
- 领会构图的方法,包括对比、层次、重复、留白等手法。
- 理解构图在美术作品中起到的组织画面、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思考探究,提高美术的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构图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1. 了解构图的基本形式。
2. 感受不同构图形式带来的形式美。
教学难点:掌握构图的基本方法,理解构图在画面中起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是初中美术八年级的学生,对于美术的基本知识已有一定了解。
他们对于构图的概念可能尚不清楚,对于构图的方法和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加深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展示一幅具有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自由欣赏。
学生可以观察作品的整体效果、色彩运用和构图形式等方面,并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美术作品。
请你们仔细观察,然后用几个关键词描述一下你们的第一印象。
学生A:鲜艳的色彩。
学生B:画面很平衡。
学生C:有明暗对比。
二、呈现与讲解1. 教师向学生介绍构图的概念,并简要解释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安排和组合元素的方式,通过构图的安排,可以使画面产生平衡、对比和重心等效果,从而更好地表达主题和情感。
第3课构图的作用-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基本构图技巧,并能够在实际绘画中应用。
二、课程内容1. 构图的概念和作用构图是指使用线、形、色、质等基本要素,在画面的有限空间中进行有机组合的过程。
构图的作用是为了使画面有一定的美感和表现力,进而更好地传达艺术家的意图。
2. 基本构图技巧1.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是指把画面分为两半,两边基本相同的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会让画面显得稳定,简洁。
2.倾斜构图倾斜构图是指在画面中使用斜线或者重心不在画面中心的偏心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会让画面显得有动感和生气。
3.黄金分割线构图黄金分割线构图是指按照欧几里得的黄金分割比例进行分布的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让画面显得更加和谐,更具有美感。
4.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指使用对角线进行构图,可以营造出动感和紧张的感觉。
三、教学步骤1. 了解构图的概念和作用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构图,掌握构图的基本作用,并且了解构图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重要性。
2. 板书讲解基本构图技巧通过板书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各种构图方式的特点,并且能够理解它们在画面中的作用。
3. 练习基本构图技巧让学生进行简单构图的练习,如对称构图、倾斜构图、黄金分割线构图、对角线构图等,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不同构图方式的效果和作用。
4. 进阶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感兴趣的对象,要求用不同的构图方式进行尝试,并且进行简单的剪纸和拼贴的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构图的作用。
四、教学时长本节课的教学时长为一小时。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幅自己感兴趣的绘画作品,要求使用黄金分割线或者其他构图方式进行构图,并且进行简单的分析,明确自己的构图意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比较基础和简单,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构图的作用》说课稿一、说教材《构图的作用》选自人教版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三课,根据新课标的内容这节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同学了解美术作品中的基本形式,感受构图在画面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构图的基本形式,领会构图的方法及体会构图在美术作品中起到的组织画面、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思考探究,提高美术的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重点是:了解构图的基本形式,感受不同构图带来的形式美。
难点是:掌握构图的基本方法,理解构图在画面中起的作用。
二、说学情本课我所面对的是8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小学和初中1年的美术学习积累,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赏析能力,而且这个年龄阶段好奇心强,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这些都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法学法采用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上,我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主要安排了自主合作探究等环节。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出示9个实物苹果,以班级大组为单位分成三组,每组派一人上来用三个苹果拼摆组成一幅画面。
接着教师跟同学们说明,刚刚几位同学在上台摆放的时候所考虑到的苹果的大小、前后、疏密等关系其实就是对画面进行了构图。
接着提问:到底什么是构图呢?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构图的作用》。
环节二:作品赏析理解构图这一环节我会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书本,找到构图的含义以及几种构图常见的形式。
接着教师出示几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提出问题:这几幅作品分别是什么构图形式?作者分别想要表达什么主题?构图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之间有什么关联?请同学们分成4人一小组自由阅读书本及教师提供的资料袋,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概括构图形式。
接着教师请各个小组起来分享并补充拓展。
环节三:深入探究感受构图之美我继续利用多媒体呈现几幅名家作品,提问:画家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构图?如果换一种构图会是怎样的效果?请同学们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构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