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和分度
- 格式:doc
- 大小:0.38 KB
- 文档页数:1
低渗脱水和高渗脱水低渗脱水是指体内水分相对较少,浓度相对较高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人体会出现口渴、尿量减少、尿液浓缩、皮肤干燥等症状。
低渗脱水的原因可能是过度出汗、腹泻、呕吐、尿量减少等。
在低渗脱水的情况下,人体的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
严重的低渗脱水可能会引起中暑、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高温天气或剧烈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低渗脱水的发生。
高渗脱水则是指体内水分相对较多,浓度相对较低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人体会出现多尿、口渴、尿量增加等症状。
高渗脱水的原因可能是饮水过多、尿液排泄过多等。
在高渗脱水的情况下,人体的血液稀释,血容量增加,会导致血液稀薄,影响血液循环和肾脏的正常功能。
严重的高渗脱水可能会引起水中毒,造成电解质紊乱等危险情况。
因此,在饮水过多或尿液排泄过多的情况下,要适量控制水的摄入量,避免高渗脱水的发生。
低渗脱水和高渗脱水是两种相对的生理状态,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合理控制水分的摄入,保持身体的水平衡。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应摄入约2000-2500毫升的水分,以满足正常生理功能的需求。
在高温天气、剧烈运动、腹泻、呕吐等情况下,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避免发生低渗脱水。
而在饮水过多、排尿过多的情况下,要适量控制水分摄入量,避免发生高渗脱水。
除了水分摄入外,合理的饮食结构也是维持水平衡的重要因素。
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水分的食物可以增加体内水分的摄入,同时提供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而过多摄入咸、油腻食物则会增加身体对水分的需求,容易导致高渗脱水。
因此,我们要合理搭配饮食,保持膳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以维持良好的水平衡。
总结起来,低渗脱水和高渗脱水是两种不同的生理状态,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合理控制水分摄入量,保持身体的水平衡。
合理的饮食结构也是维持水平衡的重要因素。
只有做到科学饮水、合理膳食,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脱水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1.高渗性脱水:当身体丧失大量水分,而未及时补充,同
时下丘脑渴觉中枢受刺激,神志清醒者即有口渴感而要求喝水,同时下丘脑前部视神经上核受刺激而释放抗利尿激素,经血循环而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及集合管,于是水分回吸收增多,尿量大减。
2.等渗性脱水:约占40-80%,主要是细胞外液的丢失,
病程短,营养状况较好。
3.低渗性脱水:约占20-50%,电解质的丢失多于水的
丢失,多见于腹泻日久,营养状况差的病儿,细胞外液大量损失,脱水病状出现早,易致循环衰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三种脱水区别(表格版)
等渗性脱水:细胞外液减少,血钠正常
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减少,低血钠
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减少,高血钠
脱水症状
如果是等渗性脱水,一般的主要表现为低血容量的症状,出现疲倦,站立出现眩晕感,意识不清,有的患者可能出现胸胁痛,腹部疼痛等脏器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还伴随皮肤的弹性变差干燥,脉搏比平常急速而较弱,表浅部位的小静脉出现萎陷现象,四肢端部皮肤冰凉,24小时尿量较以往减少。
如果是低渗性渗水,可能与既往病史有关,该种脱水症状常见的原因多是脱水处理不当或者是非常规使用利尿剂。
表现为血容量明显不足,尿量减少。
高渗性脱水主要出现在患有急性失水多于失钠的疾病患者身上,该类疾病常见的有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尿崩症未及时补水(此时尿量的多少不可作为体液流失和血容量降低的准确参照,原因是这两种情况都是经由肾脏失水,所以尿量较大。
低渗性脱水的鉴别诊断
脱水是由于液体丧失多于摄入而引起的体内水分减少,当失水量超过3%时,
会出现脱水症状。
而低渗性脱水是一种鉴别诊断的重要类型,其诊断涉及一系列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本文将介绍低渗性脱水的鉴别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低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体征:患者常常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黏膜干燥、眼窝下凹等现象。
•精神状态:患者可能表现出疲倦、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血压和心率:血压可能升高,心率明显增快,体温上升。
•尿液: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尿中无蛋白质。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低渗性脱水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以下几项:
•血清渗透压:低渗性脱水患者血清渗透压通常较高。
•尿液电解质浓度:尿液电解质浓度通常较高,尤其是尿中氯化钠含量较高。
•尿液渗透压:低渗性脱水患者尿液渗透压通常较高。
•尿液比重:尿液比重通常较高。
鉴别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应该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鉴别诊断
低渗性脱水。
需要注意的是,低渗性脱水与其他类型的脱水如高渗性脱水、失血性脱水等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鉴别。
治疗
低渗性脱水的治疗原则是及时补充液体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通常可以通过口服
水分或静脉输液的方式来纠正低渗性脱水。
结语
低渗性脱水是一种常见的脱水类型,及时准确地鉴别诊断对于指导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希望本文能够对低渗性脱水的鉴别诊断有所帮助。
低渗等渗高渗脱水区别口诀摘要:一、低渗性脱水二、等渗性脱水三、高渗性脱水四、总结与预防正文:一、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是指体内水分含量减少,但电解质浓度降低的情况。
常见的病因有:1.失水过多:如大量出汗、腹泻、呕吐等。
2.水源不足:如长时间户外活动、缺水环境等。
3.肾功能不全:肾脏排泄水分能力下降,导致脱水。
二、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是指体内水分含量减少,同时电解质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
常见的病因有:1.高温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过多,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平衡。
2.急性病:如肠梗阻、腹膜炎等,引起消化液丧失。
3.创伤:如烧伤、创伤性休克等,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失衡。
三、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是指体内水分含量减少,电解质浓度升高的情况。
常见的病因有:1.高温暴露: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导致水分严重丢失。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引起高渗性脱水。
3.肾衰竭:肾脏排泄功能受损,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失衡。
四、总结与预防脱水是指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失衡,根据病因和电解质浓度变化,可分为低渗性、等渗性和高渗性脱水。
预防和治疗脱水的措施包括:1.充足饮水:根据个人体重、环境温度和运动强度,合理安排饮水量。
2.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含水量高的食物,保持电解质平衡。
3.避免高温环境长时间作业,适当休息和遮阳。
4.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等,降低脱水风险。
脱水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如口渴、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出现脱水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低渗性脱水名词解释
脱水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机体水分丧失,同时丧失的还有某
些微量元素,或者血中的电解质,例如血钾、血钠、血镁、血钙、
血磷等。
脱水根据性质不同,分为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以及等
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是指水分丧失,同时带走大量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使血液中的水分和微量元素比例发生改变,渗透压降低,从而出现血液中的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降低,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这种脱水使水分和电解质以及微量元素不是成比例的丢失,而是丢失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远远大于水分,使体内的水分潴留大于电解质的潴留,出现低渗性的脱水,这种脱水可以出现机体一系列的异常。
等渗性脱水-概述外科病人最易发生这种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
它造成细胞外液量(包括循环血量的)的迅速减少;由于丧失的液体为等渗,基本上不改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最初细胞内液并不向细胞外液间隙转移,以代偿细胞外液的减少,故细胞内液量并不发生变化。
但这种液体丧失持续时间较久后,细胞内液将逐渐外移,随同细胞外液一起丧失,以致引起细胞缺水。
等渗性脱水-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
要详细询问体液丧失情况,每日的失液量有多少?持续多少时间?失液的性状等。
测定细胞外液量和血清钠,以了解缺水和失钠情况。
血清Na+和Cl-一般无明显降低,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
尿比重增高。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有明显增高,表示血液浓缩。
必要时可作血气分析测定,以判定有否酸碱平衡失调。
等渗性脱水-治疗措施首先尽可能处理引起等渗性失水的原因,以减少水和钠的丧失。
针对细胞外液量的减少,一般可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液尽快补充血容量。
根据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来估计体液丧失量,已达体重的5%者,可快速输入上述液体约3.0L,(按体重60kg计算)。
以恢复血容量,或按血细胞比容来计算需补液体量。
补等渗盐水量(L)=血细胞比容上升值×体重(kg)×0.25血细胞比容正常值此外,还应补给当日需要量,一般为水2.0L和钠4.5g.等渗盐水含Na+和Cl-各154mmol/L,而血清Na+和Cl-的含量分别为142mmol/L和103mmol/L.两者相比,等渗盐水的Cl-含量比血清的Cl-含量高50mmol/L,在重度缺水或休克状态下,肾血流量减少,影响排氯功能,若从静脉大量输给等渗盐水,有导致血Cl-过高,引起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
因此,应用等渗盐水治疗缺水尚有一些不足之处。
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缺水更加符合生理,可以避免输入过多的Cl-,并对酸中毒的纠正有一定帮助。
脱水分型与分度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
按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分型: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即失水多于失盐。
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高温、大量出汗或发高烧等导致大量失水,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
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故患者有明显的口渴、尿少等症状。
较轻的高渗性脱水患者,如能及早饮水,可以得到缓解。
情况严重时,可采用向患者滴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即失盐多于失水。
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或大面积烧伤等,导致水和盐的大量丢失,又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
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故患者的尿量增加,也无口渴的现象,容易造成没有脱水的假象。
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进行治疗。
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即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
这一类脱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例如,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多半属于这一类。
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给脱水病人补液时,应特别注意根据以上三种不同的脱水情况,及患者的脱水程度,有无酸中毒等,给予不同的液体。
分度:Ⅰ度(轻度):失水量占体重2%~3%,口渴,少尿,黏膜干燥,眼窝凹陷不明显。
Ⅱ度(中度):失水量占体重3%~6%,极度口渴,尿极少或尿闭,皮肤黏膜干燥,眼窝凹陷,轻度乏力或烦躁不安,面部潮红,有时可伴脱水热。
Ⅲ度(重度):失水量占体重7%~14%,无尿,各种症状更加明显,眼睛可见落日状,有精神失常、幻觉、谵妄、躁狂,逐渐进入昏迷,并出现低血容量休克。
Ⅳ度(极重度):失水量超过体重15%者,常引起死亡。
护士资格证考试《外科护理学》重点脱水
二、低渗性脱水(继发性脱水、慢性脱水)临床表现:
①轻度:血清钠在135m m o l/L以下,失盐0.59/k g体重,乏力、头晕、手足麻木,无口渴,尿量变化不大,正常或偏多,尿比重低。
②中度:血清钠在130m m o l/L以下,失盐在0.5~
0.75g/k g体重,除以上表现外,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站立性晕倒,恶心、呕吐、皮肤弹性下降,尿量减少,比重低。
③重度:血清钠在120m m o l/L,以下,失盐0.75~
1.25g/k g体重,除以上表现加重外,出现抽搐、休克、昏迷等。
三、等渗性脱水(急性脱水)临床表现:
具有以上两类脱水的表现,既有脱水症状,又有失盐的表现,可有口渴、尿少、皮肤弹性下降,也有血压不稳、血压下降等。
1。
2011年内科主治护理:低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
2011 年内科主治护理:低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依据缺钠程度而有不一样,常有症状有头晕、视觉模糊、脆弱无力、脉搏细速、严重者神志不清、肌肉痉挛性痛苦、肌腱反射减弱、昏倒等。
依据缺钠程度,临床将低渗性缺水分为三度:
1、轻度缺钠:患者有疲备感,头晕、手足麻痹、口渴不显然。
血清钠在 135mmol/L 以下,尿中钠减少。
2、中度缺钠:除上述症状外,常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
压不稳固,视力模糊,尿量少。
血清钠在130mmol/L 以下。
3、重度缺钠:病人神志不清、肌腱反射减弱或消逝,出现木僵,甚至昏倒。
常发生休克。
血清钠在120mmol/L 以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