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东林党人为何会被魏忠贤的阉党轻易击溃?
- 格式:docx
- 大小:5.43 KB
- 文档页数:2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东林党爱国?其作为只是排斥一切非东林党势力导语:东林党一贯的斗争策略就是把所有异己都贬斥为奸佞,东林党的大哥大左光斗有句名言:“若非同道即为仇敌!”看看这就是那个被大肆歌颂的东林党一贯的斗争策略就是把所有异己都贬斥为奸佞,东林党的大哥大左光斗有句名言:“若非同道即为仇敌!”——看看这就是那个被大肆歌颂的左光斗,显然是对人不对事,不仅如此还自以为是。
一开始魏忠贤慑于东林党地威势还曾给左、杨送仪金但也被东林党傲馒地回绝了。
接下来齐、楚、浙党和不少骑墙派官员都被东林党整了个半死,他们为了保住前程就统统投奔魏忠贤去了。
等东林党冲着魏忠贤亮出刀后,所谓阉党也就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
这个阉党与其说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集团,还不如说是紧密团结在以魏公公这个核心周围的反东林党同盟。
如果非要说阉党有什么政治野心的话。
那就是“一定要打倒东林党!”这些投靠魏忠贤的齐、楚、浙党当然被东林党骂作“无耻小人”。
东林党的愤怒的形势有些类似的现在的公司,齐党、浙党啊什么地自然都是大明有限公司的高级白领,个个都是辛苦多年才出来的硕士、博士。
最低也有本科文凭,这么多精英分子没事了搞搞内斗也情有可原。
但是齐楚浙党这些案伙明显没有赌品,现玩不过东林党后就开始耍赖。
那魏忠贤算什么东西?只是董事长朱由校先生家打扫卫生的一个大爷罢了。
身体残疾不说还是一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文盲,现在却眼看要骑到东林党这班博士、硕士头上耍威风,这些精英自然痛恨不已,自然更瞧不起那群去抱文盲大爷粗腿的败类同僚。
可惜东林党千算万算就是没想起来魏忠贤不仅仅是给董事长倒马桶的大爷,他还是朱由校的奶爸。
更重要的一点儿是天启五年以来东林党除了孙承宗在辽西辛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史上东林党如何从信仰集团变为利益集团导语:明朝晚期,崇祯时代,再次回到朝廷权力中心的东林党人,已经没有了视死如归的杨涟那样的真烈士。
那么,东林党剩下的都是什么人呢?看看东林明朝晚期,崇祯时代,再次回到朝廷权力中心的东林党人,已经没有了视死如归的杨涟那样的真烈士。
那么,东林党剩下的都是什么人呢?看看东林党当时头面人物钱谦益、侯方域,这两个一老一少的表演。
清兵入关,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小朝廷,钱谦益出任礼部尚书。
不久清军南下,弘光朝覆亡,红楼知己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她一同投水殉国,钱却以“水太冷,不能下”为由不肯。
外敌袭来,青楼女子柳如是李香君抱定殉国之念,而他们的情郎钱谦益侯方域却一心卖国求荣。
“清流”的气节竟不如“清楼”。
如此精神对比,令后人唏嘘不已。
这足以说明:侯方域和钱谦益组建的后东林党,完全变质——前期东林党,是以身作则、杀身成仁的信仰集团,而后期东林党,是“杀他人之身成自己之仁”的利益集团、几乎悉数伪君子。
那些满口“大义”的清流,在满清屠刀下少数有些骨气,大部分都是“脱下旧服换新袍”,带头“剃发易服”。
为什么正义凛然的清流志士东林党人,后期变成了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集团?一是因为天启年间的那场劫难,东林党被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打怕了。
遭阉党重创后,东林党苟活下来的大多是软骨头,这些软骨头窃取了东林党的领导权;二是因为在崇祯时期,东林党本身的毛病扩大化。
什么毛病?清议——“空谈之气胜”。
有人说,大明亡于东林党,这是言过其实,东林人无心祸国,只是无力救国。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拿东林人的得意后生来说话。
大家知道,左光斗有个高徒,生活常识分享。
东林首领高攀龙蒙冤奈何生不逢时被奸臣所害本文导读:一些正直的中下级官员和士大夫看到国是日非,希望能改革弊政,缓和社会矛盾,逐渐形成一股政治力量,同统治阶级中的最反动腐朽势力展开了斗争。
这个政治集团,便是明朝后期著名的东林党。
高攀龙就是东林党的著名领袖人物之一。
东林党人,以无锡的东林书院为中心,讲习之余,讽议朝政,栽量人物。
由于他们秉性刚直,经常直言政事之得失,因而被权贵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屡遭排挤和打击。
明熹宗天启末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捏造罪名,挥起血淋淋的大屠刀,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东林党人大多蒙冤屈死。
高攀龙就是这众多冤魂中的一员。
或在东林派当政,并对那恶派穷追不舍之际,魏忠贤结纳素宗乳母客氏,窃据了同礼监乘笔太监、掌东广事等,关势的齐,浙、楚等邪恶派也相继投靠了他,结成了一个被称为“阉党”的腐朽的政治集团。
东林派官吏百余人也先后上书弹劾魏忠贤的不法罪行,声势浩大。
然而,在客氏的竭力周旋之下,熹宗反而安慰魏忠贤而严厉切责杨涟,东林派官吏败下阵来。
由于明熹宗的昏庸,魏忠贤集团遂走上了垄断朝政的阶段。
站稳了脚跟的魏忠贤继之以百倍的疯狂进行了反扑。
他除了将奏劾者之一、工部郎中、东林党人万爆用梃杖打死外,还不断将东林党人逐出朝廷。
首辅叶向高也被逼辞官。
面对这种险恶的局势,高攀龙告诚同人要上下一心,保存实力,不可轻举安动,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反击。
同年八月,高攀龙升任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作为监察机关的最高长官,高攀龙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他暗暗决心要为肃清吏治作出努力。
经过周密调在,高攀龙得知御史崔呈秀在巡按淮扬期间受贿枉法,包庇地方大好大恶及不肖官吏,且透支一万四千两库银的劣迹,当即上疏弹劾。
疏下吏部,吏部尚书赵南星请旨将崔呈秀革职造成。
崔呈秀惊惶万状,连夜拜倒在魏忠贤门下,乞为义子,遂被魏忠贤当作心腹,成为阉党的重要帮凶之一。
崔呈秀靠上魏忠贤后,决意对高攀龙等进行报复。
在魏忠贤的怂恿下,崔呈秀便诬栽高攀龙和赵南星朋谋结党,使高攀龙和赵南星受到熹宗的严旨诘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天启六君子案魏忠贤铲除杨涟为解决东林党首战导语:天启五年(1625)四月的某一天,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将大理寺丞徐大化找到自己的值房面授机宜。
要他借熊廷弼案,对杨涟、左光斗等六人实行天启五年(1625)四月的某一天,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将大理寺丞徐大化找到自己的值房面授机宜。
要他借熊廷弼案,对杨涟、左光斗等六人实行栽赃。
当天晚上,徐大化就写出弹劾杨涟等六人的奏章,第二天送至御前。
魏忠贤本是河北肃宁县一个混混,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因赌博输得精光,竟到了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地步。
万般无奈,只得自阉,托人走后门,入宫当了一名小火者。
现在,我们将净身入宫服务的人,统称为太监。
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真正的太监,是指那些有权有势的内侍,而大量的阉寺,只能称作火者。
魏忠贤入宫时,可能是贿赂了管事太监,被分配到熹宗母亲王才人的门下当厨子。
他一生的转机由此开始。
王才人因病早死,熹宗由乳母客氏养大。
魏忠贤与客氏勾搭成奸。
熹宗是神宗皇帝朱翊钧的长孙、光宗的儿子。
光宗登基不到一个月就死掉。
熹宗继位时十六岁,封客氏为奉圣夫人。
因为客氏的鼎力相助,魏忠贤在熹宗面前日渐受宠。
到了天启三年,他已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不但在宫里头一手遮天,就连权力中枢的内阁也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如果把仁宣与光熹这两个时代作一个比较,就会找到明代由盛转衰的轨迹。
仁宗是成祖朱棣的太子,登基不到十个月就死去,他的儿子宣宗继位,享了十年国祚;光宗是神宗的太子,登基不到一个月就一命呜呼,他的儿子熹宗继位,当了七年皇帝。
这两次传承,仁宣是由复苏走向大治;光熹是由衰败走向大乱。
宣宗虽然好玩蟋蟀,但对国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末历史上的魏忠贤为什么要剔取文官的喉骨
导语:自古就有把管不住的舌头用大铁钉钉在柱子上,或者干脆割掉喂狗的传统,虽说有这些生动的例子,以及许多类似鲜活的警示,有些人依然管不住嘴
自古就有把管不住的舌头用大铁钉钉在柱子上,或者干脆割掉喂狗的传统,虽说有这些生动的例子,以及许多类似鲜活的警示,有些人依然管不住嘴巴。
同时,古人也慢慢认识到舌头只是一个吐字器官,而喉是一个振动器官,在发音运动中占主导地位,是声源所在。
因此,因言获罪所受到的惩处也升级换代了,不仅要小心舌头,还要小心喉骨。
明末的东林党人以“非君”为乐,以“批鳞”,也就是以批评皇帝为荣,有的还得到了“批鳞君子”的美名。
皇帝是那么好批评的吗?自己管不住嘴巴,那么只好有劳朕来动手了。
管你是什么人是什么居心!尽管,东林党人是一批忠诚的皇权卫士,是虔诚的封建伦理纲常的躬行者,不是混蛋暴徒。
退一万步讲,哪怕是混蛋暴徒,也得依法惩处,不能由着性子乱砍乱剁。
可是,很遗憾,只有顺昌逆亡!先后被捕的有六名东林党官员,史称“六君子”,他们自然是要受尽酷刑的。
杨涟死时,“土囊压身,铁钉贯耳”;魏大中在狱中折磨致死,肉身腐烂,仅余白骨;左光斗等人的尸身都已残破不全,爬满蛆虫。
……
在他们死后,为了向魏忠贤报功,锦衣卫镇抚司许显纯用刀子剔出他们的喉骨,放在小盒子里面,作为“验明正身”的证据呈于魏忠贤。
“剔取喉骨”这种方式是从唐朝懿宗李漼开始的,作为处死三品以上官员的证明。
魏忠贤把这个传统发扬光大了,他面对喉骨,得意洋洋地说:“诸公别来无恙,还能上书否?”然后,魏忠贤们创造性地“炙灰下酒”,烧成骨灰,一起争吞下酒……
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历史】东林党和三党及阉党之争:亡国的明朝政治斗争在万历“争国本”事件中,和万历帝抗争得最强硬的那批名儒士大夫们,后来大多成了赫赫有名的东林党人,并且多是其中的中坚分子。
这“东林党”在明季政治格局中,乃是不可不书的重要一笔。
关于东林党形成的时间,一直有两说,一说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一说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两说的年份差距比较大。
其实这两说都有各自的道理,区别只在于看以什么标准来区分而已。
事实上东林党成为一个政治团体雏形,确实始自万历二十二年,但其大本营“东林书院”落成却在万历三十二年,因此这两说其实都没错,都可以说得通。
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的“癸巳京察”发生后,被革职还乡的大儒顾宪成,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无锡知县林宰的资助下,与其弟顾允成开始修复始于宋代的东林书院,和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等名士在那里讲学,并于“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支持他们的部分当地士绅、朝野政治人物及周边城市的乡土势力,也逐渐聚集在一起,其中以江南士人为多,慢慢地形成了一个以东林书院诸人为核心的松散型政治集团,这当然会引起其他政治权利集团的注意和攻击,即《明史》所谓之“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
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到了万历三十二年十月,东林书院正式落成,宣布以《白鹿洞学规》为章程,其中有“四要二惑九益九损”等条款,并定下每月大会之期,此时东林势力可以算正式大成。
当时东林党人的主要对手,是万历帝身边的宦官们以及朝中的齐、楚、浙诸党,又由于到了天启时期这三党成员大多已依附于大宦官魏忠贤,所以有时这三党也会被直接划入广义的“阉党”体系。
相对而言,东林党人初期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目的,是要求政治清明,致力于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生产力发展,同时他们的成分构成也比较复杂,综合了在野、在朝的知识分子及部分地主、工商业者,因此得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但同时也遭到了和万历有近水楼台之便的内阁及宦官势力的猛烈狙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东林党人在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与郑贵妃斗争
导语:明朝的历史到了万历年间,进入了一个转折点。
万历前10年,张居政专政时期和万历亲政的头四年(万历11年到14年),朝政比较清明。
士大夫的
明朝的历史到了万历年间,进入了一个转折点。
万历前10年,张居政专政时期和万历亲政的头四年(万历11年到14年),朝政比较清明。
士大夫的表现也没有什么可提的。
但从万历15年开始,酒色财气都占了的明神宗开始怠政,开始20多年不理朝政了。
而晚明的党争也从万历中叶开始了。
万历后期开始的党争特点有三:一是党同伐异,彼此攻击,将本党的好恶变成判断是非的主要标准,二是对立的两个派别在分野之后,各自一直保持其基本阵容,直至明亡;三是融合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斗争。
万历时期的党争开始就是以所谓的正邪之争开始的。
首先是争国本,万历因为宠爱郑贵妃,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迟迟不立自己的庶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因此朝臣们力争,经过15年,神宗最后被迫立朱常洛为太子。
国本之争的胜利,在士大夫中培植了正气。
随后的几次京察(就是京官考察)和楚宗案,都是正邪之间的交手。
他们之间的党争主要是争夺首辅和朝中的官员任命。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有一男子张差,手持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击伤守门太监,太子内侍韩本用闻讯赶到,在前殿逮捕张差。
在提审过程中,张差语言颠三倒四,常提到“吃斋讨封”等语。
刑部提牢主王之寀认为事有蹊跷,觉得张差决不像疯癫之人。
东林党主张继续追查张差是否真疯癫,而浙党为保全郑贵妃,不主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历史魏忠贤与东林党之间的战争导语:1620年(天启元年),叶向高成为内阁首辅,孙慎行任礼部尚书,邹元标任都御史;天启二年,孙承宗入阁,兼掌兵部事,赵南星任都御史,第二年改1620年(天启元年),叶向高成为内阁首辅,孙慎行任礼部尚书,邹元标任都御史;天启二年,孙承宗入阁,兼掌兵部事,赵南星任都御史,第二年改吏部尚书。
此外,高攀龙任左副都御史,杨涟也升至左副都御史,左光斗升至佥都御史。
开始,魏忠贤与这派官僚的关系还不太紧张。
他敬重赵南星,在熹宗面前对他大加称赞。
二人并坐弘政门议事,赵南星郑重告诫魏忠贤:“主上冲年,内外臣子,会各努力为善。
”这话虽使魏忠贤心中不快,也还没有到翻脸的程度。
1623年(天启三年),魏忠贤受命提督东厂,顾秉谦、魏广微等选入内阁。
顾、魏不断受到言路的弹劾,不为清流所容。
赵南星与魏广微之父魏允贞是朋友,但他三拒魏广微于门外,公开说魏允贞无子。
魏忠贤需要外朝官僚的配合,不为清流所容的官僚也需要投靠魏忠贤,他们很自然形成一个政治派别。
1624年(天启四年)四月,给事中傅櫆等上疏,称左光斗、魏大中等与内阁中书汪文言互有来往。
六月,杨涟疏劾魏忠贤,列数他迫害朝臣、迫害太监、迫害妃嫔、蓄养内兵、罗织狱案等罪状,一共有二十四条,其他大臣也纷纷弹劾,不下百余疏。
阉党与东林党的斗争,进入公开的阶段。
从当时的形势看,反对魏忠贤和阉党的力量还很强大,无论哪一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魏忠贤找到阁臣韩炉,希望他从中调解。
韩炉不肯合作,其他大臣也不肯息战。
魏忠贤只能依靠他和客氏摆布熹宗的能力。
熹宗年少爱玩游戏,魏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他学识渊博却玩不过太监死后只留下一句话导语:在历史上,东林党领袖杨涟惨死于阉党党首魏忠贤手下。
这件事没道理却也有道理,为什么饱读三十多年圣人书的朝廷栋梁玩不过一个死太监,这和在历史上,东林党领袖杨涟惨死于阉党党首魏忠贤手下。
这件事没道理却也有道理,为什么饱读三十多年圣人书的朝廷栋梁玩不过一个死太监,这和好人必胜的故事有些出入。
东林党人,不折不扣的知识精英。
作为东林党精英,杨涟可谓学识渊博,才华卓绝。
杨涟在死的时候留下了这么一句话:“吾儿,从速回去。
切记!往后万莫再读书,当以我为戒。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杨涟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这么一个道理,留给子孙的竟是读书无用论而非往圣之箴言,难道读书真的无用吗?读书识字,在明朝是做官为宰的投名状,不同这个门道,谁也没办法。
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伊始,明确规定宦官不得读书识字。
他之所以这么做,其用意颇深,害怕子孙中出个窝囊人,让太监扰乱政局,此举算是断了太监的文化进修之路。
基于太祖遗训,明朝前期太监地位卑贱,根本不是那些读书人——朝廷大臣的对手。
然而,到了中晚期情况起了变化,虽然太监依旧不能读书,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参政议政。
臭名远扬的鸡贼太监魏忠贤是个地道文盲,但他以皇帝玩伴起家,从万人之下爬到万人之上,作为明熹宗最要好的玩伴,魏忠贤逐步把当时的股肱之臣左光斗以及知识分子领袖杨涟都淘汰。
虽然魏忠贤不识字,但是他却十分狠心,在与东林党人的斗争中居然可以不落下风。
在耍流氓骂人方面,他独具匠心,以《水浒传》中梁山草莽对其命名,在侮辱对手的同时,还扣上草寇的名头。
玩起读书人的阴招来,毫不逊色。
而忠毅如杨涟、左光斗者,虽然学富五车,但是在整人这一方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东林党争是怎么回事东林党争的起源、经过和结
果
导语:东林党争是指明末东林党与阉党以及其他派别之间的斗争,“言事者益裁量执政,执政日与枝柱,水火薄射,讫于明亡。
”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人
东林党争是指明末东林党与阉党以及其他派别之间的斗争,“言事者益裁量执政,执政日与枝柱,水火薄射,讫于明亡。
”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人为主的政治集团。
在东林党之外,还有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东林党争几乎是东林党与全国朋党集团之争。
什么是东林党?
从万历时代的国本之争、明末三案、京察之争,就有东林党争的影子。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为得罪了皇帝而被革职,他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家乡无锡东林书院讲课,“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东林书院中人谈论朝政得失,他们渐渐形成了一个在野集团,被称为“东林党”,《明史·孙丕扬传》说:“南北言官群击李三才、王元翰,连及里居顾宪成,谓之‘东林党’。
”;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等意见,得到广泛支持,同时遭到朝臣、宦官的激烈反对。
同时期的浙江宁波人沈一贯纠集在京的浙江籍官僚,结成东林党的反对派,被称作“浙党”,以官应震、吴亮嗣为主的楚党,和山东的齐党皆依附于浙党,合称“齐楚浙党”,其它以地缘关系结成的党派还有宣党和昆党。
宣党、昆党、楚党、齐党、浙党与东林党人相互攻击,“东林党争”绵延数十年,几无宁日。
《王学质疑》提要说:“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
”夏允彝《幸存录》在“门户大略”说:“自万历以前,未有党名,及四明(沈一贯)为相,以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东林党人为何会被魏忠贤的阉党轻易击溃?
导语:天启年间,东林党由于扶持熹宗即位有功而命运出现了转机,当时的首辅刘一景、叶向高,吏部尚书赵南星,礼部尚书孙慎行,兵部尚书熊廷弼,都
天启年间,东林党由于扶持熹宗即位有功而命运出现了转机,当时的首辅刘一景、叶向高,吏部尚书赵南星,礼部尚书孙慎行,兵部尚书熊廷弼,都是东林党人或东林党的支持者,可以说明朝的军事、政治、文化、监察和人事大权全都被东林党人掌握,他们从在野的清流成为了主持朝政的主要力量,《明史》记述此时“东林势盛,众正盈朝”。
按理说,这是他们治理国政的最佳时机。
然而此时,东林党人与阉党集团之间因朝政争论相互攻击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阉党是以魏忠贤为核心人物的宦官集团。
熹宗不喜欢管理朝政,只喜欢木工,经常沉溺于此,不觉厌倦。
而魏忠贤总是等熹宗做木工的时候故意拿出一大堆奏章出来让熹宗批阅,而熹宗这时总是不耐烦地让魏忠贤去处理,时间长了,朝中大小事务都要先请示魏忠贤,魏忠贤也就执掌了朝政大权,被东林党排斥的齐、楚、浙诸党争相依附形成了强大的力量。
魏忠贤排斥异己、收罗爪牙,建立了遍布各地的特务网络。
朝中巴结魏忠贤的人也越来越多,魏忠贤被人称为“九千岁”。
阉党的行为引起了正直官员的痛恨。
杨涟上书陈述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但是反而被罢官,从此,魏忠贤就对东林党人恨之入骨。
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对东林党采取了残酷的镇压行动,他借熊廷弼事件,诬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人有贪赃之罪,大肆搜捕东林党人,许多著名的东林党人冤死狱中。
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杀害了高攀龙、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7人,东林书院被限期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