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 格式:pdf
- 大小:541.66 KB
- 文档页数:27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一、引言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对于规范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从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进行展开,分析其内容和意义。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第一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从这个规定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家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人阶级领导我国国家性质的第一个特点是工人阶级领导。
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工人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具有制定国家政策和决策的权力。
2. 工农联盟我国国家性质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工农联盟是指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关系,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
工农联盟的建立,使工农阶级成为我国国家政权的主体。
3. 人民民主专政我国国家性质的第三个特点是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指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直接行使国家政权,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4. 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家性质的第四个特点是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代表着我国的方向和目标。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旨在实现共同富裕、人民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
三、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的意义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基石。
宪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体现了人民的主权地位和民主权利。
我国的宪法将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基本权利。
再次,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是我国的法治基石。
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行使范围和原则,明确了公民权利的保护机制,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 、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 、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 、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 、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1--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简称为“国体”)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基础知识点背诵过关填空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是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_______。
2.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_____的、以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民民主专政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宪法是如何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1)宪法确认我国的_______________,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确定的社会主义___________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规定的社会主义___________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规定广泛的____________,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还规定国家_____________属于人民。
5.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保证_______________的权利。
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__________、_________地生存和发展。
7.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8.人权的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__________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____________。
9.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权的内容包括: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___________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_________、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11.国家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实现?(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的_____________基本要求。
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基础知识梳理】一、人民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1. 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3.民主的含义: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4.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5.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要求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将人民的民主权力推行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逐步实现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6.坚持民主和专政的统一的内涵:人民民主专政包含对广大人民的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
7.民主的原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最终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的生机。
8.专政的原因: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阶级矛盾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但是,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
9.国家的职能表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10.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维护国家稳定:依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活动,打击危害国家。
安全和统一的各种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今我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教育公平?当今我国的社会性质是1.国家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当然,一个国家的性质真正是什么,往往不是由什么法律字面规定的。
2.社会性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其实,所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准确的实质是国家资本主义。
所谓“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资本积累和发展阶段。
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资本积累基本完成,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
资本积累的过程,东西方相差无几,不管是西方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还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论是巧豪还是夺取,其野蛮的掠夺都疯狂到无以复加的水准。
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沾满血和肮脏的东西。
社会要实现现代化的大发展,没有资本的积累是无法完成的。
事物都有两面性,资本的积累促动了社会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制造了社会的不公平。
现在的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严重失衡,政治权力,基本权利,社会生产等等,分配严重倾斜。
为什么要强调教育公平(一)教育起点的不公平教育起点的不公平,包括受教育权利不平等和受教育机会不均等两个方面。
受先天素质、性别、家庭环境、经济水平、教育规模与水平等条件的影响,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实际上存有着不均等的现象。
如我国义务教育中“就近入学”政策对学生入学选择权的限制,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学生入学率和辍学率等方面的差别,女童受教育权利的侵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机会得不到保障等。
我国近年来出现日益激烈的经济择校问题, 虽然它有比行政划片方法优越的灵活性,但更毫无遮掩地摆出这样的现实,即经济状况能够打破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公平,择校生只需拿出一笔赞助费就能够买来学籍进入相对高质量水平的学校。
这对于有着同样教育需求,但是经济状况一般、较差、甚至仍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家庭的适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考点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考点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考点4: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考点5: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考点6: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关于宪法的规定宪法是一国的根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各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关于宪法的规定的主要内容:一、关于政治制度:宪法定义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权力机构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等。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为人民民主专政,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拥有最高的权力。
二、关于国家的权力机构: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权力机构,包括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等。
宪法明确规定这些权力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它们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三、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
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权利和受到平等对待,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国家法律、维护国家安全、爱护公共财物等。
四、关于国家的宗教、教育和言论自由:宪法规定了国家对宗教的政策,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并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迫害。
宪法还规定了国家对教育的政策,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同时,宪法还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禁止对言论自由的限制。
五、关于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保障: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规定了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和调控。
宪法还规定了国家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政策,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六、关于国家的法律体系和司法机构: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法律体系和司法机构,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
宪法规定了宪法对其他法律的统一效力,确保国家法律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宪法还规定了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保司法的公平和公正。
总体而言,宪法是一国的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各方面的内容。
宪法的规定是国家行为的法律依据,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公平公正。
同时,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也需要人民的广泛参与,确保宪法的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宪法规定的我国国家性质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主张以民为主,民众的意见与想法是需考虑的第一要务。
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一、宪法规定我国宪法第 1 条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 社会主义是我国国家性质最集中和最深刻的体现,是我国同资本主义及其他历史类型国家真正区别开来的根本准则。
我国国家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指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它反映了我国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宪法学所称的国家性质又称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 体现该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
▲二、拓展资料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国人民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而创建的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政权形式。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它所承担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已发展为全国性的政权,承担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3)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后,我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宪法规定什么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是确立国家其他各项制度的基础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条是关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根本制度的规定。
根据宪法第一条的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性质又称国家的阶级本质或者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哪一阶级在国家中占统治地位;二是指统治阶级内部哪一阶级处于领导地位。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所规定的国家性质主要是指哪一个阶级在国家中占统治地位。
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经历了不同的过程。
1949年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其序言指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人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1975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978年宪法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与1975年宪法的规定完全一致。
1982年修改宪法时,各方面对于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曾经有过较大的争论。
本条对国家性质的规定,是在反复研究了各方面的意见后,总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革命实践,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作出的。
宪法第1条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有以下三点内容: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反映了我国的阶级状况、政权基础和性质,符合我国的国情。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考点1: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考点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考点4: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考点5: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 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考点6: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
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它包括了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考点7: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主要包括: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个义务。
我国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准的。
考点8: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在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时,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
主要内容: 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9:我国的选举制度和选举方式 我国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
采取怎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的具体条件来确定。
选举的几种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各有优缺点。
①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点:一是它更能直接地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二是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三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局限性: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选举的成本也比较高。
②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点:选举的成本比较低,便于组织。
局限性: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③等额选举:正式后选人名额与应选人名额相等 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④差额选举:正式后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局限性:如果竞争不加以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发生。
考点10: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考点1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考点12: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村民自治 ①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②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形式: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参加村民会议;制定和遵守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
城市居民自治 ①居委会性质: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②城市居民管理的形式:居民委员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各项工作居民监督。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考点13: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或诉讼;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
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有: 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此外,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近年来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考点14: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 为了使民主监督得到切实保障,取得预期效果,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考点15: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考点16:我国政府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而这些,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正是政府的主要职能:管理和服务。
考点17: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考点18: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①合法行政。
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②合理行政。
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③程序正当。
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外,政府应当公开行政管理的内容,同时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高效便民。
政府要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⑤诚实守信。
政府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⑥权责统一。
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考点19: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考点20: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①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②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③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④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考点21: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
考点22: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政府权威含义: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政府权威的体现: ①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声望。
③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他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
④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