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二)
- 格式:docx
- 大小:350.32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资料及答案解析1、单选“心主神明”是指心主宰人体的()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生理、心理活动D.精神意识活动E.情绪活动正确答案:C2、单选实证的表现不见(江南博哥)()A.大便秘结B.神昏谵语C.五心烦热D.舌质苍老E.脉实正确答案:C3、单选伤于湿邪头痛的特点是()A.头痛欲裂B.头脑空痛C.头痛连齿D.头痛如裹E.头痛绵绵正确答案:D4、单选其华在唇的是()。
A.心B.脾C.肾D.肝E.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五脏与华的关系"。
选项A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选项B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选项C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选项D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选项E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5、单选害虫停止发育、繁殖的温度是()。
A.2℃~10℃B.20℃以上C.25℃以上D.40℃以上E.60℃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传统的饮片养护技术"。
采用低温养护法贮存饮片,可以有效防止不宜烘、晾中药的生虫、发霉、变色等变质现象发生,其温度为2℃~10℃。
含挥发油的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浓郁气味,但在2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便会逐渐挥发。
一般情况下温度高于40℃,害虫就停止发育、繁殖,当温度高于50℃时,害虫将在短时间内死亡。
含挥发油的饮片烘烤时温度不宜超过60℃,以免影响饮片的质量。
6、单选就病变过程中矛盾主次关系言之,其标本划分,下列中何项为错()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症状为本,病因为标C.旧病为本,新病为标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标E.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正确答案:B7、单选以下哪种舌象可见于正常的人()A.舌有芒刺B.舌体胖大娇嫩C.舌有裂纹D.舌苔厚腻E.舌边齿痕,苔垢正确答案:C8、单选生化,承载,受纳属于()A.五行中木的特性B.五行中火的特性C.五行中土的特性D.五行中金的特性E.五行中水的特性正确答案:C9、单选常见于糖尿病前期的是()。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第一节治则与治法◆治则: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下,治病求本;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治病求本:1.治标与治本:1)急则治其标:用于标急而影响到本病或生命时。
如水臌病人,大出血的病人。
2)缓则治其本:标缓。
如肺痨咳嗽,急性热病后期伤阴。
3)标本兼治:指标病本病并重。
如虚入感冒,表证未解,里证又现。
2.正治与反治1)正治:逆着疾病现象而治。
现象与本质相同,逆者正治。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
2)反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现象与本质相反,从者反治。
如下:热因热用:以热治热,用热法治疗有假热病证。
用于阴寒内盛,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
寒因寒用:以寒治寒,用寒法治疗有假寒病证。
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之真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以补开塞,用补法治疗虚性闭塞不通病证。
用于因虚而闭阻之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以通治通,用通法治疗实性通泄病证。
用于实性通利之真实假虚证。
如食积腹泻,瘀血崩漏,膀胱湿热,热结旁流。
◆扶正与祛邪1.扶正:用于只有正气虚病证。
2.祛邪:用于邪实为主,正气未衰病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用于正虚邪实病证,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
4.先祛邪后扶正:用于邪盛正虚,正气尚能耐攻,或兼顾扶正会助邪病证。
如瘀血崩漏证。
5.先扶正后祛邪: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
如正气太虚的虫积病人。
◆三因制宜“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常见病的辩证诊治举例(中成药选用,大纲未做要求略)。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必考考点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1.症、证、病的区别: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如发热、咳嗽、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嗳气等。
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如感冒、咳嗽、胸痹、消渴、厌食等。
证,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外感风寒、肝胃不和、气虚血瘀等。
主藏血。
肾(先天之本、脏腑阴阳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主纳气。
7.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推动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而生成,宗气在胸中集聚之处,称作“气海”,亦称“膻中”,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
卫气:水谷精气所化生,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8.气的功能:推动作用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温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防御作用(一是护卫肌表,防止外邪侵入;二是与侵入体内的各种邪气进行斗争);固摄作用;气化作用(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9.任脉的基本功能:调节阴经气血,故称“阴脉之海”,主持妊养胞胎。
脉微欲绝18.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湿邪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19.气行失常指气的升降出入发生变化,而引起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20.未病先防的原则方法:(1)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包括重视精神调养、加强身体锻炼、注意生活起居、人工免疫;(2)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包括药物杀灭病邪、讲究卫生、避免病邪侵害、防范各种外伤。
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1.神志痴呆,表情淡漠,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多为痰气郁结,蒙蔽心神的癫病;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多属痰火扰乱心神的狂病;猝然昏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多属肝风内动,痰迷心窍的痫病。
执业中药师《药学综合知识》:常见病辨证论治2017年执业中药师《药学综合知识》:常见病辨证论治导语:阴署是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
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
这是关于执业中药师《药学综合知识》常见病辨论治的相关内容。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第一节治则与治法一、治病求本(一)治标与治本1.急则治其标水臌病人大出血。
2.缓则治其本肺痨咳嗽。
3.标本兼治虚人感冒。
(二)正治与反治1.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1)寒者热之即以热药治寒证。
(2)热者寒之即以寒药治热证。
(3)虚则补之即以补益药治虚证。
(4)实则泻之即以攻邪泻实方药治实证。
2.反治(1)热因热用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真虚假实证(4)通因通用真实假虚证。
二、扶正与祛邪扶正:虚性病证或真虚假实证--补法祛邪:实性病证或真实假虚证--汗、吐、下、清、温、消等扶正与祛邪兼用: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病证先祛邪后扶正:邪盛正虚,正气耐攻--瘀血所致的崩漏证先扶正后祛邪: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虫积病人(脾虚甚者)三、调整阴阳损其偏盛:阳盛则热,阳盛则阴病“治热以寒”,“热者寒之”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治寒以热”,“寒者热之”补其偏衰:虚热证滋阴以制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虚寒证补阳以制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四、三因治宜因时制宜:“用寒远寒(季节),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食宜同法”。
因地制宜:“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
所谓同病异治也”。
因人制宜: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第二节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一、感冒★★★二、咳嗽★★★三、喘证★★★六、胃痛★★★八、便秘★★九、中风★★十、头痛★★★十一、眩晕★★★十二、消渴★★★十三、淋证★★十四、癃闭★★十六、郁证★★十七、虚劳★★★十八、痹证★★十九、中暑★【2017年执业中药师《药学综合知识》:常见病辨证论治】。
常见病B1.鼻渊肺经热盛..芳香宣窍祛风清热苍耳子汤胆经郁热..清胆泻热行气通窍龙胆泻肝汤B2.痹证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防风汤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着痹…祛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尪痹…补肾散寒活血通络..补肾祛寒治尪汤B3.便秘热结胃肠..清热润肠通腑…麻子仁丸肝脾气郁..顺气行滞..六磨汤津亏血燥..养血润燥..润肠丸阳虚寒凝..温通开秘..半硫丸或附桂八味丸B4.不寐心火炽盛..清心泻火宁心安神朱砂安神丸肝郁化火..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阴虚火旺..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C5.喘证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桑白皮汤肾虚作喘..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C6.疮疖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暑热浸淫..消暑化湿解毒..内服清暑汤,初期小者用三黄洗剂,大者用如意金黄散D7.带下病湿热..清热利湿止带..止带方若肝经湿热下注,龙胆泻肝汤D8.跌打损伤急性腰扭伤..初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后期舒筋活血补益调治..初期顺气活血汤,后期疏风养血汤或疏筋活血汤慢性腰损伤..补益调治温筋通络..独活寄生汤或补肾壮筋汤G9.感冒风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葱豉汤或荆防败毒散风热..清热宣肺解表..银翘散时疫感冒..清热解毒解表清瘟败毒丸体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J10.积滞食滞..消食导滞和中健脾..伤乳用消乳丸,伤食用保和丸脾虚.. 益气消积理脾.. 消积理脾汤K11.咳嗽风寒犯肺..疏散风寒宣肺解表杏苏散风热犯肺..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桑菊饮燥邪伤肺..辛凉清润..桑杏汤痰热壅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肺肾阴虚..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百合固金汤K12.口疮(1)实证脾胃郁热..清热利膈..凉膈散(2)虚证脾肾阳虚..温肾补脾..温脾用补中益气汤,温肾用桂附八味丸L13.淋证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苇散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L14.乳癖肝郁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消坚消核片冲任失调..温阳化痰疏肝解郁二仙汤O15.呕吐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肝气犯胃..疏肝理气降逆和胃…半夏厚朴汤T16.头痛风寒..疏散风寒..川芎茶调散风热..散风清热..芎芷石膏汤风湿..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T17.痛经气滞血瘀..理气化瘀止痛..膈下逐淤汤阳虚内寒..温经暖宫止痛..温经汤W18.胃痛胃寒..温中散寒和胃止痛..良附丸食滞胃痛..导滞和胃..保和丸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肝胃郁热..疏肝泄热和胃止痛化肝煎脾胃虚寒..温中健脾..黄芪建中汤X19.虚劳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X20.泄泻伤食泄泻..消食导滞..保和丸脾胃虚弱..益气健脾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X21.眩晕肝火上扰..清肝泻火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Y22.阳痿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归脾汤肾阳不振..温胃壮阳..右归丸肝郁不舒..疏肝解郁..逍遥撒Y23.郁证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Y24.瘾疹风热犯表..辛凉透表祛风清热桑菊饮风寒束表..祛风散寒调和营卫..荆防败毒散血虚风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当归饮子Y25.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肝经郁热..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2)月经后期肾虚血少..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归肾丸合四物汤气滞血瘀..理气行滞活血通经.膈下逐淤汤(3)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固阴煎肝郁….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妇科十味片调经丸定坤丹(4)月经过多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止血..失笑散Y26.厌食脾运失健..和脾助运..枳术丸Y27.咽喉肿痛风热外袭..疏风清热胶囊解毒利咽..疏风清热汤火毒上攻..清膈利咽汤虚火上炎..养阴清肺或滋阴降火清利咽喉..养阴清肺汤或知柏地黄丸Z28.中暑阳暑..清凉解暑..轻则绿豆熬汤或地骨皮熬汤或服用金银花露西瓜汁.重则清暑益气汤阴暑..发表解暑除湿和中..藿香正气散Z29.痔疮(1)内痔:风伤肠络..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湿热下注..清热除湿活血化瘀五神汤气滞血瘀..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方脾虚气陷..健脾温中固脱止血黄芪建中汤(2)外痔: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理气通便桃仁承气汤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消肿止痛防风秦艽汤。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第一节治则与治法一、治病求本(一)治标与治本1.急则治其标例如水臌病人,当腹水大量增加,腹部胀满,呼吸急促,大小便不利时,应先治疗标病的腹水,可用利水、逐水法,待腹水减轻,病情稳定后,再调理肝脾,治其本病。
再如大出血的病人,不论其属于何种出血,则均应采取应急措施,先止血以治标,待血止后,病情有所缓和再治其本病。
又如某些慢性病患者,原有宿疾,又复感外邪而患新病,当新病较急的时候,亦应先治外感以治其标,待新病愈后,再治宿疾以求其本。
2.缓则治其本如肺痨咳嗽,其本多为肺肾阴虚,故治疗不应用一般的治咳法治其标,而应滋养肺肾之阴以治其本。
又如在治疗急性热病时,后期伤阴,则应养胃滋肾等。
以上所述都是缓则治其本的应用。
3.标本兼治如临床表现有身热、腹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等,此属邪热里结为标,阴液受伤为本,标本俱急,治当标本兼顾,可用增液承气汤治之。
泻下与滋阴同用,泻其实热可以存阴,滋阴润燥则有利于通下,标本同治可收相辅相成之功。
又如虚人感冒,素体气虚,反复外感,治宜益气解表,益气为治本,解表是治标。
又如表证未解,里证又现,则应表里双解,亦属标本同治。
(二)正治与反治1.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1)寒者热之是指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方药来治疗。
即以热药治寒证。
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方药,里寒证用辛热温里方药治疗等。
(2)热者寒之是指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方药来治疗。
即以寒药治热证。
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方药,里热证用苦寒清里方药治疗等。
(3)虚则补之是指虚损性病证出现虚象,用具有补益作用的方药来治疗。
即以补益药治虚证。
如阳虚用温阳的方药;阴虚用滋阴的方药;气虚用补气的方药;血虚用补血的方药等。
(4)实则泻之是指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邪实的方药治疗。
即以攻邪泻实方药治实证。
如水饮停留用逐水的方药;食滞胃脘用消食导滞的方药;瘀血用活血化瘀的方药;气滞用理气行滞的方药等。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三章中医诊断基础第二节四诊分类:医药卫生执业药师主题:2022年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全套4科》考试题库科目: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类型:章节练习一、单选题1、患者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身体反见消瘦,常见证候是A.肝胆湿热B.胃火炽盛C.脾胃虚弱D.虫积肠道E.胃阴不足【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2、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声者,其临床意义是A.喘证B.哮证C.短气D.少气E.实喘【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3、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称为A.喘B.哮C.短气D.少气E.夺气【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4、黄苔的临床意义是A.里热证B.寒湿证C.表虚证D.阴虚证E.阳虚证【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5、喃喃自语,见人语止,首尾不续,称为A.错语B.独语C.谵语D.郑语E.呓语【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6、患者表现为“得神”,其临床意义是A.痰迷心窍,精神失常B.精气衰竭,预后不良C.正气大伤,精气亏虚D.阴阳离决,回光返照E.正气未伤,预后良好【参考答案】:E【试题解析】:7、阴虚证可见A.自汗B.盗汗C.战汗D.半身汗E.绝汗【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8、患者大便时干时稀,其主要临床意义是A.肝郁脾虚B.脾肾阳虚C.伤食积滞D.脾胃虚弱E.大肠湿热【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9、咳声如犬吠,其临床意义是A.百日咳B.顿咳C.白喉D.燥咳E.热咳【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10、某男,40岁。
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
其临床意义是A.痰气郁结,蒙蔽心神B.温邪上受,邪入心包C.气郁化火,痰火扰心D.痰蒙清窍,肝风内动E.阳明热盛,扰乱神明【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11、望色中,黄色的临床意义是A.寒证B.热证C.水饮证D.湿证E.失血证【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12、在病情危重之时,突然大汗不止,称为A.自汗B.盗汗C.战汗D.绝汗E.头汗【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13、急性病患者面色突然变得苍白,其临床意义是A.阳气不足B.阳气暴脱C.脾气虚衰D.阴寒内盛E.阴虚阳亢【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14、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的特点是A.灼痛B.隐痛C.窜痛D.胀痛E.绞痛【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肝阳上亢症状:头痛头胀,眩晕,耳鸣耳聋,口燥咽干,两目干涩,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有力。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常见病辨证论治本章预计分值:20~30分第一节治则与治法考点精讲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等治疗方法。
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指的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包括治标与治本、正治与反治。
(一)治标与治本根据病证的标本主次不同,在治疗时就应有先后缓急的区别。
分为:1.急则治其标:水臌病人、大出血病人,临床治疗时应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2.缓则治其本:肺痨咳嗽,多为肺肾阴虚导致,治疗时不应使用一般的治咳方法治其标,而应该采用滋养肺肾之法来治其本。
3.标本兼治: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应该标本兼治。
临床表现有身热、腹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时,标本俱急,治疗时应标本兼顾。
另外比如,虚人感冒,素体气虚,反复外感,应该采用益气解表的治法,益气为治本,解表为治标,标本兼治。
(二)正治与反治独家记忆正治与反治1.正治,又称“逆治”,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口诀为:整你。
注解:整=正=正治,你=逆=逆治。
2.反治,又称“从治”,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口诀为:饭桶。
注解:饭=反=反治,桶=从=从治。
3.正治与反治的理解正治和反治是本节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
正治适用于疾病的临床表现(现象)和证候性质(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1)正治是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故又称“逆治”。
如针对具有“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临床表现的实热证患者,应用寒凉性的药物来治疗,即为“逆治”。
正治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原则。
(2)反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即采用方药或措施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
如疾病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表现出寒的假象(实质是热),反用寒药治疗。
究其实质,仍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下,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疗的方法。
2023年-2024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5题)1、阳痿心脾两虚证的常用治法是( )A.补益心脾B.温肾助阳C.益肾宁神D.健脾益气E.疏肝解郁【答案】 A2、根据维吾尔药的药味理论,具有损烧组织、开通阻塞、稀化、挥发、清除、热化、腐化等作用药物的药味为A.油味B.辛味C.烈味D.涩味E.苦味【答案】 C3、患者,女,18岁。
近两个月来因学习紧张,压力较大,夜间经常难以入睡,有时眠中多梦,伴心悸健忘,肢倦乏力,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A.交通心肾B.滋阴降火C.健脾养心D.养血清肝E.益气安神【答案】 C4、(2019年真题)某女,50岁,月经淋沥不断,色淡质稀,食少便溏,畏寒肢冷。
少气懒言,头晕乏力,舌淡,脉细弱。
基于气的生理功能分析,该病证属于()A.推动作用失常B.温煦作用失常C.防御作用失常D.固摄作用失常E.气化作用失常【答案】 D5、银翘解毒丸在治疗风热感冒时可选用的药引是A.黄酒?B.生姜煎汤?C.淡盐水?D.鲜芦根煎汤?E.米汤?【答案】 D6、目前我国将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分析评价分为A.三级B.四级C.五级D.六级E.七级【答案】 D7、胃痛暴作,喜温恶寒,得温痛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弦紧。
辨证为寒凝气滞,治宜选用的中成药是A.六味安消丸B.左金丸C.黄芪健胃膏D.良附丸E.柴胡舒肝丸【答案】 D8、泄泻食滞肠胃证的临床症状是A.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嗳腐吞酸B.泻下急迫,泻而不爽,肛门灼热,小便短黄C.大便时溏时泻,稍进油腻食物,便次明显增多D.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E.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答案】 A9、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实行不良反应监察的内容为A.严重的不良反应B.罕见的不良反应C.新的不良反应D.所有可疑的不良反应E.以上均不包括【答案】 D10、(2016年真题)宜与山药同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