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玻璃球浮起来》
- 格式:doc
- 大小:8.05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玻璃球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水》,详细内容为让玻璃球浮起来。
通过此活动,让幼儿探索、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了解物体密度与沉浮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知道不同物体密度对沉浮的影响。
2. 能够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发现让玻璃球浮起来的方法。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密度与沉浮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让玻璃球浮起来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玻璃球、水、盐、汤匙、实验盘、抹布等。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玻璃球,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它能在水中浮起来吗?”邀请幼儿进行猜测,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玻璃球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沉浮情况。
讲解物体密度与沉浮的关系,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玻璃球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沉浮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4. 玻璃球浮起来(5分钟)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玻璃球2. 水中沉浮3. 物体密度4. 盐水浓度5. 让玻璃球浮起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玻璃球浮起来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提交实验报告。
2. 答案:玻璃球在清水中沉底,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玻璃球逐渐浮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理解物体密度与沉浮的关系,掌握让玻璃球浮起来的方法。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合作能力。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除了盐水,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玻璃球浮起来?鼓励幼儿进行家庭实验,探索更多有趣的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玻璃球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浮力小秘密》,详细内容为: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浮力的概念,探索如何让玻璃球浮起来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让玻璃球浮起来的方法。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玻璃球、碗、水、盐、吸管、小木棒等。
学具:每组一份玻璃球、碗、水、盐、吸管、小木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碗,将一个玻璃球放入碗中,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玻璃球会沉到水底吗?”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1)教师向幼儿解释浮力的概念,引导幼儿了解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2)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如何让玻璃球浮起来,讲解其中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让玻璃球浮起来。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1)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实验过程和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浮力小秘密2. 实验步骤:(1)将玻璃球放入碗中(2)加入适量盐(3)用吸管搅拌(4)观察玻璃球是否浮起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让其他物体浮起来,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根据实验情况,填写实验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幼儿了解其他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2)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板书设计的信息传递效果;6.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答案的开放性;7. 课后反思的内容与拓展延伸的方向。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玻璃球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水和浮力》第三节《浮力小实验》。
详细内容为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浮力原理,探索如何让玻璃球浮起来,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原理,知道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条件。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浮力原理,知道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条件。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玻璃球、水、盐、色素、勺子、碗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碗,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水有什么特点吗?”(3)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把玻璃球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呢?”引导幼儿猜测。
2. 实验操作(10分钟)(1)教师演示如何让玻璃球浮起来,边操作边讲解:“我们往水里加入一些盐,盐会溶解在水中,使水的密度增大,这样玻璃球就会浮起来。
”(2)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玻璃球,提问:“如何让这个玻璃球浮起来?”(2)请幼儿思考并回答,教师讲解正确答案。
4. 随堂练习(5分钟)(1)请幼儿独立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玻璃球浮起来。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3)教师提出拓展问题:“除了加盐,还有其他方法让玻璃球浮起来吗?”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让玻璃球浮起来》2. 板书内容:(1)浮力原理: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条件是水的密度大于物体密度。
(2)实验步骤:加水、加色素、加盐、观察玻璃球浮起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尝试用其他方法让玻璃球浮起来,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玻璃球浮起来》科学活动名称:让玻璃球浮起来适用年龄:幼儿园中班(3-4岁)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物体浮沉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观察、探索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技能。
活动准备:1. 玻璃球2. 平底容器3. 水4. 砂糖5. 盐6. 小勺7. 实验记录表8. 材料展示板活动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将玻璃球展示给幼儿,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玻璃球的特点和形状。
引导幼儿思考:玻璃球能浮起来吗?为什么?2. 实验观察(10分钟)- 步骤一:教师将平底容器装满水,让幼儿用小勺轻轻放入玻璃球,观察玻璃球的表现。
- 步骤二:教师在另一个平底容器中加入少量的砂糖,让幼儿用小勺轻轻放入玻璃球,观察玻璃球的表现。
- 步骤三:教师再次清空容器,加入少量的盐,让幼儿用小勺轻轻放入玻璃球,观察玻璃球的表现。
3. 组织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到集体活动区,组织讨论以下问题:- 在水中,玻璃球会浮起来吗?为什么?- 在加入砂糖后,玻璃球会浮起来吗?为什么?- 在加入盐后,玻璃球会浮起来吗?为什么?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并将幼儿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
4. 理论解释(5分钟)教师简单解释原因,例如:- 玻璃球在水中可以浮起来是因为它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
- 加入砂糖后,玻璃球变得更重,密度变大,所以无法浮起来。
- 加入盐后,玻璃球可以浮起来是因为盐的密度大于水,玻璃球比水轻。
5. 实验记录(10分钟)将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可以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表达。
6. 教师示范(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用砂糖和盐制作浮起来的水,让幼儿观察砂糖水和盐水与普通水的不同。
7. 小组实验(15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部分材料,让他们自行探索,制作浮起来的水,并观察玻璃球的浮沉情况。
8. 实验分享(1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观察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玻璃球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浮力》,详细内容为让玻璃球浮起来的实验操作和相关科学原理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浮力的基本概念,知道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浮力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玻璃球、水、盆、盐、小勺、尺子、记号笔等。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材料,包括玻璃球、水、盆、盐、小勺、尺子、记号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奇的实验:将一个玻璃球放入装有水的盆中,玻璃球沉入水底。
然后教师向水中加入适量的盐,并用小勺搅拌均匀,玻璃球逐渐浮起来。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玻璃球会浮起来呢?”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如: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实验材料,指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玻璃球浮起来的过程。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让玻璃球浮起来2. 板书内容:(1)浮力概念(2)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3)实验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其他方法让玻璃球浮起来,并记录实验过程。
2. 答案:(1)在水中加入其他物质(如糖、酒精等),增加水的密度。
(2)将玻璃球包裹在气泡膜中,增加玻璃球的体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科学素养。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玻璃球浮起来》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科学实验,那就是让玻璃球浮起来!你们知道吗?这个实验不仅能让我们看到神奇的现象,还能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吧!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
你们可以用家里的洗洁精、水和一些小玻璃球。
如果你们家里有其他材料也可以尝试一下,比如食用油、盐水等。
我们就要开始实验了!1. 我们要把洗洁精倒入一个容器里。
慢慢地加入水,一边加水一边搅拌,直到洗洁精完全溶解在水里。
这个时候,你会看到水变得非常浑浊,对吧?别担心,这个现象是正常的。
2. 现在,我们要开始实验了!请把一些小玻璃球放入容器里。
你们会发现,这些小玻璃球都沉到了水底。
这是因为洗洁精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它会把小玻璃球压到水底。
3. 我们要让小玻璃球浮起来。
你们可以试试用勺子或者筷子往容器里加一点食用油。
再把小玻璃球放回容器里。
这时候,你们会发现奇迹发生了!那些小玻璃球竟然慢慢地浮了起来!4. 为什么加了食用油之后,小玻璃球就能浮起来呢?这是因为食用油的密度比水小。
当我们往容器里加了食用油之后,油会把空气包围住,形成一个比水更小的气囊。
这个气囊就像一个浮力器一样,让小玻璃球能够浮在水面上。
5. 当然啦,你们也可以尝试一下用盐水来做这个实验。
只需要把洗洁精换成盐就可以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盐的水比洗洁精的水更难搅拌哦!所以在加盐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点。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小玻璃球浮起来的神奇现象,还能学到很多关于密度的知识。
而且,这个实验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小朋友们,赶快去试试吧!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科学实验的!我还要提醒大家一个小技巧哦。
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戴上手套和口罩。
因为洗洁精和盐都是化学物质,可能会对我们的手和呼吸道造成刺激。
所以安全第一,做好防护措施才能更好地享受科学的乐趣!今天的科学实验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学到更多知识!下次再见啦!。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让玻璃球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三章《神奇的水世界》,详细内容为“让玻璃球浮起来”。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幼儿了解水的浮力,观察并探索如何让玻璃球在水中浮起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原因。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让玻璃球浮起来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玻璃球、水、盆子、盐、小木棒、塑料杯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玻璃球、水、盆子、盐、小木棒、塑料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玻璃球,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玻璃球为什么能在水中浮起来吗?”引发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使幼儿了解浮力的概念,展示如何通过加盐使玻璃球浮起来。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让玻璃球浮起来。
a. 将玻璃球放入水中,观察其是否能浮起来。
b. 逐渐向水中加入适量的盐,用小木棒搅拌,观察玻璃球是否逐渐浮起来。
c. 讨论并记录实验结果,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让玻璃球浮起来2. 内容:a. 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b. 方法:加盐使水的密度增大,玻璃球浮起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用其他物体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物体能否浮起来与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有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了浮力,但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难度,教师应在课后反思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实验。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救生圈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浮力的重要性。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让玻璃球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探索水的奥秘》,详细内容为“让玻璃球浮起来”。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孩子们了解浮力和物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浮力,了解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浮力与物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玻璃球、水、盐、调羹、透明杯、尺子、记号笔。
2. 学具:每组一套玻璃球、水、盐、调羹、透明杯、尺子、记号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透明杯,并提出问题:“如何让玻璃球浮起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实验:在水中加入盐,使玻璃球浮起来。
讲解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让幼儿理解实验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点评,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让玻璃球浮起来2. 内容: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2. 加入盐水;3. 观察玻璃球浮起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让其他物体浮起来?2. 答案:通过调整物体的密度,使其大于水的密度,物体就能浮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实验的兴趣浓厚,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步骤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应用浮力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制作简易潜水艇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2. 幼儿对浮力与物体密度关系概念的理解。
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指导。
4. 作业设计的思考性与拓展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让玻璃球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浮力》,详细内容围绕让玻璃球浮起来科学原理展开。
主要涉及浮力概念、影响浮力因素以及如何通过动手操作使玻璃球浮起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浮力基本概念,知道浮力与物体在水中沉浮有关。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
3. 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掌握让玻璃球浮起来方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浮力概念,以及影响浮力因素。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通过实践掌握让玻璃球浮起来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玻璃球、水、盆、盐、小勺、记号笔、实验记录表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玻璃球、水、盆、盐、小勺、记号笔、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实验,让幼儿观察玻璃球在水中沉浮现象,引发幼儿对浮力兴趣。
2. 讲解浮力概念:用简单易懂语言向幼儿介绍浮力概念,让幼儿知道浮力与物体在水中沉浮有关。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如何让玻璃球浮起来方法,引导幼儿思考影响浮力因素。
4.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通过加盐使玻璃球浮起来,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尝试在不加盐情况下,通过调整玻璃球位置和姿势使玻璃球浮起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让玻璃球浮起来》2. 板书内容:(1)浮力概念(2)影响浮力因素(3)让玻璃球浮起来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其他物品(如橡皮泥、塑料瓶等)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实验结果可能因物品不同而有所差异,关键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影响浮力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解浮力概念,掌握让玻璃球浮起来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细节,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浮力有关,如船只、游泳圈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探究兴趣。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让玻璃球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探索水的奥秘》,详细内容为“让玻璃球浮起来”。
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水的浮力原理,并掌握简单的物体浮沉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浮力原理,知道物体浮沉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玻璃球、水、盆、盐、搅拌棒、尺子、记号笔。
学具:每组一个玻璃球、水、盆、盐、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故事:小鸭子和小鱼在池塘里玩耍,小鸭子可以浮在水面上,而小鱼却沉到水底。
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为什么。
2. 例题讲解(10分钟)向幼儿展示玻璃球,并提问:“大家觉得这个玻璃球会浮起来吗?”讲解物体浮沉原理,并引导幼儿通过加盐使玻璃球浮起来。
3. 随堂练习(5分钟)每组幼儿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并记录玻璃球浮起来的过程。
讲解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变物体浮沉。
5. 互动环节(5分钟)邀请幼儿分享实践过程中的趣事,提高幼儿沟通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物体浮沉原理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浮起来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沉下去2. 加盐使玻璃球浮起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简单的浮沉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实验结果因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不同而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物体浮沉原理,但部分幼儿对密度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科学馆,了解更多关于浮力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物体浮沉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难点:物体浮沉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玻璃球浮起来》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活动设计】
如果科学家是研究其周围世界规律的求知者的话,那么儿童则是
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好奇,而且常常把这种好奇付诸行动——摸摸、尝尝、看看、掂掂、倒进到出等等。
玩水又是幼儿较喜
欢的活动,这次我创设了良好的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
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
是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
(重点)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难点)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玻璃球、盘子、杯子、纸盒、橡皮泥、棉絮、碗,
(它们有的会浮在水面,有的会下沉。
)
精神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物质沉浮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问题。
师(出示玻璃球)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个玻璃球放进水盆里,(屈老师)它会怎么样?是沉下去呢?还是回浮上来?(幼儿讨论)
师:有人说浮起来,有人说沉下去,到底是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来将它放下去,大家来看一看。
二、讨论。
师:小朋友看到,玻璃球一下就沉下去了,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呢?(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给予他们时间和机会)
三、尝试第一次操作。
1、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大家可以试一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你们也来试一试吧,看谁能帮玻璃球浮起来。
在试之前,老师要提几点要求,请听清楚:
(1)四人一组,大家要轻声说话,互相谦让。
(2)玩的时候,小心别把水洒到地上,因为地湿容易摔倒。
(3)多用几种材料来试,你要记住自己用过哪些方法,成功了没有,等会告诉老师。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进行尝试。
发现了好的方法的幼儿,教师给
予肯定,尝试失败的幼儿,鼓励他换一种方法,对于不知所措的孩子,要提醒他,帮助他。
四、幼儿尝试第二次操作。
1、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让玻璃球浮起来了,
那么哪些材料能让玻璃球浮起来呢?老师做了一张记录表(出示记录表,并讲解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2、幼儿进行第二次尝试活动。
五、记录。
请做完实验的孩子擦手,记录实验结果。
六、教师实验、记录并做小结。
玻璃球放进水里会沉下去,但我们利用一些能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就能让它浮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