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教学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3
《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摘要:针对数据结构传统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笔者重视以学生为本,并提出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方法;学习兴趣;专业素养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4-3338-02任何软件开发人员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都离不开编程,而编写的程序性能如何往往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数据结构是c语言程序设计的后续课程,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分为树型结构等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关运算,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因此,编程需要考虑数据结构和算法两个方面的问题,算法的设计取决于数据的逻辑结构,算法的实现依赖于数据的存储结构,编写程序时所依据的算法采用哪一种数据结构严重影响程序的执行效率。
通过最近几年的教学调研笔者发现只有5%的学生对数据结构学习感兴趣并会在优化算法时巧妙使用,20%左右的学生对数据结构学习感兴趣,也知道在算法设计时有用,但懒得去用,75%左右的学生对数据结构学习毫无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拿到学分。
因此,如何通过改进《数据结构》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是一个值得探讨[1]和研究的话题。
1 教学现状在诸多高校的《数据结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只要学生会做题就够了,从不考虑其应用价值,将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导致有些学生对于学习数据结构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明,或者不知道学习本节课到底对编程有何用,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水平不高,再加上《数据结构》本身又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学生学起来更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
《数据结构》教学模式探索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基础而重要的学科,它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和核心。
在授课中,如何有效地让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知识、培养数据结构的思维,成为了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面向教师,以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内容固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而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面向学生,注重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学模式探索:1. 交互式课堂交互式课堂是一种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
对于数据结构来说,教师可以先介绍某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式,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相应的算法和实现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和布置相关作业,同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样的课堂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
2.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针对文化、科学等知识领域比较适用的教学模式。
教师先将知识点呈现在媒体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点,然后再进行课堂讨论,由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考,回答学生的疑问。
对于数据结构来说,教师可以先录制相关的讲解视频,让学生自主观看,然后在课堂上探讨其中的实现方法和优化思路。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课堂更加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充分地交流和互动。
3. 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针对数据结构,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从中学习相关知识点,并设计相应的算法和实现方式。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和布置相应的作业。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掌握数据结构的知识和实现方法,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
对于数据结构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并在课堂上进行实时调整和指导。
《数据结构》教学中的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修课程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寻找解决措施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在《数据结构》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学生对数据结构概念的理解不深在《数据结构》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对数据结构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的问题。
这些概念包括栈、队列、链表、树等。
学生往往只是记住了一些表面知识,对各种数据结构的实质和应用理解不够透彻。
解决措施:1.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来深入讲解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编写代码实现各种数据结构,加强他们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从而提高对数据结构概念的理解。
2. 建立概念图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概念图谱,对各种数据结构的概念、特点、应用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数据结构的内涵和外延,加深对数据结构的认识。
3. 提倡学生多思考、多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数据结构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相互之间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解释,从而深入理解数据结构的内在含义。
二、学生在数据结构算法设计和分析中的困难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是《数据结构》课程的核心内容,但学生在这方面常常感到困难。
他们难以理解复杂的算法设计思想,也不擅长进行算法的分析和评估。
解决措施:1. 强化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在教学中,要突出强调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如贪心算法、动态规划、分治算法等,让学生理解不同算法思想的应用场景和优劣势,从而提高他们的算法设计能力。
2. 培养算法分析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分析和评估,让学生掌握对算法进行科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3. 提供实际应用的案例通过实际应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真实生活中各种算法设计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算法设计的兴趣,从而加强对算法设计的理解和掌握。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摘要:阐述了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有效案例的教学方法。
实施中,将案例分类为课程导入案例和重点解析经典案例两大类,并按数据结构类型给出了重点案例的具体应用。
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改革方法效果较好。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案例教学0 引言数据结构是电子、计算机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这门课程内容抽象复杂,隐含的技术和方法多,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透各种数据结构的算法,而且要用高级语言编程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因此,学生刚接触时就感觉这门课程抽象难懂,在编程时更是困难重重,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普遍不足,教学目标往往难以实现。
我校信息工程学院早在2004年就将《数据结构》列为全院专业基础重点课程,共安排教学72学时。
结合前两年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经验,探索了该门课程有益的教学方法,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出发点,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数据结构课程包含的具体数据结构达6种之多,每种结构都包含数据类型的抽象定义、表示和实现3部分,而实现中涉及到的多是一些经典算法。
除此之外,还有像查找、排序等计算机程序设计中频繁使用的操作,也是数据结构很重要的教学内容。
学生首先要掌握这些基本内容,并且要理解透彻经典算法,在此基础上用C语言编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本课程的内容较难讲授,很多学生本来对数据结构及算法的理解就模棱两可,在实践环节要求用C语言编程时,大多数同学有明显的畏难情绪。
经过与同学的互动交流及平时对教学的观察思考,我们认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如下:(1)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我们在学习中一般都有体会,对感兴趣的东西,学起来有劲头,学习效率也高。
数据结构本身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教学大都按部就班地从具体数据结构开始教学,由于首先涉及到数据类型的抽象定义,这部分内容只能是忠于规则、语法的讲解,不容易讲生动,这样课程一开始就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教科园地153基于OBE-CDI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福州理工学院甘秋云郑春聪OBE-CDI的组合教学是以学生为本,基于学习成果下,教师站在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来看待、评价、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教、学、做”为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最后采用多种综合方式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产出。
本文主要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结合本科高校教学经验,探讨基于OBE-CDI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实践。
1引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成为当今教学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临时任务,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适应当今教育环境的一种必然趋势。
《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之间的一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
它不仅是一般程序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他系统程序的重要基础,它在计算柄科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桶养学生将其作用于其他希的科网究和开发应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当前《数据结构》教学现状由于《数据结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内容抽象,理论演绎和逻辑思维是大部分高校学生的普遍弱项,同时大部分学生程序设计较弱,也直接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基本概念进行内容的讲解。
在这种IW况下,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相关算法的设计思想,缺少实践性的项目的处理,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在理解课程内容和完成算法设计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性的接收教师所讲的内容,由主动学习变成倦怠学习,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对知识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越学越难”的问题。
在教学中重理论而轻实践、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据结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在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高校教育也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融入到数据结构课程中,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数据结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数据结构课程中,教学主要集中在数据的存储结构、算法设计和分析等技术性内容,但缺乏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和引导。
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数据结构课程中,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对数据结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深入探讨,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数据结构课程中,以及实践案例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1.2 研究目的数据结构课程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本研究旨在探究数据结构课程中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明确思政教育内容应该融入到哪些环节中;探讨思政教育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重要性,分析其对学生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如何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实践探索案例和效果评估,验证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实际影响,为数据结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 正文2.1 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据结构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考虑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1. 基础概念的介绍:要对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进行全面准确的介绍,包括线性表、树、图等数据结构的定义、特点和基本操作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