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 格式:pdf
- 大小:670.18 KB
- 文档页数:5
间接减压在成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胸腰椎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90%,全身骨折的6%[1]。
随着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力学优越性和安全性逐渐被认识,后路骨折复位内固定已成为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2]。
对于如何解除胸腰椎爆裂骨折突入椎管内骨折块的压迫,目前存在两种方法:直接减压和间接减压。
直接减压是指进行椎板切开减压,间接减压是指置入椎弓根螺钉后,通过对椎弓根螺钉的撑开、过伸等操作,对突入椎管的骨块进行复位实现减压[3]。
一、间接减压的原理及方法间接减压是通过后纵韧带的推挤作用(ligamentotaxis)对突入椎管内的骨块复位来实现的。
后纵韧带的解剖结构可分为浅层和深层;其中浅层是连续间盘处,少部性的,宽约0.5~1.0cm,起点位于枕骨大孔,止点大部分止于L3/4分纤维止于S间盘处;深层是节段性的,位于每节椎体的中线处,宽约1/21.0cm,与纤维环和椎体上缘的骨膜相延续。
间接减压的原理是在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在过伸状态下撑开,利用后纵韧带的张力作用推挤突入椎管的骨折块进行复位。
实现间接减压的前提条件包括:①后纵韧带必须是完整的,在紧张状态下才会产生向前的推挤力量;②突入椎管的骨块必须与后纵韧带结构相连;③前纵韧带也必须是完整的,保证脊柱不会过度牵开[4]。
位于中间的骨块主要是利用前纵韧带的浅层复位,稍偏外侧的骨块则是利用后纵韧带的深层复位。
此外,纤维环和终板之间的连接对于骨折块的复位也有一定的作用[5]。
椎间盘结构对抗纵向载荷的作用较强,即便在骨折后椎间盘发生了形状改变,髓核结构一般也不会轻易突出。
在进行间接复位过程中,椎间盘的高度恢复以后,椎间盘的纤维环会对骨折的终板产生轴向的张力,有利于终板骨折的复位[6]。
二、间接减压的手术时机和适合节段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有文献报道伤后手术时间越早,间接减压手术效果越好。
Chang等[7]比较了伤后1周内、1~2周及超过2周后间接减压的手术效果。
该研究共包括33例采用间接减压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结果显示在伤后1周内、1~2周及超过2周手术椎管占位改善率分别为33%、24%及改善不明显。
·临床研究·2012年11月第9卷第31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作者简介]卢朝黎(1975.8-),男,汉族,湖北人,本科;研究方向:脊柱外科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是我国骨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1-3],多由屈曲压缩暴力、垂直压缩暴力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脊柱前、中柱损伤,常伴有脊髓和神经损伤[4-6],手术治疗是首选,传统的单纯前路或者后路手术均不能同时完成椎管减压及三柱重建,而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可以满足治疗需求[7-9]。
为了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择我院26例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患者26例,年龄24~61岁,平均(38.7±10.9)岁,其中,男19例,女7例;所有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均超过50%,向后成角超过20°或者椎管内侵入超过50%;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高处坠落12例;损伤部位:T 114例,T 1211例,L 18例,L 23例;患者脊髓的损伤程度按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卢朝黎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湖北襄阳441021[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患者26例,均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92.4±30.7)min ,术中出血量为(685.1±219.3)mL ,术后24h 的伤口引流量为(327.4±48.1)mL ,骨折愈合时间为(17.9±3.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