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薄膜电阻率实验数据
- 格式:doc
- 大小:315.00 KB
- 文档页数:5
四探针法测量金属和半导体材料的薄膜电阻率[引言]微电子技术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
支持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材料之一就是薄膜材料。
薄膜是人工制作的厚度在1微米(10-6米)以下的固体膜,“厚度1微米以下”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区分定义。
薄膜一般来说都是被制备在一个衬底(如:玻璃、半导体硅等)上,由于薄膜的厚度(简称:膜厚)是非常薄的,因此膜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薄膜材料的物理特性(如,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磁学性质、力学性质、铁电性质等)。
这种薄膜材料的物理特性受膜厚影响的现象被称为尺寸效应。
尺寸效应决定了薄膜材料的某些物理、化学特性不同于通常的块体材料,也就是说,同块体材料相比,薄膜材料将具有一些新的功能和特性。
因此,尺寸效应是薄膜材料(低维材料)科学中的基本而又重要的效应之一。
金属薄膜的电阻率是金属薄膜材料的一个重要的物理特性,是科研开发和实际生产中经常测量的物理特性之一。
通常,在实际工作中,用四探针法测量金属薄膜的电阻率。
四探针法测量金属薄膜的电阻率是四端子法测量低电阻材料电阻率的一个实际的应用。
本实验使学生学会在科研和实际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的四探针法测量金属薄膜电阻率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测量不同厚度的金属薄膜的电阻率,了解薄膜材料的尺寸效应。
[实验目的]1.了解薄膜材料;2.了解和学会四探针法测量金属薄膜电阻率的原理和方法;3.了解薄膜的膜厚对金属薄膜电阻率的影响(即,金属薄膜电阻率的尺寸效应);4.分析用四探针法测量金属薄膜电阻率时可能产生误差的根源。
[实验仪器]四探针组件、SB118精密直流电流源、PZ158A直流数字电压表、具有五种不同膜厚的金薄膜或银薄膜。
四探针组件是由具有引线的四根探针组成,这四根探针被固定在一个架子上,相邻两探针的间距为3毫米,探针针尖的直径约为200微米。
图7.4-1给出了四探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探针针尖图 1 四探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SB118精密直流电流源是精密恒流源,它的输出电流在1微安~200毫安范围内可调,其精度为±0.03%。
薄膜材料磁电阻效应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磁性薄膜材料科学及磁电子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 了解MR 、AMR 、GMR 等相关基本概念;3. 了解和学会利用四探针法测量磁性薄膜磁电阻的鱼原理和方法;4. 分析利用四探针法测量磁电阻可能的实验误差来源。
二、实验原理1. 磁性薄膜的磁电阻效应(MRE )磁电阻效应MRE 是指物质在磁场的作用下电阻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
表征磁电阻效应大小的物理量为MR ,其定义为:00100%MR ρρρρρ-∆==⨯ (1) 其中0ρ、ρ分别代表不加磁场和加了磁场以后的电阻率大小。
磁电阻效应按照产生的磁电阻大小以及机理不同可以分为:正常磁电阻效应(OMR )、各向异性磁电阻效应(AMR )、巨磁电阻效应(GMR )和超巨磁电阻效应(CMR )等。
(1)正常磁电阻效应(OMR )正常磁电阻效应(OMR)为普遍存在于所有金属中的磁场电阻效应,它由英国物理学家W.Thomson 于1856年发现。
其特点是:a .磁电阻MR >0b .各向异性,但//ρρ⊥> (⊥ρ和//ρ分别表示外加磁场与电流方向垂直及平行时的电阻率) c .当磁场不高时,MR 正比于H 2OMR 来源于磁场对电子的洛伦兹力,该力导致载流体运动发生偏转或产生螺旋运动,因而使电阻升高。
大部分材料的OMR 都比较小。
以铜为例,当H=10-3T 时,铜的OMR 仅为4⨯10-8%。
(2)各向异性磁电阻效应(AMR )在居里点以下,铁磁金属的电阻率随电流I 与磁化强度M 的相对取向而异,称之为各向异性磁电阻效应。
即⊥ρ≠//ρ。
各向异性磁电阻值通常定义为:0///)(/ρρρρρ⊥-=∆=AMR (2) 低温5K 时,铁、钴的各向异性磁电阻值约为1%,而坡莫合金(Ni 81Fe 19)为15%,室温下坡莫合金的各向异性磁电阻值仍有2~3%。
图1所示为厚度为200 nm 的NiFe 单层薄膜的磁电阻(MR )变化曲线。
5金属薄膜电阻率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熟悉四探针法测量电阻率和薄层电阻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2.了解影响电阻率的测量的各种因素及改良措施。
二.实验仪器RTS-5型双电测四探针测试仪三.实验原理双电测组合四探针法采用了以下二种组合的测量模式〔见图1〕将直线四探针垂直压在被测样品外表上分别进行I14V23和I13V24组合测量,测量过程如下:1. 进行I14V23组合测量:电流I从1针→4针,从2、3针测得电压V23+;电流换向,I从4针→1针,从2、3针测得电压V23-;计算正反向测量平均值:V23=(V23++V23-)/2;2.进行I13V24组合测量:电流I从1针→3针,从2、4针测得电压V24+;电流换向,I从3针→1针,从2、4针测得电压V24-;计算正反向测量平均值:V24=(V24++V24-)/2;3. 计算〔V23/V24〕值;〔以上V23、V24均以mV 为单位〕4. 按以下两公式计算几何修正因子K:假设1.18<〔V23/V24〕≤1.38 时;K=-14.696+25.173(V23/V24)-7.872(V23/V24)2; (1)假设1.10≤〔V23/V24〕≤1.18 时;K=-15.85+26.15(V23/V24)-7.872(V23/V24)2; (2)5. 计算方块电阻R□:R□=K.(V23/I) (单位:Ω/□); (3)其中:I为测试电流,单位:mA;V23为从2、3针测得电压V23+和V23-的平均值,单位:mV;6. 假设已知样品厚度W,可按下式计算样品体电阻率ρ:ρ=R□.W.F(W/S)/10 (单位:Ω); (4)其中:R□为方块电阻值,单位:Ω/□;W为样片厚度,单位:mm〔W ≤3mm〕;S为探针平均间距,单位:mm;F(W/S) 为厚度修正系数;7. 计算百分变化率〔以测试样品电阻率ρ为例〕:ρM -ρm最大百分变化〔%〕=─────×100% (5)ρm│ρa -ρc │平均百分变化〔%〕=─────────×100% (6)ρc2〔ρM -ρm 〕径向不均匀度E〔%〕=──────────×100% (7)ρM +ρm以上式中:ρM 、ρm 分别为测量的电阻率最大值与最小值,单位:Ω;ρc 为第1、2 点〔即圆片中心测量点〕测量平均值,单位:Ω;ρa 为除第1、2 点外其余各点的测量平均值,单位:Ω;〔假设测量样品的方块电阻值,则将(5)、(6)、(7)式中的ρM 、ρm 、ρa 、ρc 分别改成RM 、Rm 、Ra 、和Rc 。
《金属薄膜电阻率的测量》鉴定报告一、主题把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的科研开发和生产中实际应用的物理测量技术放到大学本科的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中,不断提高和更新普通物理实验教学的档次,使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更贴近当今高新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们在学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一些同高新技术领域相关的实验内容,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将来实际科研开发能力将起到很大的帮助。
培养创新型人才,使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后能够更快的担负起发展国家高新技产业的重担,这是当前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把科研开发中实际应用的方法向工科物理实验教学转化。
科研开发中实际应用的方法包括二部分——(1)具体的实验方法、原理和设备(统称:硬件);(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统称:软件)。
本实验是把科研开发中实际应用的方法——用四探针法测量金属薄膜电阻率引入到工科物理实验教学中。
二、目的1.让同学们直接地接触薄膜材料,对薄膜材料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了解和学会现在科研开发和生产中使用的四探针法测量金属薄膜电阻率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薄膜的膜厚对金属薄膜电阻率的影响(即,金属薄膜电阻率的尺寸效应);薄膜材料同普通块体材料的差异;3.分析用四探针法测量金属薄膜电阻率时可能产生误差的根源;4.使学生们在直接感受到工科物理实验在当今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实例,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积极性;5.培养学生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开发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6.使低价格同时又具有一定科学实用价值的实验仪器进入工科物理实验教学中,降低实验教育的成本。
三、实验讲义《实验讲义》在内容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要标题中的[引言]、[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测量及数据处理]、[讨论]、[结论]、[参考文献]为通常科学论文所用的形式,其目的是让学生们在阅读实验讲义和写实验报告时能够熟悉科学论文的写作方式。
实验十八 四探针法测量薄膜电阻率一、实验目的1.熟悉四探针法测量薄膜电阻率的原理和特点; 2.测定一些薄膜材料的电阻率;3.了解薄膜厚度对薄膜电阻率的影响(尺寸效应);薄膜材料是微电子技术的基础材料。
薄膜是人工制作的厚度在1微米(10-6米)以下的固体膜,“厚度1微米以下”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区分定义。
薄膜一般来说都是被制备在一个衬底(如:玻璃、半导体硅等)上,由于薄膜的厚度(简称:膜厚)是非常薄的,因此膜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薄膜材料的物理特性(如,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磁学性质、力学性质、铁电性质等)。
这种薄膜材料的物理特性受膜厚影响的现象被称为尺寸效应。
尺寸效应决定了薄膜材料的某些物理、化学特性不同于通常的块体材料,也就是说,同块体材料相比,薄膜材料将具有一些新的功能和特性。
因此,尺寸效应是薄膜材料(低维材料)科学中的基本而又重要的效应之一。
金属薄膜的电阻率是金属薄膜材料的一个重要的物理特性,是科研开发和实际生产中经常测量的物理特性之一,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用四探针法测量金属薄膜的电阻率。
四探针法测量金属薄膜的电阻率是四端子法测量低电阻材料电阻率的一个实际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在具有一定电阻率ρ的导体表面上,四根金属探针在任意点1、2、3、4处与导体良好地接触,如图1所示。
其触点是最够的小,可以近似认为点接触。
取其中的任意两个探针作为电极,如1和4。
当它们之间有电流通过时,薄膜表面和内部有不均匀的电流场分布,因此在表面上各点有不同的电势。
通过测量探针1,2间的电流、探针2,3间的电势差和距离,就可计算该薄膜的电阻率ρ。
如图2所示,设电流I 从探针1处流入,在触点附近,半径为r 的球面上,电流密度为:2r2Ij π=(1)如果金属的表面和厚度远大于探针之间的距离,则电场强度为2r 2Ij j E πρ=ρ=σ=(2) 图 1 任意间距的四探针示意图设探针1和2、1和3、4和2、4和3之间的距离分别为r 12、r 13、r 24和r 34。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电阻定律和电阻率的概念;2.通过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3.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阻定律表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R与其长度L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S成反比,即:R = ρ × (L/S)其中,ρ为导体的电阻率,是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本实验通过测量金属丝的长度、直径和电阻,进而计算其电阻率。
三、实验器材1.金属丝(待测);2.电流表;3.电压表;4.滑动变阻器;5.电源;6.开关;7.导线若干;8.米尺;9.千分尺。
四、实验步骤1.使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并记录数据;2.使用千分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并计算其横截面积S(S = π ×(d/2)^2);3.按图连接电路,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和待测金属丝连接成串联电路;4.打开电源,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稳定;5.记录电流表的读数I(单位:A)和电压表的读数U(单位:V);6.计算金属丝的电阻R(R = U/I);7.根据电阻定律,计算金属丝的电阻率ρ(ρ = R × S/L)。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金属丝长度L = 1.00m;2.金属丝直径d = 0.50mm;3.金属丝横截面积S = π × (0.50/2)^2 = 0.196mm^2;4.电流表读数I = 0.50A;5.电压表读数U = 0.40V;6.金属丝电阻R = U/I = 0.40/0.50 = 0.80Ω;7.金属丝电阻率ρ = R × S/L = 0.80 × 0.196/1.00 =0.157Ω·mm^2/m。
六、实验结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为0.157Ω·mm^2/m。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金属丝测电阻率实验报告金属丝测电阻率实验报告引言:电阻率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对于金属材料而言,电阻率是其导电性能的基本特征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金属丝的电阻和尺寸,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并探究影响电阻率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测量电阻的方法;3. 研究金属丝电阻率与其材料特性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 金属丝样品;2. 电阻计;3. 电流源;4. 导线;5. 卷尺。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金属丝样品固定在试验台上,保证其平直且不受外界干扰;2. 测量电阻:将电阻计的两个触电头分别与金属丝的两端相连,调节电流源,使电流通过金属丝,记录下所测得的电阻值;3. 测量尺寸:使用卷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电阻率: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率可以通过公式ρ = R × (A / L)计算得出,其中R为电阻,A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L为金属丝的长度;2. 分析影响因素:根据实验数据,研究金属丝电阻率与其材料特性的关系,如材料成分、温度等。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电阻率数据可以用来比较不同金属材料之间的导电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材料的金属丝具有不同的电阻率,这与其材料的导电性能有关。
例如,铜和铝是常见的导电材料,其电阻率较低,适用于电线和电缆等导电应用。
而铁和钨等金属的电阻率较高,适用于电热器件等应用。
此外,金属丝的电阻率还受到温度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丝的电阻率会增加,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金属晶格振动增强,电子与晶格之间的碰撞增多,电阻增加的结果。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掌握了测量电阻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丝的电阻率与其材料特性以及温度密切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金属丝的电阻率选择适合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导电要求。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电阻率是描述金属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对于不同材料的金属丝而言,电阻率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其导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