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分析岩浆岩地区地质图)
- 格式:ppt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7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班级:28010904学号:27姓名:蔡建宏2011-10-30目录、一、前言1.1实习的目的与要求1.2实习的基本状况二、实习地区工程地质状况2.1地层2.2岩浆岩2.3构造特征三、实习路线和观察点描述3.1实习路线3.2观察点描述四、结束语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前言1.1实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学期《工程地质学》理论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了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于2011年10月22日在蓝田汤峪进行了野外实习,以达到印证、巩固和扩大课堂所讲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初步学会对一般建筑场地地质条件的分析及地基条件的评价。
实习的要求观测秦岭北坡山前断裂在东汤峪的出露特征及其对温泉的控制作用。
要求学生认识宽坪群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的主要区别和其中不同形态的褶皱,观测花岗岩(酸性侵入岩)、辉长岩(基性侵入岩)和辉石岩(超基侵入性岩)的颜色、结构、构造等。
重点山前断裂对温泉的控制作用以及辉长岩和辉石岩的主要特征1.2实习的基本情况本次野外实习只有一条路路线——汤峪湖森林公园,总历时一天。
二、实习地区工程地质状况汤峪地处陕西省秦岭北麓蓝田县境内,位于西安市东南约38km。
在汤峪口出露的温泉,原名“石门汤泉”,发现于秦代,历史悠久,为秦地胜址,蓝田八景之一,现为陕西省、蓝田县和汤峪镇各疗养院所利用。
温泉附近的汤峪水库使该区风景更加秀丽,因而成为西安市民节假日休闲、疗养地之一。
2.1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
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图5-1)。
图5-1 蓝田县汤峪地区地质图(1)下元古界下元古界宽坪群(Pt1k)分布在本区的南面,主要为二云母石英片岩、片糜岩、斜长角闪岩、二云角闪石英片岩夹硅化大理岩,岩层交互出现。
部分岩石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局部出现玻化岩。
宽坪群褶皱、断裂十分发育,厚度在1000m以上。
矿床学实习报告矿床类型:岩浆矿床典型矿床: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班级:020151姓名:***实习日期:2017.09.29一、矿床地质背景简介1、大地构造位置四川省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位于攀枝花境内,在四川省渡口市东北12Km处,是我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床。
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中段西缘的安宁河深大断裂带上,西邻丽江台缘坳陷北段,西南接滇中坳陷,该区域岩浆活动非常活跃,构造极其复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岩浆-构造带。
(如图1中方框内)2、区域主要地层、岩浆岩、构造(1)地层区内中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层为上震旦系,分两层,下部是蛇纹石化大理岩;上部是透辉石和透辉石大理岩互层。
上三叠纪底层在本区最发育,分布在矿区北部和西北部,其底部是紫红色砂砾岩,上部为灰色砂岩与黑色砂页岩互层,含煤。
老第三系紫红色砂砾岩呈水平或近水平,不整合覆于老地层之上。
基底为下元古代早期的米易群,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以及角砾状混合岩,夹少量的变粒岩;围岩地层为震旦系—寒图1(据25万综合)武系一套陆表海沉积[1],下部为观音崖组砂岩以及片岩,分布较少,上部主要为灯影组白云岩、夹硅质条带的白云岩,呈断层接触于基底地层之上。
矿区缺失寒武系—石炭系的地层,推测是由于基底地层的抬升,导致了寒武—石炭系地层变薄至消失[2],晚二叠世由于裂谷中裂隙构造发育到达顶峰,形成以峨眉山玄武岩为主的大陆溢流相火山岩,以及研究区层状含矿辉长岩体。
在晚三叠世-晚侏罗世的裂陷盆地中,堆积了厚度巨大的陆相类磨拉石—含煤建造,在矿区中主要以丙南组(T3b)和大荞地组(T3d)为代表,主要岩性为砂岩、砾岩以及上部的页岩和含煤层。
而到第三系主要为薄层砂页岩沉积,厚度巨大。
[3](2)岩浆岩该区位于康滇构造-岩浆带上,区内岩浆岩十分发育,呈南北向分布于地轴内,形成四川省内著名的岩浆杂岩带[4]。
①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含矿岩体以及研究区两侧的正长岩。
河南宜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报告提交时间:河南宜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前言第一章绪言一,实习目的二,实习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三,前人工作四,本次工作概况第二章地层第三章构造第四章岩浆岩第五章地质发展史第六章矿产资源概况第七章本次工作方法及阶段一,地质路线踏勘二,实测地质剖面三,地质填图方法第八章结语第一章绪言第一章绪言一、实习目的〔1〕主要内容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也是资源勘探的基础工作。
它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收集各种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
通过地质实习主要锻炼我们的以下能力:通过野外现场的反复实践,培养我们描述、记录、分析和解释地质现象的能力;使我们掌握地质填图的标准、程序和基本方法、有关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以及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熟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如用罗盘、识地形图等;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稳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质事业的工作热情。
〔2〕实习时间:2014年08月27日至2010年09月12日。
〔3〕指导老师:王恩营李猛〔4〕分组情况参加此次实习的有地质工程2012级及单招班。
实习以组为单位,每组有6个人,我所在的组为地质一班的第二组,组员为:,,,,,,,,,我主要担任地质观察和记录的工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结组员,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二、实习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km2。
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县城,县城距洛阳市28km,有柏油路面相连,并有洛阳—宜阳铁河南宜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路相通,实习区东距焦枝铁路26km,交通便利〔图1-1〕。
目录第一章¨¨¨¨¨¨¨¨¨¨¨¨绪言第二章¨¨¨¨¨¨¨¨¨¨¨¨地层一)震旦系二)寒武系三)奥陶系四)泥盆系五)三叠系六)侏罗系七)第四系第三章¨¨¨¨¨¨¨¨¨¨¨¨构造一)褶皱构造二)断层第四章¨¨¨¨¨¨¨¨¨¨¨¨岩浆岩第五章¨¨¨¨¨¨¨¨¨矿产及旅游资源第六章¨¨¨¨¨¨¨¨¨¨¨¨结束语一)实习小结二)对断层的认识三)意见和建议第一章绪言一、教学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1、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已学专业课程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为后继课程做准备。
实习是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使我们知道了以后工作的基本思路。
2 、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方法和基本程序程序。
初步掌握1:5万区域地质填图整个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了解各阶段之间的任务和相互关系。
3 、通过各种图件的编辑和区域综合地质填图教学实习报告的编写,使学生初步学会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研究和编写地质调查报告的基本工作和方法。
4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的专业基本工作方法。
5 、实习结束后,完成以下任务:(1)、区域综合地质填图教学实习报告一份(1人1份)(2)、实习区1:25000区域综合地质图一份(1人1份)(3)、1:2000测区综合地层柱状图一涨(1人1份)(3)、1:2000实测剖面图(1人1份)(4)、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本、剖面记录表、厚度记录表、标本登记本二、教学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完成情况本次实习是我们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在第三学期室内教学实习结束后,进行为期5周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教学实习。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大自然的实际环境相结合,将实验技能与方法与野外实际探索相结合。
实习目的是培养野外观察、分析以及解决实际自然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次实习,我们能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认识并了解基本的地质、地貌现象;并能从有限的野外观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地貌现象的内在联系,真正认识大自然的一些奥秘。
第一部分实习概述1、主要任务:湖山普通地质实习:认识湖山地区自泥盆纪至三迭纪地层;认识背斜、断层构造;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包括:路线布置;观察与记录;罗盘使用;认识地质图六合方山地质地貌实习:确定的观测路线为:六合方山南坡至北坡及桂子山采石场;观察六合方山火山地貌特征以及了解组成方山火山岩的各种岩石类型、岩性、产状等;观察六合桂子山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宜兴张渚地区综合实习:了解张渚盆地的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及其发育过程;了解张渚河水系发育特征,认识河流地貌类型,;认识岩溶地貌特征,掌握发育规律;综合分析张渚盆地区域地层、岩性、构造、河流、岩溶、植被的相互作用关系2、完成情况:学会熟练使用罗盘测量产状,基本能在地质图上找出所在位置,认识组成火山的各种岩石的类型及岩性,初步掌握河流地貌空间结构,通过观察岩溶地貌特征了解其发育规律3、实习区域的自然状况概述: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为北东东。
这里地处出露较全而清楚,易于观察。
(参考资料)六合方山地区位于六合县东南约14公里处。
全山面积约2平方公里。
它的外形为截顶圆锥状,山顶平缓,内部凹陷,凹陷处即为火山口所在位置,其周围是由玄武岩构成的陡壁,北侧有一缺口。
因此,从东、南、西三面观之为平顶山,平面上观之则是一座马蹄形火山锥。
构成该火山基底的岩石是第三纪中新世的浦镇组,它主要出露在方山的东南坡,为一套胶结疏松的沙砾层(其下部为砾石层,中、上部为棕黄色砂砾层夹砂层)。
覆盖在浦镇组之上的岩石是一套灰黑色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等火山碎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