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期全册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学习重点归纳品德研究
1. 孝顺父母:培养学生尊重和关爱父母的品德观念,通过课堂活动和家庭作业,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和爱意。
2. 友善待人:引导学生学会友好相处的原则,包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友善交往。
3. 诚实守信:培养学生讲真话、遵守承诺的品德惯,通过讨论案例和分析情景,让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4. 勤奋努力:鼓励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研究态度,通过研究目标的设定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努力研究。
5. 团队合作: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和项目实践,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社会研究
1. 家庭与邻里:了解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研究如何与家庭成
员和邻居保持良好关系,通过小组讨论和采访,加深学生对家庭和
社区的认识。
2. 社会规则:研究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了解法律、规章和制度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
3. 文化传承: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研究传统俗和节日,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4. 环境保护:研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
活的影响,通过参观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5. 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强调作为公民的权力和责任,通过模拟选举和班级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意识。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学习的重点归纳。
通过这些学习内容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公民。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精华总结1. 爱护生命- 尊重生命,不伤害他人- 学习急救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 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行人和自己的安全2. 珍惜友谊- 真诚对待朋友,互相帮助和支持- 不欺负、不伤害他人,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 学会解决冲突和处理矛盾,保持友谊长久3. 守法守规- 遵守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 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侵犯他人的财产和隐私- 不参与欺诈、偷窃等违法行为4. 文明礼貌- 学会尊重长辈和师长,遵循社交礼仪- 注意个人形象和仪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和美观5. 勤俭节约- 珍惜粮食、水、电等资源,避免浪费- 不奢侈消费,合理使用金钱- 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6. 爱护公共财物- 爱护学校、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财物- 不乱涂乱画,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和美观-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贡献7. 尊重劳动- 珍惜劳动成果,不破坏他人的劳动成果- 学会劳动,培养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尊重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感激他们的辛勤付出8. 勇于承担责任-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后果-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不推卸责任- 勇敢面对错误和挑战,不逃避责任9. 孝敬父母- 孝顺父母,关心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幸福- 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定,不违背家庭规矩- 爱护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的知识精华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自己和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1.国家制度与法律
-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理解宪法、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认识和尊重权威和纪律
-了解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和方式
2.社会文化
-学习国内外的地理知识,掌握地理基本概念-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人物和文化名著-理解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宗教、民族和文化习俗-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科技的进步
3.公民道德与法治教育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理解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
-学习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了解网络安全和防范诈骗的知识
4.生活与健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关注并学习预防常见疾病的方法
-学习紧急情况下的自救知识和基本急救方法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5.自我保护与安全教育
-了解安全知识,防止火灾、事故、溺水等意外事件发生
-学习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掌握紧急情况下的报警和求助方法
-了解网络安全和防止侵害的相关知识
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了解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认识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的方法
-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以上是四年级品社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制度和法律、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我们的家乡在( 吉林)省,简称(吉),面积有_ 万多平方千米,人口有万,位于祖国的( ),省级行政中心在(长春)。
周围相邻的省份是:_______________2、中国的地图像一只(雄鸡),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车牌的第一个字代表(车辆所在省份的简称)。
3、看地图时,要先看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确定(方向),才能确定地图上某一点的方位;知道(比例尺),才能计算出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了解(图例),才能读懂地图上的内容。
4、我国的五种地形是(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平原)。
5、(重庆市)的白帝城位于三峡的起点,有“(鱼腹城)”和“(诗城)”的称呼。
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就是写这里的。
白帝庙里有三国人物(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的塑像。
6、四川名人有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学家(苏轼)、现代国画家(张大千)、现代作家(巴金)、现代史学家(郭沫若)、革命烈士(赵一曼)。
7、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家乡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就是在这浓浓的(乡音)、(乡情)、(乡土文化)中成长起来。
要学会展示家乡的手工艺品,说说家乡话,唱唱家乡的歌曲或戏曲。
8、虽然社会的进步已使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家乡的(老街)和(老屋),仍在静静地诉说着家乡人过去的生活,它们是家乡宝贵的(文化遗产)。
9、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上海的南浦大桥建成于1991年,是上海第一座横跨黄浦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桥。
10、中国的传统民居代表:陕西的窑洞、福建客家土楼、贵州苗家吊脚楼、北京的四合院、江南水乡的民居、云南的傣家竹楼都是有名的老街老屋。
11、地方特色小吃: 北京烤鸭、四川酸辣粉、南京盐水鸭、云南过桥米线、沿海地区海鲜、东北小鸡炖蘑菇。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汇总XXX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第一课历史悠久的家乡一、填空1.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以东),太行山(以西),历史上俗称“(三晋)”。
2.2000多年前山西就有了“晋”的称呼。
3.“女娲补天”的神话起源于(山西)。
4.山西省总面积为(15.66)万平方千米,人口(3300)万人,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等45个少数民族。
5.山西省的省会在(太原)。
6.山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XXX)曾经生活在山西(长治)一带。
中国远古的三大伟人(XXX)、(舜)、(XXX),读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
7.传说中的(XXX)一生节俭、(舜)品德高尚、(XXX)治理洪水。
8.山西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9.平遥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也是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汉民族古城。
10.应县木塔是一座全国规模(最大)、年代(最久)的木塔。
11.被誉为建筑史上奇迹的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
悬空寺建在(恒山)天险的绝壁峭壁之上,墨客(XXX)在此留下“壮观”二字。
12.中国三大石窟群指(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
13.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北部,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这里最大的佛像高(17)米,最小的只有(3)厘米。
14.山西省的(五台山)是XXX名山之一。
15.永乐宫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的龙泉村,修建于元代,前后历时(110)多年。
16.被称为华夏第一民宅的是位于山西省灵石县的(王家大院)。
17.XXX、XXX、XXX曾建都在山西(晋南)一带、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有许多XXX、XXX、XXX的传说和名胜古迹。
二、罗列题:你的故乡有哪些名胜古迹?答:我们的家乡山西省境内有许多名胜古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复习资料总结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是一本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教材。
下面,我将对该教材进行复习资料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关注自然”,“关注环境”,“关怀他人”,“守规矩”,“团队合作”和“感悟人生”。
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习题。
首先是“关注自然”单元。
这一单元主要教导学生要关心自然环境,保护动植物。
复习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话题:1)保护环境的意义:通过学习故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爱护自然;2)认识植物和动物: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3)树是我们的朋友:讲解树木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植树活动。
其次是“关注环境”单元。
这一单元主要教导学生要保持环境整洁、爱护公共设施。
复习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话题:1)公共场所的规章制度: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基本规章制度,培养他们的公共意识;2)垃圾分类和回收: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活动;3)参观公共设施:组织学生参观公共设施,让他们了解公共设施的作用和维护。
第三是“关怀他人”单元。
这一单元主要教导学生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复习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话题:1)友善的举止:讲解友善的举止和待人方式,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2)关心弱势群体:通过学习社会公益活动和做志愿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弱势群体的存在和需要帮助的原因;3)和睦家庭的重要性:讲解和谐家庭的特点和重要性,并开展家庭和谐的相关活动。
第四是“守规矩”单元。
这一单元主要教导学生要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规则。
复习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话题:1)学校和社会的规则: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学校和社会的规则以及不遵守规则的后果;2)秩序与安全:讲解秩序和安全的重要性,并开展相关的小组活动和实践;3)善待公物:教导学生要保护公物,让他们了解公物的价值和正确使用方法。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在四年级下册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
基于此,本文将回顾四年级下册课程中涉及到的品德与社会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复习吧。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品德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它旨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四年级下册,我们学习了很多具体的道德行为,比如尊重父母、友爱同学、关爱环境等等。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遇到矛盾和问题时,要沟通、妥协和理解对方。
社会知识社会知识是品德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在四年级下册,我们学习了许多社会知识,比如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保护自己的财物、如何对待陌生人等等。
这些知识对我们的生活非常有用,让我们能够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安全地生活。
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品德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四年级下册,我们学习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的节日、中国的习俗等等。
这些知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
环保和健康教育环保和健康教育也是品德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四年级下册,我们学习了如何保护环境,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等。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健康知识,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预防常见疾病等等。
这些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十分有益。
品德课程的评估品德课程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促进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在四年级下册,我们进行了许多形式多样的品德课程评估,比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等。
这些评估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不足,更有效地进步和提高。
总结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个非常丰富而又实用的课程,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不仅能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还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保护环境、保持健康等等。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和复习,希望广大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做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我们的家乡在( 吉林)省,简称(吉),面积有_ 万多平方千米,人口有万,位于祖国的( ),省级行政中心在(长春)。
周围相邻的省份是:_______________2、中国的地图像一只(雄鸡),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车牌的第一个字代表(车辆所在省份的简称)。
3、看地图时,要先看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确定(方向),才能确定地图上某一点的方位;知道(比例尺),才能计算出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了解(图例),才能读懂地图上的内容。
4、我国的五种地形是(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平原)。
5、(重庆市)的白帝城位于三峡的起点,有“(鱼腹城)”和“(诗城)”的称呼。
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就是写这里的。
白帝庙里有三国人物(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的塑像。
6、四川名人有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学家(苏轼)、现代国画家(张大千)、现代作家(巴金)、现代史学家(郭沫若)、革命烈士(赵一曼)。
7、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家乡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就是在这浓浓的(乡音)、(乡情)、(乡土文化)中成长起来。
要学会展示家乡的手工艺品,说说家乡话,唱唱家乡的歌曲或戏曲。
8、虽然社会的进步已使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家乡的(老街)和(老屋),仍在静静地诉说着家乡人过去的生活,它们是家乡宝贵的(文化遗产)。
9、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上海的南浦大桥建成于1991年,是上海第一座横跨黄浦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桥。
10、中国的传统民居代表:陕西的窑洞、福建客家土楼、贵州苗家吊脚楼、北京的四合院、江南水乡的民居、云南的傣家竹楼都是有名的老街老屋。
最新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期全册知识点整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我们看地图时要先看的,可以分别确定地图上的某一点的方位,确定两地间的实际距离,读懂地图上表示的内容。
2、车牌第一个字的意思是省(区)简称。
重庆市车牌第一个字是渝。
3、我国主要有五种地形,即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和山地。
我们生活在四川盆地。
6、老家就是我们祖辈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
7、重庆的风景名胜有大足石刻、长江三峡、白帝城、古剑山等。
8、我国现存的最大古代园林是承德避暑山庄,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赵州桥。
9、我国有两个“天池”,分别在新疆和吉林省。
10、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家乡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我们就是在浓浓的乡音、乡情、乡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
11、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贵州苗家吊脚楼、福建的客家土楼和江南水乡民居都是有名的老街老屋。
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1、我们每日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活用品。
因为我们每天的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
2、我们学要的所有物品,不论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都是生产出来的。
3、来自农村,通过种植、饲养、捕捞得来的是农产品;来自工厂,通过对原材料加工而成的是工业品。
4、由于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地区,人们生产的农产品种类也不同。
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东北地区是春小麦,华北地区是冬小麦,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5、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特点是发展历史悠久,但地区发展不平衡。
6、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依靠人力和畜力,使用手工工具,施用农家肥料,进行精耕细作。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机械和现代化科技成果,通过改良品种,施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科学种田和科学化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7、农业为工业生产、商业、交通运输及建筑等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8、电视机的发展和生产工具改进源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生长的地方。
2、看地图时,先看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确定方向,才能确定地图上某一地点的方位;知道比例尺,才能计算出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了解图例,才能读懂地图上表示的内容。
3、我的家乡是河南省,简称豫,省会郑州市,丘陵地形。
4、我国的五种地形是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5、家乡的美景有三门峡、云台山、少林寺和空相寺。
6、家乡的名人有杜甫、杨靖宇、任长霞。
7、各地特色民居:北京—四合院,贵州苗家---吊脚楼,陕西---窑洞,福建客家---土楼。
8、各地特色美食:四川—酸辣粉,火锅,云南---过桥米线,南京---盐水鸭,东北—小鸡炖蘑菇。
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1、无论农产品还是工业品都是生产出来的。
2、我们应珍惜农民的劳动,不要浪费粮食。
3、工厂是生产各式各样的工业品的地方。
4、产品的更新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产品的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5、劳动工具的改进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6、我们的社会像一台大机器,每个行业就像机器上的一个部件,相互配合机器才能正常运转。
7、由于行业不断变化,人们的工作也会不断改变。
8、不管什么工作,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为社会做了贡献,应该得到社会尊重。
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1、交通运输方式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2、公路运输人们常用的运输方式。
3、为什么说生活离不开交通?答:(1)交通给生活带来快捷和方便。
(2)交通让生活范围扩大。
(3)交通促进了人们交流。
(4)交通让生活更丰富。
4、“要想富,先修路”。
5、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
6、交通问题有交通阻塞,交通拥挤,车祸事故、噪声污染和尾气污染等。
7、治理交通问题的办法:交通阻塞—扩建道路,修立交桥;交通拥挤---错时作息,人车分道;车祸事故—严禁酒驾,遵守交通规则;噪声污染---城区禁鸣;尾气污染—用清洁能源,多骑自行车。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
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我们看地图时要先看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可以分别确定地图上的某一点的方位、确定两地间的实际距离,读懂地图上表示的内容。
2、车牌第一个字的意思是(省(区)简称)。
重庆市车牌第一个字(渝)
3、我国主要有五种地形,即:(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和(山地)。
我们生活在(四川盆地)
6、老家就是(我们祖辈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
)
7、重庆的风景名胜有(大足石刻)、(长江三峡)、(白帝城)、(古剑山)等。
8、我国现存的最大古代园林是(承德避暑山庄);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赵州桥)。
9、我国有两个“天池”分别在(新疆)和(吉林省)。
10、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家乡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我们就是在浓浓的(乡音)、(乡情)、(乡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
11、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贵州(苗家吊脚楼)、福建的(客家土楼)和(江南水乡民居)都是有名的老街老屋。
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
1、我们每日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活用品)。
因为我们每天的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
2、我们学要的所有物品,不论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都是生产出来的。
3、来自农村,通过(种植)、(饲养)、(捕捞)得来的是(农产品);来自工厂,通过对(原材料加工而成)的是(工业品)。
4、由于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地区,人们生产的农产品种类也不同,(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东北地区是(春小麦),华北地区是(冬小麦),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5、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特点是(发展历史悠久),但地区发展不平衡。
6、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依靠(人力)和(畜力),使用(手工工具),施用(农家肥料),进行精耕细作;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机械)和(现代化科技成果),通过(改良品种),(施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科学种田和科学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7、农业为(工业生产)、(商业)、(交通运输)及(建筑等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8、电视机的发展和生产工具改进源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9、(商品)的变化不断满足着人们的需要,(产品)的创新是个永恒话题。
10、生活中的农业生产多种多样,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以及(副业)。
11、皮革厂的原料来源于(农业);家具厂的原料来自(木材厂);农业机械是(工业)生产出来的;化肥农药也属于(工业产品)。
12、(行业分工)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的需求不断变化的。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他们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
13、从电视机的发展,我发现了(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不仅是电视,包括各种用品和工业用品都有很大的发展)。
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
1、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交通)。
交通不仅(方便了我们出行),而且(它的发展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着世界)。
2、交通运输一般是指用(车)、(船)、(飞机)等把人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
3、人们最常用的交通方式还是(公路运输)。
4、正是由于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有各的特点,人们在出行时才有了(多样化的选择)。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也在(变化着)。
5、现代交通运输十分发达。
除了(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还有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
6、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主要选择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
但是,在一些地区,一些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东北的(狗拉雪橇),江南水乡的(摇橹)。
7、交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快捷与方便);它使我们生活的范围扩大了,促进了人们的(交流),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交通不仅为我们生活带来(所需的物品),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8、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的畅通为(经济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9、与过去相比,现在的交通既快捷又方便。
交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新生活)。
10、车的发展演变过程:六千多年前有了(滚木托运);5000多年前先后有了(独轮车和马车);500多年前有了(四轮马车);一百多年前先后有了(蒸汽机和汽车)。
11、1903年(莱特兄弟)使第一架动力飞机飞上了蓝天。
12、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独木舟)。
(人力车)是最早出现的运输车辆。
13、目前,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占全国事故死亡人数的(80%)以上,其中公路交通事故尤为突出,每天可达(2000)起,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14、(汽车污染)是交通的一大问题。
汽车污染主要是指(尾气的污染),其次是(噪声的污染)。
15、(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在一条由磁力牵引的特殊轨道上滑行的列车。
2003年1月1日,我国的第一列磁悬浮列车在(上海)试运行,他的最高时速可达(400千米)以上。
第四单元通信和生活
1、当我们在享受(通信)带来的便利时,还要遵守通信中的(法律)和(道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
3、马拉松长跑的距离是(42.195)千米。
4、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通信手段的进步),现在信息传递可真是今非昔比了。
5、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烽火传信)、(击鼓传信)、(驿站传信)。
6、古代信息传递的(方法简单)、(速度慢)、(准确性差)。
(书籍)、(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被称为大众传媒。
7、通过电视、广播等,可以知道周围、祖国各地和世界各国(正在发生的事情)。
8、看电视的时间一定要(适度),不能(影响到学习生活等)。
沉迷于(网上游戏)或(聊天)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9、在(因特网)上,可以漫游世界,与各地的小朋友互通信息,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12、(通信技术)为人类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