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荷文化之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我心中的园林一,我心中的园林——瘦西湖我心中的园林是瘦西湖,在中国历史上,瘦西湖与中国的帝王和文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白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就是指的扬州的风景之盛,而扬州风景却在瘦西湖。
说起帝王来,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瘦西湖是必到之处,可见在他的眼里,瘦西湖是一个风景绝佳之处。
沉淀了这么多的文化和历史,瘦西湖当然不同于一般的园林和风景,他是一本厚重的史书,是一幅画着柳岸长湖笛声画舫的山水长卷,是一首带着脂粉和叹息的叙事诗。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北郊,现有游览区面积IOO公顷左右,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瘦西湖景区。
现有:御码头、西园、冶春园、绿杨村、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四桥烟雨、虹桥、长堤春柳、叶园、徐园、长春岭、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梅岭春深、湖上草堂、绿荫馆、吹台、水云胜概、莲性寺,凫庄、五亭桥、白塔晴云,二十四桥景区等景点。
在瘦西湖“L”形狭长河道的顶点上,是眺景最佳处。
由历代挖湖后的泥堆积成岭,登高极目,全湖景色尽收眼底。
文人雅士看中此地,构堂叠石代有增添,至清代成为瘦西湖最引人处。
有“湖上蓬莱”之称。
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巧“借”: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
岭上为风亭,连同岭下的琴室、月观,近处的吹台,远景近收,近景烘托,把整个瘦西湖景区装扮的比“借”用的原景多了许多妩媚之气。
瘦西湖的来历瘦西湖本名“保障湖”,是自隋唐以来由人工开凿的水道。
其改称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湖与杭州西湖做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保隙湖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应该说,瘦西湖的命名,传形得神,妥帖而有妙趣,湖因诗名,可谓美谈。
风景特色瘦西湖园林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已成基本格局,有“园林只盛,甲于天下”之誉。
瘦西湖的典故
瘦西湖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其典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 名称由来:
相传清乾隆年间,有一位名叫汪沆的杭州诗人来到扬州,他在游览了现今的瘦西湖后,写下诗句“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这里的“瘦西湖”是对扬州湖景小巧玲珑、秀气柔美的形象描述,与杭州西湖的开阔大气形成对比,就如同将扬州西湖比喻为古代汉代美女赵飞燕,而杭州西湖则似唐代美女杨贵妃,一瘦一胖,各有千秋。
2. 历史变迁与发展: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起初是一条用于护城及排水的河道,后来随着盐商文化的繁荣,扬州盐商们竞相在湖畔构筑园林,加以美化。
尤其是在乾隆皇帝多次南巡期间,盐商们为迎驾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形成了瘦西湖如今的风貌。
3. 盐商的贡献:
明清时期,扬州盐商财力雄厚,他们在瘦西湖周边建造了许多精致的私家园林,极大地丰富了瘦西湖的景观内容。
相传有一次,几个盐商在讨论如何为湖命名时,一名路过的书生提出因其湖面狭长、景色纤秀,可称为“瘦西湖”,这
一提议得到了盐商们的赞赏,于是“瘦西湖”之名就这样流传开来。
4. 与皇家的关系:
乾隆皇帝多次巡幸扬州,对瘦西湖的美丽风光赞不绝口,这也间接提升了瘦西湖的知名度,并对其后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说乾隆皇帝对瘦西湖的评价很高,甚至有可能下令改称其为瘦西湖。
综上所述,瘦西湖的典故既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意情怀,同时也展示了扬州盐商文化和皇家文化对该地区自然景观建设的深远影响。
关于瘦西湖的民间故事
瘦西湖是江苏省扬州市内的一条著名河流,被誉为“中国园林之盛”,也有许多著名的民间故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瘦西湖的民间故事: 1. 瘦西湖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扬州是一个繁华的都城,的皇帝住在城内,但他每天都会来到瘦西湖散步。
有一天,他走在湖边,发现湖水很清澈,风景也很美丽,便下诏书让扬州的官员们每天都来瘦西湖巡逻,以保持湖水的清洁和风景的美丽。
2. 扬州八怪的传说:瘦西湖是扬州八怪经常活动的地方,他们喜欢在湖边散步,欣赏风景,写诗作画。
有一天,八怪中的一位书法家在湖边散步时,发现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写着“瘦西湖”三个字。
他非常喜欢这块石头,便把它带回家,放在自己的院子里。
3. 荷花仙子的传说:在瘦西湖里,有许多美丽的荷花。
据传,荷花仙子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她非常喜欢在瘦西湖里游玩。
有一天,她在湖边散步时,遇到了一位名叫张生的书生,两人一见钟情。
后来,他们结为夫妻,并在瘦西湖里度过了余生。
这些故事不仅增添了瘦西湖的美丽和神秘,也为扬州文化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荷花的象征意义荷花的象征意义荷花,被历代文人称为“翠盖佳人”,不仅因为它具有色彩艳丽、婀娜多姿的天然美,还具有“出污泥而不染” 的高尚品格,古代文人都喜欢用荷花来象征各种美好的事物。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荷花的象征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荷花的象征意义荷花的象征意义1:高洁、圣洁荷花历来被佛教尊为神圣净洁之花,并且极力宣传并倡导学习荷花的这种清白、圣洁的精神。
除此之外,周敦颐在名篇《爱莲说》中也明确表达了自己对荷花的喜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具有"花中君子"的美誉,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暗示人们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另外,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表明荷花具有天然之美。
荷花的象征意义2:清廉荷花即青莲,青莲与“清廉”谐音,因此荷花也被用以比喻为官清正,不与人同流合污,这主要是指在仕途中。
比如,有一幅由青莲和白鹭组成的名为“一路清廉”的图画,就被很多文人置于自己的书房中。
荷花的象征意义3:吉祥、吉利莲称荷,与“和”谐音。
古代有以荷花、海棠、飞燕构成一幅“何(荷)清海宴(燕)”图,喻为天下太平。
佛教的八宝吉祥,以莲花为首。
古代以莲花和鱼剪成图纸张贴,称为“连年有余”,表明社会富足。
另外,民间吉祥画,“和合二仙”,便是一人手中持荷,一人捧盒,以示和合。
八仙中的何仙姑,以手执荷花为表征,象征其貌美并姓何,表示祥和吉利。
荷花的象征意义4:爱情我们都知道莲藕的丝很长,牵扯在一起,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某人和某人藕断丝连”,其实就是说男女之间还有联系,也即我们所说的爱情。
其实用荷花来象征爱情早在唐代就有记载。
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采莲曲》中写到“牵花恰并蒂,折藕爱连丝”,也即以并蒂莲和藕丝不断,表示男女爱情的缠绵。
莲最适合作纯洁、美好爱情的象征,加之“藕”与“偶”谐音,藕断丝相连,“并蒂莲开”,都非常适合表示爱情的缠绵不断。
荷花的象征意义5:美女早在流传古今的《诗经》中,便有将莲花比作美女的记载。
走进扬州瘦西湖,感受江南水乡的自然之美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新洋河街道东郊,是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瘦西湖是江南水乡的一大美景,它不仅受到了游客的青睐,也深受文人墨客的赞誉,更是一处美丽的自然风景名胜地。
瘦西湖被称为“江南第一湖”,据说这里是春秋时期的公孙叔夜被妖怪淹死的地方,后人为纪念他,以“瘦西湖”来命名。
湖水清澈,湖面宽阔,湖边由柳树林立,绿树成荫,湖岸上有桥津游廊,可以看到湖边的景色,更有湖中的小岛,树木苍劲,山光水色,映衬出一片悠然自得的江南乡村景象。
每到夏日,瘦西湖边便有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湖光山色,听湖中鸟语花香,被湖中清凉的水风拂过,景色明丽,让人心旷神怡。
湖边有许多渔船,湖中的鱼儿游来游去,只见湖面上飘荡着渔船的红色帆影,每到傍晚,湖上便烟花绽放,灯火通明,构成一幅夜景图景,增添一份浪漫情调。
瘦西湖是一处美丽的自然风景名胜地,据说曾有李清照、苏轼、杜甫、辛弃疾等著名的文人墨客游览过这里,留下了许多精彩的作品,成为江南文化的瑰宝。
瘦西湖是一处令人神往的江南水乡,它让游客体验江南的自然之美,感受一种深沉而宁静的心情,更是一处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
所以,当你有机会来到扬州瘦西湖时,一定要花上几个小时,感受一下江南水乡的自然之美,收获一份深深的记忆。
荷花的道理荷花是一种美丽的花卉,常常被人们用来比喻一些道理和哲理。
荷花的道理主要包括坚韧不拔、守正不阿、自强不息、博爱无私等方面。
荷花的道理之一是坚韧不拔。
荷花生长在泥潭中,但它们却能顽强地伸出娇嫩的花蕊。
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烈日当空,荷花都能屹立不倒,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也应如荷花一样坚韧不拔,勇敢面对,永不放弃。
荷花的道理之二是守正不阿。
荷花的花朵常常向阳而开,即使是在阴暗的环境中,也能寻找到光明。
这种守正不阿的品质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动摇,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独特。
荷花的道理之三是自强不息。
荷花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磨练。
它们需要在淤泥中扎根,一点一点地向上生长,最终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超越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荷花的道理之四是博爱无私。
荷花以其美丽的花朵吸引着许多昆虫和鸟类,它们不计较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愿意与他们共享花蜜。
这种博爱无私的品质告诉我们,应该心怀善意,乐于助人,关爱他人,不计较得失,共同创造美好的世界。
总结起来,荷花的道理包括坚韧不拔、守正不阿、自强不息、博爱无私等方面。
这些道理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可以像荷花一样坚韧不拔;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像荷花一样守正不阿;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我们可以像荷花一样自强不息;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可以像荷花一样博爱无私。
通过学习荷花的道理,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创造美好的未来。
扬州瘦西湖:江南名胜的瑰宝扬州瘦西湖,作为江南名胜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位于扬州市区西南部,是扬州的一座著名风景区,也是江南地区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湖泊之一。
扬州瘦西湖面积约为 4.6万平方米,湖水清澈见底,四周山水相依,景色宜人。
湖中有小岛37个,分布错落有致,其中最著名的是"瘦西湖三岛"——大明寺、小金山和瘦西湖公园。
这三个岛屿构成了瘦西湖的核心景区,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瘦西湖的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也是许多文化名人的故居所在地。
这里曾经居住过文天祥、辛弃疾、陆游等众多文化名家。
他们在湖边的书斋中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遗产。
瘦西湖周围的自然景观也是其宝贵的景观资源之一。
湖岸边的树木修剪整齐,绿树成荫,湖水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建筑,美不胜收。
而湖中的荷花更是瘦西湖的瑰宝之一,每年夏季,满湖的荷花竞相绽放,色彩斑斓,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瘦西湖周围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瘦西湖博物馆、春晓园、十景楼等。
其中,瘦西湖博物馆是瘦西湖最重要的文化场所之一,展示了瘦西湖的历史和文化,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这片美丽的湖泊。
春晓园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园内有山水、假山、亭台楼阁等,造景非常精美。
而十景楼则是瘦西湖的重要标志,它是扬州瘦西湖的主要入口,也是欣赏湖景的最佳位置。
扬州瘦西湖的美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每年的春秋两季,游客络绎不绝,尤其是在荷花盛开的季节,更是人潮涌动。
湖边有许多的餐馆、酒店、茶楼等,提供各种美食和休闲娱乐服务,让人们既可以欣赏湖景,又可以品尝美食,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
然而,扬州瘦西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游客集中的时段往往造成了拥堵和环境压力。
因此,保护和管理瘦西湖成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他们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限制了游客的数量,加强了管理和维护工作,以确保瘦西湖的可持续发展。
扬州瘦西湖:古韵悠长扬州瘦西湖,作为中国江苏省的一处风景名胜区,以其古韵悠长而闻名于世。
它位于扬州市郊,距离扬州市区约7公里,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典园林。
扬州瘦西湖的名字取自于其形状狭长,如同瘦削的身姿一般。
扬州瘦西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这个地方还是一片水泽草莽之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湖泊逐渐被人类开发和改造,成为了一座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的园林。
这座园林的设计精妙之处在于,它巧妙地融合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形成了一幅水墨画般的美景。
游览瘦西湖时,沿途可以欣赏到婉约的湖光山色、青石板小道、曲径通幽的花园和亭台楼阁等等景观。
这些景色与周围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仿佛将游客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仙境。
瘦西湖古韵悠长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精心打造的园林形式上。
整个园林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分别以“东园”和“西园”命名。
东园以山水景观为主,设计了许多小山岗、假山和石洞等元素。
这些山水景观与湖泊水面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山水环绕的宁静氛围。
而西园则更多地注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和设计。
在这一部分,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古典建筑的风貌,如古代雅座、亭台楼阁和石桥等等。
这些建筑以红墙黛瓦为主,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浓厚的古典气息。
在这些古建筑之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为游客们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扬州瘦西湖作为一处古韵悠长的景区,自然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园林中,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景点,如文昌阁、焦山坛和上方山等等。
这些景点都是以当时的文化名人为主题,通过雕塑、石碑和题字等方式,展示了他们的伟大成就和精神风貌。
另外,扬州瘦西湖还拥有一些与文学艺术相关的景点。
例如,湖中有一座小岛名为“诗园”,上面种植着各种各样的名贵花卉和树木。
这里是许多文人雅士流连忘返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随性地饱览湖光山色,写下心中的诗意。
瘦西湖除了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外,还有一项独特的活动吸引着游客的注意。
那就是赏荷花。
漫游扬州瘦西湖感受江南水乡的宁静与优美扬州,作为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而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当属扬州瘦西湖。
漫步于瘦西湖之畔,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感受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宁静与优美交织成一幅绝美画卷。
一、岁月沧桑,历史悠久漫步扬州瘦西湖,你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这片水乡的历史氛围中。
瘦西湖得名于其形状狭长,仿佛一条细腰,古人称之为“细腰湖”。
湖中有众多岛屿,且各具特色,每一个岛屿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比如状元洲,这里是明代状元的聚居地,陈子龙墓则是明代著名将领陈友谅的安息之地。
这些历史遗迹不仅展示了扬州的文化底蕴,也让人们感悟到岁月沧桑中的无尽魅力。
二、自然景色,恬静宜人扬州瘦西湖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声名远播。
湖中栖息着丰富的鸟类,莲花、荷叶点缀其间,湖岸上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而乘船游览瘦西湖,更能近距离感受到这片水乡的宁静与俊美。
在湖上漫游,听着船夫的划船歌声,感受着微风拂面,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
除了湖上的景色,还有许多亭台楼阁点缀在湖的周边。
比如瘦西湖中最著名的景点——瘦西湖烟雨楼。
这座楼阁仿佛是从童话中走来的,高楼顶上的小亭子仿佛悬浮在空中,景观秀丽。
站在楼上,可以远眺湖面的美景,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之美。
三、文化传承,艺术之都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瘦西湖更是承载了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
湖畔有许多古建筑,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瘦西湖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以展示扬州文化艺术为主题,馆内藏品丰富,包括书画、陶瓷、玉器等。
除了展览,博物馆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每一位游客都能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
此外,扬州还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墓园,如何展览了许多文人雅士的著作和墓碑,这些墓园散发着扬州独特的文化氛围,也是文化爱好者的必访之地。
四、美食享受,味蕾盛宴漫游瘦西湖之后,当然不能错过扬州的美食。
扬州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菜肴而闻名,有着“食在江南,香于扬州”的美誉。
游客可以品尝到许多传统的扬州菜,如狮子头、扬州炒饭等。
扬州瘦西湖荷文化之启示
盛于清代康乾盛世,曾称誉扬州园林甲天下。
早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中原,开邗沟通江淮,于蜀冈上修筑邗城(即今扬州)。
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在邗沟的基础上,又开凿通济渠(运河),从此扬州成为运河水运枢纽。
唐代商贾如织,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有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之说。
宋代寺观园林花木深,官衙内有郡圃之辟。
明代私家园林复兴,为清代大兴园林之风提供条件。
清代扬州成为南北漕运与盐运的咽喉,经济、文化再度繁华,各地盐商云集,不惜巨资竞相修造邸宅、园林。
康熙和乾隆六下江南,驻跸扬州,扬州官僚士绅盐商为迎合帝王宸游,增荣饰观,楼台画舫,十里不断。
康熙年间,先后建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南园、筱园、郑御史园等八大名园和计无否营建的影园。
康熙帝还将法海寺赐名莲性寺,一在佛理,亦与其爱莲相关。
乾隆年间,在沿瘦西湖两岸,依山临水面湖而筑若干小园,园中小院相套,自成体系。
又以瘦西湖为共同的空间,应用起伏岗峦、参差树木、院墙分隔空间,造成小中见大,意境深远的效果。
还引借历史胜迹和自然景色为主题,以匾额、楹联、题咏、画龙点睛组成巧夺天工的湖光胜境。
北郊建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览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熏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楼小市、平冈艳雪二十景,湖上复增绿杨城郭、香海慈云、梅岭春深、水云胜概四景,即二十四景。
扬州瘦西湖荷文化之启示
扬州园林始于西汉构筑“钓台”,成于隋代离宫别苑“长阜苑”,盛于清代康乾盛世,曾称誉“扬州园林甲天下”。
早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中原,开邗沟通江淮,于蜀冈上修筑邗城(即今扬州)。
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在邗沟的基础上,又开凿通济渠(运河),从此扬州成为运河水运枢纽。
唐代商贾如织,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有“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之说。
宋代寺观园林花木深,官衙内有“郡圃”之辟。
明代私家园林复兴,为清代大兴园林之风提供条件。
清代扬州成为南北漕运与盐运的咽喉,经济、文化再度繁华,各地盐商云集,不惜巨资竞相修造邸宅、园林。
康熙和乾隆六下江南,驻跸扬州,扬州官僚士绅盐商为迎合帝王宸游,增荣饰观,楼台画舫,十里不断。
康熙年间,先后建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南园、筱园、郑御史园等八大名园和计无否营建的影园。
康熙帝还将法海寺赐名莲性寺,一在佛理,亦与其爱莲相关。
乾隆年间,在沿瘦西湖两岸,依山临水面湖而筑若干小园,园中小院相套,自成体系。
又以瘦西湖为共同的空间,应用起伏岗峦、参差树木、院墙分隔空间,造成小中见大,意境深远的效果。
还引借历史胜迹和自然景色为主题,以匾额、楹联、题咏、画龙点睛组成巧夺天工的湖光胜境。
北郊建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览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熏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楼小市、平冈艳雪二十景,湖上复增绿杨城郭、香海慈云、梅岭春深、水云胜概四景,即“二十四景”。
清末盐业渐衰,湖上园林一蹶不振,住宅园林反稍复苏,个园、寄啸山庄,最负盛名。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保护、整修、建设,1988年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个园和何园(寄啸山庄)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扬州园林湖上二十四景中就有以“荷”为主题的“荷浦熏风”一景。
李斗《扬州画舫录》载:“荷浦熏风,在虹桥东岸,一名江园。
乾隆二十七年皇上赐名净香园;在描绘”荷浦熏风“景观时云:”桥西为荷浦熏风,桥东为香海慈云,是地前湖后浦,湖种红荷花,植木为标以护之;浦种白荷花,筑土为堤以护之。
“前湖后浦红、白荷花盛景何等之美。
在莲花埂上建莲花桥(即今俗称五亭桥),《扬州画舫录》载:”莲花桥……上置五亭,下列翼洞,正侧凡十有五。
月满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
“五亭似浮出湖面五朵盛开的荷花,莲花桥的创意享誉海内外,其独特
造型成为中国亭桥建筑典范,扬州的城徽。
瘦西湖湖上园林,因地制宜地注入荷文化,二十四景之一”梅岭春深“,(即今俗称小金山),为游人观荷之地,突出沿湖赏荷情趣。
湖上草堂东侧琴室楹联:”一水回环杨柳外,画船来往藕花天“;西侧绿荫馆楹联:”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
一是”藕花天“,一是”穿藕花“,不仅写实,且对景生情,寻意探胜。
《扬州画舫录》还载二十四景之一”平冈艳雪“:”……夏日浦荷作花,出叶尺许,闹红一舸,盘旋数十折,总不出里桥外桥中……山地栽蔬、水乡捕鱼、采莲踏藕,生计不穷“;二十四景之一”蜀冈朝旭“:”是园池塘本保障湖(即瘦西湖)旁莲市,塘中荷花皆清明前种,开时出叶尺许,叶大如蕉,周以垂柳幂雳,广厦窈窕,避暑为宜“。
当时瘦西湖湖上园林以荷为主题的荷花胜景、荷文化,丰富多采,绚丽多姿,不仅呈现夏日湖上胜景,还注入荷藕文化内涵。
现“荷浦熏风”后浦仍满浦绿波,保持原有荷之特色,莲花桥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典园林或现代公园用“水”造景,其手法不一,有栽荷,有栽水生植物,有一泓碧水,各尽其妙。
但夏季则“绿肥红瘦”景象,却无清凉感受,何不仿效瘦西湖湖上园林,因地制宜地用“荷”造景。
荷不仅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更是解决“绿肥红瘦”良方,让旅游者赏荷时感受清凉情趣,其阵阵清香更令人陶醉。
尤其荷全身是宝,“采莲踏藕,生计不穷”。
重要的是注入荷文化,丰富景观内涵,造景、赏荷相得益彰。
如将举办荷花展览,大兴缸荷细赏荷花品种之风,移植到古典园林或现代公园水景之中,在荷花盛开之时,让旅游者欣赏艳丽多姿的荷花品种,其乐无穷。
充分利用水资源,大造荷花景观,注入荷文化,将使夏季转化为旅游旺季,从而得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三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