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简易有创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监测的临床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181.67 KB
- 文档页数:2
颅内压监护仪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监测的临床价值分析吕伟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年(卷),期】2024(30)9
【摘要】目的:分析在为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实施术后监测的过程中颅内压监
护仪可以获得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
方法:随机于2019年1月~2022年12月
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HCH患者中抽取62例作为观察对象,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监测方法为颅内压监
护仪监测,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监测方法为常规监护。
比较两种方法在HCH术后监测中的临床效果与价值。
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4天、第6天、第8天甘露醇使用量以及甘露醇使用总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在为HCH患者实施术后监测的过程中颅内压监测仪的应用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与价值。
【总页数】3页(P124-126)
【作者】吕伟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5
【相关文献】
1.颅内压监护仪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监测的临床意义
2.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动态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颅内压监护仪监测的临床意义
3.探讨颅内压监护仪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监测的临床意义
4.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动态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颅内压监护仪监测的临床意义
5.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临床应用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简易有创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张显强;周玉璞;曾春生;刘胜初;刘健【摘要】目的探讨简易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57例患者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监护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监护组将ICP的变化分为<2 000 Pa,2 000~3 000 Pa,>3 000 Pa3组,并随时调整治疗.对照组根据常规经验进行术后治疗.结果监护组ICP与GCS成负线性相关性,P<0.05.预后情况监护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ICP、CPP之间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甘露醇的应用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ICP、CPP监护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10(034)001【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脑灌注压;监护【作者】张显强;周玉璞;曾春生;刘胜初;刘健【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517000;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517000;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517000;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517000;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的监测是神经外科疾病的重要指标。
颅高压和(或)脑灌注压过高或过低,可以引起脑血流量下降和(或)继发性脑损害。
2006-03-2009-06,在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随机选取57例,利用简易器材,行简易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监测,并进行ICP、CPP监护与非监护分组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7例患者分为监护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61.07±9.65)岁。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目的探究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方便选择该院自2010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的18例,所有患者都选择有创颅内压监测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
结果根据Barthel 指数评分,其中良15例,中5例,差1例。
有1例患者由于循环衰竭出现死亡。
而所有患者在监测过程中,没有出现因置入颅内压传感器发生并发症,如颅内感染、出血等。
结论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对其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考虑在临床上借鉴及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in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erapeuti applicat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0 to April 2015 were treated 18 cases diagnosed as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ll patients have chosen to treat 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analysis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 18 cases of bleeding,all patients choose invasiv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analysis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result:According to Barthel Index score,which good in 15 cases,5 cases and poor in 1 case.One patient death due to circulatory failure occurs.And all patients in the monitoring process,there was no intracranial pressure sensor due to implantation complications,Such as intracranial infection,and bleeding. Conclusion The use of 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for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Timely observation of changes in its treatment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Reduce or avoid complications,may consider drawing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pplication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因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所致[1],引起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护的应用与临床护理要点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病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采取颅内压监护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价值研究。
方法:我们医院对于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接收诊治的130例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病患者作为本文实验的主要探究对象,为了更加合理的分析颅内压监护干预的临床影响效果,本医院将以上130例病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对于常规护理组之中的患者单纯的采取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对于实验分组当中的患者采取颅内压监护的护理模式展开护理,两种护理方式实行结束之后将对两组病患者其护理效果进行合理的比较和探究。
结果:依据本次实验数据的结果显示,本次实验的整个过程当中实验护理组的病患者在颅内压监护的护理之后有效概率(90.77%),该概率明显的高出常规护理组病患者的有效概率(69.23%),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实验护理组病患者在实施颅内压监护的护理方法之后病患者对护理结果也表示更加满意。
讨论:颅内压监护策略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有效的一种护理手段,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病患者,在其手术结束后使用颅内压监护的护理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疾病临床效果手术护理方法颅内压监护前言:根据临床信息显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病患者,当前在手术后的护理过程中,颅内压监护的护理方法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该种护理模式能够更加有效的减少出现并发症等不良症状,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明显。
1.一般资料收集了于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在本医院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130例病患者,将这些患病者统一列为试验讨论的主要对象,我医院对以上所有患病的人员在进行挑选的过程中,严格的参考了以下几方面:首先,所选的疾病患者须当符合临床方面有关组织要求的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诊治标准;其次,利用医院的检查手段以此来确诊所选择的病患者皆属于高血压脑出血疾病,需要实施手术手段,并且还要剔除其中患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的患者,主要表现在意识不清晰的病患者;最后一方面,在本次实验开始之前也获取了这些病患者以及其亲属的允准。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颅内压监护患者的护理应用探讨【摘要】目的:探究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颅内压监护患者护理实践中使用的手段。
方法:本实验的研究主体是我院收治的9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颅内压监测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9月-2021年10月,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两个组别,即A组(46例)与B组(47例)。
B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其展开常规护理,A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其展开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护理前后满意度评分。
结果:经分组比较研究后发现,A组患者较之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护理后满意度评分更高,可示为P<0.05,即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性。
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颅内压监护患者的护理实践中运用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故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颅内压监护患者护理实践中应更为广泛运用人性化护理方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监护;护理;临床效果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
近些年,我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数量逐年增长。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用手术治疗方式能够在挽救其生命的基础上对其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2]。
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在患者术后应对其展开密切的颅内压监护。
颅内压监护强调借助监护仪对患者颅内压进行监测,进将患者的颅脑损伤降到最低[3]。
而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展开积极的护理也能够有效增强手术效果。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探究了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行颅内压监护患者的护理方法,现将详细报道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实验所包含的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9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颅内压监测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9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10月,以双盲法为依据将患者完成组别的划分,即A组(46例)和B组(47例)。
A组患者年龄最大值为60岁,年龄最小值为36岁,平均值为(48.87±3.27)岁;男患24例,女患22例。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护的应用与护理心得探析目的研究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护的应用效果和护理心得。
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
干预组术后采取颅内压监护并进行颅内压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传统持续血压监测及常规护理。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对照组23.91%,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3.48%,对照组76.09%,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护应用及相应护理措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病,患者预后差,高发致残致死病例。
本文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颅内压监护及相应护理措施的效果,选取我院92例患者进行研究,以下是研究结果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抽取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92例进行分组研究。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项研究,根据患者住院号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9±2.3)岁;对照组46例,男3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7±2.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果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术后持续血压监测,依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脱水药物用量,进行常规术后护理方案,如辅助患者翻身、指导患者术后运动、嘱患者按时用药等。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颅内压监测和控制,增加颅内压护理内容,监测并预计患者颅内压变化趋势,如果升高,及时降压防止脑疝和再出血。
1.3 观察指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便秘、褥疮、继发性肺炎、深静脉血栓。
治疗有效率评价:活动能力较好、活动能力一般、活动能力严重受限、植物存活状态、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