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4
丙烯酸盐对水泥性能及水化进程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丙烯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腐蚀性和加工性能。
在建筑材料领域,丙烯酸盐已被广泛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以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然而,丙烯酸盐与水泥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水泥是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水泥的性能是由其水化进程决定的。
在水化过程中,水分子与水泥中的矿物质反应产生水化产物,从而形成坚固的水泥石。
丙烯酸盐的加入对水泥的水化进程可能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泥的性能。
因此,深入研究丙烯酸盐对水泥性能及水化进程的影响,对于优化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型高性能建筑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究丙烯酸盐对水泥性能及水化进程的影响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丙烯酸盐对水泥强度的影响:通过测量不同含量丙烯酸盐样品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研究丙烯酸盐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2、丙烯酸盐对水泥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研究丙烯酸盐对水泥中的水化产物形成和结构的影响。
3、丙烯酸盐对水泥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水泥石的微观结构,研究丙烯酸盐对水泥微观结构的影响。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方法,制备不同含量的丙烯酸盐样品,研究丙烯酸盐对水泥性能及水化进程的影响。
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究丙烯酸盐与水泥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三、研究预期结果预期本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丙烯酸盐可以显著改善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2、丙烯酸盐的加入会改变水泥的水化进程和水化产物的结构,进而影响水泥的性能。
3、丙烯酸盐与水泥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包括丙烯酸盐的聚集行为、与水泥中矿物质的相互作用等。
四、研究的意义1、为优化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型高性能建筑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2、为深入理解丙烯酸盐与水泥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混凝土水化反应的基本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业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水泥、砂、石等,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但是,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需要通过混凝土水化反应来实现。
混凝土水化反应是指水泥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化产物,从而形成一种坚硬的物质。
混凝土水化反应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下面将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混凝土水化反应的基本原理1. 水泥的成分及其作用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与水反应生成水化产物,从而形成混凝土的硬化体。
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包括三种主要物质,分别是矿物质水泥熟料、石膏和辅助材料,其中矿物质水泥熟料是水泥的主要成分。
矿物质水泥熟料主要由以下几种化合物组成:(1) 硅酸钙(CaSiO3)(2) 硅酸三钙(Ca3SiO5)(3) 铝酸三钙(Ca3Al2O6)(4) 铁酸三钙(Ca3Fe2O6)其中,硅酸三钙和硅酸钙是水泥中主要的硅酸盐矿物,它们的含量占水泥总量的70%以上,对水泥的早强和长强起着重要作用。
2. 水化反应的化学过程水化反应是指水泥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产物的过程。
水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3S + 6H → C3S2H3 + 3Ca(OH)2 + QC2S + 4H → C3S2H3 + Ca(OH)2 + QC3A + 3H → C3AH6 + QC4AF + 2H → C3AH6 + Ca(OH)2 + Q其中,C3S、C2S、C3A和C4AF分别代表水泥中的四种主要成分,H 代表水,Q代表放热量,C3S2H3、C3AH6是水化产物,Ca(OH)2是副产物。
水化反应的主要过程如下:(1) 初始反应阶段当水泥与水混合时,水分子会进入水泥颗粒内部,使得水泥颗粒表面的SiO2和Al2O3等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一定浓度的钙离子、硅酸根离子、铝酸根离子等离子体系。
这些离子会与水中的氢氧根离子(H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iO2·nH2O、Al2O3·nH2O等胶体物质,这个过程称为水泥颗粒的润湿和开裂。
常用混凝土外加剂作用机理及注意事项探讨一、常用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机理1、减水剂水泥粒子对高效减水剂的吸附以及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作用,水泥加水转变成水泥浆后形成一种絮凝状结构。
当减水剂分子被浆体中的水泥粒子吸附,即在其表面形成扩散双电层,成为一个个极性分子或分子团,憎水端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而亲水端朝向水溶液,形成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的吸附膜。
这就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释放出絮凝体中被包裹的水分子。
同时,出于表面活性剂的定向吸附,使水泥颗粒朝外一侧带有同种电荷,产生了相斥作用。
其结果使水泥浆体形成一种不稳定的悬浮状态;水泥颗粒表面的润滑作用,减水剂的极性亲水端朝向水溶液,多以氢键形式与水分子缔合,再加上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缔合,构成了水泥微粒表面的一层水膜,阻止水泥颗粒间的直接接触,起到润滑作用。
2、引气剂由于它的表面活性,能定向吸附在水-气界面上,而且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溶液易形成众多的新表面(即水在搅拌下易产生气泡);同时,引气剂分子定向排列在气泡上,形成单分子吸附膜,使液膜坚固而不易破裂。
在溶液中产生气泡后,由于大大扩展了两相的界面,使表面能随之增加,而对任何一个体系来说都有一个自由能自动趋于最小才能保持体系稳定的趋势。
那么要产生稳定气泡必须使气液界面的表面能尽可能低。
3、缓凝剂硅酸盐水泥的早期水化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始反应期,水泥与水混合后立即发生水化反应,C3S生成水化硅酸钙并释放出Ca(OH)2;C3A矿物溶解于水,并迅速与己溶解的石膏反应析出钙矾石,附着在水泥粒子表面形成薄膜包裹层;休止期,由于初始反应期形成的薄膜包裹层阻碍了水泥与水的进一步水化,水泥浆的可塑性基本上保持不变;凝结期,约在水泥加水混合后6小时~8小时,水泥出现凝结现象。
当水泥粒子表面的薄膜包裹层破裂时,则继续水化,从而出现了凝结期;硬化期,凝结期以后,进入硬化期,这时水泥的水化速度缓慢,但仍不断进行,水化物不断填充毛细孔,强度不断提高。
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影响水泥水化进程的研究报告
羟乙基甲基纤维素是一种优良的保水增稠材料,用于水泥砂浆中能改善其工作性、保水性、收缩性、粘结强度,并调节其凝结时间、可操作时间等物理力学性能,常用于各种干混砂浆如瓷砖胶胶、防护砂浆、防水砂筑、灌胶材料等。
作为水泥砂浆的胶凝材料,水泥水化程度大小,水化产物种类、数量、微观结构等是决定水泥砂浆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羟乙基甲基纤维素能够改变水泥砂浆性能的原因正是在于其能影响到新拌水泥浆体的粘稠度和水泥水化产物、微观结构等一些文献利用量热学和形态学来研究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对水泥水化过程的热效应、水化产物以及微观结构演变规律等的影响,分析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对水泥水化过程的作用规律,与量热学和形态学等水泥水化进程研究的方法不同,交流阻抗法把水泥基材料当作一种多孔介质。
通过研究其孔和毛细结构以及界面区电解质溶液的电性质来揭示水泥水化进程。
本文旨在利用交流阻抗法来研究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泥桨体水化进程,通过分析其交流阻抗谱图以及孔溶液电阻、电化学反应电阻、分形维数值等交流阻抗参数的演变过程,探讨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及其掺量影响水泥水化的作用机理,并利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水泥浆体的微观形貌,与交流阻抗法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混凝土中外加剂的作用原理及应用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可塑性。
但是,传统的混凝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强度低、易开裂、耐久性差等问题。
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人们发明了外加剂。
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的一种物质,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提高强度、减少开裂、延长使用寿命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中外加剂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二、外加剂的种类1. 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外加剂,主要作用是减少混凝土的水灰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降低混凝土的粘稠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减水剂可以分为有机减水剂和无机减水剂两类。
有机减水剂主要由聚羧酸和聚氧乙烯醇等化学物质组成,无机减水剂主要是水玻璃和磷酸盐等化学物质。
2. 强化剂强化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久性的外加剂。
强化剂可以分为氯离子型强化剂和硅酸盐型强化剂两类。
氯离子型强化剂主要是氯化钙和氯化钠等化学物质,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硅酸盐型强化剂主要是硅酸钠和硅酸钾等化学物质,能够提高混凝土的长期强度和耐久性。
3. 其他外加剂除了减水剂和强化剂之外,还有其他的外加剂,如膨胀剂、缓凝剂、防水剂、防冻剂等。
膨胀剂是一种能够使混凝土体积膨胀的外加剂,主要用于制造轻质混凝土;缓凝剂是一种能够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主要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制造;防水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的外加剂,主要用于地下室、水池等建筑物的建造;防冻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外加剂,主要用于寒冷地区的建筑物建造。
三、外加剂作用原理1. 减水剂的作用原理减水剂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混凝土中的水灰比,从而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
减水剂中的聚羧酸分子可以与水泥颗粒形成静电吸引力,使水泥颗粒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从而减少混凝土的黏性和内摩擦力,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
同时,减水剂还可以降低混凝土的表面张力和黏度,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混凝土水化过程中化学反应的研究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和基础设施等领域。
而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水泥、骨料、水和其他添加剂。
当水和水泥混合后,混凝土开始发生水化反应,这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水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以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 混凝土水化的基本原理混凝土水化过程是指水和水泥发生反应,形成水化产物的过程。
水化反应是一个连续的化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水化初期、水化中期和水化后期。
在水化初期,水与水泥中的主要化合物——硅酸钙、硅酸二钙等发生反应,形成水化产物。
水化中期是指水化产物的形成、生长和发展过程。
而在水化后期,水化产物逐渐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
2. 水化反应的主要化学过程混凝土的水化反应主要涉及水泥与水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生以下几种化学反应:① 晶体化学反应:水化过程中,水泥中的无定形物质逐渐转变为晶体。
这个过程是一个扩散和重组的过程,它使混凝土得以增强和硬化。
② 凝胶化学反应:水泥中的硅酸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类似凝胶的水化产物,这些凝胶填充了混凝土中的孔隙,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③ C-S-H凝胶的形成:水泥中的硅酸钙与水中的硅酸根离子反应,形成C-S-H凝胶。
这是混凝土水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它起到增强混凝土结构和提高抗渗性能的作用。
④ 再水化反应:水化产物与剩余的水发生反应,产生更多的C-S-H凝胶,增加混凝土的硬度和强度。
3. 水化反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是水化反应对混凝土性能的一些主要影响:① 强度发展:水化反应是混凝土强度发展的主要原因。
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产生的水化产物填充了混凝土中的孔隙,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② 抗渗性能:水化反应导致混凝土中产生更多的C-S-H凝胶,填充了混凝土中的微观孔隙,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③ 耐久性:水化反应填充了混凝土中的孔隙,减少了混凝土中气体和水的渗透,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中外加剂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其强度、耐久性、耐腐蚀性等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混凝土中外加剂的应用。
本文将对混凝土中外加剂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全面的探讨。
二、外加剂的种类1.水泥外加剂水泥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的能够调整水泥水化反应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水泥外加剂有矿物掺合料、缓凝剂、早强剂、膨胀剂、防水剂等。
这些外加剂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性能。
2.矿物质掺合料矿物质掺合料是指将工业废渣、矿渣等矿物质材料加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
常见的矿物质掺合料有粉煤灰、硅灰、矿渣粉等。
这些矿物质掺合料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提高抗渗性、增强混凝土的韧性等。
3.化学外加剂化学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的能够调整水泥水化反应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化学外加剂有缓凝剂、早强剂、膨胀剂、防水剂等。
这些化学外加剂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性能。
三、外加剂的应用1.提高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早强剂、缓凝剂等外加剂,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
例如,利用早强剂可以使混凝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2.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防水剂、膨胀剂等外加剂,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例如,利用防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防止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从而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降低混凝土成本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掺合料等外加剂,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成本。
例如,利用粉煤灰等矿物质掺合料可以替代部分水泥,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成本。
四、外加剂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混凝土中外加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混凝土中外加剂的研究:1.新型外加剂的研究学者们正在探索新型的外加剂,以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例如,有学者研究了微纳米颗粒的应用,发现添加微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
外加剂减水率对水泥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摘要:目前,混凝土已应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建筑工程。
随着新结构、新工艺的发展,要求混凝土具有降低水化热、大流动度、早强、高强、抗渗、抗裂、轻质和高耐久性等不同需求的性能。
普通混凝土在某些方面已不能满足要求,这就要求对混凝土作出更加有效地改善。
现今混凝土中除了必备材料之外,外加剂也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浅要介绍不同的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作用原理;性能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混凝土搅拌前或拌制时加入的一种用以改善新拌混凝土或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材料。
按其主要功能分为改善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外加剂;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阻锈剂和防水剂等;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如粘结剂、消泡剂、脱模剂、着色剂和防潮剂等)。
外加剂已经成为混凝土除了水泥、砂、石、水的第五元素。
它的发展给工程带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而减水剂是目前研究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
因此,研究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义很大。
一、慨述各种外加剂的掺入原理上主要是对水泥产生化学或物理上的作用,其中物理作用又分为参与水化反应和不参与水化反应,化学作用则产生新的物质,从而达到施工所需的目的。
减水剂即是参与水化反应的物理作用,它是指在混凝土和易性及水泥用量不变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和易性及强度不变条件下,节约水泥用量的外加剂。
根据其减水及增强能力,分为普通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普通减水剂的掺量一般为0.1%~0.3%,高效能减水剂的掺量一般为0.3%~1.5%,现用最多的减水剂为高效聚羧酸减水剂。
目前项目用的最多的便是该减水剂,主要工作原理为:减水剂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具有很好的作用,正常的如果不掺减水剂水泥和水作用不够充分会有结块,水泥离子将部分水分包裹不能起到很好的水化作用,掺入减水剂后,减水剂中的化学物质会吸附到水泥表面,使得相近的水泥颗粒由于相斥而分解,将被包裹的水分子释放出来,是这部分水分可以参与水化反应,从而减少了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达到很好的流动性。
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探究混凝土外加剂是指添加到混凝土中的化学物质,用于改变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素。
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处理时间、流动性、耐水性、冷凝性等。
外加剂可以是单一的化学物质,也可以是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
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取决于其化学特性和添加量。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影响:1. 水泥外加剂水泥外加剂是指添加到水泥中的化学物质,用于提高混凝土强度和减少混凝土收缩。
常见的水泥外加剂包括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水泥和加速剂等。
矿物掺合料是通过加入工业废渣或天然材料,如硅灰石、煤矸石等使混凝土更具强度和耐久性。
高性能水泥是指强度高于普通水泥的水泥,其由混合多种在烧结时使用的添加剂制成。
加速剂可以在混凝土处理时间短的情况下提高混凝土强度,加速剂的添加量通常在5-15%之间。
2. 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可以从环境角度出发,减少混泥土制造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同时提高混泥土的力学性能。
例如,膨胀石墨的添加量可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加2-25%。
3. 纤维纤维是一些纤维状的材料,如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等,用于改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韧性和耐久性。
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相比,抗拉强度提高的效果更为显著。
然而,钢纤维的添加与生产成本稍高于聚丙烯纤维。
4. 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外加剂,主要用于改变混凝土流动性,减少混凝土处理时间和水灰比。
减水剂的添加能使混凝土强度提高,水灰比降低,并减少混凝土波动和沉降。
5. 氧化剂氧化剂是一种外加剂,主要用于改善混凝土耐久性。
氧化剂可以减少混凝土抗氧化性、抗腐蚀性和抗紫外线性能的损失。
总之,混凝土外加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显著地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耐水性、耐磨性以及抗裂性。
在选择使用外加剂时应注意它们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避免选择对混凝土产生反作用的外加剂。
基于建筑材料水泥初期水化和溶解的研究摘要:水泥初期水化和溶解的研究是建筑材料应用水平提升的关键。
水泥作为建筑主要材料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水泥应用效果将会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
水泥初期水化和溶解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应用减水剂等添加剂起到缓凝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材料;水泥;初期水化溶解水泥初期水化和溶解需要添加适当地化学外加剂,特别是减水剂的应用能够提升水泥的质量。
对于水泥初期水化和溶解的研究需要根据温度变化的不同进行综合考虑。
1.水泥初期水化水泥由于能够生成水合物,才会凝结、变硬而成为结构材料。
水泥和水混合在一起时,立即发生水化反应。
水泥和水混合成水泥浆。
水泥浆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僵化、凝结,以致最后硬化。
水泥水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它包括水泥中某些成分的溶解。
在解决方案和各种电解质离子相互作用的化学反应;在溶液和固体表面附近的水泥水化物和其他沉积物的形成;水合物的沉积物在固体表面的沉积和渗透膜的形成;通过渗透膜和沉积物的连续沉积的水泥组分的形成,不断溶解;的水合物晶体的生长和形态;水合物的晶体可以绕过固体颗粒,从而形成三维结构等。
水泥的水化过程对最早的水泥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它一直是水泥工业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直到最近,有关的研究工作仍然十分活跃。
影响水泥水化的因素很多,包括:①水泥的组成、颗粒的细度;②水/水泥的重量比,叫做水灰比,用W/C表示,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控制量;③外加剂的种类、数量及加入方式;④温度、湿度、搅拌情况等等。
由于各研究者面对的水泥和添加剂组成的不同,以及研究手段的不同,使得研究结果难以取得一致,有的结论甚至矛盾。
研究水泥水化过程的常用方法有:X一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技术、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电导、电泳、溶液中的吸附量测定技术等。
用于研究水泥材料的微孔结构和力学性质的常用方法有表面积测定、汞渗入法以及有关抗压强度、折断强度和抗渗强度测量的各种专用设备。
混凝土中的化学外加剂对性能的影响如何在建筑领域,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材料。
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化学外加剂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化学外加剂就像是混凝土的“秘密武器”,能够在不改变混凝土基本组成的情况下,对其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混凝土的性能涵盖了多个方面,比如流动性、强度、耐久性等等。
而化学外加剂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等。
首先,我们来谈谈减水剂。
减水剂可以说是混凝土外加剂中的“明星产品”。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拌合用水量。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水泥用量下,使用减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其更容易浇筑和成型。
同时,由于水灰比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也会相应提高。
比如说,在高强混凝土的制备中,减水剂的使用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减少用水量,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减少,结构更加致密,从而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抗拉等强度性能。
缓凝剂则能够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这在一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或者需要长距离运输的情况下非常有用。
例如,在炎热的夏季施工,混凝土的凝结速度会加快,可能导致施工难以操作。
此时加入缓凝剂,可以减缓水泥的水化反应,使混凝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浇筑和振捣,保证施工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缓凝剂的用量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发展缓慢,甚至出现长期不凝结的情况,这会给工程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
早强剂的作用与缓凝剂恰恰相反,它能够加速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在一些需要快速拆模或者提前投入使用的工程中,早强剂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预制构件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常常会使用早强剂来缩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然而,早强剂的使用也需要谨慎,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不足,或者产生裂缝等缺陷。
引气剂的加入可以在混凝土中引入微小的气泡。
这些气泡在混凝土硬化后能够改善其抗冻性和抗渗性。
在寒冷地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至关重要。
引气剂引入的气泡能够缓冲冻融循环过程中的膨胀压力,减少混凝土的破坏。
对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的优化和改进一直是建筑领域关注的焦点。
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为混凝土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多方面影响。
一、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混凝土外加剂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等。
减水剂能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拌合用水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吸附分散作用,使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溶剂化水膜,降低水泥颗粒之间的摩擦力,释放出包裹在水泥颗粒中的水分,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缓凝剂能够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便于施工操作。
其通过抑制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减缓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
早强剂则能加速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缩短养护时间。
它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加快水泥早期的硬化速度。
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引入微小气泡,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抗冻性。
这些气泡能够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在混凝土受冻时起到缓冲作用,减轻冻胀破坏。
二、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工作性能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减水剂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
使得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筑过程中更加顺畅,减少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同时,良好的流动性也有助于混凝土在模板内填充得更加均匀,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缓凝剂的使用可以根据施工需要调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延缓凝结能够有效降低水化热的集中释放,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对于炎热天气下的施工,缓凝剂能够防止混凝土过早硬化,保证施工质量。
引气剂引入的微小气泡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使其更容易搅拌和浇筑。
并且,气泡的存在还能减少混凝土的泌水和离析现象,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三、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力学性能是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等。
2017·0145化学新课标Chenmical Intermediate当代化工研究硅酸盐水泥水化历程中化学外加剂的影响研究*王晓玲(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55002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大型建筑工程不断增加,给水泥工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水泥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国内外水泥研究的诸多优秀成功,全面系统的研究化学外加剂作用下水泥的水化历程及其浆体结构形成与发展规律,并深入探讨化学外加剂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历程影响。
关键词:硅酸盐水泥;化学外加剂;水化历程中图分类号:T 文献标识码:A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Additive in the Hydration Process of Portland cementWang Xiaoling(Guizhou Polytechnic of Construction, Guizhou, 550023)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constant increase of international large scal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has brought greatopportunit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ement industry, meanwhile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for cement production. Based on lots of outstanding and success cases of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has taken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al studies on the cement hydration process, paste structur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regularity under the action of chemical additive, besides, it has taken further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hemical additive on Portland cement hydration process.Key words :Portland cement ;chemical additive ; hydration process硅酸盐水泥在加入水之后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水化反应,水化反应的结果是水泥和混凝土的硬化表现。
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张莉
【摘要】:本论文以国家“973”项目为课题背景,针对C_3S含量较高的硅酸盐水泥,采用多种测试评价方法,开展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浆体初始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采用自动高效水化热测定仪以及无电极电阻率测定仪,将传统的水化热模型与初始结构形成模型结合起来,运用水化热模型的热敏感性与结构形成模型的结构敏感性,更加真实地描述了水泥浆体初始结构的瞬时形成状态;结合化学减缩与力学性能测试,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调控作用;运用微观测试方法,深入探讨了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历程影响的作用机理。
研究表明,普通减水剂与高效减水剂对水化历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木钙主要是延缓C_3S水化,但其降低了二水石膏的溶解度,掺量较高时促进C_3A 始水解,加速AFt生成并向AFm转化,并且促进了六方水化铝酸钙的生成,并由于其引气作用,导致后期性能的下降。
高效减水剂由于其高度减水分散作用,水泥初始水化速度加快,但其后由于减水剂的吸附及初期水化产物膜的增厚,水化速度降低,从而有利于浆体结构的密实与后期性能的发展。
相同掺量下,X404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其良好的空间位阻效应,与UNF-5萘系减水剂相比可有效控制水泥水化历程,与水泥适应性较好。
缓凝剂对水泥水化历程有较好的延缓作用。
研究表明,缓凝剂可以减慢也可以加速C_3A水化,但均能延缓C_3S水化。
锌盐主要是生成不溶性水化产物Ca(Zn(OH)_3)_2·2H_2O覆盖在水泥粒子表面而使水化受到延缓,且SO_4~(2-)离子浓度的增大有助于减弱Zn~(2+)的缓凝作用,因此ZnSO_4对水化的抑制作用弱于ZnCl_2。
Na_5P_3O_(10)与Ca~(2+)生成稳定络合物——CaNa_3P_3O_(10),而不同于Na_3PO_4与Ca~(2+)生成不溶性产物Ca_3(PO_
4)_2,从而使水化更加延缓。
蔗糖、柠檬酸对水泥水化历程的调控作用存在双临界效应:
一、在掺量较低时,表现为缓凝效果,当掺量较大时,则表现为促凝作用,但是浆体长时间
不硬化;二、缓凝效果存在临界掺量值,低于临界值时,缓凝效果随掺量增加而增加,超过此临界值时,缓凝效果随掺量增加而下降。
蔗糖、柠檬酸对化学减缩有较好的补偿作用,随着掺量的增加,初期化学减缩增大,其后化学减缩逐渐降低;而其对水化热历程的调控作用则表现为鞍状双峰现化学外相剂对术泥术厉很的形响及信用机玻研完象,随着掺量的增大,第一放热峰增强,第二放热峰宽化、弱化。
这是由于蔗搪、柠檬酸均抑制了C3S水化,促进了C3A水解。
但蔗搪促进了A王t的生成,而柠檬酸则可能因为降低了硫酸盐的溶解度而加速了AFt的生成并向AFm转化,并且促进了六方铝酸钙的生成。
研究表明,锌盐、N玛P3OI。
均使C3A水化受到延缓,而蔗糖、柠檬酸等有机缓凝剂则使C3A水解加速。
【关键词】:高C_3S含量水泥减水剂缓凝剂水化历程初始结构形成调控作用作用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Q172
【目录】:
第1章前言10-20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1.1 硅酸盐水泥水化的研究进展10-12
∙ 1.1.2 硅酸盐水泥水化过程的研究方法12-13
∙ 1.1.3 化学外加剂在混凝土材料和技术中的应用现状13-14 ∙ 1.1.4 化学外加剂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影响的研究14-16
∙ 1.2 研究背景16-17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7-18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8-20
∙第2章试验材料及方法20-26
∙ 2.1 试验材料20-21
∙ 2.1.1 水泥20
∙ 2.1.2 化学外加剂20
∙ 2.1.3 砂20-21
∙ 2.2 试验方法21-26
∙ 2.2.1 凝结时间21
∙ 2.2.2 水化热测试21
∙ 2.2.3 电性能测试21-23
∙ 2.2.4 化学减缩测试23-24
∙ 2.2.5 力学性能测试24
∙ 2.2.6 微观测试24-26
∙第3章测试评价体系的建立26-33
∙ 3.1 热性能测试26-27
∙ 3.2 初始结构电性能测试27-29
∙ 3.3 体积变化性能测试29-32
∙ 3.4 力学性能及微观测试32
∙ 3.5 小结32-33
∙第4章化学外加剂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33-54 ∙ 4.1 减水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33-40
∙ 4.1.1 木钙33-36
∙ 4.1.1.1 木钙对水化热性能的影响33-34
∙ 4.1.1.2 木钙对初始结构电性能的影响34-35
∙ 4.1.1.3 木钙对体积变化性能的影响35-36
∙ 4.1.2 UNF-536-37
∙ 4.1.2.1 UNF-5对水化热性能的影响36-37
∙ 4.1.2.2 UNF-5对初始结构电性能的影响37
∙ 4.1.3 X40437-39
∙ 4.1.3.1 X404对水化热性能的影响37-38
∙ 4.1.3.2 X404对初始结构电性能的影响38-39
∙ 4.1.4 减水剂对抗压强度的影响39-40
∙ 4.2 缓凝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40-52
∙ 4.2.1 锌盐40-42
∙ 4.2.1.1 凝结时间40
∙ 4.2.1.2 锌盐对水化热性能的影响40-42
∙ 4.2.1.3 锌盐对初始结构电性能的影响42
∙ 4.2.2 磷酸盐42-45
∙ 4.2.2.1 磷酸盐对水化热性能的影响42-43
∙ 4.2.2.2 磷酸盐对初始结构电性能的影响43-45
∙ 4.2.2.3 磷酸盐对体积变化性能的影响45
∙ 4.2.3 有机缓凝剂45-51
∙ 4.2.3.1 蔗糖45-49
∙ 4.2.3.1.1 凝结时间45-46
∙ 4.2.3.1.2 蔗糖对水化热性能的影响46-47
∙ 4.2.3.1.3 蔗糖对初始结构电性能的影响47-48
∙ 4.2.3.1.4 蔗糖对体积变化性能的影响48-49
∙ 4.2.3.2 柠檬酸49-51
∙ 4.2.3.2.1 柠檬酸对水化热性能的影响49
∙ 4.2.3.2.2 柠檬酸对初始结构电性能的影响49-50
∙ 4.2.3.2.3 柠檬酸对体积变化性能的影响50-51
∙ 4.2.4 缓凝剂对抗压强度的影响51-52
∙ 4.3 小结52-54
∙第5章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研究54-69 ∙ 5.1 减水剂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研究54-58
∙ 5.1.1 木钙54-56
∙ 5.1.1.1 木钙对水泥微观性能的影响54-55
∙ 5.1.1.2 木钙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分析55-56
∙ 5.1.2 UNF-556-57
∙ 5.1.2.1 XRD分析56-57
∙ 5.1.2.2 UNF-5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分析57
∙ 5.1.3 X40457-58
∙ 5.1.3.1 XRD分析57-58
∙ 5.1.3.2 X404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分析58
∙ 5.2 缓凝剂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研究58-67
∙ 5.2.1 锌盐58-61
∙ 5.2.1.1 锌盐对水泥微观性能的影响58-61
∙ 5.2.1.2 锌盐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分析61
∙ 5.2.2 磷酸盐(Na_5P_3O_(10))61-63
∙ 5.2.2.1 Na_5P_3O_(10)对水泥微观性能的影响61
∙ 5.2.2.2 Na_5P_3O_(10)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分析61-63 ∙ 5.2.3 有机缓凝剂63-65
∙ 5.2.3.1 蔗糖63-65
∙ 5.2.3.1.1 蔗糖对水泥微观性能的影响63-65
∙ 5.2.3.2 蔗糖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分析65
∙ 5.2.4 柠檬酸65-67
∙ 5.2.4.1 柠檬酸对水泥微观性能的影响65-67
∙ 5.2.4.2 柠檬酸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分析67
∙ 5.3 小结67-69
∙第6章结论69-72
∙参考文献72-76
∙附录一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76-77
∙附录二符号表77-78
∙致谢78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CAJ格式全文
(如何获取全文?欢迎:购买知网卡、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