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运输应激综合征
- 格式:pptx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32
摘要:牛运输应激是常见应激反应的一种,主要发生于长途转群的育肥犊牛,可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呼吸道病、肠道病,不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很容易影响后期生长;对此,本文从运输前采取抗应激措施,运输途中力求"稳、平、快",做好牛群落地后的抗应激以及运输后的调理工作等几个方面详述了运输应激的具体预防方法,也阐述了反应过激的病牛的治疗方案,以期为广大养牛朋友带来帮助。
关键词:牛;运输应激;危害;防控牛运输应激的危害及防控杨光(朝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辽宁朝阳122000)收稿日期:2022-09-23作者简介:杨光(1988.4—),女,满族,辽宁朝阳人,高级兽医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兽医、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等方面的工作。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5.050动物应激是机体在环境受到改变时所表现出的一种适应性生理反应,常见应激类型包括运输应激、热应激、天气应激、断水断料应激、饲料变更应激等。
对于育肥牛养殖来讲,运输应激是危害最大的应激。
为了能帮助大家更加科学地认识运输应激的危害,并采取科学方法进行防控,下面就此为话题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1背景运输应激是养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应激类型[1],我国地缘辽阔,不同地区饲养的牛种类不同,繁殖性母牛多在新疆、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山西北部、山东及河北部分地区饲养,育肥牛则遍布全国各地,一般犊牛出生后至半岁龄是一个保犊期,之后发往全国各地进行育肥,运输距离短则数百公里,长的能达3000km 以上,即使全程高速运输也需要1~2d 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期间牛一般不饮水,不喂料,全依靠机体自身抵抗力来对抗运输带来的身体反应。
在温度和湿度相对适宜的天气下,运输应激造成的危害一般不大,只要犊牛不存在基础性疾病,一般都能安全到达新场。
但若是遇到高温、高湿、高寒等天气,则运输应激往往较大,有些牛甚至在运输途中就出现死亡,有些牛在到达新场后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最终也会死亡,给养殖户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刘志勇1,陈彦丽1,董长兴2*(1.河北省唐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2.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唐山 063300)摘要: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是指在运输中,由于采食和饮水等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气候等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引起的系列不良反应。
该文阐述了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分析了发生原因,提出加强运输管理、合理装车、运输途中管理、运输后饲养管理、隔离观察等防治要点,给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健词: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临床症状;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刘志勇,陈彦丽,董长兴,等. 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2):83+85.唐山市是肉牛养殖大市,截至2020年底,全市肉牛存栏30.31万头,年出栏肉牛32.17万头,年产牛肉6.21万吨。
随着肉牛养殖业不断发展,唐山市肉牛养殖数量和养殖质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唐山市80%以上架子牛靠外地引进,肉牛异地运输频繁,由于养殖户防控意识淡薄,加之饲养管理不合理,极易诱发肉牛长途运输应激综合征,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阻碍本市畜牧业发展[1]。
一、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临床症状病牛精神萎靡,体温攀升至41.2~41.5℃,表现出稽留热、被毛粗乱、消瘦明显、行走无力、频繁起卧、双眼流泪、呼吸加速等症状。
部分病牛腹式呼吸,伴随流出脓性鼻液,肺部听诊时发现肺泡音微弱,同时伴有支气管呼吸啰音。
随着病情不断发展,病牛呼吸困难,颈部向外伸展,发出痛苦的呻吟声,体温逐渐下降,眼球凹陷,最终窒息死亡[2]。
二、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发生原因1、拥挤运输中,肉牛由于拥挤而发生应激综合征的概率很高。
随着车船移动,牛群拥挤程度越来越高,拥挤状态下牛的体温会升高,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代谢水平增高,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含量升高,对氧的通透性增强,最终导致机体缺氧。
2020.6作者简介:赵宁(1979.7-),女,安徽省阜南县人,硕士,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发病因素及其防治赵宁(山东省临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62600)摘要:随着人民对牛肉制品的需求不断提高,肉牛运输量增多,特别是进行长途运输,很容易在此过程中发生应激综合征。
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主要是由于肉牛在运输过程中采食、饮水等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加之气候等相关环境条件也发生改变,容易使肉牛发生一些食欲不振,抵抗力降低,体重减少,甚至出血发病或者死亡的反应。
本文总结运输应激综合症发病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方法措施,降低疾病给肉牛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发病因素;防治1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主要是由于肉牛在运输过程中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加之气候等相关环境条件也发生改变,容易使肉牛发生一些不良的反应,其发病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时防护意识不足,防控技术落后。
当前,我国肉牛养殖规模庞大,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部分肉牛养殖者的文化素养不高,在发展养牛业时,缺乏长远的规划,在肉牛运输期间防护意识不足,防控技术落后,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饲养管理模式比较粗放,因此在运输期间肉牛的发病率比较高。
(2)运输应激反应大,肉牛抵抗力下降,导致其发病。
长途运输花费的时间多,路途上的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多,如路途不畅通,运输车辆可能会频繁颠簸,肉牛可能会因此出现不适;再比如说气候环境变化,高温天气或者是寒冷天气都有可能会导致肉牛出现应激反应,这些都可能会导致肉牛体力下降,细菌和各种病毒可能会在此时乘虚而入,因此,引起肉牛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病理性反应[1]。
(3)病原微生物入侵,导致肉牛发病。
相关研究表明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的病原主要有支原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链球菌等,肉牛感染了这些病菌之后,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2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的防治2.1预防措施针对运输过程的具体情况,提早对疾病预防做好准备工作采取具体措施。
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的诊治作者:张娜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2期2017年9月6日,我县一肉牛养殖专业户从安徽丁里镇购入肉牛32头。
购入后第3天即发生气喘、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个别的有血便现象。
笔者于9月9日前往出诊,根据发病症状、解剖症状、病原分离与鉴定初步诊断为肉牛运输综合症。
现将该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前无前驱症状,于发病时突现高热,约39.5~41℃,甚至更高,以后均维持于同一水平,直至消散期结束,约为6~9d,间有稍短或稍长的病例。
最后1~2d内,体温急速下降至正常,出现骤退热。
也间有在2~5d内逐渐下降至正常,呈渐退热。
全身症状并不一致,病程较轻的,食欲稍有减少,精神不振。
较重病例,发病后情况迅速恶化,食欲减少或停止,精神萎顿,眼半闭,行动迟缓,呼吸急促而费力,皆为胸腹式呼吸。
粘膜充血。
发病2~3d,偶见铁锈色或黄红色鼻液,大多数病例于1~2d后,此鼻液即消失不见,以后有少量粘液或粘液脓性鼻液,常有低弱而疼痛的间歇性咳嗽。
呼吸显著增数,多为腹式呼吸。
若病情继续恶化则呼气极度困难,病牛呻吟俯卧伸颈,体温下降,眼球下陷,最后窒息死亡。
2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胸腔与肺部。
肺和胸膜轻度粘连,有少量积液;心包积水,液体黄色澄清;气管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肺部呈多部位坏死,坏死部呈圆型且向外突出;切开坏死部位,有干酪样物质。
严重者可见肺部广泛分布有干酪样或化脓性坏死灶。
但肺脏变化不如牛肺疫严重,有部分肺脏保持正常状态;腹腔积液,胆囊水肿。
3微生物学检验在无菌情况下,采集病死牛肺脏、肝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等组织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
经鉴定发现,病死牛肺脏分离到支原体;肝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分离到大肠杆菌。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支原体最敏感的药物是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对大肠杆菌最敏感的是硫酸粘杆菌素、头孢喹肟,其次是卡那霉素、头孢噻呋钠。
4诊断本病一般根据发病史、临床症状、鼻液、体温情况,结合病原分离与鉴定,不难确诊。
加拿大病理生物学家Hans Selye 早在1936年提出应激学说,其后被广泛研究。
动物在运输中涉及环境变化、温度等环境因子,恐惧、紧张等心里因素,拥挤、驱赶等载运行为等多种应急因素共同产生的阙刺激作用于动物机体,引发下丘脑和神经中枢的兴奋,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功能,引起生理形态、内分泌代谢和神经代谢等方面的变化。
主要症状有猝死、精神亢奋、高热、免疫力低下、生长性能下降和肠胃不适等[1]。
1运输应激成因牛在运输过程中多种因素会产生应激,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如下。
①禁食禁水。
饥渴是长途运输应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常为方便实际运输,条件有限或管理不当,一般采用长时间禁水、禁食,导致机体处于长时间处于缺水状态,消化液分泌减少,酸碱平衡紊乱,代谢产物无法顺畅排出,营养物质摄入被抑制,进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高渗性脱水等症状。
如果车船内湿度、温度过高,机体不断排汗,易出现脱水现象。
②高密度装载。
装在密度过高,导致牛心理产生压抑感,进而产生应激反应。
一般表现为机体疲乏,出现踩踏现象,如果运输时间超过12h ,更易发生上述状况。
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少数牛只会出现腹围缩小或趴卧现象,致使空间增大,降低拥挤程度。
但空间增大,会导致牛只频繁移动和趴卧,容易失去平衡,若地板光滑,有可能导致牛趴卧后再不能站立起来。
③不当的装卸方式。
装卸中的坡道地板、角度、高度及狭窄坡道的拥挤会导致牛只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出现复合应激反应。
此外,肉牛运输过程中,一般采用鞭打、拉拽、轰赶等方法进行牛只转运,无专用的坡道装置或上下坡道,易产生应激反应[2]。
④高温。
由于牛瘤胃发酵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可有效御寒,但牛汗腺不发达,高温较低温对牛只伤害更大。
高密度运输,相互拥挤,导致环境温度温度升高,牛只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
尤其,夏季运输时,中途停车会造成温度升高明显,可导致全身血液循环衰竭、脱水、肺水肿、心力衰竭、肺淤血等症状,如果未及时处理,将致牛死亡。
畜禽运输性应激产生的原因与危害作者:周保芹等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6年第10期摘要:随着畜牧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发展,畜禽应激综合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畜禽应激的危害正日益凸显并成为阻碍畜牧业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同时,随着国内外畜禽贸易的繁荣,运输畜禽日益频繁,晕车、高湿、高温、挤压、踩踏、饥饿及缺水引起的应激导致畜禽发病、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关键词:畜禽;运输性应激;原因;危害1 运输性应激产生的原因(1)内在因素。
主要由畜禽个体的基因型决定,如易患应激综合征的猪多表现为肌肉丰满、皮紧、腿短粗、屁股圆、背腰有肌沟,易惊恐、好斗、眼球突出、目光异常、难于管理。
不同品种种鸡的耐热性及对热应激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2)生活环境突变。
畜禽从已习惯的生活场所突然被强制混群装入车船,使机体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诱发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增强,发生应激反应。
如母鸡在产蛋前环境突变,会使产蛋时间滞后,甚至造成鸡蛋在子宫内滞留。
(3)饥渴。
饥渴是造成运输畜禽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车船运输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或条件所限,有时会使畜禽长期得不到饲料与饮水,尤其是在缺水情况下,体内酸碱平衡与水盐代谢紊乱,消化液分泌与营养成分吸收少,代谢产物的排泄发生障碍,使机体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等。
(4)噪声。
货运列车运行中所发出的噪声对动物来说已构成一种劣性刺激。
据报道,当噪音增加时,鸡群发生骚动,造成饲料的浪费,使总耗料量增加,导致料肉比和死亡率升高。
研究表明,噪声能使试验单位血浆肾上腺素、皮质醇和非酯化脂肪酸浓度升高,而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变化不大,因此认为,噪声在运输应激综合症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热应激。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普遍升高,不但南方炎热地区畜禽常发生热应激,比较凉爽的北方地区夏季也经常受到热应激危害。
特别是在运输途中,由于受外界气温和运输车厢内水分、粪尿蒸发的影响,往往使车厢内形成高热、高湿的小气候,引起畜禽体内积热,且散热困难,而导致脱水、心力衰竭、肺淤血、肺水肿、全身血液循环衰竭和消化机能减退等,常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其防治1. 引言1.1 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的定义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是指由于长途运输、环境变化、饲养条件改变等原因导致的肉牛身体和心理受到不良影响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的综合症候群。
运输应激对肉牛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免疫机能均会产生负面影响,严重影响肉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主要原因包括长途运输中的营养不足、水分丢失、运输车辆和环境条件的不适宜等因素。
在运输过程中,肉牛可能遭受挤压、混战、惊吓等压力,导致体内应激激素水平的升高,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针对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应通过改善运输条件、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合理安排运输计划等措施来预防和减轻症状。
在发现肉牛出现运输应激症状时,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包括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方式,以恢复肉牛的身体和心理功能,减轻其痛苦和压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的发生率,保障肉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1.2 研究背景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肉牛进行长途运输过程中。
在现代社会,随着肉牛生产和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研究背景部分将重点探讨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的研究现状和问题所在。
当前对于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于发病机制和干预措施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揭示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保障肉牛的运输安全,减少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和损失。
对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发病因素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应激反应性疾病,其发病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运输条件不佳:肉牛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遭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如高温、高湿、拥挤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肉牛产生应激反应。
中草药制剂治疗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浅论张永勇(湖南省邵阳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湖南邵阳422100)摘要:通过论述治疗黄牛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必要性,对比北方引进牛和贵州引进黄牛的适应性调查,论述中草药预防和治疗肉牛运输应激引发症的药物和疗法。
从组方设计、治疗方案、治疗病例等几方面分析病因,通过多次试验和对比,找到了中草药辨证治疗解决服黄牛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综合治愈率达95%以上。
关键词:贵州黄牛;中草药制剂;应激综合征1黄牛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概念贵州黄牛肉味美价廉,邵阳县人历史以来很喜欢吃贵州黄牛肉;北方牛因个体大,价格相对低廉,近年来,也有部分黄牛贩运户愿意北方调牛。
由于长途运输及水土不服,调运过来的牛部分会产生不适应,这样就产生了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
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是因长途贩运所致的多种应激原导致肉牛机体抵抗力下降,致使各种病原体趁虚而入,引起呼吸道、消化道乃至全身反应的综合征候群。
热、冷、饥、渴、挤压、惊吓、颠簸、合群、风、雨、饲料变更、体力耗费、环境改变、潜在疾病等应激因子在长途转运中集中体现,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流感病毒等)趁虚而入,导致产生体温稍升高、暑热泄泻、食欲减退或不食等单一症状或几种综合征状,严重的甚至出现泻痢、便血、关节炎、结膜炎、鼓气、胃肠黏膜水肿脱落、极度消瘦等症状。
2治疗贵州黄牛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必要性因贵州黄牛肉质好、耐粗饲,到邵阳县距离不10很远,贵州气候与邵阳县气候较相似,且贵州黄牛在当地收购价格不高,所以,近十年来,邵阳县贩牛户和养牛户都喜欢贩运和养殖贵州黄牛。
贵州黄牛肉质较一般地方黄牛肉及水牛肉肉质好,贵州黄牛牛肉高蛋白低脂肪、价格高,近三年邵阳市贵州黄牛肉价在45-50元/斤,毛重价17.3-18.5元/斤,且价格稳定。
据对牛肉价格和销售价格观察,以1头900斤贵州杂交黄牛为例:屠宰率45%则胴体重为900斤×45%=405斤,减去骨头和肌间脂肪65斤,牛肉为340斤,出肉率为37.8%。
猪运输应激综合征的病因、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作者:王跃海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6期王跃海(辽宁省黑山县动物检疫站,辽宁锦州121400)摘要:猪运输应激综合征是指生猪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如运输热、拥挤、追赶、惊恐、过度疲劳、噪声等,导致机体出现恶性高热和各种神经症状,肉品质降低等,甚至发生猝死。
该病在生猪采取集中运输时非常常见,特别是在气候炎热的季节更容易发生,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猪;运输应激综合症;病因分析;主要症状;西药治疗;中药治疗;加强预防中图分类号:S858. 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6-0135-011 病因分析追捕。
猪在出栏时需要称量体重,因此需要进行追赶、抓捕。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使猪都到惊吓,出现高声尖叫、逃跑等现象,导致心理和生理之间平衡被破坏,使其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造成内分泌和神经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如果猪适应能力差,会由于心理安定状态和生理稳定性都被破坏,导致内分泌、神经系统调节出现障碍。
机体分泌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导致内环境的稳定被破坏,破坏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发生病理性损伤,从而引起应激综合征。
噪声。
对于对噪音敏感的猪,噪声应激是导致其突然瘫痪或者倒毙的最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运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尤其是车辆喇叭发出的噪音,能够达到80-120分贝左右。
在这种强噪音的重复刺激下,会促使猪交感神经系统过于兴奋,导致颅内压和血压升高,呼吸加速,脉搏加快,发热、出汗,减少分泌唾液,抑制胃收缩。
尤其是大脑垂体系统机能发生紊乱,使其出现惊恐、兴奋、四处冲撞等异常现象,且人为无法控制这种顽固病态。
高湿高温。
如果外界温度较高,再加上车厢内粪尿、水分的蒸发,导致车厢内形成高湿高温的小气候,造成猪体温调节紊乱,热量积聚在体内无法散发。
例如,在5月底气候较热时进行运输,在外界温度最高达到30-32℃,尽管已经搭棚进行遮阴,并对车厢使用冷水冲洗,依旧会导致车厢内非常闷热,猪体表过于潮湿灼热,比较容易发生应激和死亡。
2020年第12期肉牛长途调运后,时常会因发生肉牛应激综合症造成严重的群发病或死亡现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损失。
该病以呼吸道疾病为主要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因此一定要重视该病,做好防控。
1发病因素首先,肉牛运输过程中,若是肉牛长期处于拥挤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若装载密度没有控制好,易造成肉牛机体疲乏,或出现踩踏现象。
长时间的运输颠簸容易导致牛抵抗力下降,增大了患病的可能性。
为便于运输,一般在长时间运输的过程中长时间无法摄取饮水和饲料,会使牛体内水盐代谢紊乱,消化液分泌减少,容易出现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
温度过高会对牛造成较大伤害,由于牛的汗腺不发达,长时间运输时环境拥挤会抑制机体散热,尤其夏季运输,牛易出现全身血液循环不畅、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情况。
若是不及时处理,会出现死亡。
不当装卸会对肉牛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坡道设计不合理发生粗鲁的驱赶、拉拽等行为。
或是没有使用专用的上下车坡道装置,会使牛产生应激反应。
2临床表现运输应激综合症患牛,体温会迅速升高至40℃以上,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迟缓,被毛粗乱没有光泽,伴有气喘咳嗽,呼气困难等情况,鼻孔扩张,呈腹式呼气,鼻部有粘性或脓性液体流出,严重时还伴有前胸下部、颈垂水肿等症状,便秘和腹泻两种情况交替出现。
病情严重的牛会出现胸部积水,进行叩诊有浊音出现,若是病情持续恶化,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眼球下陷,严重时会窒息死亡。
3防治措施治疗要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一旦发现病例,要迅速采取措施。
牛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发病情况,或是由于路面不平、急刹车等造成牛滑出现伤病时,要及时处理,不要惊吓、粗暴地抽打牛,可以使用钢管或者木棒等隔开卧地牛,避免其被踩踏。
之后进行简单的治疗,例如运用镇痛、解热、抗菌等方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用药。
运输之前要检查待运的牛健康状况,若是其体质较差或是患病,要暂停运输或是采取一些特殊的运输方式。
运输过程中,可能没有办法保证科学饲养,可以每天饲喂营养全面并且容易消化的饲料,且每天要保证有1~2次的饮水次数,为避免应激,有条件的可以在水中加入葡萄糖、补液盐等。
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其防治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Cattle Transport Stress Syndrome)是指在肉牛运输过程中由于环境变化、限制性运动、饮水限制、营养不良等引起的一系列应激反应所致的综合征。
本文将从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病因素1. 环境变化:包括运输车辆噪声、震动、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牛只的应激反应。
2. 运动限制:在运输车上,牛只常常处于局限的位置,无法自由活动和调整体位,造成体内废物堆积、肌肉无力、淤血等不适应物质的积累。
3. 饮水限制:运输过程中,牛只的饮水常常受到限制,导致体内水分不足,影响体内代谢和正常生理功能。
4. 营养不良:由于运输过程中饲料供给有限,牛只往往摄入不足的饲料,导致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足。
二、临床表现1. 精神异常:运输后的牛只表现出焦躁不安、异常哭叫、惊恐、抑郁等精神异常行为。
2. 厌食和消化不良:运输后的牛只食欲不振,出现厌食、呕吐、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3. 呼吸困难:牛只在运输过程中常常处于拥挤、憋闷的环境,容易导致呼吸困难、喘息等呼吸系统疾病。
4. 不适应物质积累:长时间局限在运输车内,牛只的排泄物无法及时排出,引起体内废物积聚,出现肌肉无力、淤血等症状。
三、防治措施1. 提前适应训练:在正式运输前,牛只需要进行适当的适应训练,使其对运输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2. 减轻运输压力:运输过程中,应减少噪声和震动,保持车内温度适宜,确保牛只的生理舒适。
3. 饮水供给:运输途中应提供足够的饮水,以保持牛只的水分供给。
4. 适当的饲料供给:运输过程中应提供适量的饲料,保证牛只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5. 监测和照顾:运输过程中,需要对牛只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合理的照顾和处理。
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是运输过程中牛只由于环境变化、限制性运动、饮水限制、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应激反应所致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精神异常、厌食和消化不良、呼吸困难、不适应物质积累等症状。
龙源期刊网
运输应激综合症防治措施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6年第09期
手机尾号为6988的读者问:我要运输一批猪,怎样防治运输应激综合症?
专家解答:(1)预防措施。
改善饲养管理,注意合理组群,保持猪舍内安静,防止噪音和骚扰。
出栏前12~24小时减食或禁食,可有效避免应激现象。
运输时,做好温度管理,妥善安排运输时间,防止日晒雨淋,并投喂青绿饲料,添加饮水。
(2)治疗措施。
首先用盐酸氯丙嗪注射液,1~3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也可肌肉注射复方氯丙嗪,0.5~10毫克/千克
体重。
配合耳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20~30毫升;也可注射安定、静松灵等药物。
保证供给猪群全价饲料,饲料中补充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可提高猪的抗应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