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生理学》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38
航空航天生理学航空航天生理学是一门研究航空航天环境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的学科。
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设计航天器和飞行器时,需要考虑乘员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确保他们在航天任务中能够安全、舒适地工作。
航空航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重力对人体的影响、空间环境中的生理适应、飞行员的认知和决策能力等。
重力对人体的影响是航空航天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在地球上,人体适应了1g的重力环境,各种生理系统都在这个环境中运作正常。
然而,在太空环境中,重力几乎为零,这对人体的生理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长时间的太空飞行中,乘员会出现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问题,这对他们的健康和工作能力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设计特殊的设备和训练计划,以帮助乘员在太空环境中保持身体的健康。
空间环境中的生理适应也是航空航天生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航天器的飞行轨迹通常会经过大气层外,进入真空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乘员会面临辐射、低氧和高二氧化碳浓度等问题。
这些因素都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通过设计合适的生命保障系统,来保证乘员在航天任务中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避免辐射的危害。
除了生理适应外,航空航天生理学还研究飞行员的认知和决策能力。
在航天任务中,飞行员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做出迅速准确的决策。
然而,航天环境的特殊性会对飞行员的认知和决策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设计合理的人机界面,以提高飞行员的工作效率和任务完成能力。
航空航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航空航天工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还对医学和人类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航空航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医疗领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一些疾病。
此外,航空航天生理学的研究也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例如,航空航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改善人们在高海拔地区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航空航天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航空航天环境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英语教学在航空航天生理学讨论课中的应用【摘要】在教学中践行教育国际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探讨了在航空航天生理学讨论课时如何利用英语教学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教学讨论课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045-02【abstract】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ject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ignificant for the training of personal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arouse interest of student and get better instructional effect through english teaching. our objective is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 enrich teaching style and uplift teaching quality.【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 workshop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style教育国际化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航空航天教案了解航空器的原理航空航天教案:了解航空器的原理航空器作为现代人类交通和探索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民航飞机、航天器还是直升机等,都是依靠特定的原理和技术工作的。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航空器的原理,包括飞行原理、机翼结构、动力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方面,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们全面认识和理解航空器的运行机制。
第一部分:飞行原理在深入了解航空器各个方面的原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航空器的飞行原理。
学生们将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和展示实例的方式,对以下三个基本的飞行原理进行深入学习。
1.升力原理:通过解释和展示飞机机翼的结构和气流流动的原理,学生们将理解机翼产生升力的机制,同时探讨升力与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2.阻力原理:分析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包括主要的型阻力、粘性阻力和干扰阻力,帮助学生们理解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所需克服的阻力。
3.推力原理:讲解不同飞行器所采用的推力系统,如喷气发动机、螺旋桨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推力系统对飞行器的作用和特点。
第二部分:机翼结构机翼是飞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学生们需要深入了解机翼的结构和其在飞行中的作用。
1.机翼构造:介绍机翼的基本构造,包括翼型、翼面积、翼展等概念,解析机翼内部的支撑结构和外部的蒙皮结构。
2.机翼的气动特性:讲解机翼的气动特性,如升力和阻力的变化规律,以及通过改变机翼的外形和控制表面来控制飞机的飞行状态。
第三部分:动力系统航空器不同于其他交通工具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其特殊的动力系统。
学生们将通过探究不同类型航空器的动力系统,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
1.喷气发动机:分析喷气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学习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扇发动机的区别以及其在不同航空器中的应用。
2.螺旋桨:讲解螺旋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螺旋桨发动机与喷气发动机之间的差异,了解其在直升机等航空器中的运行方式。
第四部分:控制系统航空器的控制系统对于其安全和稳定的飞行至关重要。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航空航天生理学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航空航天生理学”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航空航天生理学
生理学分支学科。
研究航空航天环境条件下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及其规律。
航空航天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航空航天中的低气压、缺氧、高低温、加速度、噪声、振动、臭氧、高速气流、紫外线、电离辐射等环境因素对人体及其组织器官功能的影响,人体对这些因素作用的适应能力和安全耐受限度,以及人体在航空航天环境中的工作能力等。
它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合理制定飞机和飞船座舱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研制个体防护装备和救生设备提供生理数据。
航空生理学研究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法国生理学家P.伯特首先利用低压舱进行了大量的高空生理实验。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航空实践中对生理学不断提出新的课题,从而推动了航空生理学的发展。
航天生理学是航空生理学的自然延续。
1948年美国航空军医学院组织召开了首次航天医学讨论会,次年设立航天医学系,研究航天飞行中的医学问题及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功能的影响,航天生理学随之诞生。
航空航天生理学主要从整体水平上研究人体的功能,研究航空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生理效应及其防护。
生物医学遥测技术、体表无创伤技术、生化检验技术以及离心机、低压舱及其他大型模拟设备的广泛应用,航空航天生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当前重点研究的课题是长时间超重、失重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防护等问题。
绪 论一、航空航天生理学及其发展简史航空航天生理学(aerospace physiology)主要研究航空航天特殊环境因素对人体影响的规律及其机制,并探讨防止其危害或不利影响的防护或对抗措施。
它既是航空航天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生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本门学科对保障飞行安全(flying safety),维护机组人员和乘客的健康与舒适,以及提高飞行劳动效率均有重要意义。
航空航天生理学及医学的发展应溯源于19世纪的高空生理研究。
第一次载人热气球升空试验成功于1783年。
从此,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展到陆地与水域之外的第三环境。
法国生理学家Paul Bert (1833—1886)于19世纪最先利用低压舱进行高空生理研究,并于1878年发表了《大气压力》一书。
虽然第一架由人操纵作动力飞行的飞机成功于1903年,但航空医学却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随后的期间。
一次大战期间,飞机被用于军事行动,一些交战国相继认识到医学对飞行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先后成立了专门的卫生机构,设置航空军医,制定军事飞行人员体格标准,开展了最早的飞行卫生保障工作,并对缺氧、供氧、寒冷、飞行服装、营养、飞行眼镜以及视功能、前庭功能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工作。
当时很重视缺氧耐力检查和飞行人员耐受情况的分级,进一步推动了高空生理研究工作。
自20世纪30年代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航空医学进入成长时期。
二次大战期间,主要交战国均注意大力组织航空生理与航空医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
这些工作的意义是深远的:1在应用方面,提出了重要的防护原理或概念,导致诸如密封增压座舱,以及常规与应急加压供氧、抗荷、弹射救生等航空防护救生装备的问世,其对航空事业发展的意义,已无须赘述;2在理论方面,不仅阐明了航空生理学的许多基本问题,也带动了循环、呼吸、温度生理等的基础研究;3在方法学方面,航空生理研究所发展起来的大型模拟设备(如低压舱、人体离心机)和监测技术(如血氧测定、气体组分测定)对后来发展无创和动态生理功能监测均有推动和借鉴作用;4推动了应用生理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