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导管吸氧法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
气道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一、鼻导管吸氧(中心供氧)鼻导管吸氧操作流程(中心供氧)【操作目的】1. 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2. 纠正机体缺氧。
【操作流程】1. 素质要求:衣帽整洁、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2.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呼吸情况、缺氧程度、鼻腔情况、合作程度3. 告知患者:吸氧目的,注意事项4.用物准备:氧气装置一套(流量表、湿化瓶)、一次性吸氧管或连接管、鼻导管、棉签、胶布、标签、用氧记录单操作前1. 核对床号、姓名2. 解释操作过程,取得合作3. 连接氧气装置,鼻导管4. 打开流量表,检查有无漏气,调节氧流量5. 选择、清洁鼻孔,备胶布6. 冷开水湿润鼻导管前端操作中7. 将鼻导管插入鼻腔,固定鼻导管于鼻翼、面颊部8. 记录用氧时间、氧流量9.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10. 根据医嘱评估病情、缺氧改善程度,给予停氧11. 取下鼻导管、关流量表、擦净脸部12. 卸下氧气表装置,湿化瓶消毒13. 记录停氧时间14.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操作后 1. 用物处理2. 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 切实做好用氧安全:防火、放油、防热、防震。
2. 持续吸氧者,每日清洁或更换鼻导管2次。
3. 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出鼻导管后关闭氧气开关。
【观察要点】1. 用氧过程中,准确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判断用氧效果。
2. 随时观察各连接管是否脱离。
鼻导管吸氧考核标准二、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操作流程【操作目的】1. 协助患者消炎、镇咳、祛痰,预防、治疗患者呼吸道感染。
2. 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操作流程】1. 素质要求:衣帽整洁、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2.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呼吸情况、合作程度3. 告知患者:雾化吸入目的,注意事项4.用物准备:方盘、治疗巾、雾化器、雾化螺旋管、面罩或口含嘴、药物、砂轮、酒精棉球、注射器、冷开水操作前1. 核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有效期2. 解释雾化过程,取得患者配合3. 水槽内加水,加入药液,安装管道4. 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5. 铺治疗巾6. 接电源,预热3min操作中7. 开雾化开关8. 调节雾量9. 指导患者用口吸气,用鼻呼气10. 用口含嘴或面罩吸入15~20min11. 观察呼吸配合吸入情况12. 关雾化器,撤电源13. 协助擦干面部,嘱患者漱口14.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操作后 1. 用物处理2. 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 水槽和雾化罐中切忌加温水或热水,水槽水温超过60℃时,应停机调换冷蒸馏水。
鼻导管氧气吸入法
一、操作准备
二、评估患者
三、操作要点
1、装表
2、接上氧气表,并旋紧,接上通气导管及温化瓶
3、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装置是否漏气,关流量表开关
4、选择鼻腔,检查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及异常。
5、用温棉签清洁鼻腔
6、检查一次性鼻塞管有效期,有无漏气
7、讲鼻塞管与氧气表连接
8、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视病情调节流量
9、讲鼻塞沾水塞于病人鼻孔
10、鼻塞管固定于鼻翼两侧或面颊部,将输氧管用别针固定于适当位置
11、记录给氧时间及流量、签名。
将输氧单及’’四防’’卡持于适当处,向病人及家属
交待用氧注意事项
12、整理床单,询问病人需要,观察病情及给氧效果,并处理用物。
13、停止用氧
①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桌上,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向病人做好解释。
②分离鼻腔管
③关紧流量表开关
④取鼻塞管放入弯盘内
⑤擦净病人鼻孔周围,必要时用松节油擦去胶布痕迹。
⑥取下输氧单及’’四防卡’’记录停氧时间,签名。
⑦整理床单位,询问病人需要,取下氧气表放入治疗盘内
14、处理用物
15、洗手,取口罩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最受操作流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及防火、防震、防热、防油。
2、持续用氧,每日更换鼻导管和温化瓶1-2次,并由另外一鼻孔插入。
3、应先调节流量后接鼻导管,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损伤肺组织。
4、病人进食,饮水等暂停给氧。
5、用氧后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不要自行调节氧流量,以免因吸氧不当加重病情。
吸氧(鼻导管、面罩)操作流程与指引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呼吸、缺氧程度;有无口、鼻、呼吸道畸形或者损伤;有无对胶布、塑胶制品的过敏史;心理状态与配合情况;对吸氧的认知能力:氧疗的目的及氧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教会患者环境、用物护理问题目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操作者: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治疗车上层:氧气表装置一套、吸氧管或吸氧面罩、四防卡、棉签、胶布、温开水、纱布、手电筒(吸氧装置性能完好)治疗车下层:感染性垃圾、生活垃圾、弯盘查对:医嘱必要时协助其排空二便安全,符合四禁要求推车至患者床前,查对床号、姓名、手腕带:取合适、舒适的体位检查口鼻腔粘膜用棉签蘸温开水湿润清洁鼻腔实施→操作备胶布:备两条胶布装表:装氧气表,连接管芯,连接湿化瓶,(湿化液1/2-1/3冷开水),开流量开关,检查有无漏气,关开关鼻塞吸氧:连接鼻塞→调节氧流量→将鼻塞塞入鼻孔鼻导管给氧:连接鼻导管→调节氧流量→量长度(鼻尖至耳垂2/3或2~3cm)→鼻导管蘸水后自选择鼻孔轻轻插入、无呛咳→用胶布定位→插氧管→妥善固定氧管→记录给氧时间及氧流量面罩给氧:面罩置患者口鼻部,并妥善固定→确定氧气流出通畅后再调节氧流量(最小6L/min)→连接氧气于面罩的进气接口→记录给氧时间及氧流量头罩罩在婴幼儿头部→调节氧流量→连接氧气于头罩的进气孔上分离吸氧管→调节氧流量→连接吸氧管→观察、记录给停氧:分离吸氧管,关闭氧流量开关,取下吸氧装置,记录停氧: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用物妥善清理、归原;洗手观察记录氧疗起止时间、氧疗效果等宣教针对护理问题进行宣教,交待注意事项效果评价患者:患者/家属对所做的解释及提供的护理满意,患者的缺氧症状改善,无不良反应发生;掌握宣教的内容操作:操作规范、熟练;选择的氧疗方法符合病情需要指引:一、操作要点:1、注意安全用氧,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氧气筒内压力很高,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防止爆炸;氧气筒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放于阴凉处,至少距火炉5m、距暖气1m,以防引起爆炸;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避免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鼻导管吸氧操作流程
鼻导管吸氧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以下是其具体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
在进行鼻导管吸氧操作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监测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同时,需要准备好氧气气瓶、鼻导管、洗手液、消毒酒精棉球等操作工具。
2.消毒操作
将鼻导管浸泡在酒精消毒液中,并用消毒酒精棉球对鼻导管和周围皮肤进行彻底消毒。
3.戴上鼻导管
戴上手套,握住鼻导管,将其插入患者鼻孔内,确保其位置正确。
鼻导管的长度应该与患者鼻孔到耳垂之间的距离相当。
4.调整氧气流量
将氧气气瓶连接至鼻导管接口,调整氧气流量至所需范围内。
一般来说,成年人吸氧流量为3-5升/分钟,儿童吸氧流量为1-2升/分钟。
5.观察患者反应
在吸氧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记录相关数据。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吸氧操作。
6.结束操作
吸氧结束后,将氧气气瓶关闭,拔出鼻导管,并对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同时,记录患者的吸氧情况和相关指标,以便后续评估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鼻导管吸氧操作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任何非专业人士不得私自进行此类操作。
鼻导管给氧操作流程
吹尘→安装氧表,上内芯管→装湿化瓶及橡胶管→关氧流量表小开关→开总开关→再开小开关检查是否通畅、漏气及全套装置是否适用→关小开关待用→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备胶布2条→检查清洁鼻孔→连接鼻导管或鼻塞→开小开关调节流量(小儿1-2L/min,成人2-4L/min重症4-6L/min)→润滑及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测量插入长度→插入鼻导管或鼻塞→胶布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记录给氧时间及流量并签全名→观察病情及给氧效果→交待注意事项。
停氧:取纱布拔出鼻导管,擦净鼻部→关总开关→放出余氧→关小开关→记录停氧时间、签全名→整理床单位→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分类处理→洗手。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做好“四防”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2、对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满”或“空”的标志。
3、用氧过程中应经常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每4小时检查一次氧装置是否漏气,鼻导管持续用氧者每班更换鼻导管1次双侧鼻孔交替插入,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导管阻塞而失去用氧作用。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Kg/c㎡即不可再用,以防止灰尘进入筒内,于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
5、用氧时应先调流量后插管,停氧时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
6、用氧过程中评估用氧效果,安全用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