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能操作评分标准_中心吸氧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2
一、氧气吸入法(中心吸氧)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年月日考核者:目的: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机体缺氧。
二、氧气吸入法(氧气瓶法)考核评分标准科室:时间:姓名:得分:考核者:目的: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机体缺氧。
三、酒精擦浴技术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年月日:考核者:目的:为高热病人降温。
四、一般洗手考核评价标准科室:姓名:得分:年月日:考核者:注:六/七步洗手法、干手方法不正确者均为不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80分为基本合格,80-100分为合格科室:姓名:得分:年月日:考核者:目的: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科室:姓名:得分:考核者:年月日:目的:通过皮下注射给予药物,用于局部麻醉和胰岛素治疗。
科室:姓名:得分:年月日:考核者:目的:通过肌肉注射给予患者实施药物治疗。
八、微量输液泵法考核评价标准科室:姓名:得分:年月日:考核者:目的:控制液体和药物输注速度,使其匀速准确输入。
九、超声吸入法考核评价标准科室:姓名:得分:年月日:考核者:目的:1、吸入药液、消炎祛痰、稀释痰液,湿化气道、减轻咳嗽。
2、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3、预防呼吸道感染。
4、应用抗癌药物治疗肺癌。
十、鼻饲技术考核评价标准目的: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
十一、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考核评价标准科室:姓名:得分:年月日:考核者:目的:1、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出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2、清理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作准备。
3、稀释和清除肠道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为高热病人降温。
科室:姓名:得分:年月日:考核者:目的:1、解除尿潴留2、协助诊断:取尿液标本做细菌培养、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
3、盆腔手术前准备,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膀胱4、休克、危重病人、大手术病人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
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吸氧操作流程1.患者评估:首先,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质量以及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2.确定吸氧方式与浓度:根据患者的状况以及医嘱,护士需要确定吸氧方式。
常见的吸氧方式包括鼻导管、面罩、气雾剂吸入器和氧气头盔等。
根据患者的需要,需要确定吸氧的氧浓度,通常为24%至100%不等。
3.准备吸氧设备:根据吸氧方式的不同,护士需要准备相应的吸氧设备。
如果是鼻导管,需要准备好鼻导管、氧气气瓶以及氧气调节器;如果是面罩,需要准备好面罩、氧气气瓶以及氧气调节器等。
4.卫生操作:在开始吸氧操作前,护士需要进行手部卫生,并佩戴好口罩和手套。
同时,还需确保吸氧设备的清洁与消毒,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5.吸氧操作:根据选择的吸氧方式,护士需要将氧气设备连接至患者,确保氧气流量的正确调节。
在吸氧的过程中,护士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呼吸以及氧饱和度,并及时调整吸氧设备的参数。
6.监测与记录:在吸氧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以及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在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相关数据。
7.吸氧结束:当患者的氧饱和度达到医嘱的要求或者病情好转后,可以结束吸氧操作。
护士需要及时关闭吸氧设备,给予患者必要的呼吸训练以及康复指导。
二、评分标准1.氧饱和度评分: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情况给予评分。
一般来说,正常成人的氧饱和度应在95%以上,如果低于该值,则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吸氧效果。
2.呼吸评分: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以及质量等指标给予评分。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应在每分钟12-20次之间,如果呼吸异常增快或减慢,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评分。
3.患者舒适度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呼吸困难程度以及身体姿势等来评估患者的舒适度。
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有明显呼吸困难,应及时调整吸氧方式或者浓度。
4.吸氧设备使用评估:评估吸氧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设备的质量、氧气流量的准确性以及是否有漏氧等情况。
中心供氧氧气吸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鼻导管观察患者无呛咳后固定于鼻翼、面颊部,别针固定橡胶管于被单上。
)(固定不牢扣2分)10、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手消毒,记录吸氧时间及氧流量;(少一项扣2分)11、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未做不得分,交待不全酌情扣分)12、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改善情况,记护理记录单;整理用物,规范洗手。
(少做一项扣2分)13、停止吸氧(15分):向患者说明原因,取得配合;(未做不得分)取下鼻导管(或鼻塞),清洁患者鼻翼、面颊,将流量表调至“0”,一手持表,另一手将氧气出口座外环向下压取下;(方法不对不得分)14、记录停止吸氧时间及吸氧效果;(未做不得分)16、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规范洗手;(一项未做扣1分)633全程质量15分1、关心患者,吸氧有效,安全;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操作满意。
(做不到不得分)2、操作熟练,插管动作轻柔,鼻粘膜无损伤;沟通熟练,有效。
(做不到不得分)3、严格遵守供养原则,供养前应先调节好氧流量,再将导管插入,避免大量氧气突然进入呼吸道,损伤肺组织。
(做不到不得分)3、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处理。
(做不到不得分)5541科室姓名工号考核者成绩心电监护技术操作评分标准7、开启监护仪,根据医嘱或病情调整各参数(保证监测波形清晰、无干扰),设置合理的心电指标报警界限,出现正常心电示波信号后开始监护;(一项不符合要求扣3分)8、整理床单位及用物,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交待注意事项;(一项做不到扣2分)9、规范洗手、记录。
(未记录、洗手各扣1分)10、停止心电监护:(10分)查对,告知患者原因,关闭机器开关;(少一项扣1分)分离导联线,摘除电极片,用干纱布擦拭粘贴电极片处皮肤;(未做不得分)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取舒适卧位,整理床铺;(一项未做扣1分)拔下电源线,清洁机器、整理用物;(一项未做扣1分)规范洗手、记录。
(一项未做扣1分)全程质量10分1、操作熟练,方法正确;(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2、以病人为中心,与患者交流时语言简练、表述清楚;(做不到不得分)3、用过的各种物品(包括导联线、电源线等)处理符合要求。
中心供氧鼻塞吸氧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
操作者地点年月日主考总分
补充:完成时间(从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操作结束作好记录)6分钟,每增加5秒,扣1分。
一、目的
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2、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出鼻导管,再关流量表,再关闭氧气总开关。
以免一旦旋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3、吸氧过程中,应观察缺氧状态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等。
如用鼻导管持续吸氧者,每8—12h更换导管1次,并由另一鼻孔插入。
以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鼻腔分泌物多者应经常清除,防止导管阻塞。
鼻塞每日更换。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全部用尽,压力降至5Kg/cm2时,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尘进入筒内,而造成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的危险。
5、对未用或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注明“满”或“空”的标志,以免急用时搬错而影响抢救。
6、在插鼻导管时,应观察鼻腔黏膜是否有损伤,如有创面,应插入健侧鼻孔。
7、患者饮水进食时,应暂停给氧。
8、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连续吸氧患者每天更换湿化瓶、湿化液及一次性吸氧管。
吸氧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吸氧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吸氧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加速康复过程。
然而,吸氧护理涉及到多个操作步骤,操作不当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制定一套吸氧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对于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水平至关重要。
二、评分标准说明为了规范吸氧护理操作过程,减少操作错误和风险,特制定以下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根据吸氧护理涉及的主要操作内容进行划分,每一项操作都会有对应的评分指标和评分等级。
2.1 吸氧设备操作评分1.评分指标:吸氧设备的选择和设置是否正确,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2.评分等级:根据设备设置的准确性和工作状态的稳定性进行评分,等级分为A、B、C、D四个级别,其中A 级为最优等级,D级为最差等级。
2.2 吸氧管道连接评分1.评分指标:吸氧管道的连接是否紧固,连接处是否有泄露。
2.评分等级:根据连接的紧固程度和泄露情况进行评分,等级分为A、B、C、D四个级别,其中A级为最优等级,D级为最差等级。
2.3 吸氧流量调节评分1.评分指标:吸氧流量的调节方法是否正确,吸氧流量是否符合患者的需要。
2.评分等级:根据吸氧流量调节的准确性和适应性进行评分,等级分为A、B、C、D四个级别,其中A级为最优等级,D级为最差等级。
2.4 患者吸氧配合评分1.评分指标:患者是否正确佩戴吸氧面罩或鼻导管,呼吸操作是否正确。
2.评分等级:根据患者配合程度和操作的正确性进行评分,等级分为A、B、C、D四个级别,其中A级为最优等级,D级为最差等级。
2.5 皮肤护理评分1.评分指标:患者皮肤是否受到刺激、损伤或过敏反应。
2.评分等级:根据皮肤刺激、损伤和过敏反应的程度进行评分,等级分为A、B、C、D四个级别,其中A级为最优等级,D级为最差等级。
2.6 护理记录评分1.评分指标:护理人员是否及时、准确地记录吸氧护理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