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治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90.46 KB
- 文档页数:2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29例临床资料,归纳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果MP感染临床表现在肺部、肺外及肺部合并肺外的比例分别为60.47%、19.38%、20.16%,低龄患儿以肺部症状为主,占68.6%,高龄患儿仅55.12%表现为肺部症状,而仅有肺外表现的患儿占26.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所有患儿MP-IgM检测结果阳性,给予大环内酯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后1w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8w后复查MP-IgM,104例转阴,12周阳性患儿复查,21例转阴。
结论MP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因此出现疑似症状时应考虑有MP感染的可能性,采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n,improv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129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2013 September-2014 September from pneumonia mycoplasma infection,summarize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diagnosis and treatment.Result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MP infection in the lungs,extra pulmonary and pulmonary complicated with extrapulmonary proportion were 60.47%,19.38%,20.16%,the younger children with pulmonary symptoms,accounted for 68.6%of children,aged only 55.12%for the performance of pulmonary symptoms,and only extrapulmonary manifestations of children accounted for 26.64%,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ve significant student(P<0.05).MP-IgM test results were positive,given azithromycin and symptomatic and supportive treatment after 1 weeks after 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or improved,8 weeks MP-IgM,negative in 104 cases,12 weeks of children with positive review,negative in 21 cases.Conclusion MP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manifestations,is not typical,so suspicious symptom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of MP infection,by detection of serum specific antibody,timely macrolide antibiotic treatment effect is better.Key words:Children;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Mycoplasma pneumoniae;Features;Diagnosis and treatmentMP是小兒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0%~30%的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MP感染所致[1],而且患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仅表现在肺部,还表现在全身多器官病变,误诊率较高[2]。
69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为69例患儿缓慢静滴阿奇霉素,剂量为11 mg/(kg?d),一天滴注一次;一个疗程为静脉滴注药物3天,然后停药4天;对症治疗包括雾化吸入、吸氧、平喘、镇咳及解热;在连用阿奇霉素5天之后,改为红霉素治疗,剂量为26 mg/(kg?d),每天滴注一次,连续3天。
结果:治疗后的3至5天,本组患儿的体温均出现了下降趋势,且咳嗽减轻;平均疗程为2.5周。
治疗后的10天至12天,为69例患儿复查胸片,胸片检查恢复正常。
结论: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键在于对症处理、加强支持治疗,并积极预防肺炎导致的脏器损害。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临床【中途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408-02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成为主要的炎症感染疾病之一[1];此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容易损伤患儿的机体系统与器官功能,对患儿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69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治疗情况,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69例患儿,男40例,女29例;患儿的年龄在3个月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岁。
临床表现如下,主要症状为咳嗽及发热,病程中发热的患儿共60例,体温在37.2℃至38.0℃之间的有18例;30例的体温在38.1℃至39.0℃之间,12例的体温超过了 39.0℃;其余9例没有出现发热症状,但所有患儿均有咳嗽。
x 线检查:30例患儿的双肺出现云絮状及斑点状阴影,21例表现为大叶性或节段性浸润,13例肺门影增浓增大,其余5例患者合并胸腔积液。
1.2方法为69例患儿缓慢静滴阿奇霉素,剂量为11 mg/(kg?d),一天滴注一次;一个疗程为静脉滴注药物3天,然后停药4天;对症治疗包括雾化吸入、吸氧、平喘、镇咳及解热等,此外还进行了相关的支持治疗。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并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与分析。
结果:82例患儿中6~13岁学龄儿童占主体,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和刺激性咳嗽。
外周血白细胞多数正常,少数有所上高。
痰培养支原体阳性者7例。
肺片主要呈现出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且右侧多于左侧。
26例患儿存在有肺外合并症,主要为渗出性胸膜炎。
所有患儿均基于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均痊愈出院。
讨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于学龄期儿童,当出现持续性发热并伴有刺激性咳嗽时,可依据x胸片检查结果以及血清学检验结果进行判断,确诊后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79-02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支原体(mycoplasma,mp)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程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的肺部炎症[1]。
mp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男48例,女34例,年龄0.4~13岁,其中0~1岁3例,2~3岁18例,4~6岁24例,7~13岁37例。
所有患儿中24例为春季收治,9例为夏季收治,18例为秋季收治,31例为冬季收治。
1.2诊断方法与结果。
(1)诊断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肺部、胸ct影像、肝肾功能、血清m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痰细菌培养以及痰支原体培养等检测。
(2)结果:①临床表现:患儿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和刺激性咳嗽,其中有4例伴有胸闷、胸痛现象。
发热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3周,同时多数发热程度为中等,驰张高热共15例;27例患儿干咳、痉咳,16例伴有黄绿色或白色黏痰。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探讨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
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检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行MP-IgM检验,再行被动凝集试验法检验,还进行血常规、血沉、血气分析、细菌培养、尿常规等常规检验。
结果: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发现,ELISA法的阳性率为36.36%,冷凝集试验法的阳性率为31.82%,两者均有较高特异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项检查缺少特异性。
结论: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可疑患儿,需及时利用影像学结合实验室检查其临床表现予以综合分析,及时确诊,ELISA 法与冷凝集试验法有较强的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临床检验特点肺炎支原体是造成呼吸道发生感染的侵袭性病原体之一,它不但能造成患儿呼吸系统发生病变,若病情严重时还会使得其余系统也相应发生病变[1]。
小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咳嗽,体温上升,发热类型大都包括弛张热与不规则热,同时并发咳痰、咽痛、胸闷、气喘等症状。
经X 线检查结果显示单侧胸部存在大片絮状阴影,通过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沉大部分正常,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没有较好特异性,因此,对该病的临床检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采取临床检验分析,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儿60例,女患儿50例;患儿4个月~7岁,平均年龄(3±1.2)岁;患儿病程14~40天,平均病程(21±3.1)天。
1.2 检验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行MP-IgM检验,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盒Sero MP IgM由上海科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5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探究【摘要】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于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人数比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患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病患采用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病患使用红霉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
结论阿奇霉素相较于红霉素对于儿童支原体肺炎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儿童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红霉素近年来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小儿肺炎发病率不断增加,发病范围不断扩大,并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
为此,我们将本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患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阿奇霉素在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的作用。
贡献愚智,以兹学界讨论,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研究对象我们选择了本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
其年龄分布区间为2-15岁,平均年龄8.2岁。
其中男性病患27例,平均年龄7.8岁,女性病患23例,平均年龄8.6岁。
所有病患在年龄、性别、病因、病程、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我们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人数比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患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病患采用红霉素治疗,治疗结束后收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恢复时间和副作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
1.3 治疗标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治愈情况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判。
主要指标为体温、炎症和x光胸片情况。
若3项均为正常则为痊愈,若3项中有两项恢复则为疗效显著,若仅有1项正常则为有效,3项均未恢复正常则为无效。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与分析目的分析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通过该病患儿的治疗分析与观察,提高诊疗水平。
方法对2014年1月~6月于我院就诊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23例支原体肺炎(MP)感染患儿经明确诊断并对症治疗后均得以痊愈。
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各异,临床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分析,以利于早期治疗。
MP感染临床抗生素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同时注意监测肺外各脏器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 pneumonia mycoplasma infection,through analysis and observe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the disease,improv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ethods In January 2014-June 2014 in our hospital of children is analyzed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process.Results 23 cases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MP)infection after definite diagnosis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to recover.Conclusi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ediatric pneumonia mycoplasma infection,clinical ne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ge,symptoms,signs,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image diagnosis to check the result,to facilitate early treatment.MP infection clinical antibiotic treatment choice for large ring lactone class antibiotic,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the monitoring of extrapulmonary each viscera function.Key words:Pneumonia mycoplasma;Clinical analysis;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 treatment process;Large ring lactone class antibiotic肺炎支原体(MP)感染已成为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常见原因[1],由其所引起的肺炎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重症表现患者可造成肺外损伤及多系统损害。
浅谈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方法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选择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接受红霉素治疗,研究组(45例)接受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症状的消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预后和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阿奇霉素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对90名儿童支原体肺炎进行了小组研究。
所选患者被诊断患有支原体肺炎。
在选定的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士2.54)岁,其中有40例患者小于4岁,另外50名患者为4-8岁。
病程为3-15天。
所选儿童的临床症状为发烧,咳嗽和咳嗽。
轻度咳嗽20例(22.2%)。
中度咳嗽40例(44.4%)。
严重咳嗽30例(33.3%)。
发烧80例,占88.9%。
儿童的温度范围为38.2至42.0°C,伴有不规则发烧。
症状持续2.5天。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9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
对照组接受不包含红霉素的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阿奇霉素治疗。
两组的年龄,病程和性别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主要结果如下:(1)临床诊断:入院后行胸部X线检查。
与普通的胸部X 射线照片相比,胸部CT可以获得更多信息并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但是CT检查应严格控制适应症。
血清学诊断也是必要的。
ELISA 检测指标为 Ig M、Ig G,在 MP 近期感染诊断中,单次测定 MP-Ig M 阳性的价值非常高,恢复期与急性期 MP-Ig M 或 Ig G 抗体滴度呈 4 倍或 4 倍以上增高或减低时,同样可确诊为MP 感染。
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76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选择2010~2012年儿科收治的住院患儿,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血清mp-igm,对76例mp-igm检测为阳性的患儿临床特点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76例病例患儿临床均以咳嗽为首发症状,伴发热49例,以低中度为主,热程1~2周;伴胸痛者24例、腹痛12例、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1例、喘息8例、头痛14例、皮疹3例。
肺部闻及湿啰音34例,哮鸣音15例,同时听到湿啰音和哮鸣音者6例,无啰音21例。
胸片提示肺内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24例、肺间质病变4例、肺门区炎变3例、胸腔积液3例、肺纹理增粗39例、无明显改变者3例。
76名病例血清mp-igm滴度均≥1:80,其中伴肝功能异常7例,心肌酶异常4例,肾功能异常4例。
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部分病例加用三代头孢菌素,辅以对症和支持疗法,所有患儿治愈出院。
结论:儿童呼吸道mp感染临床无特异性,常伴肺外器官、系统损害表现,要重视病原学检测依据,合理诊治。
关键词:儿童;alri;血清;mp-igm;临床【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89-01mp是儿童alri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该类病原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无效[1],因此儿科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明确病原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现对我院收治的76例alri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2010~2012年我院儿科收治的alri患儿,符合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2]、血清mp-igm检测为阳性的76例住院患儿。
1.2 方法:入选病例于入院后当天或次日抽取静脉血2ml,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血清mp-igm,滴度≥1:80判定为阳性,mp-igm明胶颗粒凝集试剂由日本富士必欧株式会社提供(serodia-mycoⅱ)试剂盒,标本检测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热;干咳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之一[1],也是基层卫生院的常见病种。
近年来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152例,其中男86例,女66例,发病年龄6岁以内62例,6岁以上(含6岁)90例。
1.2 临床表现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36例,体温37.6 ℃~39.2 ℃。
出现刺激性干咳146例,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后期为白色黏痰。
出现气喘16例,无持续性哮喘。
出现肺外症状36例,其中出现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20例,出现皮肤荨麻疹9例,出现尿液异常(尿液分析出现红细胞、蛋白)7例。
1.3 体征患儿一侧或两侧肺部可闻及湿啰音39例,呼吸音粗糙及呼吸音低19例,哮鸣音9例,其余病例肺部无明显体征。
1.4 辅助检查白细胞升高119例,c-反应蛋白升高73例。
35例行特异性抗体检查,均为阳性。
所有病例都行肺部x线检查,其中出现间质性浸润性病变102例,小叶性实质浸润性病变31例,肺段实质浸润性病变14例,胸膜病变5例。
1.5 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此外基层卫生院条件有限,很难开展特异性抗体检测及支原体培养,临床诊断较难。
更多的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排外性诊断及治疗性诊断。
1.6 治疗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 mg/(kg·d),1次/d,连用3 d,停药3 d。
咳嗽仍较明显的,继续静脉滴注阿奇霉素3 d,剂量同前,然后再停药3 d,改为序贯疗法。
疗程1~3周,部分患儿加服中药肺清合剂或麻杏百龙汤(麻黄5 g,杏仁10 g,地龙15 g,百部10 g,半夏10 g,茯苓10 g等)及静脉滴注炎琥宁10 mg/(kg·d)。
2 结果经治疗6~22 d,所有患儿均治愈。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是所有年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因。
因该病早期缺乏特异、标准的诊断方法,其诊断仅基于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故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本组对年我院明确诊断并治愈出院的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放射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支原体肺炎患儿例中男例,女例。
年龄:岁例,岁例,岁例,岁例。
住院前病程最短,最长,平均。
发热同时伴咳嗽例,单纯咳嗽例,伴有胸痛例。
发热时体温多为中等度,例为弛张高热;咳嗽以干咳为主,例有白色或黄粘痰。
例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有湿罗音例,干罗音例;例一侧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叩诊浊音或实音。
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例;升高()例,复查平均恢复正常;减少()例,复查平均恢复正常。
血沉()检查例中正常例,占例,占;例,占。
例行反应蛋白()检查,正常者例,占;例,占;例,占;其中白细胞数减低例均高于正常。
三、诊断及治疗全部患儿血清支原体抗体阳性(滴度!),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原体抗体阳性。
住院后均应用阿奇霉素静脉点滴,,共个疗程,每疗程间隔。
例伴肺不张者同时予以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最多次。
四、疗效判断全部患儿在发病内拍摄第张胸片,其中例同时胸部扫描。
治疗周后复查胸片,随后根据肺部病情定期复查,至病变吸收为止。
结果一、胸部线表现病灶部位:右肺例,左肺例,同时累及两肺例。
病灶在右上叶例,右中叶例,右下叶例;左上叶例,左中叶例,左下叶例;两叶或以上受累例。
结果显示右侧病变多于左侧X,下叶病变()多于上()、中叶()X。
病变性质:本组病变累及的部位主要有下述种:t肺泡炎症:本组例表现为肺泡炎症,其中例斑片状影,例为大片状密度不均影。
例中右侧例,占;左侧例,占;双侧例,占。
o间质炎症:本组所有患儿的肺纹理均粗多,例表现双肺颗粒状或点网状阴影。
@混合病变:本组例表现为斑片状阴影或大片实变影,病变周围或对侧肺部有点网状阴影,或同侧肺门阴影增大,但所有患儿的侧位片或片均未见肿大淋巴结。
肺炎论文支原体感染论文: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76例肺部支原体感染的儿童的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来讨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病原。
可导致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等疾病,同时有可能会并发肺外多器官、多系统疾病[1]。
在非流行年期间,肺炎支原体约占小儿肺炎病原的10%到20%,而在流行年则能达到30%以上。
因此,越来越多的儿科临床医师重视此病症。
为了深入地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76例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患儿进行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 病例选择及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近两年来医院呼吸科进行治疗的的alri患儿,76例住院患儿符合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2]、检测血清mp-igm为阳性。
1.2 方法:上述病例入院后在当天或次日抽取了静脉血2ml,同时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其血清mp-igm,滴度≥1:80判定为阳性,mp-igm明胶颗粒凝集试剂由日本富士必欧株式会社提供(serodia-mycoⅱ)试剂盒,标本检测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果2.1 一般资料:在本组的76例病例中,男患儿47例,女患儿29例,小于1岁的3例、1-3岁的14例、3-7岁的34例、7岁以上的25例。
其中,年龄最小的9个月,最大的14岁。
病程1-2周的31例,2-4周的38例,4周以上的7例,而病程最短的8天。
2.2 临床资料:76例病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患病早期多干咳少痰,而后多表现出剧烈咳嗽,部分患儿同时伴多痰。
其中伴有发热的49例(高热8例,中度发热28例,低热13例),热程低于1周的37例,多于1周的12例,最短的3天,最长的9天。
无发热的27例。
有腹痛12例,胸痛者24例,喘息8例,恶心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11例,皮疹3例,头痛14例。
肺部无啰音21例,哮鸣音15例,闻及湿啰音34例,同时听到哮鸣和湿啰音者6例。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和诊治效果,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门诊部和住院部收治的126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63例行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对照组63例单用红霉素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治愈率、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评估其诊治效果。
结果:观察组2天内退热52例,7天内退热60例,一个疗程后,痊愈63例(100%),平均住院时间16.5d,用药后出现恶心、腹痛、腹胀及厌食等不良反应3例(4.8%);对照组2天内退热28例,7天内退热47例,一个疗程后,痊愈51例(81.0%),其中有3例病情好转过程中因故转院,总有效率85.7%,平均住院时间28.5d,用药后出现恶心、腹痛、腹胀及厌食等不良反应17例(27.0%)。
两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发生漏诊。
采取及早诊治对患儿治疗与预后意义重大。
应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439-02支原体肺炎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1]。
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显著增高,且有局部流行趋势,受到了临床的广泛重视。
为进一步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和诊治效果,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我院对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门诊部和住院部收治的126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门诊部和住院部收治的126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