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传播学的学术源流
- 格式:ppt
- 大小:570.50 KB
- 文档页数:69
传播学基础绪论传播学概说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20世纪40年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传播学才应运而生,因为这时传播学的诞生才有了水到渠成的条件。
从主观条件看,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
随着封建专制时代的结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飞速发展并且日趋“整体化”,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科学,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这样,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科学认识成为可能。
从客观条件看,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极为突出。
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引起全社会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传播功能的高度重视。
学科背景与媒介背景的结合,就顺理成章的催生出了传播学。
但传播学的诞生地是美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媒介等方面的条件使传播学应运而生。
政治因素:美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总统大选,而选票直接关系一个人的政治命运,那么,准确地把握公众心理、有效的运用传播技巧、深入的了解媒介的特性,从而进行富有成效的传播,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就是在研究大选中传播活动时归纳总结出来的,美国的政治家都通过媒介来引导舆论。
经济因素:美国经济属于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也是传播学产生的根本条件。
为争夺市场,美国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注重质量的同时注重广告宣传。
这样就产生了公关部、广告部,进而需要公关学、广告学理论来指导传播行为,公关学、广告学又直接或间接推动了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军事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研究,拉扎斯菲尔德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霍夫兰在“二战”中对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的研究,为传播学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媒介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上,建成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
它的报纸的发行书、电视机的普及率等指标,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美国20世纪大众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则为传播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传播学的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事实:1946年,拉斯韦尔等人编著的《宣传·传播·舆论》一书,首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传播的5W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的《大众传播学》,首次以学科眼光整理、总结了此前有关传播(主要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导论一、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类型: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
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本文由吉福整理)二、传播学研究范围和对象范围:包括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范围十分广泛。
对象:层次:1、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第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自我传播的传播者与接受者是合为一体的,它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2、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则包含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3、群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4、组织传播:是一种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的权威越高,传播的信息越被人信赖,反之,传播的信息越可信,组织的权威越高。
有三种传播渠道,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传播。
5、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对广泛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与人际传播的区别: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
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受众是匿名的、大量的、各相干的。
是信息的意向流动,受众的信息反馈是有限的。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是由组织或职业传播者发由的,而不是个人发布。
三、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关系:1、广义的说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狭义的说传播学即是大众传播学。
2、从理论体系说,传播学是大概念,大众传播学是小概念。
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1、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
2、形容方法不同。
3、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者,而传播学研究则遍及传播媒介、受众、传播的全过程。
第二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学术源流传播研究:广义的说,凡是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关注和探索,都可以称作传播研究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条件:从主观条件看,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正确,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
从客观条看,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极端凸显,传播活动日益片繁华和复杂化。
为什么把传播学称作是多科性边缘学科?它的主要学术渊源来自哪里? 答: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很多方面都迥然不同于传统学科.从科学分类上看,它虽被列为社会科学,却明显受到自然科学的渗透;从学科结构上看,它虽有独特的个性,却又具有强烈的交叉性,边缘性,多科性;再如,它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却没有一个“诞生的日子”.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上述学科背景所造成的传播学的跨学科性质,亦即其边缘性,多科性.总之,传播学的跨学科性质,一是来源于众多相关学科的兴起,二是来源于传播现象,传播活动本身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跨学科性质. 传播学作为一门多科性边缘学科,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关系最密切,直接构成其学术渊源,奠定其理论基础的学科为:1,行为科学(群)---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宣传学,新闻学,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等. 2,信息科学(群)---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学,统计学等.传播学诞生的背景.答: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可以说是可能和需要相结合的结果.从主观条件看,19世纪,20世纪以来,伴随着封建专制时代的终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均面目一新,并日趋整体化,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全面和深入,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在此背景下,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全面把握和系统,科学的认识,终于成为可能.从客观条件看,近一个世纪以来,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极端凸现,工业化使整个世界连成一片,传播活动日益频繁化和复杂化.特别是传播的相对独立化,职业化,给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重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终于引起全社会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高度重视.如上所述,正是这种学科背景和媒介背景的结合,催生了作为20世纪众多新学科之一的传播学传播学诞生于美国的原因:1,媒介背景,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后起之秀,伴随工业化,都市化的巨大成功,至19世纪中,美国孕育啦世界上最早的大众化报纸,20世纪后,又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电台,二战后建成世界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又有一批世界知名媒介从政治角度看,报纸的作用越来越大,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还是大选期间,报纸在美国的政治机制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授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传播学流派在在历史上的贡献与不足。
要求学生能用传播学的优秀理论处理日常传播中的问题。
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一、传播学的形成(一)传播学形成的时间20世纪初40年代的美国,至50 年代形成自己的体系,我国的研究始于80年代。
(二)传播学形成的背景因素1. 从传播媒介的发展情况来说,在这个时期的西方国家,大众报刊和电影已经高度普及,作为新的电子媒介的广播事业发展也十分迅速;2. 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3. 在这个时期,与传播学有着许多衔接点的一些社会科学,如新闻学、心理学等都已经充分发展,为传播学奠定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二、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1. 欧洲源流:法国的塔尔德(模仿理论)、德国的西默尔(网络理论)2. 美国源流:杜威、库利、帕克、米德、李普曼(二)李普曼的拟态环境和刻版成见“拟态环境”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的概念。
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拟态环境”其实也就是经过“加工”后由媒介所展示的环境,它并不是完全真实的现实,而是对现实环境的反映,这种反映或者较为真实,或者虚幻,也或者顿学歪曲。
“刻版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刻版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成见,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见,因而它也起着社会控制的作用。
三、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四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一)拉斯韦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拉斯韦尔,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1927年,他出版了《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对传播学的许多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