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0 戏曲人物 |人美版(2014秋) (7)
- 格式:docx
- 大小:204.12 KB
- 文档页数:7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10课戏曲人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10课《戏曲人物》是一节绘画课程。
本节课通过学习戏曲人物的特点、绘制技巧以及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戏曲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操作的指导,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善于观察、想象和创造,渴望在绘画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但部分学生对戏曲人物画的认识较浅,绘画技巧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戏曲人物的特点,掌握戏曲人物画的绘制技巧和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戏曲人物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绘制技巧的掌握。
2.教学难点: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服饰的绘制,以及画面氛围的营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实践。
2.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范画演示、教学课件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戏曲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戏曲人物的特点,分析戏曲人物画的绘制技巧和表现手法。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服饰,进行绘画实践。
4.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高审美素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戏曲人物的特点和绘制技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戏曲人物特点:形象、服饰、神态、动作等。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10、戏曲人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0、戏曲人物》这一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材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戏曲人物的基本特点和绘画方法,通过学习戏曲人物,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戏曲人物图片,以及详细的绘画步骤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戏曲人物的绘画方法。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多个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有更高的学习热情。
然而,戏曲人物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学生可能对其了解不多,兴趣不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戏曲人物的基本特点,掌握戏曲人物的绘画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戏曲人物的基本特点,戏曲人物的绘画方法。
2.教学难点:戏曲人物的表情、服饰和道具的绘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演示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演示教学法:教师现场演示戏曲人物的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绘画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戏曲表演视频导入,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戏曲人物的基本特点,如表情、服饰、道具等,并讲解戏曲人物的绘画方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戏曲人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0课戏曲人物》是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戏曲人物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戏曲人物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绘画方法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戏曲人物的服饰、表情、动作等特征,并能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进行表现。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戏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乐于接受新知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对戏曲人物的细节表现和绘画技巧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戏曲人物的定义、分类、特点,掌握戏曲人物的绘画方法,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戏曲人物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戏曲人物的特征和绘画方法。
2.难点:戏曲人物表情、动作的表现和绘画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示范教学法:教师现场示范戏曲人物的绘画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绘画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戏曲人物图片、绘画材料等。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戏曲人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戏曲人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戏曲人物的定义、分类、特点,让学生对戏曲人物有更深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戏曲人物的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幅戏曲人物作品。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十课戏曲人物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情意: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探究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能力: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这种形式完成一幅表现京剧人物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以及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
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的造型特点。
学习材料:京剧相关的图片、中国画工具材料。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我们新的一课。
(放影片师生互动)通过影片我们深切感受到外国朋友对中国戏曲的喜爱和崇拜,最为中国人我们我们应以为傲,并通过学习将其传承下去。
好,上课!一、复习导入板书--- 戏曲人物二、学习新课小队长带领大家根据课前收集材料共同讨论解决四个问题。
(一)、汇报交流:------课件------ 1、一组你们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戏曲人物与画中人物的服装有什么变化?)生:动作都很美,很舒展。
服饰都简单色彩少了。
师:总结的真全面,这在国画中叫取舍,舍去繁琐的服饰纹理细节,只取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主线。
------课件 ----- 2、二组你们讨论的问题是什么?(生:戏曲人物与画中人物用什么传达表情与神态?师:接着说,用什么?生:眉眼。
师:到底是不是眉眼?边看影片,边互动模仿)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也看出来,确实是用眉目传达。
怎样把戏曲中的眉目传情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是戏曲武松中人物神态,这是中国画中人物神态,愤怒的武松眉眼都要竖起来了,再看凶狠的大官差的眼睛瞪得大大,中间眼球用竖线更体现他的凶狠,而这个胆子小的官差,眼睛是用什么表示的?黑点。
给人以胆小如鼠的感觉。
-------课件 ---- 3、三组你们讨论的问题是什么?(生:戏曲人物的动作有什么特点?)接着说什么特点?生:动作很美,恨放的开,师:你总结真准确,戏曲人物的动作即有舞蹈之美又有武术之刚劲有力。
六年级美术《戏曲人物》课时:1课时教材来源:《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曲人物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学重点:1. 戏曲人物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教学难点:1. 戏曲人物的绘画技巧。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戏曲人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戏曲人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戏曲人物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学生分享对戏曲人物的认识和感受。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戏曲人物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如脸谱、服装、动作等。
2. 教师示范戏曲人物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三、学生绘画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对戏曲人物的理解和想象,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努力。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戏曲人物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2. 学生提出对传统文化的疑问和思考,进行拓展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戏曲人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戏曲人物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在讲解和示范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在学生绘画实践环节,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努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戏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也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六、教学内容拓展(5分钟)1. 教师介绍戏曲人物在不同地区的特色和差异,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其他地区戏曲的了解和感受。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10、戏曲人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戏曲人物》是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人物的造型特点、表情神态、服饰道具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欣赏并分析戏曲人物的美学特征,动手绘制出具有个性的戏曲人物作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戏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戏曲人物的造型、表情、服饰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深入。
学生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但创作戏曲人物作品时可能存在表现力不足、构图不合理等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戏曲人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和绘画能力,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欣赏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戏曲人物造型、表情、服饰等特征的把握。
2.创新设计,将戏曲人物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戏曲人物作品,分析其美学特征。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戏曲人物的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创作心得,互相学习。
4.评价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戏曲人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素描纸等)。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经典戏曲人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戏曲人物的造型、表情、服饰等特点。
教师简要介绍戏曲文化,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戏曲人物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戏曲人物的表演形式。
同时,教师分析视频中戏曲人物的美学特征,如造型、表情、服饰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戏曲人物的看法和创新设计思路。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戏曲人物的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戏曲人物作品。
5.拓展(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
《戏曲人物》六年级美术教案•相关推荐《戏曲人物》六年级美术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戏曲人物》六年级美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应知: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应会: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国画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京剧录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A.这是什么戏曲?B.有哪些人物形象?C.给你什么感受?D.跟着录像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模仿人物动作。
三、讲授新课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旦角的行家。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
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10课戏曲人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戏曲人物》是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10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戏曲人物的特点,学会用绘画表现戏曲人物的形象和神态。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戏曲的基本知识、戏曲人物的形象特点、绘画表现方法等。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资料,便于学生欣赏和参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戏曲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局限于电视、电影等媒体的表现,对戏曲的内涵和特点认识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绘画的基本技巧,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戏曲人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认识戏曲人物的形象特点,学会用绘画表现戏曲人物的形象和神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和绘画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认识戏曲人物的形象特点,学会用绘画表现戏曲人物的形象和神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戏曲人物的特点,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戏曲人物的生动形象和神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戏曲人物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欣赏法:学生欣赏优秀戏曲人物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绘画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戏曲人物》2.图片资料:优秀戏曲人物绘画作品、戏曲表演视频等。
3.绘画材料:水墨、毛笔、画纸等。
4.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戏曲的基本知识,引发学生对戏曲人物的兴趣。
六年级美术《戏曲人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戏曲人物的基本画法和表现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戏曲的基本知识介绍2. 戏曲人物的造型特点3. 戏曲人物画的基本技巧4. 创作指导5. 作品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1. 戏曲的基本知识2. 戏曲人物的造型特点3. 戏曲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四、教学难点1. 戏曲人物的脸谱绘制2. 戏曲人物的动态表现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戏曲人物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彩笔、水粉、素描纸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引起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分类和特点。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戏曲人物图片,学生分析其造型特点。
5. 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戏曲人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
6. 创作指导:教师讲解戏曲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如脸谱绘制、动态表现等。
7.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一幅戏曲人物画。
8.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10.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作业1. 观看一场戏曲表演,了解其剧情和人物特点。
2. 绘制一幅戏曲人物画,体现人物的动态和脸谱特点。
九、评价方式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品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十、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计划用时40分钟,包括课堂讲解、实践环节、作品展示和评价等环节。
课题精彩的戏曲课型综合.探索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人物及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加以学习和运用。
2.培养学生对戏曲脸谱的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美。
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的热爱。
难点对中国戏曲人物的了解及特征的把握。
教学准备有关戏曲的录像、图片,各种工具和材料。
时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播放一段学生最喜欢的“变脸”的戏曲片段让学生欣赏。
并演的是什么戏曲?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那你还想了解更多的戏曲人物吗?出示课题:精彩的戏曲三、讲授新课师:这节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组织讨论,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归为两类:1.了解中国戏曲(1)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2)中国戏曲之特点,它是融音乐、美术、文学、表演、武术、灯光、服装、道具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2.我国大约有多少个地方剧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种?(1)京剧共分几大行当?根据剧中人物的年龄、性别、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利用播放戏曲片断引出课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国粹艺术的感染力,激发对民族艺术的学习兴趣。
“生”老生、武生、小生;“旦”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净”正净、副净、武净;“丑”: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
(2)京剧中的脸谱的特点京剧脸谱就是在演员脸上涂上某种颜料,用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品质、命运。
一般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多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
(3)京剧脸谱是一种特殊的化妆艺术。
课件出示各种脸谱。
学生辨别剧中人物。
四、小结京剧脸谱很容易辨别人物的善与恶,他不是某个人的产物,而是经过戏曲艺术家在实践,观察,总结最后得出来的结果。
五、作业展示了解京剧服装的知识,感受服装的美。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戏曲人物》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戏曲人物》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 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表现戏曲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达到传承本土艺术特色的目的。
2新设计为了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依托,采用情景模拟、实践操作,人物范画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主动参与、体验、讨论、交流的活动中,学生既学习运用水墨形式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又加深对“泸州河”戏曲文化的感知。
3学情分析六年级下册的孩子正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此时的他们兴趣广泛,充满幻想,随着阅历的丰富,他们对传统艺术文化也产生出极大的兴趣。
同时,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水墨画用墨、用笔的基本技能和技法。
通过这样一节承前启后的课,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水墨技法创造性的表现戏曲人物。
4重点难点学生对笔墨的运用,浓淡干湿的技巧掌握还不够熟练。
那怎么运用笔墨表现戏曲人物的服饰、动作、神态就成为本课的重点,如何让戏曲人物动作神态天真的呈现就成为本课的难点。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设计水墨戏曲人物一、川剧导入,了解“泸州河”。
1.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请看——这时一种根植于咱们巴渝文化,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其绝活有魔幻变脸(课件图片2张)、吐火神功(课件图片)、惊险滚灯(课件图片)等,这种戏曲的名字叫——(稍停) 大家一起说!对,就是——川剧。
川剧是中国地方戏剧的一块瑰宝,你们知道川剧的前身是什么?。
六年级美术《戏曲人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曲人物的基本特征,欣赏不同地方戏曲的服饰、道具和表演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创作戏曲人物形象。
3. 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戏曲人物的服饰特点2. 戏曲道具的种类和作用3. 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4. 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5. 创作戏曲人物形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戏曲人物的基本特征,学会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
难点:创作出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戏曲人物形象。
四、教学准备1. 收集戏曲人物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工具。
3. 安排合适的表演场地和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戏曲人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戏曲人物的服饰、道具和表演特点。
2. 讲解:讲解戏曲人物的服饰特点、道具的种类和作用,以及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创作戏曲人物形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他人的作品,互相交流创作心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戏曲人物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6. 拓展: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戏曲文化,欣赏不同地方的戏曲表演,提高审美情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技能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戏曲人物特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戏曲文化的认知和热爱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总结。
2. 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看是否适合学生实际情况。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戏曲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戏曲人物的特点。
2. 邀请戏曲表演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戏曲文化。
3. 举办戏曲人物绘画和手工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
第2课戏曲人物课时安排第 1 节课程类型造型·表现教材分析本课为公开课,在阶梯教室进行。
课前请学生准备好相关注意事项,并由班主任代入场地。
604班班风较活跃开放,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在美术课上积极参与课堂环节,互动性强,对水墨课充满兴趣。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对传统戏曲艺术的了解与欣赏,把握其戏曲人物的造型、服装、色彩特点,用简练的笔墨效果表现戏曲人物。
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和笔法的中锋、侧锋来培养学生的国画造型能力,逐渐养成热爱国粹的情感以及对彩墨绘画戏曲人物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统戏曲艺术,把握其特点,用简练的笔墨效果表现戏曲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戏曲人物服饰、造型、色彩进行讨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欣赏国内优秀中国画作品进行一幅有关戏曲人物的创作。
3.情感价值观:了解传统戏曲艺术,培养学生热爱国粹的情感以及对彩墨绘画戏曲人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戏曲人物在服装、造型、色彩方面的特点,用彩墨形式表现戏曲人物。
难点:准确表达戏曲人物的特点,使其生动有趣。
教学材料教具学具范画、课件等;宣纸、毛笔、墨水、中国画颜料、毛毡、水桶、调色盘等教学方法全班讲授、自主探索、个别指导、全班交流等教学过程(课前一天布置回家作业:预习并了解有关戏曲的相关内容并做笔记;从戏曲人物的服装、造型、色彩等方面对人物特点进行分析记录。
)一、欣赏视频,互动导入进行课前准备:四人为一小组,总共四大组。
学生把水墨工具放置在桌上,调好浓墨淡抹和一些喜欢的颜色到调色盘中。
坐姿端正,面朝老师,精神饱满的准备上课。
⒈教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一个简单的交流:戏曲作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同学知道戏曲有哪些种类吗?学生:思考,举手回答提问:京剧、越剧、黄梅戏等。
2.教师:衔接学生对话,课件展示戏曲的种类,并拓展话题:戏曲的种类丰富多样,而其中的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则被称为“五大剧种”。
1.布置观察思考题:看下面这
段京剧的录像是什么戏?有哪些角色?给你什么感受?(这段京剧是《白蛇传》,有小青、白淑贞、许仙等。
京剧的化妆和服饰都很漂亮,不同的人物化妆各不相同。
2.板书课题
3.组织学生分别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重点研究京剧的行当及其各自的特点。
4.引导学生欣赏叶浅予的《白蛇传》作品。
提问:这幅画是剧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让我们感到栩栩如生?画家是怎样用笔用墨的?画中的人物是小青,画家抓住了人物的服饰、动态、神态等特征。
1.
人物的特征: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
2.
学生结合图片介绍京剧有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特点进行表演。
3.
服饰、
现。
4.
色,浓淡等多种变化。
武生要体现出威武、
饰特点;
身穿短衣裳,
花样,
伶俐。
1.教师讲解
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旦角的行家。
2.教师示范画法,重点提示画面的经营位置,人物特征的表现、用笔用墨的方法。
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1.学生回忆。
2.学生观察思考。
3.欣赏其他画家和课本中的学生作
品
4.学习:服饰、面部、动作、道
具等。
教学意图:
帮助学生打
开思路,学
习戏剧人物
多样的表现
方法。
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
D.勾线上色。
课堂练习:欣赏戏曲的图片或影视,运用中国画技法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戏曲人物画。
(附:教材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