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炼乳加工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588.00 KB
- 文档页数:61
炼乳生产工艺要点炼乳是一种利用乳制品加工技术制作而成的乳制品,通常由牛奶或其他动物奶制成,具有浓稠的口感和甜味。
在炼乳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特定的工艺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以下是炼乳生产工艺的要点:1. 初步加工:首先,从生鲜奶或奶粉中提取奶油。
奶油是炼乳中的关键成分,负责赋予产品的浓稠质感和丰富的口感。
提取奶油可以通过手动分离、离心分离或旋转刮油机等方式进行。
2. 调配:将提取的奶油与其它成分进行调配,以达到产品所需的脂肪和固体物含量。
通常在调配过程中会添加砂糖,以赋予产品甜味和特殊口感。
3. 炼煮:将调配好的奶液进行加热处理,通常采用蒸汽加热的方式进行。
加热的温度和时间是关键因素,可以调节产品的颜色和口感。
炼煮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避免奶液在加热过程中糊化或烧焦。
4. 巴氏消毒:炼乳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步骤是巴氏消毒。
通过将产品在高温下加热,可以有效地杀灭潜在的病菌和微生物,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5. 冷却与包装:炼乳熟化后,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冷却,以防止细菌滋生和产品质量变差。
冷却后,炼乳会被倒入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包装,以确保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性。
以上是炼乳生产工艺的关键要点。
这些步骤需要精确的控制和专业的技术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炼乳的生产工艺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消费者对于炼乳的需求。
在炼乳生产工艺中,除了上述的关键要点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工艺和步骤需要考虑。
让我们进一步探讨以下内容:6. 脱水:在炼乳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更浓稠的口感,通常需要对奶液进行脱水处理。
这可以通过加热和蒸发的方式来实现。
奶液通过蒸发器,蒸发器利用高温加热使奶液中的水分蒸发出来,从而达到浓缩的目的。
脱水过程需要在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进行,以确保产品在获得浓稠口感的同时,不会损失其营养成分。
7. 酸化:在某些炼乳产品中,为了增加产品的酸度和特殊口感,可能需要进行酸化处理。
这可以通过添加乳酸菌或其他酸化剂来实现。
炼乳加工技术一、浓缩乳产品的分类浓缩型乳制品的主要品种是炼乳。
炼乳呈半流体状态,是鲜乳经真空浓缩除去大部分水分而制成的。
炼乳的种类很多,按照成品是否加糖可分为加糖炼乳(甜炼乳)和无糖炼乳(淡炼乳);按照成品是否脱脂可分为全脂炼乳和脱脂炼乳;成品加入可可,咖啡或其他辅料的称为花色炼乳;成品中加入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与营养物质的称为强化炼乳和母乳化调制炼乳。
目前我国生产的炼乳主要是全脂甜炼乳和淡炼乳。
甜炼乳是在原料乳中加糖16%,将其浓缩至原体积的40%左右(即原料乳浓缩前的体积约为浓缩后的2.5倍,浓缩比例为2.5:1),再经冷却、乳糖结晶而制成的产品。
淡炼乳是将原料乳浓缩2.3倍(2.3:1)后罐装灭菌制成的产品。
二、生产工艺甜炼乳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生产线如图2。
图1 甜炼乳的生产工艺流程图2 甜炼乳的生产线示意图1-真空浓缩 2-均质 3-冷却4-添加糖浆5-冷却结晶罐6-装罐 7-贴标签、装箱 8-贮存甜炼乳生产工艺要求如下。
1.原料验收生产甜炼乳所用原料包括原料乳、砂糖(绵白糖)。
原料乳验收应符合GB/T 6914-1986标准要求,感官指标要求:正常牛乳应为乳白色或微带黄色,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的异物,不得有红色、绿色或其他异色。
不能有苦、咸、涩的滋味和饲料味、青贮味、霉味等其他异常气味。
2.标准化标准化就是调整原料乳中脂肪与非脂肪干物质的比值,使其符合成品中相应的比值要求。
原料乳标准化的目的包括:①保证产量:牛乳的乳脂率在3%~3.7%范围内炼乳生产量最多;②增加保存性:原料乳含脂率低,则炼乳保存性差;③影响产品生产操作:低乳脂率的牛乳在浓缩过程中易起泡,操作较困难。
3.预热和杀菌(1) 预热杀菌的概念生产炼乳时,杀菌工序除具有使产品达到食品安全,延长产品的保质期等目的外,还要服务于下一步浓缩工序对原料温度条件的要求,因此对炼乳和乳粉加工而言,杀菌工序称之为预热杀菌。
(2) 预热杀菌的目的①杀死原料乳中的病原菌,杀灭或破坏影响成品质量的细菌、酵母、霉菌以及酶类物质的活性,使其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炼乳生产工艺
炼乳是一种通过热处理和浓缩牛乳而制成的甜味奶制品。
下面我们将介绍炼乳的生产工艺。
1.原料准备:选择新鲜的牛乳作为原料,将其进行过滤和杀菌处理,确保安全和卫生。
2.热处理:将过滤和杀菌处理后的牛乳加热至80-85°C,使乳蛋白变性并杀灭细菌和酵母。
3.冷却:将加热后的牛乳迅速冷却至40°C以下,以阻止细菌的生长。
4.添加糖和调味料:在冷却后的牛乳中加入适量的糖和其他调味料,如香草精等,搅拌均匀。
5.浓缩:在冷却后的牛乳中加入适量的糖和其他调味料,如香草精等,搅拌均匀。
6.真空脱气:将浓缩的炼乳放入真空容器中,在低压下脱去其中的水分,使其更浓稠。
7.灌装:将脱气后的炼乳进行灌装,可以选择玻璃瓶、罐头或塑料瓶等包装形式。
8.消毒:对灌装好的炼乳进行高温处理或灭菌处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9.包装和存储:将消毒后的炼乳进行外包装,如纸盒或纸袋,
然后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以延长其保质期。
以上是炼乳的生产工艺,总结起来就是原料准备、热处理、冷却、添加糖和调味料、浓缩、真空脱气、灌装、消毒、包装和存储。
在整个工艺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时间、温度和卫生条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乳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011学时:96 学分:6适用对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三年高职先修课程:食品加工单元操作、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考核要求:笔试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罗红霞、姜旭德主编《乳制品加工技术》,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年罗红霞主编《乳制品加工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蔡健主编《乳品加工技术》,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陈志主编《乳品加工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乳品加工技术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属应用科学范畴。
是研究原料乳的成分、性质及变化,对各种乳制品加工工艺原理、过程控制的探讨,实现科学加工。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牛乳的成分及性质;原料乳的验收及预处理;各种乳制品(液态乳、酸乳、炼乳、乳粉、奶油、奶酪、乳糖、乳清粉、冰淇淋、干酪素等)的加工工艺及保证产品质量的技术要点;设备的清洗;各种产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入得成分及性质,尤其是各成分对加工的影响;熟练掌握原料乳的检验方法;熟悉各种乳制品的加工原理及加工工艺;正确进行乳制品的加工制作。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注重实际应用训练;理论联系实际。
五、教学内容绪论1.基本内容(1)课程的性质和地位(2)乳的基本概念2. 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掌握乳、原料乳、乳制品等基本概念。
3.教学重点难点:乳的概念及营养价值。
第一章乳的成分及性质1.基本内容:第一节牛乳的化学成分1.乳脂肪2.乳蛋白质3.乳糖4.乳中的盐类5.乳中维生素6.乳中的酶7.乳中的其他成分8.影响牛乳成分的因素第二节牛乳的物理性质1.密度和相对密度2.乳的依数性3.酸度4.乳的热学特性5.乳的光学性质第三节乳中的微生物1.原料乳中微生物的来源2.原料乳中的病原菌3.原料乳中的病毒和噬菌体4.原料乳中的腐败微生物5.原料乳中的有益微生物6.原料乳中的真菌7.原料乳中的嗜冷菌和耐热菌第四节异常乳1.异常乳的种类2.乳房炎乳3.低酸度酒精阳性乳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乳中的各种成分及其理化性质3.教学重点难点:酪蛋白、乳脂肪、乳糖等的性质及在乳品加工中的应用;相对密度、滴定酸度测定的意义;异常乳的种类。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发了通过给密封在罐内的浓缩乳消毒的保存牛乳的方法,更早些时候,大约在1850年,一个美国人完善了通过添加蔗糖到蒸发浓缩后的乳中来进行保藏的方法,用这两种方法,炼乳的生产已发展成大规模工业化。
两种类型之间的差别是:淡(蒸发浓缩)和甜炼乳。
淡炼乳(亦称双倍浓缩乳)是一种色淡具有奶油状外观,经杀菌处理后的奶制品,这种产品有很大的市场,例如在热带国家,在海上和军队,用于没有鲜奶可供的地方,淡炼乳在添加Vc 的情况下,也可用做母乳的代用品,淡炼乳亦可像咖啡稀奶油一样用于烹调,这一产品由全脂乳、脱脂乳或由脱脂奶粉,无水乳脂,水为主要成份的再制奶来生产。
炼乳概述淡炼乳——蒸发后的产品——通常罐装成小听后经在高压锅或卧式杀菌器中加热灭菌。
由再制奶制取的浓缩产品既可以罐装后灭菌亦可经UHT 处理包装于纸包装袋中。
甜炼乳基本上是加了糖的炼乳,产品色黄且看上去类似蛋黄浆。
甜炼乳中的高浓度糖增加了渗透压破坏微生物,水相中的糖浓度不得低于62.5%,不得高于64.5%,在后者浓度上,糖溶液将达到饱和:一些糖将开始结晶,形成沉淀,甜炼乳可由全脂乳、脱脂乳或再制乳制取。
全脂甜炼乳含8%脂肪、45% 糖、20%非脂干固物和27% 的水,工业用(冰淇淋和巧克力工厂)包装于大桶中,马口铁罐包装用于热带气候下零售,后者也可用无菌纸包装。
这两种产品的加工工艺如图1和2,两种情况下第一阶段都包括乳脂含量和干物质含量标准化,随之热处理,一方面消灭乳中的微生物,另一方面稳定牛乳使之在随后的灭菌加工中不致于出现絮凝,原材料要求和最初处理对两者是相同的,随后的加工过程略有一些差别。
在淡炼乳生产过程中,热处理后的牛乳被泵送至一个蒸发器中进行浓缩,随后牛乳在均质后冷却,在包装之前对乳的凝聚稳定性进行检查,如有必要通常可加入磷酸二钠或三钠盐,随后产品装入马口铁罐并置于高压杀菌锅中灭菌,在进入贮藏库之前进行冷却。
在甜炼乳的生产中,热处理后的牛乳被泵送至蒸发器中进行浓缩。
第一节甜炼乳的加工及检测一、定义甜炼乳:在原料乳中加入约16%的蔗糖,经杀菌、浓缩至原体积的40%左右的含糖乳制品。
二、工艺流程原料乳→标准化→预热杀菌→真空浓缩→加糖→冷却结晶→称量装罐→包装→检验→成品三、操作要点1、原料乳的验收及预处理: 牛乳应严格按要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乳经称重、过滤、净乳、冷却后泵入贮奶罐。
控制芽孢和耐热细菌数量:浓缩过程乳的实际受热温度只有65〜70℃,此时对于芽孢和耐热细菌正是较适合的生长条件。
乳蛋白热稳定性好:能耐受强热处理,70%中性酒精实验阴性,酸度<18.T2、乳的标准化: 调整乳中脂肪(F)与非脂乳固体(SNF)的比值,使符合成品中脂肪与非脂乳固体比值。
在脂肪不足时要添加稀奶油,脂肪过高时要添加脱脂乳或用分离机除去一部分稀奶油。
3、预热杀菌预热杀菌目的:制造甜炼乳时,在原料乳浓缩之前进行的加热处理称为预热。
其目的为①杀灭原料乳中的病原菌和大部分杂菌,破坏和钝化酶的活力。
②为真空浓缩起预热作用,防止结焦,加速蒸发。
③使蛋白质适当变性,推迟成品变稠。
④一些钙盐沉淀下来从而提高酪蛋白稳定性。
⑤预热可使蔗糖完全溶解。
预热杀菌的条件:75℃保持10~20min 及80℃保持5~10min最为普遍。
4、加糖(1)加糖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赋予甜味,一方面在于在于抑制炼乳中微生物的繁殖,增加制品的保存性。
但加糖量过高易产生糖沉淀等缺陷。
加糖量的计算:加糖量以蔗糖比为依据。
蔗糖比又称蔗糖浓缩度,指甜炼乳中蔗糖在炼乳水分中所占的百分比,即:式中Rs ——蔗糖比(%) Wsu ——炼乳中蔗糖含量(%)W ——炼乳中水分含量(%) WsT ——炼乳中总乳固体含量(%) 通常规定蔗糖比为62.5%~64.5%。
高于64.5%会有蔗糖析出,致使产品组织状态变差;低于62.5%抑菌效果差。
(3)加糖方法①将糖直接加于原料乳中,然后预热。
②原料乳和浓度65%~75%的浓糖浆分别经95℃/ 5min杀菌,冷却至57℃后混合浓缩。
《乳制品加工工艺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根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乳制品加工工艺学2.课程英文名称:Dairy Technology3.课程类别:限选4.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5.总学时:54 学时〔其中理论 36 学时,试验 18 学时〕6.总学分:3 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打算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乳制品工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科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养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科学。
本课程重点表达了乳及乳制品加工的特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乳的根底理论学问以及各种乳制品的加工原理和工艺,使学生既具有丰富的理论学问又具有实际应用力气,培育学生觉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气。
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乳制品生产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根底。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根本要求1.第 1 章乳的组成、构造及成分变化〔4 学时〕一、教学内容1.1乳的化学组成及特性1.2乳成分的变化及影响因素1.3乳的加工利用1.4特别乳二、教学要求1.了解一些特别乳。
2.生疏乳的常用加工方法。
3.把握乳的化学组成与特性,乳成分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2.第 2 章乳的化学组成及理化性质〔3 学时〕一、教学内容2.1乳蛋白质2.2碳水化合物2.3脂肪2.4盐类及维生素2.5乳中其他成分2.6乳的理化特性2.7其他畜乳二、教学要求1.了解其他一些常见畜乳。
2.生疏乳中盐类及维生素成分。
3.把握乳的理化特性及含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特性。
3.第 3 章乳的微生物学〔3 学时〕一、教学内容3.1乳中微生物的来源及种类3.2乳中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及把握二、教学要求1.生疏乳中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及把握方法。
2.把握乳中微生物的来源及种类。
4.第 4 章乳制品生产的单元操作〔3 学时〕一、教学内容4.1乳的收集、运输及贮存4.2乳的标准化4.3热处理4.4离心4.5均质4.6枯燥4.7浓缩4.8清洗与消毒二、教学要求1.了解乳的收集、运输及贮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