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之轴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36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优质教案讲义轴的设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讲义基于《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第五章“轴的设计”。
详细内容涵盖轴的力学分析、轴的材料选择、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及轴的稳定性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轴的基本概念,掌握轴的设计方法。
2. 学会进行轴的强度计算,确保设计的轴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3. 掌握轴的稳定性分析,提高轴的使用寿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轴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强度计算。
难点:轴的稳定性分析,轴的强度计算公式推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轴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轴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介绍轴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
b. 讲解轴的材料选择原则,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轴的材料。
c. 分析轴的结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轴的设计能力。
3. 例题讲解:a. 以实际轴的设计为例,演示轴的强度计算过程。
b. 解释轴的稳定性分析,展示稳定性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完成轴的强度计算。
b. 引导学生进行轴的稳定性分析。
六、板书设计1. 轴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
2. 轴的材料选择原则。
3. 轴的结构设计方法。
4. 轴的强度计算公式。
5. 轴的稳定性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给定参数的轴的强度。
b. 分析给定轴的稳定性。
2. 答案:a. 强度计算结果。
b. 稳定性分析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轴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a. 研究轴的疲劳寿命分析。
b. 探讨轴的优化设计方法。
c. 了解轴在工程领域的最新应用动态。
通过本讲义的学习,学生能系统地掌握轴的设计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轴的材料选择原则。
2. 轴的结构设计方法。
3. 轴的强度计算过程。
4. 轴的稳定性分析。
机械设计基础轴简介在机械设计中,轴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连接和支撑各种机械元件,使机械设备能够顺利运转。
轴承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载荷、转速、摩擦、轴向和径向间隙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中常见的轴及其基本特点。
一、轴的定义轴是机械设计中一种常见的零件,用于支撑和传递旋转运动。
它通常是一个细长的圆柱体,有时还会有变径、变形等特殊形状。
二、轴的分类按照轴的用途和形状可以将轴分为以下几类:固定轴是机械设备中最常见的轴。
它通常是直径均匀的细长圆柱体,用于支撑和传递旋转运动。
固定轴的直径大小取决于所需承载能力和转速。
2. 胀套轴胀套轴是一种特殊的轴,它上面设有一个螺旋槽。
胀套可以通过螺栓或其他方式固定在轴上,并可以根据需要在轴上调整位置。
它通常用于需要调整轴位置的场合。
3. 锥形轴锥形轴是一种具有锥形的轴。
它由一个或多个直径逐渐减小的圆台组成。
锥形轴常用于传递变速传动或需要在轴上调整位置的设备。
推力轴是一种用于承受轴向载荷的轴。
它通常由直径较大的圆柱体和直径较小的圆锥体组成,以承受轴向载荷。
三、轴的材料选择轴的材料选择必须考虑到载荷、转速、工作环境等因素。
常见的轴材料包括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等。
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可以根据具体要求来选择。
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性,适用于大部分机械设备。
合金钢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适用于承受更大载荷和高速运转的设备。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在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中使用的设备。
铝合金具有轻质和良好的导热性能,适用于要求轻质和散热性能的设备。
钛合金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性能,适用于高强度和要求耐腐蚀性能的设备。
四、轴的设计考虑因素在设计轴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轴的强度轴的强度必须满足所需承载能力。
强度计算可以利用弹性力学原理进行。
2. 轴的刚度轴的刚度对于传递旋转运动和减小转动误差非常重要。
刚度计算可以利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进行。
3. 轴的表面粗糙度轴的表面粗糙度对于摩擦和磨损有重要影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案讲义轴的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讲义基于《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第四章“轴的设计”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轴的设计基本要求、轴的材料和强度计算、轴的直径和长度确定、轴的结构设计及其与联轴器、轴承的配合设计。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轴的设计基本原理,理解轴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2. 学会轴的材料选择、强度计算方法,能够确定轴的直径和长度。
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完成轴的结构设计,并正确进行联轴器、轴承的配合设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轴的材料选择、强度计算、结构设计。
难点:轴的强度计算,特别是在复杂工况下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介绍轴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汽车传动轴、机器设备中的主轴等。
2. 理论讲解:a. 轴的设计基本要求。
b. 轴的材料选择、强度计算。
c. 轴的直径、长度确定。
d. 轴的结构设计及配合设计。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典型轴的设计题目,包括材料选择、强度计算、结构设计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轴的设计计算,并提供解答。
5. 互动环节:针对学生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互相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轴的设计基本要求。
2. 轴的材料选择、强度计算公式。
3. 轴的直径、长度确定方法。
4. 轴的结构设计及配合设计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一个实际工程中的轴设计计算,包括材料选择、强度计算、结构设计等。
2. 答案: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轴的疲劳强度计算、动力学分析等高级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轴的强度计算2. 轴的材料选择3. 轴的结构设计4.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一、轴的强度计算1. 确定载荷:根据实际工况,分析轴所承受的各种载荷,包括扭矩、弯矩等。
2. 选择计算方法:根据轴的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如解析法、数值法等。
第14章轴14.1 复习笔记一、轴的功用和类型轴是机器中的重要零件之一,用来支持旋转的机械零件和传递转矩。
1.按承受载荷的不同分类(1)转轴既传递转矩又承受弯矩的轴。
(2)传动轴只传递转矩而不承受弯矩或弯矩很小的轴。
(3)心轴只承受弯矩而不传递转矩的轴。
2.按轴线的形状不同分类按轴线的形状可分为直轴、曲轴、挠性钢丝轴。
二、轴的材料轴的材料常采用碳钢和合金钢。
1.碳钢45号钢应用最为广泛,为了改善其力学性能,应进行正火或调制处理。
不重要或受力较小的轴,则可采用Q235、Q275等碳素结构钢。
2.合金钢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与较好的热处理性能,但价格高。
三、轴的结构设计1.制造安装要求(1)为便于轴上零件的装拆,常将轴做成阶梯形;(2)对于一般剖分式箱体中的轴,其直径从轴端逐渐向中间增大;(3)为使轴上零件易于安装,轴端及各轴段的端部应有倒角;(4)轴上磨削的轴端,应有砂轮越程槽;(5)车制螺纹的轴端,应有螺纹退刀槽;(6)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轴的形状和尺寸应力求简单,以便于加工。
2.轴上零件的定位安装在轴上的零件,必须有确定的轴向定位。
阶梯轴上的截面尺寸变化处称为轴肩,可起到轴向定位的作用。
3.轴上零件的固定(1)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零件轴向固定的方法主要有轴肩、套筒、螺母或轴端挡圈等。
①当无法采用套筒或套筒太长时,可采用圆螺母加以固定。
②为保证轴上零件紧靠轴肩,轴肩的圆角半径r必须小于相配零件的倒角C1或圆角半径R,轴肩高h必须大于C1或R。
③轴向力较小时,零件在轴上的固定可采用弹性挡圈或紧定螺钉。
(2)轴上零件的周向固定轴上零件的周向固定,大多采用键、花键或过盈配合等连接形式。
采用键连接时,为加工方便,各轴段的键槽宜设计在同一加工直线上,并应尽可能采用同一规格的键槽截面尺寸。
4.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的确定(1)轴径的确定①有配合要求的轴段应尽量采用标准直径;②安装有标准件的轴径,应符合各标准件内径系列的规定;③套筒内径应与相配的轴径相同,并采用过渡配合。
第二节轴的结构设计轴的结构设计包括定出轴的合理外形和全部结构尺寸。
轴的结构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轴在机器中的安装位置及形式;2、轴上安装零件的类型、尺寸、数量以及和轴联接的方法;3、载荷的性质、大小、方向及分布情况;4、轴的加工工艺等。
由于影响轴的结构的因素较多,且其结构形式又要随着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异,所以轴没有标准的结构形式。
设计时,必须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轴的结构应满足:1、轴和装在轴上的零件要有准确的工作位置;2、轴上的零件应便于装拆和调整;3、轴应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等。
一、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所谓装配方案,就是预定出轴上主要零件的装配方向、顺序和相互关系。
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不同,则轴的结构形状也不相同。
设计时可拟定几种装配方案,进行分析与选择。
轴主要由轴颈、轴头和轴身三部分组成,轴上被支承的部分叫轴颈,安装轮毂部分叫轴头,连接轴颈和轴头的部分叫轴身。
二、轴上零件的定位轴向固定为了防止轴上零件受力时发生沿轴向或周向的相对运动,轴上零件除了有游动或空转的要求者外,都必须进行必要的轴向和周向定位,以保证其正确的工作位置。
1、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零件安装在轴上,要有准确的定位。
各轴段长度的确定,应尽可能使结构紧凑。
对于不允许轴向滑动的零件,零件受力后不要改变其准确的位置,即定位要准确,固定要可靠。
与轮毂相配装的轴段长度, 一般应略小于轮毂宽2~3mm。
对轴向滑动的零件, 轴上应留出相应的滑移距离。
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是以轴肩、套筒、圆螺母、轴端挡圈和轴承端盖等来保证的。
(1)轴肩与轴环轴肩分为定位轴肩和非定位轴肩两类,利用轴肩定位是最方便可靠的方法,但采用轴肩就必然会使轴的直径加大,而且轴肩处将因截面突变而引起应力集中。
另外,轴肩过多时也不利于加工。
因此,轴肩定位多用于轴向力较大的场合。
定位轴肩的高度h一般取为h=(0.07~0.1)d,d为与零件相配处的轴径尺寸。
为了使零件能靠紧轴肩而得到准确可靠的定位,轴肩处的过渡圆角半径r必须小于与之相配的零件毂孔端部的圆角半径R或倒角尺寸C。
机械设计基础中的轴的改错机械设计中的轴是一种常见的零件,用于传递动力或支撑其他零件的轴向运动。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或设计缺陷,轴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轴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尺寸错误:轴的尺寸错误可能导致轴无法在装配中正常运转。
轴的直径、长度或公差都需要符合设计要求。
解决方法是仔细检查轴的尺寸,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正或更换。
2.材料选择错误:轴的材料选择应根据使用环境和所承受的载荷来确定。
如果选择的材料强度不够,轴可能会弯曲或断裂。
解决方法是重新评估所需的材料强度,并根据需要选择更适合的材料。
3.加工精度不足:轴的加工精度对于其运转的平稳性和精度非常重要。
如果加工精度不足,轴可能产生振动、噪音或偏移。
解决方法是确保加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包括表面光洁度、直线度和圆度等。
4.表面质量不佳:轴的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其磨擦和润滑性能,以及对密封件的密封效果。
如果表面粗糙度太高或不均匀,轴可能无法正常运转或造成泄漏。
解决方法是通过抛光、磨削或电化学抛光等方法改善表面质量。
5.安装偏斜:在轴与其他零件的装配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对准轴,并使其保持平行,轴可能会在运转过程中产生偏斜或摆动。
解决方法是在装配过程中使用正确的夹具或定位销来确保轴的正确安装和对准。
6.轴承选择不当:轴与轴承的配合是确保轴正常运转的关键。
如果选择的轴承不适合轴的尺寸、转速或负荷,轴可能会出现摩擦、过热或损坏。
解决方法是重新评估所需的轴承参数,并选择适合的轴承类型和尺寸。
7.轴的几何形状问题:轴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几何形状问题,如弯曲、锥度或偏心。
这些问题会导致轴的运转不稳定或无法匹配其他零件。
解决方法是使用精密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来确保轴的几何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总之,轴设计中的错误会影响机械装配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加工工艺和装配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调整。
同时,定期维护和保养轴是确保其长期正常运转的关键。
一、轴的功能和分类轴是组成机器的重要零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支持作回转运动的传动零件(如齿轮、蜗轮等),并传递运动和动力。
1、按受载情况分根据轴的受载情况的不同轴可分为转轴、传动轴和心轴三类。
a_1 a_2转轴 b传动轴 c 心轴轴的分类转轴:既受弯矩又受转矩的轴(图a_1、图a_2);传动轴:主要受转矩,不受弯矩或弯矩很小的轴;心轴:只受弯矩而不受转矩的轴;根据轴工作时是否转动,心轴又可分为转动心轴和固定心轴。
转动心轴:工作时轴承受弯矩,且轴转动;固定心轴:工作时轴承受弯矩,且轴固定2、按轴线形状分根据轴线形状的不同轴又可分为曲轴、直轴和钢丝软轴。
曲轴曲轴:各轴段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主要用于有往复式运动的机械中,如内燃机中的曲轴(图7-2)。
直轴直轴:各轴段轴线为同一直线。
直轴按外形不同又可分为:光轴:形状简单,应力集中少,易加工,但轴上零件不易装配和定位。
常用于心轴和传动轴(左图)。
阶梯轴:特点与光轴相反,常用于转轴(右图)。
钢丝软轴:由多组钢丝分层卷绕而成,具有良好挠性,可将回转运动灵活地传到不开敞的空间位置。
钢丝软轴二、轴设计的主要内容轴的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工作能力验算两方面的内容。
(1)根据轴上零件的安装、定位以及轴的制造工艺等方面的要求,合理地确定轴的结构形式和尺寸。
(2)轴的承载能力验算指的是轴的强度、刚度和振动稳定性等方面的验算。
三、轴的材料及选择轴的材料种类很多,选择时应主要考虑如下因素:1、轴的强度、刚度及耐磨性要求;2、轴的热处理方法及机加工工艺性的要求;3、轴的材料来源和经济性等。
轴的常用材料是碳钢和合金钢。
碳钢比合金钢价格低廉,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低,可通过热处理改善其综合性能,加工工艺性好,故应用最广,一般用途的轴,多用含碳量为0.25~0.5%的中碳钢。
尤其是45号钢,对于不重要或受力较小的轴也可用Q235A等普通碳素钢。
合金钢具有比碳钢更好的机械性能和淬火性能,但对应力集中比较敏感,且价格较贵,多用于对强度和耐磨性有特殊要求的轴。
机械设计基础-12.1轴第一篇:机械设计基础-12.1轴第十二章轴主要内容1、轴的结构设计:影响轴结构的因素;轴的台阶化设计;轴的设计步骤。
2、轴的强度与刚度计算:轴上载荷及应力分析;轴的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等。
基本要求1、了解轴的功用、类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
3、掌握轴的三种强度计算方法:按扭转强度计算、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按疲劳强度进行安全系数校核计算。
重点难点1、轴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
2、转轴设计程序问题。
3、弯扭合成强度计算中的应力校正系数a。
第二篇: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性质与地位《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它在培养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过程中,具有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一)绪论1.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2.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基本概念。
3.了解对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1.掌握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
2.能够绘制简单的机构运动简图。
3.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三)平面连杆机构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别。
3.掌握四杆机构基本特性及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四)凸轮机构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2.熟悉凸轮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了解其特性及应用场合。
3.掌握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的方法。
4.熟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原则。
(五)螺纹联接1.了解螺纹的形成、分类、主要参数、特点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