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示意图(推荐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34.01 KB
- 文档页数:6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2007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公布日期】2007.10.18•【文号】国务院令、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509号•【施行日期】2001.08.01•【效力等级】军事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航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2000年7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288号公布根据2001年7月2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07年10月1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空域管理第三章飞行管制第四章机场区域内飞行第五章航路和航线飞行第六章飞行间隔第七章飞行指挥第八章飞行中特殊情况的处置第九章通信、导航、雷达、气象和航行情报保障第十章对外国航空器的特别规定第十一章法律责任第十二章附则附件一辅助指挥、联络的符号和信号(一)辅助指挥、联络的符号和信号(二)附件二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示意图(略)附件三拦截航空器和被拦截航空器的动作信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领空主权,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飞行活动,保障飞行活动安全有秩序地进行,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凡辖有航空器的单位、个人和与飞行有关的人员及其飞行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国家对境内所有飞行实行统一的飞行管制。
第四条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领导全国的飞行管制工作。
第五条航空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单位遵守本规则负责。
机长对本空勤组成员遵守本规则负责。
第六条各航空单位在组织与实施飞行中,应当协调配合,通报有关情况。
第七条组织与实施飞行,应当按照飞行预先准备、飞行直接准备、飞行实施和飞行讲评等阶段进行。
飞行阶段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各航空管理部门自行规定。
第八条与飞行有关的所有单位、人员负有保证飞行安全的责任,必须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积极采取预防事故的措施,保证飞行安全。
中国民航实施 RVSM 机组快速检查单中国实施RVSM空域范围:2007年11月22日零时(北京时),在我国境内沈阳、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武汉、兰州、乌鲁木齐飞行情报区以及三亚管制区01号扇区内的民用航空活动。
8900米至12500米定义为缩小垂直间隔空域。
获准RVSM运行的民用航空器可以在RVSM空域内飞行。
未获准RVSM运行的航空器,除非事先局方批准,否则应当在8400米(含)以下飞行,或者在13100米(含)以上飞行。
机组必须使用中国民航飞行高度层公英制对照表:中国实施RVSM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使用米制飞行高度层。
管制员将发布米制飞行高度层指令。
在航空器驾驶员收到管制员发布米制飞行高度层指令后,当根据“中国民航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示意图(表)”确定对应的制飞行高度层,以确保与其它航空器之间的垂直间隔至少为300米/1000英尺。
航空器驾驶员应当知晓公英制转换带来的差异,驾驶舱仪表显示的米制高度与管制指令的米制高度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存在的差异不会超过30米。
部分同时具备米制高度表和英制高度表的航空器(例如Il-96, Il-62, Tu-214 or Tu-154 等),应当在RVSM空域使用英制高度。
机组应当加强使用TCAS观察空中活动。
国际航班进出国境点的相关规定:中国实施RVSM后,在与中国相邻的所有国家/飞行情报区内出现两种不同的飞行高度配备方案,一种为日本、韩国等英制RVSM空域,另外一种为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米制飞行高度层。
飞行员应当掌握国际航班进出中国国境时的高度层转换程序和转换区域,特别是进入中国境内的航空器应当何时开始使用公英制对照表。
当管制员发布一个中国使用的米制高度(例如12500米)时,驾驶员应当开始使用中国民航公英制对照表来飞对应的英尺高度(例如41100英尺)。
进出国境飞行高度层的具体转换程序和区域见相关航行资料。
横向偏置程序(Strategic Lateral Offset Procedure,简称SLOP):国内划设的航路宽通常为20公里,其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
RVSM常见问题一.什么是缩小垂直间隔?国际上,缩小垂直间隔是指在飞行高度层29000英尺(8850米)至41000英尺(12500米)之间的高度层空间范围内,飞机之间的最小垂直飞行间隔标准由过去的2000英尺缩小为1000英尺,这样一来能够增加6个新的飞行高度层缩小垂直间隔的英文全称是“Reduce d Vertical Separation Minimum”简称RVSM。
二.缩小垂直间隔有哪些优点?实行RVSM具有以下意义:增加飞行高度层和空域容量,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益;有利于管制员调配飞行冲突,减轻空中交通管制指挥的工作负荷;对于接近最佳巡航高度的飞行,节省燃油约1%;减小地面延误。
三.什么是RVSM空域?RVSM仅适用于符合RVSM运行要求的航空器在RVSM空域内的运行。
航空器运营人应当取得注册国或航空器运营人所属国的适航和运行批准后,方可实施RVSM运行。
因此,国际上一般将飞行高度层29000英尺(8850米)至41000英尺(12500米)之间的空域范围称为RVSM空域。
四.什么是RVSM过渡空域?在实施RVSM的空域与传统的空域之间,应当建立RVSM过渡空域,实现RVSM空域飞行高度层与传统空域内的传统高度层(CVSM)之间的转换。
RVSM过渡空域是指航空器进入RVSM空域前及离开该空域后转换高度的特别空域。
五.我国300米垂直间隔小于国外的1000英尺垂直间隔,是否安全?民航的波音和空客飞机实际都是按照百英尺的高度层来飞行。
大多数飞机使用英制且高度设置最小刻度为100英尺。
管制员将发布米制飞行高度层指令。
航空器驾驶员应当根据中国民航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示意图(表)来确定对应的英制飞行高度层。
这样航空器之间的垂直间隔实际上为1000英尺,完全符合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
当收到管制员发布米制飞行高度层指令后,航空器驾驶员应当根据中国民航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示意图(表)来确定对应的英制飞行高度层。
中国民用机场高度表拨正程序和过度高度层配备一、前言: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航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随着飞行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现行的民用机场高度表拨正程序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利于飞行安全的问题。
1993年,一架MD-82型飞机在进近过程中,因飞行员混淆了高度基准,高度表拨正错误,造成飞机下降高度过低,触地坠毁。
1998年,因管制员使用高度基准错误造成空中危险接近。
为了进一步提高飞行安全水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和国际民航组织的有关文件,在民航总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民航总局空管局经过长期反复的研究论证并与有关单位充分协商,制订了《中国民用机场高度表拨正程序和过渡高度层改革方案》。
这是改进我国民航空中交通服务和保证飞行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高度的测量和名词定义:1、高度的测量与名词定义确定航空器在空间的垂直位置需要二个要素:测量基准面和自该基准面至航空器的垂直距离。
在飞行中,航空器对应不同的测量基准面,相应的垂直位置具有特定的名称。
高(Height)是指自某一个特定基准面量至一个平面、一个点或者可以视为一个点的物体的垂直距离。
高度(Altitude)是指自平均海平面量至一个平面、一个点或者可以视为一个点的物体的垂直距离。
飞行高度层(Flight Level)是指以1013.2百帕气压面为基准的等压面,各等压面之间具有规定的气压差。
使用气压式高度表表示高时,必须使用场面气压作为高度表拨正值;表示高度时,必须使用修正海平面气压作为高度表拨正值;表示飞行高度层时,必须使用标准大气压作为高度表拨正值。
场面气压(QFE)是指航空器着陆区域最高点的气压。
修正海平面气压(QNH)是指将观测到的场面气压,按照标准大气压条件修正到平均海平面的气压。
标准大气压(QNE)是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
其值为1013.2百帕(或760毫米汞柱或29.92英寸汞柱)。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标准司编号:AC-91-07咨询通告颁发日期:2007年8月6日批准人:蒋怀宇缩小垂直间隔(RVSM)空域的运行要求1.依据和目的本咨询通告依据CCAR-91部制定,目的是向航空运营人提供在缩小垂直间隔(以下简称RVSM)空域内运行时,获得运行批准方面的指导。
2.适用范围本咨询通告适用于在RVSM空域实施运行的CCAR-91、121、135部航空运营人。
对于外国航空运营人在中国境内RVSM空域实施运行前应当符合CCAR-129部的相关规定,并通过运行规范授权获得运行资格。
3.撤销《关于印发缩小垂直间隔标准(RVSM)运行对签派员工作程序要求的指导材料的通知》咨询通告(AC-2000-1);4.说明为有效利用空域资源,国际民航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特定的飞行高度层(29000英尺至41000英尺)上实施缩小垂直间隔(RVSM)运行,并在一些繁忙的国际航线上率先实施RVSM运行。
我国一些航空运营人的部分机队自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北太平洋地区实施RVSM开始就在这些空域内运行。
随着各国逐步推进RVSM 运行,我国已确定在2007年11月22日零时(北京时)在中国各空域内实施RVSM运行。
实施RVSM空域运行,对航空器设备和性能、航空运营人的运行和维修管理都有特殊要求,需要航空运营人完成新引进的航空器和已运行的航空器机队的评估,制定维修方案,对实施运行的人员的进行培训等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本咨询通告就RVSM运行要求向航空运营人提出了具体的符合性方法,以便于航空运营人准备。
对于已有RVSM运行经验的航空运营人,由于以往仅有部分机队涉及RVSM 运行,并且主要参考国际民航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一些指导文件,仍需要根据本咨询通告重新进行全面评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中国各空域内实施RVSM运行仅指特定的飞行高度层,并不意味着所有飞机都必须符合RVSM运行的标准,对于不符合RVSM运行标准的飞机可在规定的RVSM空域以外运行(国家航空器除外)。
在我国现行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基础上,缩小8400米至12500米高度范围内原600米垂直间隔。
即在8400米至8900米实行500米垂直间隔,其余高度范围实行300米垂直间隔。
8400米以下、12500米以上仍分别维持300米、600米垂直间隔不变。
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示意图
8400 7800 7200 6000 5400 4800 4200 3600 3000 2400 1800 1200 600
8100 7500 6900 6300 5700 5100 4500 3900 3300 2700 2100 1500 900 27600 25600 21700 19700 17700 15700 13800 11800 9800 7900 5900 3900 2000
26600 24600 22600 20700 18700 16700 14800 12800 10800 8900 6900
4900 3000
6600 23600 8900 9800 11000 12200 32100 36100 40100 29100 英尺 米 依此类推 高度层
高度层
9200 30100 9500
31100
33100 10100 35100 10700 37100 11300 39100 11900 10400 34100 11600 38100 41100 12500 13100 14300
43000 46900 44900
13700 48900 14900 米 英尺
依此类推 359o 0o
180o 179o
航线角为真航线角
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表
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表
为了确保在米制飞行高度层转换为英尺并按照100英尺取整之后,相邻两个高度层之间有等于或大于1000英尺的垂直间隔,本方案采取了以下办法:
为了避免两对飞行高度层之间的垂直间隔由于米制飞行高度层转换为英尺按照100英尺取整后之后900英尺的现象,将8900米(29199英尺)至9800米(32152英尺)向下取整,将11900米(39042英尺)至12500米(41010英尺)向上取整。
这样,在8400米至8900米有500米(1640英尺)垂直间隔,在8900米至12500有300米(1000英尺)垂直间隔。
所有飞行高度层取整后至少有1000英尺的垂直间隔。
8400-12500米范围内,共有13个高度层,其中雷达标牌显示与管制指令高度差异有3个高度层差异为30米,4个高度层差异为20米,4个高度层差异为10米,2个高度层完全一致。
本次改革方案采用公制计量单位,较好地沿袭了我国目前的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空管设施设备及相应法规标准无需做计量单位变更;与现行高度层划分方法相一致,8400米以下无需变动,8400米至12500米总体上由600米分层改成300米,符合我国现行高度层配备标准,便于操作使用;12500米以下严格按照“东单、西双”进行高度层配备,便于管制员和飞行员通话和记忆;8900米至12500米将定义为民航的缩小垂直间隔空域(RVSM Airspace),其内对应的英制高度层统一比国外高100英尺,规律性强,便于民航飞行员操作和使用;该方案使得8400米以上与国外飞行高度层的差值不超过30米,
进出国境的航空器可实现安全顺畅的高度层转换;不符合RVSM适航要求的航空器应当在8400米(含)以下飞行,8400米与8900米按500米分层,自然形成了与缩小垂直间隔空域的缓冲空间。
飞行员必须使用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图,严格按照米制规定的对应英尺数飞行。
具体在飞行时无须记忆是如何向上还是向下取整。
需要克服的缺点是:雷达显示屏上,由于飞机按英制实际飞行高度与米制RVSM高度层有差异,管制员看到的雷达标牌显示与管制指令高度会有超过30米的差异(例如,管制员指挥飞机在12500米上飞行,飞行员实际按照41100英尺飞行,管制员看到的雷达标牌显示则可能为“1253”,代表12530米。
ICAO规定雷达标牌显示飞机在指定的高度正负60米范围,则可以认为该飞机保持在指定的高度飞行)。
当然,这种现象在目前的飞行高度层也同样存在并且管制员已经适应,管制员需要额外的培训和适应。
通过在广州区管中心进行的缩小垂直间隔雷达模拟验证,管制员普遍认为只要通过必要的培训这种差异可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