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患者心理分析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护理管理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体会卞!玉(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宜昌""#$$#)!!针对门诊输液患者多、停留时间短、用药种类多等特点,我们将人性化护理服务具体落实到门诊输液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门诊是医院的服务窗口,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临床实践的前提[%]。
护士要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运用规范语言及行为,即患者来时要有“迎声”,操作前有“解释声”,操作失误时要有“歉意声”,患者不适时要有“安慰声”,在巡视治疗时有“称呼声”,患者走时有“送行声”。
让患者和家属得到热情的接待、耐心的讲解、关爱的询问、亲切礼貌的相送,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在输液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服务!!主动向患者作自我介绍,询问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如有气急、心悸、疼痛、高热、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应优先输液。
"为患者输液时,要有礼貌地称呼患者,穿刺时态度要和蔼、技术熟练、敏捷稳重,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力求一针见血,如果一次穿刺未成功,护士要主动向患者道歉,并征得患者同意后再穿刺第二针或换人操作。
#经常巡视及时更换液体,如遇患者自行调节滴速,要有礼貌地为其讲清楚输液过快或过慢的危害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注意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疼痛、肿胀、针头移动或脱落等,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使每位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更为舒适、安全、放心。
%&#!开展健康教育!由于患者输液时间一般需要#$()$*+,以上或更长时间,护士可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如为患者介绍常见病的原因、症状、体征、预防、保健等,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安慰解答。
在与患者交谈时,力求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使患者感到人性关怀的温暖,获得满足感和安慰感。
门诊输液护理的工作体会【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84-02【摘要】:目的了解门诊静脉输液时存在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方法成立门诊输液室,加强静脉输液的管理,做到认真查对、严格消毒、优质服务等。
结果提高了门诊输液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在96%以上。
结论:输液质量的好坏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操作技术、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问题;措施门诊是直接接受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场所,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大多数患者选择门诊静脉输液的治疗方法,以达到速效、经济方便的目的。
但静脉输液从配液到输入,过程复杂,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是门诊患者的治疗得以安全保障的关键。
为了加强门诊静脉输液的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院自成立门诊输液室以来,深受患者欢迎,满足了那些不需要住院,经济困难的患者进行门诊输液治疗的要求,输液量逐年增加,确保输液安全、有效地顺利进行,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护理问题护士对药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尤其对新药知识认识不足,增加了查对难度。
门诊用药量多,范围广;患者姓名相似或相同,不易查对,稍有疏忽就会输错;门诊医生不固定,个别医生的处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药物配制时反复穿刺易将瓶塞碎屑带入药液;操作台及空气中可能有大量的细菌,易使药液受到污染。
输液加药和操作时可使微粒物质增加9.13倍。
输液过程中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操作中不戴口罩,不严格消毒,导致药液污染;输液后不及时巡视,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或拔出;患者随意调节滴速,使液体输入过快或过慢;门诊人员少、工作量大,加之患者求治心切,反复询问,希望尽快用药,都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状态一失衡,就会影响输液操作的顺利进行。
2 相应措施2.1 加强学习药物知识加强药物知识学习,定期考核,定期请药剂师讲解新药的相关知识,使护士随时掌握新药的用途、剂量、不良反应及中毒症状的解救方法等;为了避免药液污染,尽量减少液体的搬运次数和储存时间。
做好门诊输液护理工作的体会和建议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是医院门诊治疗和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和措施,密切观察药品输液反应是保证安全静脉给药的关键。
护士在整个输液治疗中是执行者、监护人,护理水平直接决定医疗安全和病人的满意度。
我院门诊部2008年3月-2009年3月共发生输液护理问题8例,现对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门诊护理工作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1 资料来源2008年3月-2009年3月,我院门诊护理人员12名,共对9816人次病人实施门诊静脉输液治疗,发生护理问题11例。
其中,护士自行报告9例,2例为他人报告。
2 发生护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发生问题11例中,人员因素6例(54.5%),技术因素3例(27.3%),管理因素2例(18.2%,发生情况),发生情况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人员因素所占比例最高(54.5%)。
2.1 人员因素(1)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表现在巡视不及时或检查不仔细,造成液体输完而漏加药2例,未输完液体组就提前拔针1例,局部药液外渗、皮肤肿胀2例;(2)护理操作无菌观念不强,造成静脉炎1例。
2.2 技术因素静脉穿刺反复不成功1例(对象为婴幼儿),穿刺3次以上才成功1例;1例因护理人员缺乏输液反应基本知识,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报告医师,导致病人出现轻度输液反应发生。
2.3 管理因素(1)分工不明确。
临床和治疗组自行调换,出现医嘱执行错误,重复加药1例;(2)带教工作不严谨。
主要是对实习护士“放手、放眼”问题,造成实习护士任意调整输液顺序1例,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3 体会和建议用药准确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及输液安全的前提,强化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强化护理操作常规的落实、强化医疗法制教育和医疗护理管理工作是提高医护质量的重要手段。
3.1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树立服务意识培养护士热爱本职,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稳定的心理素质,对护理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保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摘要】心理护理是输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输液患者的临床心理表现主要为恐惧心理、怀疑和焦虑心理、孤独无助心理及其他心理等。
针对患者的心理表现,在输液过程中采取创造良好的输液环境、给以技术娴熟热情周到的服务,及对不同年龄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等方法,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进行治疗,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门诊输液;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门诊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心理护理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应用于输液的整个过程中。
这就要求门诊护士在输液时对患者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心理安慰,使患者在输液时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从而达到输液治疗的良好效果。
本人通过在门诊多年的工作经验,将心理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患者的心理临床表现
1.1恐惧心理:
多见于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3到7岁的独生子女,他们受家庭的影响,唯我独尊,娇蛮任性,不愿接受静脉穿刺,甚至大哭大闹,拒绝治疗[1] 。
1.2怀疑和焦虑心理:
几乎所有门诊患者都希望尽早明确诊断得到治疗;企盼得到自己熟悉的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生诊断治疗;希望医生在接诊时耐心倾听
他的主诉,仔细认真地检查。
有些患者通过书本、电视、网络等渠道自我诊断,过高、过重地估计自己的病情。
当有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再加上疾病的影响,患者就会产生怀疑心理和焦虑心理。
1.3孤独无助心理:
部分患者因怕麻烦别人,一般都是一个人前来输液,通常这样的患者就会有种孤独无助感[2] 。
1.4其他心理:
有些诊断不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反常心理,这时患者可表现为:无能为力、绝望、敌意和愤怒等。
2心理护理体会
2.1创造舒适的输液环境
输液室内要干净、整齐、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温暖舒适,并配备趣味性强,内容健康的书刊、报纸、杂志、电视、vcd供患者观看,使患者能够消磨时间,转移对输液的注意力,消除长时间输液的疲劳感。
2.2服务周到,技术娴熟
输液护士应态度热情、耐心、和蔼,使用通俗易懂的医学用语介绍输液的一般知识、治疗原则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可以提高病人在输液治疗时的信心,在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同时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消除病人的顾虑,为输液治疗营造一个良好的心态。
护士在操作时必须沉着熟练,认真选择血管,进针要准确、轻盈、快速,尽量做到一次成功,从
而减少因穿刺疼痛造成患者对输液的恐惧心理。
2.3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方法
对于儿童,根据年龄从小到大,分别采用注意力转移法、鼓励诱导法和说服教育法。
5岁以下儿童应用注意力转移法效果较好,静脉注射前护理人员患儿进行充分的语言交流,抓住儿童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与患儿沟通;穿刺成功后,要立即用周围事物吸引患儿注意力,防止患儿哭闹使静脉穿刺针偏移、脱落影响治疗;鼓励诱导法适用于学龄儿童,用“勇敢”、“坚强”、“漂亮”等词汇,树立患儿自信心;说服教育法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儿童,用“输液可以消除病痛”的概念教育患儿配合治疗。
对于老年人,因其身体衰弱、储备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显著降低,对医疗护理的依赖明显增加。
作为门诊护士,首先要做好接诊前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老人的信赖与合作;其次,在为老年患者治疗时,要重视其患病后出现的不同心理反应,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对待疾病;第三,要尊重老人,做好亲属和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第四,要帮助老人消除反差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五,对老人要多一份关爱、体贴,解除老人的后顾之忧[3] 。
3讨论
运用现代医学模式加强对门诊输液室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进行治疗,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取得了患者的信
任和配合,从患者的赞扬声中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成绩,更增加了努力工作的信心。
实践证明: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不仅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可提高我们自身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伟瑛,韩丽芳.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346-347.
[2]郭兰英,张翠华,蔡玉芳.心理护理用于门诊输液患者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7,24(4):478.
[3]邱碧霞,奉新英.辩论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