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7.97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的选择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骨水泥型假体)与对照组(生物型假体),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43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优良率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具有极高安全性,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生物型假体;骨水泥型假体;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效果现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数量呈现出日趋增加的形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髋关节功能,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1-2]。
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是两种髋关节置换术,选择何种是能够获取更加效果目前并没有得到统一定论[3]。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86例,实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及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优良率进行观察与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骨水泥型假体)与对照组(生物型假体),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43例,其中女性患者人数为42例,男性患者人数为44例,年龄在61—7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70.32±2.64)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本研究得到患者、家属的许可及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麻醉后患者取健侧卧位,在关节囊上行T字切口,去除股骨头,充分扩髓股骨髓腔,选择最适当的极人工股骨头及生物型股骨假体进行安装复位,全面细致检查髋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调节关节张力冲洗伤口,并进行负压引流[4]。
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骨折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75岁以上高龄股骨转子骨折29例施行了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结果:29例平均随访1年6月,按harris标准从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及畸形四个方面进行临床效果评定,优17例、良8例、中4例,其中优良率达86.2%。
结论: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骨折具有下地负重早、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病例,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股骨转子骨折;骨水泥型双极人工关节;高龄【中图分类号】r683.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25-0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成为一种常见病。
尽早手术治疗为大家所共识,但就是否选用关节置换治疗仍存在一定争议[1]。
我院骨科自2005年6月~2009年6月对29例75岁以上的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进行了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9例,男13例,女16例。
年龄75~88岁,其中76~80岁16例,81~88岁13例,平均年龄78.8岁,右侧12例,左侧17例。
损伤原因:单纯摔倒(滑倒或绊倒)24例,机动车事故5例,29例均为新鲜骨折,伤后2h到17d入院。
根据evans[2]分类:ⅲa型10例,ⅲb型12例,ⅳ型4例,ⅴ型3例。
21例有并存病(占72.4%)。
其中心血管疾病并存率最高,占总并存病的42.8%,呼吸系统疾病28.5%,其次为脑血管疾病14.2%,糖尿病9.5%。
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脑血管疾病等3种以上者12例。
1.2治疗1.2.1术前治疗:入院后均先行患肢胫骨结节骨牵引。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一2010年1月我科所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a组23例行股骨头置换术,b组27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情况、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下床时间方面a组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b组优于a组;术后定期随访两年,a组术后第1年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3.91%,第2年为60.87%;b组第1年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5.19%,第2年为74.07%。
b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a组。
结论:全髋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疾病特点等方面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图分类号】r 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 0082- 0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呈上升趋势,其病残率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正常生活。
对老年人而言,在无明确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多主张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而传统的内固定术存在着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缺陷,本文不予讨论。
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但二者的选择,目前的意见不一。
笔者回顾性地分析了我院2007年1月一2010年l月年收治的50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探讨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最佳手术方式。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出年龄>60岁患者50例,平均年龄69岁,其中男22例,女28例。
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在老年髋关节外伤和疾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疗效 .方法:对32例年龄为65—83岁股骨颈骨折,陈旧骨折及股骨头坏死(marous分期4—5期)患者选择髋关节置换治疗(包括人工骨股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并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后髋关节持续疼痛1例,异位骨化1例,1例脱位再次手术复位,29例harris评分优良,优良率93.7%。
结论:(1)做好术前充分准备,尤其高龄患者。
(2)早期下床活动,缩短治疗时间。
(3)加强术后管理,减少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492-012001——2011年采用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颈陈旧骨折2例,股骨头坏死11例。
严重骨质疏松3例。
采用骨水泥髋关节置换对改善关节功能和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现将一些临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在32例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在65—83岁平均年龄74岁,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1.2 方法1.2.1 术前摄x光片了解髋关节情况,详细体检和理化检测,对原有疾病进行积极有效治疗,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必须控制在8mml/l以下,对心肺功能不全患者请内科积极治疗,尽早手术和保证麻醉安全。
1.2.2 方法采用改良hardinge手术切口约8—15cm,避免损伤其内侧坐骨神经,显露关节囊,行i形切开,如无关节屈曲萎缩,前关节囊可以保留,以保持关节稳定性。
将股骨小转子上1—1.5cm 到股骨颈外侧端与大转子连接处为截骨线,用电锯将股骨颈截断,截骨面垂直于股骨颈纵轴的冠状面[1],股骨头颈可做植骨材料。
处理髋臼骨,将髋臼软骨及部分皮质下骨磨除,并在髋臼壁上做骨孔,3处,勿转透髋臼骨,使髋臼内保持干燥将饼状骨水泥贴与髋臼骨面上,迅速用手指将骨水泥压入个骨孔中并植三枚约5mm直径小骨块呈三角型于髋臼底面安放髋臼杯保持其为外展40°,向前倾10°,骨水泥固化前将将髋臼杯溢出的骨水泥刮除。
临床骨科杂志Journal f Clinical Orthopaepics2021Feb;24(1)・93・doi:10.3969/j.imn.1008-0287-2021-01.036-临床论著-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王小合,华长城,张琪琪,丁晖原,武琼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末次随访采用Herw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38〜62min,术中出血量50〜110mf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术后1周发生脑梗死,神经内科会诊治疗后症状好转,但肌力差,'关节功能差°1例术后8个月因心脏病去世°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股骨头脱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Hew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46例,良9例,可2例,差2例"结论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下地活动早,并发症少,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关键词: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股骨颈骨折'老年人中图分类号:R683.42;R687.3;R68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287(2021)01-0093-03Biological bipolar artitcial femoral head reelacemeet for treatmeet of femoral neck fracthresin the elUerly"4NG Xiao-be &HUA Chang-chepg,ZHANG Qi-pi,DING Hui-puan,WU Qiong(Sectioo I,Dept of Orthopaedics&she People's Hospital of B oz I iou City&B oz I iou,Anhui236800&Chana%Abstracc: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ect of biological biqolar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in thet—atrn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the elUerly.Methods The60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weretreated with biological bipolar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The function of hiq joint was evaluated by Harrisscore at the Ust follow-up.Resd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6months to12months.The operation timewas38〜62min,and the bleeding volume was50〜110ml.The incisions all healed in one-stage.Cerebral infarctionoccurred in2cases at1week after operation.The symptoms were improved after neurology consultation,but the muscle strength and hip joint function were poor.One patient died of heart disease at8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rewere not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fection&loosening of prosthesis and dislocation of femoral head.At the Ust followup,according to Harris scoring standard,the curative efect was evaluated:excellent in46cases,good in9,fair in2and poor in2.Conclusions Biological bipolar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can load activity early with less trauma,few complications&and W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patients.Key wo S s:biological bipolar artificial femoral head;femoral neck fractures;aged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科采用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0例,男19例,女41例,年龄75~92岁。
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23T14:30:03.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8期供稿作者:石南征[导读]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目前是治疗Garden Ⅲ型和Garden Ⅳ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案[1],石南征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比较骨水泥型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早期疗效。
方法我院2004年3月至2012年11月行人工股骨头节置换手术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年龄65-85岁,获得随访98例。
其中51例行骨水泥型假体置换,47例行生物型假体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骨水泥组术后1月到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生物组,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骨水泥或生物型假体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均能得到满意疗效。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生物型骨水泥型早期疗效【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177-02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目前是治疗Garden Ⅲ型和Garden Ⅳ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案[1],随着关节外科从手术技巧及关节的设计不断的发展,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两者之间各有利弊。
本文对采用两种固定类型的人工双动股骨头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对术后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旨在探讨两种假体各自的优势,并指导应用于临床。
现汇报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3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住院并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为Garden Ⅲ型和Garden Ⅳ型,年龄在65至85岁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
其中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假体的股骨颈骨折患者51例,同期采用生物型人工人工股骨头假体患者47例,术前辅助检查未禁忌症。
1.2 病例选择
(1)年龄在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者,无手术禁忌症;
(2)Garden分型为Ⅲ型和Ⅳ型;
(3)患者伤前能独立行走或扶拐行走;
(4)至少有12个月或12个月以上的完整随访资料。
1.3 手术方式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必要时全身麻醉,患者取健侧卧位,取前外侧入路,处理外旋肌群或臀中肌,切开关节囊,小转子上 1.0~1.5 cm 截骨,保留股骨距,首先用开口器于股骨近端开槽,从小号的髓腔锉开始使用,沿着股骨髓腔方向锤击骸臼锉手柄末端,如果很容易的打入,则逐渐加大髓腔锉的型号。
试模复位,检查关节稳定性,尽量缝合关节囊,修复外旋肌群或臀中肌,关闭切口。
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麻醉方式、手术入路、软组织处理及截骨扩髓顺序同生物型,扩髓后冲洗髓腔,使用骨水泥枪打入骨水泥,植入假体柄。
1.4 评估标准
术前数据采集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临床数据采集包括:术后4,12,24周VAS疼痛评分、术后1,2,6、12月髋关节Harris 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骨水泥组患者51髋,平均年龄75.0±5.8岁。
体重指数为16.7~31.4,平均(24.9±5.5)kg/m2。
生物型组患者47髋,平均年龄74.5±5.3岁。
体重指数为 17.1~31.8,平均(25.3±5.2)kg/m2。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2.2 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1、2、6、12月由非手术组人员采用双盲方法对手术患者随访,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记录相应评分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结果表明骨水泥型假体组早期评分较生物型假体组高,而后期结果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组术后后期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
2.3 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从结果可以看出生物组患者术后4、12、24周VAS疼痛评分均稍高于骨水泥组,但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2、6、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组别术后1月术后2月术后6月术后12月
骨水泥组 76.1±3.6 78.7±3.5 83.9±4.2 86.6±4.5
生物型组 59.0±2.8 65.9±4.5 77.7±4.3 86.6±3.5
P 0.00 0.00 0.00 0.93
表2 两组患者术后4W、12W、24W VAS疼痛评分结果
组别术后4周术后12周术后24周
骨水泥组 5.2±1.1 3.7±1.1 2.4±1.2
生物型组 6.2±0.6 4.5±0.9 2.9±0.8
P 0.00 0.00 0.01
2.4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骨水泥组患者中有1例术中出现低血压,1例术后感染致假体松动行翻修手术,生物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技术开展好,并且手术技术得以发展及完善,故成为治疗股骨颈疾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
骨水泥和生物型假体都占用重要地位,两者之间各有利弊[3] 。
现在对于选择骨水泥型假体还是选择非骨水泥型假体临床医生之间有很多争议。
本文对采用两种固定类型的人工双动股骨头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随访,对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评分、术后疼痛等方面进行对比,旨在观察生物型假体与骨水泥型假体的临床疗效,发现两种类型的假体置换后患者髋关节早期功能恢复理想,髋部疼痛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别,但骨水泥型假体术后可减少了卧床时间,可早期功能锻炼,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生物组为高。
生物型假体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 术中患者安全、手术创伤小等优点, 避免了假体返修所带来的取出麻烦、骨质破坏过多现象。
随着近年来临床应用的逐步深入和生物固定技术以及假体几何形态的不断发展,能够保证迅速的骨长入,配合合适的假体形态,在患者骨强度和骨量较差时仍达到可靠的稳定性[4]。
综上所述,两种类型的假体各有所长,均能取得良好疗效。
且骨水泥型假体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大多数基层高年资医师能熟练应用,但是生物型假体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而且手术安全性高,因此不能仅从单方面因素来选择假体类型,应综合患者的身体情况、骨质疏松程度等各方面的情况来选择。
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全身情况差,需要即刻的稳定及术后早期负重功能锻炼选择骨水泥型假体[5]。
骨质情况尚可,全身情况相对稳定的患者,选择生物型假体。
严格筛选患者,骨质较好的老年患者,首选非骨水泥固定假体,日后一旦发生松动,在翻修时骨缺损可能比骨水泥固定假体少些,也比较容易取出和重新放置。
参考文献
[1] 章建华, 李卫锋, 董培建等. 股骨租降问骨折DHS内同定失败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13(8):577-579.
[2] Antapur P, Mahomed N, Gandhi R.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when is hip replacement a necessity. Clin Interv Aging, 2011; 6:1-7 .
[3] SterlingGJ, CrawfordS, PoKerJH, et al.The pharmaeokineties of simplex to bramycin bone cement. J Bone Joint Surg
Br.2003:85(5):646-649.
[4] Lowe JA, Crist BD, Bhandari M, et al. Optimal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according to patient's physiologic age: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Orthop Clin North Am, 2010; 41:157-166.
[5] 宋先东,朱敏.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2(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