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优秀教学设计《霍拉舞曲》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45 KB
- 文档页数:4
霍拉舞曲-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霍拉舞曲的起源、特点和舞步。
2.学习并掌握对应舞蹈动作,并与音乐节奏相配合。
3.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和表演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霍拉舞曲音乐曲目。
–二年级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能力。
2.学生准备:
–适合舞蹈表演的服装和舞鞋。
三、教学过程
1. 音乐欣赏
•首先播放霍拉舞曲音乐,让学生先欣赏一遍。
•引导学生注意曲调、节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氛围。
•解说音乐背景和起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
2. 舞蹈学习
1.引导学生学习熟悉霍拉舞曲的舞步,学生手拿椅子,跟随音乐的节奏来回移动,进行热身活动。
2.教师模仿舞蹈动作,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跟随教学。
3.将所学到的舞蹈动作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练习。
3. 舞蹈表演
•学生进行舞蹈表演,让其他学生欣赏,评价和鼓励表演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掌握霍拉舞曲的舞蹈动作,配合音乐进行演练。
•难点:掌握舞步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五、教学总结
•在教学之后,回答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在他们自己的课余时间里,进行良好的表演和分享。
六、体会与反思
•教师需要仔细的布置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多样、灵活的学习方式。
•通过欣赏音乐和跳舞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和身体的联系,提高行动协调性和音乐领悟能力。
《霍拉舞曲》教案教学目标:1、在聆听中能够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欢乐气氛和舞蹈性特点,并初步了解霍拉舞的简单知识。
2、在音乐图形谱的帮助下能够掌握本首乐曲中三个主题的节奏特点以及它们的变化与再现,并能随各个主题的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反应。
3、在音乐活动中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舞曲的炽烈与欢乐情绪。
教学难点:在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充分体验乐曲三个主题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律动表演随着《恰利利恰利》歌曲音乐的律动,师生进入教室。
二、导入乐曲。
整体感受(放舞曲,学生聆听。
)设问: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发表看法,教师适当做总结。
)三、音画相融,融会贯通1、教师点击图谱,学生聆听观看。
2、聆听乐曲第一主题,随教师点第一段图谱,并记住图中走过的路线。
3、复听第一主题后,请学生用自制沙锤摇奏出音乐中的长音,并用短音XX节奏为音乐打出节拍,由教师指挥。
再听一遍,全体独立完成。
4、听第二段音乐(b+c主题),用肢体动作来表示节拍,长音处摇晃双手或轻轻跺脚,短音处拍手、腿、肩等。
教师点第二段图谱。
5、复听第二段音乐。
6、聆听第三段音乐(b+c主题变化与重复)。
这段音乐长音最多,请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长音。
教师点第三段图谱。
7、复听时,教师不点图谱,学生独立完成长音与节拍的表现。
8、听第四段音乐(即第一主题再现),请学生点动图谱,并引导学生说出和第几主题音乐旋律相似。
9、再听结尾句。
教师:音乐是突然结束的,还是一点一点渐弱、渐慢结束的呢?学生:突然结束。
10、为结尾进行定格造型的表演。
教师:你能为这突然结束、戛然而止的结尾音,摆一个突然定格的造型吗?11、播放结尾句,进行表演。
教师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与精彩表演。
四、全曲表现,提升情感1、教师根据图谱将五种乐器加入到长音和节拍的节奏表现中,乐器逐段增加,表现出音乐高潮的不断推进。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美;2、能用喜爱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感受傣族的舞蹈美;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用优美的舞蹈表现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教学难点:1、歌曲中有两处旋律相似,学生容易混淆2、傣族舞蹈的学习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自制孔雀头饰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傣谜它像鸡,不是鸡,羽毛比鸡更漂亮,尾巴张开像扇子,人们都说它美丽,人们都说它美丽。
2、看傣寨孔雀生活在美丽的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那里的风景可美了,傣族人民居住的房子更美丽,他们的房子是用竹子做的。
3、听傣乐傣族还有一种有名的乐器,叫葫芦丝,它的音色可美了,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你们想听一听吗?二、唱傣曲1、初听音乐,感受节拍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肩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找出不懂的地方小卜少-----小女孩小卜冒-----小男孩3、再听范唱,并轻声跟唱找出喜欢的地方,给大家唱一唱。
找出唱起来有困难的地方,同学一起帮他解决。
4、跟音乐唱5、完整演唱歌曲6、分组演唱7、比赛唱三、跳傣舞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的小卜少说还想和大家比一比跳孔雀舞,大家敢和他们挑战吗?1、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
2、孔雀鹤立双手成冠形,右手上举至额头,头看右斜上位,左手提襟,随节拍做双膝曲伸动作。
3、孔雀开屏双脚原地小碎步,双手由身体两侧从旁斜下位提起至头上方手背相靠,然后由上向下打开还原。
4、孔雀展翅双脚全脚掌着地,双腿屈膝,双手由旁斜下位提起至头上方手背相靠,向右转腰,然后双手由上向下打开还原,双脚正步位站立。
四、同傣乐小朋友们现在已经会唱傣族歌了,也会跳傣族舞了,那下面我们就来和傣族小朋友一起快乐的唱吧、跳吧。
大家想唱的就唱,想跳的就跳,如果能边唱边跳那就更好了,老师来给大家伴奏。
五、小结拓展同学们,云南省是我国唯一一个有孔雀的地方,孔雀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因为傣族人民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环境保护得很好。
霍拉舞曲-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霍拉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学习手击鼓和舞蹈动作,并与音乐结合;3.学习团队协作和沟通,培养团队合作意识;4.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节奏感。
二、教学重点1.霍拉舞曲的手击鼓和舞蹈动作;2.与音乐的结合;3.团队协作和沟通。
三、教学难点1.收集并播放不同版本的霍拉舞曲音乐效果;2.整合舞蹈和鼓击动作;3.确保团队协作和沟通。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前的准备工作1.提前准备好不同版本的霍拉舞曲音乐;2.准备好鼓和其他舞蹈需要的道具。
2. 理论知识学习1.讲解霍拉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该曲风在卡拉茨·赫鲁普附近城镇盛行的原因;2.引导学生对不同版本的霍拉舞曲音乐进行聆听和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该曲风的独特魅力。
3. 实践操作环节1.学习手击鼓,教师演示基本鼓击动作,并带领学生跟随练习;2.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学习华尔兹舞蹈以及其他舞蹈动作;3.整合舞蹈和鼓击动作,让学生在音乐中展现出完美的协作和默契。
4. 学习反思环节1.调研不同文化地区的舞蹈特点,加深对不同音乐和舞蹈文化的理解;2.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舞蹈和鼓击动作等方面的进步,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表现。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表演、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价;2.评价标准主要包括鼓击动作的准确性、舞蹈动作的流畅性、团队协作和默契度等。
六、教学延伸1.邀请民间舞蹈工作者、音乐大师等来校授课和演讲,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不同的舞蹈和音乐文化;2.在学生的文化课中,适时地融入更多的舞蹈、音乐元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霍拉舞曲教案教案标题:霍拉舞曲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霍拉舞曲,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舞蹈技巧和动作。
2.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霍拉舞曲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舞蹈协调性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霍拉舞曲音乐2. 教学视频或演示材料3. 舞蹈练习空间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播放霍拉舞曲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霍拉舞曲的起源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兴趣。
技巧和动作学习:1. 向学生展示霍拉舞曲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包括手臂的摆动、脚步的跳跃等。
2. 通过教学视频或演示材料,让学生观看和模仿正确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3. 分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和技巧的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
团队合作和表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编排一段霍拉舞曲表演。
2. 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发挥的机会。
3. 指导学生进行团队排练,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4.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他们展示他们的成果。
总结和评估:1. 回顾课堂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2.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估,包括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表演的整体效果。
3.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表演,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舞蹈老师或舞团成员来学校进行霍拉舞曲的专题讲座或示范表演。
2. 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所学的霍拉舞曲。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步骤的安排和实施,帮助学生掌握霍拉舞曲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并培养他们的舞蹈协调性、节奏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拓展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霍拉舞曲》教学设计(聆听课)一、教材分析《霍拉舞曲》又叫《顿音霍拉》,创作于1906年,原为罗马尼亚民族器乐曲,后改编为管弦乐曲和小提琴等独奏曲。
《霍拉舞曲》具有轮舞体裁特征,乐曲一开始即以明快活泼的伴奏引出小提琴以断弓技法奏出的顿音主题,如同鸟鸣般婉转的颤音和飞泉般奔泻的快速的顿音,形成了一个欢腾的乡村舞会场面,充满了炽烈的欢乐气氛。
全曲犹如一首无穷动,主题素材不断展开,使乐曲逐渐形成高潮,最后再现主题,突然结束。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的民间舞蹈,是当地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形式。
二、教学目标1.能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充满炽烈的欢快气氛和舞蹈性特点,并初步了解霍拉舞的简单知识。
2.能够根据旋律选择图形谱,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感受。
3.了解小提琴的音色、构造与演奏姿势。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充满炽烈的欢快气氛和舞蹈性特点。
(二)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旋律选择图形谱,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观看图片提问:同学们人们在干什么呢?答案:人们在跳舞呢,他们在跳霍拉舞。
2.简单讲解霍拉霍拉舞是一种罗马尼亚的民间舞蹈,在当地举行隆重的乡村舞会时,人们搭着肩形成一个大圆圈,一起向左、向右,使圆圈旋转起来,场面非常热烈。
(二)聆听乐曲1.初听乐曲教师语言:今天我们要聆听的乐曲是罗马尼亚作曲家迪尼库创作的《霍拉舞曲》,我们先来听一遍这首乐曲,你能听出人们跳霍拉时高兴的心情吗?你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答案:小提琴2.介绍“小提琴”教师语言:这首乐曲是用小提琴演奏的,小提琴属于西洋乐器中的弓弦乐器,它的主要构造有琴头、琴身、琴弦和琴弓。
演奏时左手拿琴放在肩上,右手持琴弓。
你听出小提琴的声音有什么特点了吗?播放小提琴声音.mp3教师语言:小提琴声音优美、动听、富有歌唱性,请大家记住小提琴的声音。
3.能够根据旋律选择图形谱,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感受。
(1)根据图形谱选择对应的音响教师语言:同学们我们听两条旋律,你觉得哪条旋律和这个图形谱是对应的。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5课聆听《霍拉舞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霍拉舞曲》是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5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用的曲目是一首具有土耳其民族特色的舞曲,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拓宽音乐视野。
教材中还提供了关于《霍拉舞曲》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曲目。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简单的节奏和旋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土耳其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土耳其民族音乐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霍拉舞曲》的音乐特点。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土耳其民族音乐的风格,并能够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通过反复聆听《霍拉舞曲》,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其音乐特点。
2.讲解法:教师讲解《霍拉舞曲》的背景知识和音乐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曲目。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亲身体验和表达土耳其民族音乐的风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霍拉舞曲》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的背景知识资料。
3.准备乐器,如手鼓、木琴等,以便学生进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霍拉舞曲》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土耳其民族音乐的风格。
同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霍拉舞曲》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霍拉舞曲》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
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音频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人担任指挥,其他学生跟随指挥进行演唱或演奏。
首先,学生可以尝试用简单的乐器(如手鼓、木琴)伴奏《霍拉舞曲》,感受土耳其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
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霍拉舞曲》教案
《霍拉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聆听中能够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欢乐气氛和舞蹈性特点,并初步了解霍拉舞的简单知识。
2、在音乐图形谱的帮助下能够掌握本首乐曲中三个主题的节奏特点以及它们的变化与再现,并能随各个主题的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反应。
3、在音乐活动中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舞曲的炽烈与欢乐情绪。
教学难点:
在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充分体验乐曲三个主题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律动表演
随着《恰利利恰利》歌曲音乐的律动,师生进入教室。
二、导入乐曲。
整体感受
(放舞曲,学生聆听。
)
设问: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发表看法,教师适当做总结。
)
三、音画相融,融会贯通
1、教师点击图谱,学生聆听观看。
2、聆听乐曲第一主题,随教师点第一段图谱,并记住图中走过的路线。
3、复听第一主题后,请学生用自制沙锤摇奏出音乐中的长音,并用短音XX节奏为音乐打出节拍,由教师指挥。
再听一遍,全体独立完成。
4、听第二段音乐(b+c主题),用肢体动作来表示节拍,长音处摇晃双手或轻轻跺脚,短音处拍手、腿、肩等。
教师点第二段图谱。
5、复听第二段音乐。
6、聆听第三段音乐(b+c主题变化与重复)。
这段音乐长音最多,请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长音。
教师点第三段图谱。
7、复听时,教师不点图谱,学生独立完成长音与节拍的表现。
8、听第四段音乐(即第一主题再现),请学生点动图谱,并引导学生说出和第几主题音乐旋律相似。
9、再听结尾句。
教师:音乐是突然结束的,还是一点一点渐弱、渐慢结束的呢?
学生:突然结束。
10、为结尾进行定格造型的表演。
教师:你能为这突然结束、戛然而止的结尾音,摆一个突然定格的造型吗?
11、播放结尾句,进行表演。
教师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与精彩表演。
四、全曲表现,提升情感
1、教师根据图谱将五种乐器加入到长音和节拍的节奏表现中,乐器逐段增加,表现出音乐高潮的不断推进。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表演。
2、揭示课题。
教师告诉学生,本课欣赏的乐曲叫《霍拉舞曲》(课件出示)。
3、介绍“霍拉舞”。
教师:“霍拉舞”是罗马尼亚的民间舞蹈,跳时可达数百人,也是当地在举行热闹欢腾的乡村舞会时跳的一种节日的大型舞蹈。
跳时人们搭着肩围成一个大圆圈,一起向左、向右,使圆圈逐渐旋转,充满了炽烈欢腾的乡村欢乐气氛。
4、观看《霍拉舞》视频。
5、师生共跳霍拉舞,以提升情感。
6、教师带领学生边舞边离开教室。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