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24.00 KB
- 文档页数:7
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执教者:刘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因特网组织的作用,了解两种上网方式的接入原理;知道IP地址的两种分配方法,子网掩码、网关、Dns的概念,能正确设置局域网中主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网关、Dns。
了解代理服务器的作用,能够通过代理服务器上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任务驱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IP地址和子网掩、网关、Dns的设置;代理服务器的设置2、教学难点:正确设置局域网IP地址的方法及子网掩码的应用。
【教学过程】教学引入引出本节课课题——如何接入因特网教师提问:大家都喜欢上网吗?(喜欢)教师:由于会考在即我们已经和可爱的网络阔别已久,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遨游网络吧好不好。
(好)教师:不过我们的计算机现在还上不了网,怎样让我们的计算机可以上网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到第二章第三节的学习——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教师:下面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接入因特网的一些基础知识:1、2.3.1因特网服务组织请大家浏览用1~2分钟时间浏览一下课本P38~39 2.3.1部分的内容。
教师提问:如果你家买了计算机,想上网怎么办呢?学生回答:刚才大家提到的电信、网通、移动、铁通他们是为我们提供上网服务的机构,我们将他们称之为(学生回答)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简称(学生回答)ISP2.3.2设置IP地址和子网隐码教师:常见的因特网接入方式主要有:拨号接入方式(普通Modem、ISDN拨号、ADSL虚拟拨号宽带接入),专线接入方式、无线接入方式和局域网接入方式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其中的拨号接入与局域网接入这两种接入方式。
1.两种上网方式(1)拨号上网第一步:连接硬件设备P39 图2-4第二步:配置拨号连接P40图2-5定义:通过电话线与因特网建立连接必要条件:带有网卡的计算机,调制解调器,电话线,帐号。
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
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第一课时
一、两种上网方式
1、家庭上网方式
2、单位、企业等有多台计算机同时上网:局域网
*家庭拨号接入因特网必要条件
*通过局域网接入因特网必要条件
*因特网服务组织
二、IP地址分配方法
1.静态分配法
2.动态分配法
三、子网掩码的作用
四、总结
桥梁是什么网关DNS
作业布置: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通过作业的方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作业分为A、B两类,难度依次增大,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分别选做。
《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信息技术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方式以及每种接入方式的连接方法,了解IP 地址的动态配置与静态配置的方法;
2.掌握网关的作用,学会配置网关;
3.学会设置代理服务器,掌握域名解析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4.通过“做中学”体验操作过程中的挫折与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设置IP 地址和子网掩码、设置网关以及DNS。
三、课时
2 课时
四、教学方法及策略
教师演示讲授法、讨论法及任务驱动法。
本节以前两节为基础,内容较多,可以分为两课时。
因特网服务组织部分,内容简单,采用让学生自学,教师加以指点的办法;接入因特网的两种方式,是学习的重点,采取教师演示和学生讨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后两部分作为一节,是前面知识的延伸,这部分内容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将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工具
网络教室,投影机。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通过局域网上因特网
设置网关跨网互相访问,水到渠成地设置局域网访问因特网。
布置课下作业:了解拨号上网方式的过程,指出该方式已经没有市场。
2.3 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2.知道计算机的两种上网方式;3.了解IP地址的动态配置与静态配置方法(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管和DNS的正确设置)。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计算机上网时的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以及 DNS 的正确设置。
三、学习流程1.计算机与因特网相连,必须要有专门的线路。
通常租用数据专线是很昂贵的。
于是出现了一些商业机构,他们负责架设或租用上因特网的数据专线,供用户通过他们连接上因特网。
这些商业机构我们称他们为,英文所写为。
2.你通过阅读教材或从你身边了解到,目前你所知道的常见的ISP有哪些?(列举2个以上)3.你的家庭连接上因特网了吗?若连上,因特网的服务是什么机构提供的?若未连上,那考虑:在当地应该寻求什么机构的帮助才能连上因特网?4.计算机要加入因特网,在选择好合适的ISP之后,下一步应该做的工作就是配置IP地址了。
一般来说,家庭的上网方式通常为方式接入因特网,单位企业等有多台计算机需同时上网,则通过方式接入因特网。
A.局域网 B.MODEM、ISDN、ADSL5.单位企业通过局域网接入因特网的是根据分配获得一个固定的IP地址,进行手动设置。
IP地址的分配有静态分配法与动态分配法。
通过阅读教材说明这两种IP地址的分配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1)静态分配法的优缺点是:。
(2)动态分配法的优缺点是:。
6.子网掩码在计算机IP地址配置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子网掩码能单独存在吗,为什么?7.在子网掩码中,二进制1表示位,二进制0表示位(填网络地址或主机地址)。
例:IP地址为192.168.1.1,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8.什么是网关?网关的作用是什么?192.168.1.100和192.168.1.145联系,是否需要网关?192.168.1.100和192.168.2.45联系,是否需要网关?9.什么是DNS?DNS的作用是什么?试在浏览器中输入119.75.217.56(百度),看是否能够访问到网站,为什么?四、探究实践1.以下两组IP地址是不是同一个网络的?192.168.1.1和192.168.1.128 ()192.168.1.1和192.168.2.1 ()A.是 B.不是2.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
用案日期: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星期_______ 主备人:课时:N0:_____
中国网通(CNCNET)
二、两种上网方式
一般来说,家庭上网方式为MODEM、ISDN、ADSL方式(一)拨号接入
就是通过电话线与因特网建立连接
拨号上网的必要条件:
1、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提供的帐号;
2、用户计算机需配置调制解调器;
3、一条电话线
具体配置:
第一步:连接硬件设备
第二步:配置拨号连接
提出问题,“若按照上述计算机连网的方式,家里又添置了一台电脑,该如何连接?”
(二)局域网接入
通过局域网接入因特网的必要条件:
1、向校园网和局域网的管理机构申请一个用户IP地址;
2、用户计算机需配置一块网卡。
相关参数的配置
三、IP地址的设置
对外屏蔽,使外部用户不能直接访问内部网络。
2、临时存储大量的网上信息资源。
3、对局域网内用户访问外网的权限进行了一定限制。
这种方式要求在服务器端安装代理服务器软件,还要对局域网内计算机的浏览器进行相关设置。
任务一:布置学生在浏览器中进行相关的设置操作。
六、设置DNS服务器
1、DNS作用:负责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转换。
2、域名解析:指将域名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IP 地址的过程。
3、域名解析的过程
布置学生看《网络技术应用实践指导p30》关于域名解析的过程。
任务二:操作题专项练习《IP地址的设置》。
《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教学设计
三亚市第一中学信息技术组王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所讲内容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三节“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网络技术应用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入网的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平时上网时解决一些网络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到安全文明的使用网络,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另外,在讲授本节课时,虽然课本上没有提及关于无线上网的内容,但笔者讲这部分内容加入,并粗略的给学生介绍其工作原理了,因为学生对“无线上网”这一词汇并不陌生,只是不明白其原委,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让学生知道这种接入方式。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前面的章节中,学生已经学习过IP地址的概念,分类方式,子网掩码(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讲这部分内容与IP地址一起讲授)等知识,本节的内容可以说在讲授新的内容的同时,也对前面的知识作了总结,因此,在这部分学习时,可检验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目标设计
A: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因特网服务组织,以及网关、代理服务器和DNS服务器的概念。
(2)、让学生理解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主要方式的原理。
(3)、使学生理解网关、代理服务器的作用以及DNS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B: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不同方式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2)、能够给已连接好的小型局域网中各台主机设置IP地址,并根据情况选择静态IP或者动态IP。
C:情感目标:
(1)通过对IP地址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应尽量节省网络资源,养成文明上网的好习惯。
(2)同学之间讨论与交流增进友谊,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3)培养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
(1)、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主要方式
(2)、IP地址的设置
(3)、网关、代理服务器的作用以及DNS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难点
IP地址的静态与动态分配;对网关与代理服务器作用的理解。
六、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以教师讲授为主,配合适当的实物演示,并要求学生用图形描述实物演示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将实物抽象为图形表示,从而实现在教育教学中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至少两台电脑(一台有双网卡),网线若干,电话线,ADSL MODEN、分频器,路由器一个、交换机一个、还要有网络环境。
八、课时安排:2课时。
九、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1.引入(观看图片展示)
利用1分钟时间播放一组世界各大城市的夜景图,并用一句古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引出“我们不出门,亦可观天下”,让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
学生会谈到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天下。
教师可以接着提问“刚刚买回的电脑能够在网上冲浪吗?要如何将一台计算机连入因特网呢?”
2.新课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因特网服务组织引导学生阅读书中内容这部分内容要
求学生自学完成,
自学后分组派代表
对这一问题进行解
释(分组不能太多,
四组为宜)。
通过这部分的
学习,学生知道为
什么家里上网要向
电信交钱(联系到
实际的生活中,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
第二课时
1.复习
2.新课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绘制两个不同的网络系统连接图。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填写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课时一: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在观察网络连接过程中大部分人没能亲自参与进去,实践体验不深刻。
另外,由于学校的环境没有拨号上网,学生在理解这一连接方式时很难体会到其中含义。
对于无线上网方式的介绍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既好奇又陌生,因此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学生的求知欲很浓。
课时二: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既多又杂,但是与前面所学的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可以复习旧的内容,也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
但该部分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动手参与很少,以复习为主。
有待进一步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