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阀盖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阀盖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阀盖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阀盖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零件分析

1.1阀盖零件尺寸,公差,粗糙度标注

1.2阀盖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1.3阀盖的技术要求分析

二.根据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

2.1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2.2基本特征

三.确定毛坯类型和制造方法,绘制毛坯—零件合图

3.1毛坯种类

3.2毛坯结构尺寸,形状

3.3确定余量,绘制毛坯—零件合图

四.工艺规程设计

4.1定位基准选择和工艺装备选择

4.1.1选择阀盖的粗基准

4.1.2选择阀盖的精基准

4.1.3选择加工工艺装备

4.2工艺路线拟定

4.2.1确定各加工面的加工方法

4.2.2加工阶段的划分

4.2.3工序组合原则

4.2.4加工顺序的安排

4.2.5工艺路线拟定

五.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

六.加工工序设计

6.1加工余量确定

6.2确定切削用量

6.2.1切削用量的选择

6.2.2确定进给量

6.3工时定额确定

6.3.1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

6.3.2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

6.3.3工时额定包括以下几部分

七.设计小结

八.参考文献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工艺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实际的的工艺、夹具设计中综合地加以运用,进而得到巩固、加深和发展,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和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锻炼:

1、能熟地运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和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的合理拟定等问题,从而保证制造的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

2、通过夹具设计,进一步了解我们自己的结构设计能力,能够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

3、进一步提高计算、制图能力,能比较熟练地查阅和使用各种技术资料,如有关的国家标准、手册、图册、规范等

4、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一.零件分析

1.1阀盖零件尺寸,公差,粗糙度标注

从阀盖零件图上可以看出,标有表面粗糙度符号的表面有端面,内孔,平面,其中表面粗糙度最高的是直径为30mm的内孔,公差等级达到IT7级,直径为50mm的外圆公差等级为IT7级,表面粗糙度为Ra=1.6um.

1.2阀盖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阀盖零件图采用主视图和左视图两个视图来表达其结构,其中主视图为全剖视图,主要表达零件的内部结构和各端面的轴向位置;左视图主要表达零件的外形轮廓及主体上凸缘沉孔分布的情况。

从主视图可以看出,阀盖由多个同轴内孔和外圆组成。左端面要求加工M36×2外螺纹,另外主体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4个台阶沉孔。

1.3 阀盖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阀盖的加工表面主要有两头端面加工,外圆内孔的加工,以及小头上一螺纹的加工,其余表面均通过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所需尺寸。该阀盖为铸件,各组加工表面之间有严格的尺寸位置精度和表面加工精度要求。

对照阀盖零件图可以看出: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台阶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外圆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IT7级)和相互位置精度(同轴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1.6um,是关键加工表面。

(2)M、N面距离尺寸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查附表1《标准公差数值》可知约为IT11级),但M面位置精度要求较高(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内孔轴线垂直度允许公差为0.04),且为装配基准面,N面为轴向配合面,因此也应确定为关键加工表面。

(3)右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外圆、M36×2外圆螺纹、左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内孔及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沉孔的尺寸精度要求较低(未注公差),表面粗糙度也不高,是次要加工表面。

(4)其他表面均为不加工表面。

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一般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该零件没有很难加工的孔,上述各孔的技术要求采用常规加工工艺均可以保证。

二.根据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

2.1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根据任务书已知:

(1)产品的生产纲领Q=6000台/年

(2)每台产品中阀盖的数量n=1件/台

(3)阀盖的备品率a=8%

(4)阀盖的废品率b=1%

阀盖的生产纲领计算如下:

N=Qn(1+a)(1+b)=60000×(1+8%)×(1+1%)=65448(件/年)

若按一定时间内产品产量的连续程度和工作地划分,生产类型可划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生产)和大量生产(连续生产)等多种类型。不同的生产类型有不同的工艺特征,了解不同的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就能根据产品产量和产品图样,制定工艺方案,编制计划,筹措资金,增添或改造设备,合理做好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有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可确定该零件的生产为大批量生产,其毛皮制造,加工设备技工艺装备选择应呈现大批量生产的工艺特点,如多采用高效设备

和专用工艺装备。

2.2基本特征

阀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的工艺特点是广泛采用高效专用夹具,广泛采用高效专用刀具、量具和自动检测装置,调整法自动化加工。

三.确定毛坯类型和制造方法,绘制毛坯—零件合图

3.1.毛坯种类

毛皮的种类很多,同一种毛坯可能有不同的制造方法。

(1 )铸件适于制造形状复杂的毛坯。常见的铸件材料有灰铸铁,球墨铸铁和可锻铸铁。目前生产中的铸件大多数是砂型铸造,少数尺寸较小的优质铸件可采用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离心铸造和压力铸造。造型方法有手动造型和机器造型。铸型有木模,金属型之分。

(2)锻件适于制造强度高,形状比较简单的毛坯。

(3)钢板和型材钢板和型材是生产中最常见的毛坯形式,来源广泛。热轧型材适用于尺寸较大,精度较低的一般零件的毛坯;冷轧型多用于尺寸较小,毛坯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型零件的毛坯。

(4)焊接件焊接件制造简单,生产周期短,不需要专用的设备。但是焊接件也存在着较大的残余应力,容易变形,精度不稳定,故一般需要退火或时效处理。

阀盖是用于连接或支撑执行机构。因此,阀盖因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还应尽量减少自身重量,以减小惯性力的作用。同时,零件在工作过程中处于润滑状态,所以采用润滑性能较好地铸铁,型号为HT200,毛坯类型为铸件。

选择毛坯的制造方法:

由于阀盖的生产类型为大量生产,因此毛坯制造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的铸造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精度。

因零件形状并不复杂,所以毛坯形状可以与零件的形状接近,内孔不铸出,

毛坯尺寸通过确定加工余量后再决定。

3.2毛坯结构尺寸,形状

详见毛坯—零件合图

3.3 确定余量,绘制毛坯—零件合图

毛坯的加工余量:加工余量分为总加工余量,工序加工余量.为了得到零件上某一表面所要求的精度,而从毛坯这一表面所切除的全部金属层的厚度,称为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完成一个工序时从某一表面所切去的金属层称为工时加工余量.

确定工序尺寸时,首先要确定加工余量.正确的确定加工余量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若毛坯余量过大,不仅浪费材料,而且要增加机械加工的余量,生产率下降;若余量过小,一方面使毛坯制造困难,另一方面在机械加工时,也因余量过小而被迫使用划线,找正等工艺方法,也能产生废品.

确定余量的方法有经验法、查表法、修正法、分析计算法。对于阀盖各表面工序加工余量用查表法确定。根据阀盖毛坯的最大轮廓尺寸(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加工表面的基本尺寸(按最大尺寸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查附表2“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按中间等级2级精度查表)可得出,顶面的机械加工余量为4,底面及侧面的机械加工余量为3。为统一起见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统一取4。查附表5“铸件的尺寸偏差”可得出,阀盖毛坯的尺寸偏差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5

绘制毛坯—零件合图

见图

四.工艺规程设计

4.1 定位基准选择和工艺装备选择

在零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中,只能使用未经加工过得毛坯进行定位,这种未经加工过的基准称为粗基准。在粗基准定位加工出光洁的表面后,就可以采用已经加工过的表面进行定位,加工过的基准称为精基准.

粗基准选择原则:

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相互位置要求

保证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

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以及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原则

精基准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2)基准统一原则

3)自为基准原则

4)互为基准原则

5)所选的定位基准,应能使工件定位准确,稳定,变形小,夹具结构简单

4.1.1选择阀盖的粗基准:

如先加工阀盖的右端,则选择不加工的L面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外圆作为粗基准,能方便地加工车M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孔(精基准)还可以保证L 面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内孔的轴线垂直,符合粗基准的要求。如图4-1(a)所示方案一:

如先加工阀盖的左端,则选择不加工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外圆和没加工的M面为粗基准,定位面较短,装夹不太可靠,如4-1图(b)所示方案二:

(a)(b)

如图4-1箱盖的粗基准

由图可知,选择方案一的粗基准比较可靠,而且安装方便。

4.1.2选择阀盖的精基准:

(1)分析阀盖的零件图可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孔轴线是高度和宽度的设计基准,M面是长度方向得到设计基准,如下图所示。

(2)阀盖工艺路线方案一,在加工阀盖关键表面时,考虑选择已精加工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台阶面作为精基准,这样可以保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外圆的同轴度,及MN面的垂直度要求,如图4-2(c)所示:

(3)阀盖工艺路线方案二,在加工妨碍关键表面时,选择已加工过的左端面和螺纹外圆为精基准,在一次安装中同时加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以及M N面从而保证其同轴度和垂直度的要求,如图4-2(d)所示,两种方案都符合基准重合原则,且专用夹具设计也并不复杂。

C d

图4-2 阀盖的精基准

(4)当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需要对它的工序尺寸和定位误差进行分析和计算。

当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需要对它的工序尺寸和定位误差进行分析和计算。

4.1.3选择加工工艺装备

由于阀盖是大批量生产,为提高生产效率最好多采用专用工艺装备,包括专用夹具、专用刀具、专用量具,根据需要,建议在以下工序设计专用工艺装备,详见下表:

工序号工序

名称

专用夹具专用刀具专用量具

20 车削三爪自定心液压夹

紧卡盘

车刀D01/D04

30 车削三爪自定心液压夹

紧卡盘

40 车削精车内孔专用夹具φ30H7塞规

50 车削精车外圆液性塑料

夹具

60 车削三爪自定心液压夹

紧卡盘

70 钻削锪钻φ塞规4.2工艺路线拟定

4.2.1确定各加工面的加工方法

根据阀盖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查表“孔加工方法”,可得阀盖

各内孔的加工方案,各加工表面方案详见下表:

加工表面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Ra(um)加工方案φ30H7孔及其台阶IT7 1.6 钻孔→半精车→精车φ孔IT12以上 6.3 钻孔φ50f7外圆IT7 1.6 粗车→半精车→精车φ40及其轴肩IT12以上 6.3 粗车MN面(两端端面距

IT11 3.2 粗车→半精车离)

M36X2螺纹IT12以上 6.3 粗车→车螺纹

左端面IT12以上12.5 粗车4Xφ7,φ13沉孔IT12以上12.5 钻孔,锪孔

4.2.2 加工阶段的划分

在拟订工艺路线时,正确的处理粗、精加工工序的安排是很重要的。在大批

大量生产时,粗、精加工分开。零件的加工质量高时,工艺过程应分阶段。一

般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当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要求特别高时,精加

工阶段后,还可增加光整加工和超精密加工阶段。

划分加工阶段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加工规律

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低质量的毛坯逐渐提高其精度的一个运动变化过程,区分

为由低到高几个加工阶段符合机械客观规律,按照误差递减规律,毛坯经若干阶

段加工后,其余留误差会逐次递减直至达到规定的限度。

(2)工件能得到较好的冷却,减少热变形及内应力的影响,有利于保证

加工精度。

(3)可避免粗加工产生的震动和不利影响。粗加工时切削力较大,且产

生很大的震动,会影响精加工孔的光洁度和精度;

(4)有利于精加工机床精度持久的保存,合理的使用设备;

(5)有利于安排热处理工序,时冷热加工工序配合得更好;

(6)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

(7)保护主要表面精度。

因此,在确定工艺方案时,必须从实际出发,首先要根据生产批量,加工精度,技术条件及工作条件来分析。按照经济的满足加工要求的原则,合理的处理粗精工序的安排问题。一般的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加工经济性,所以不能不问具体情况,一般粗精加工分开。但是,粗、精加工合并在一台机床上进行,其相互影响总是有的,应当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这种不利影响。

根据阀盖的生产批量,加工精度,技术条件及工作条件来分析。按照经济的满足加工要求的原则,阀盖主要表面的加工可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由于没有高于IT7级的高精度表面,考虑到工序过与分散,装夹次数太多,反而影响生产效率,所以合并为粗加工,精加工两个阶段即可。

4.2.3 工序组合原则

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是拟订工艺路线时,确定工序数目多与少的两种不同的原则,它和设备类型的选择有密切的关系。

工序分散的特点是:

所使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都比较简单,容易调整,生产工人也便于掌握操作技术,容易更换产品;有利于选择最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机动工时;机床设备数量多,生产面积大,工艺路线长。

工艺集中的特点是:

有利于采用高效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显著提高生产率;减少了工序数目,缩短了工艺过程,减少了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工作;减少了设备数目,相应地减少了工人人数和生产面积,工艺路线短;减少了工件装夹次数,不仅缩短了辅助时间,而且由于一次装夹加工较多的表面,就容易保证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专用机床设备、工艺装备的投资大,调整和维修费用,生产准备工作量大,转为新产品的生产也比较困难。

工序的集中和分散各有特点,必须根据生产规模,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机床设备等具体生产条件综合分析,以便决定采用哪一种原则来组合工序。

传统的流水线、自动线生产多采用工序分散的组织形式(个别工序亦有相对集中的形式,例如,对箱体零件采用专用组合机床加工孔系)。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实现生产率生产,但适应性差。采用高效自动化机床,以工序集中的形式组织生产,除具有上述工序集中的优点以外,生产适宜性强,转产相当容易,因而虽然设备价格昂贵,但仍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集中工序是现代机械加工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由于阀盖的生产类型为大量生产,组合工序既可按分散原则,也可按工序集中原则。考虑到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中的半自动转塔车床,采用多刀多工位加工,因此组合工序遵循工序集中原则。

4.2.4 加工顺序的安排

在工艺规程设计过程中,工序的组合原则确定之后,就要合理的安排工序顺序,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工序,热处理工序和辅助工序的安排。

1、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遵循以下原则:

(1)基面先行:工件的精基准面,应安排在起始工序先进行加工,以便尽快为后续工序的加工提供精基准。工件上主要表面精加工之前,还必须精基准进行修整。

(2)先主后次:先安排主要表面的加工,后安排次要表面的加工。

(3)先粗后精:先安排粗加工,中间安排半精加工,最后安排精加工或光整加工。

(4)先面后孔:对于箱体,支架和连杆等工件,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根据阀盖的结构特点,宜先安排基准表面(内孔)的加工,然后再安排主要外圆的加工,最后安排次要表面的加工,这样既可保证较高的位置精度,又使专用夹具的设计制造比较简单。即采用“基面先行”的加工工序原则。

2、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1)预备热处理: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之前,主要目的是改变切削性能,是组织均匀,细化晶粒,消除毛坯制造时的内应力.常用的预备热处理方法有退火

和正火,调质可提高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也能为后续热处理工序做准备,可安排在粗加工后进行.

(2)去除内应力处理: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包括人工时效退火等。一般精度的铸件在粗加工之后安排一次人工时效,消除铸造和粗加工时的内应力。减少后需加工的变形,精度高的铸件,则应在半精加工后安排第二次人工时效,使加工精度稳定。要求精度很高的零件,如:丝杆、主轴等应安排多次去应力处理;对于精密丝杆,精密轴承等为了清除残余的奥氏体,稳定尺寸还需采用水冷处理,一般再回火后进行。

(3)最终热处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材料的强度,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变形较大的热处理如调质,淬火,渗碳淬火应安排在磨削前进行。变形较小的热处理如氮化等应安排在精加工后.

由于阀盖的精度要求不高,可在粗加工之前安排一次人工时效,消除铸造时产生的内应力,减少后续加工变形。

4.2.5工艺路线拟定

拟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考虑选用合适的机床并配以专用工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起来,提高生产效率。除此以外,还应考虑经济效果,以便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上述分析,初步拟定阀盖的加工工艺路线方案两种,分别见下表

阀盖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内容

工序

10 外协毛坯复检

20 粗车外圆φ50f7及MN面,粗车外圆台阶φ40X4,钻孔φ20通孔,粗车

φ30H7台阶孔

30 掉头螺纹M36X2外圆及左端面

40 半精车,精车φ30H7台阶孔

50 半精车,精车外圆φ50f7及MN面

60 车螺纹M36X2

70 钻4Xφ7孔,锪4Xφ13沉孔

80 去锐边毛刺,吹铁屑

90 按检验工序卡片的要求检验

优点:精加工工序的加工内容比方案二均衡

缺点:转塔车床为半自动车床,价格高于普通车床。长期用于粗加工工序,易降低该机床的加工精度。如果该机床为旧机床,则无须考虑保持机床精度

问题

阀盖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内容

工序

10 外协毛坯复检

20 粗车外圆φ50f7及MN面,车外圆台阶φ40X4

30 钻φ20通孔,粗车φ30H7内孔

40 车螺纹M36外圆及左端面

50 半精车,精车φ30H7内孔台阶,外圆φ50f7及MN面

60 车螺纹M36X2

70 钻4Xφ7孔,锪4Xφ13沉孔

80 去锐边毛刺,吹铁屑

90 按检验工序卡片的要求检验

优点:内外孔在一道工序内完成,减少定位误差

缺点:精车工序加工内容过于集中,调试,检验工作量大,质量控制难度大通过上述两个方案的综合比较,选择方案一

五.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

机床和工艺装备的选择机床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机床的加工范围应予零件的外廓尺寸相适应机床的精度应于工序加工要求的精度相适应。

(2)夹具的选择对于中、大批和大量生产,为提高劳动效率而采用专用高效夹具。

(3)若采用机械集中,则应采用各种高效的专用夹具、复合夹具和多刃夹具和多刃刀具等。

(4)刀具的类型、规格和精度等级应符合加工要求。

(5)大批大量生产影采用极限量块和高效的专用检验夹具和量仪等。

(6)量具的精度必须与加工精度相适应。

根据阀盖的大批量生产工艺特点,工序70建议设计专用多轴钻孔机床,其余采用现有通用设备。由于阀盖是大批量生产,为提高生产效率最好多采用专用工艺装备,包括专用夹具、专用刀具、专用量具,根据需要,建议在以下工序设计专用工艺装备,详见下表:

工序号工序

名称

专用夹具专用刀具专用量具

20 车削三爪自定心液压夹

紧卡盘

车刀D01/D04

30 车削三爪自定心液压夹

紧卡盘

40 车削精车内孔专用夹具φ30H7塞规

50 车削精车外圆液性塑料

夹具φ50f7卡规专用同轴度量仪L01

60 车削三爪自定心液压夹

紧卡盘

70 钻削锪钻φ塞规

六.加工工序设计

6.1 加工余量确定(工序70、锪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沉孔)

在第三部分已对加工余量有所介绍。由于该工序加工的孔的精度要求不高,使用钻和锪钻可直接加工而成,所以该工序余量为零。

其他工序具体余量见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6.2 确定切削用量(工序70)

6.2.1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粗车用量的选择原则:对于粗加工,在保证刀具一定使用寿命前提下,要尽可能提高在单位时间内的金属切除率。

(2)精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 选择精加工或半精加工切削用量的原则是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必要的生产率。进给量根据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来确定,精加工时的切削速度应避开积削瘤区,一般硬质合金车刀采用高速切削。

6.2.2确定进给量

本工序在专用机床上采用多钻头一次加工,根据材料HBW170—241和深径比(L/D=10/7=1.4),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得,切削速度v=16m/min,进给量f=0.24mm/r。

根据刀具材料(高速钢锪孔)和工件材料,查附表14“高速钢、硬质合金锪钻切削用量表”得,切削速度v=(37——43)m/min,进给量f=(0.13——0.18)mm/r。因是多刀加工,所以切削用量取较小值,取v=35m/min,进给量f=0.1mm/r。

6.2.3确定转速和切削速度

根据工序尺寸(通孔直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转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初步计算钻孔主轴转速为:

(min /r 6.7277

16

1000D 1000n =??==

ππν 因机床为专用机床,钻孔切削用量按计算值取整数即可,取n=720r/min ,钻孔实际切削速度分别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根据工序尺寸(沉孔直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转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初步计算锪孔主轴转速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同理,锪孔切削用量按计算值取整数即可,取n=850r/min ,锪孔实际切削速度分别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3工时定额确定 (工序70)

6.3.1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

有科学依据,力求做到先进合理,考虑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衡。必须贯彻"个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针必须"快,准,全"同一工序,同一产品只有一个定额。

6.3.2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

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比法、技术定额法

6.3.3工时定额包括以下几部分:

(1)基本时间t1 切除金属层所消耗的时间,包括切入时间和退出时间 (2)辅助时间t2 装卸时间,开停机床,测量 (3)工作地服务时间t3 更换刀具,修磨刀具,润滑 (4)休息和自然所需要时间t4

(5)准备终结时间t5 与生产批量(N)有关 批量生产工时定额T=(t1+t2+t3+t4+t5)/N

大量生产工时定额4321T T T T T +++= 查表得钻削:s

.n L L L T 2

1++=

基本

S —每转进给量 ,盲孔时0L 2=

计算结果如下表:

L L1 L2 机动时间T (s )

钻4X Φ7 10 5 3 7 锪4X Φ13沉孔 2

10

9

所以工序70,基本时间s 16T 1=;查表根据经验估工得s 114T 2=;由于该工序操作简单,可忽略其所需工时,所以工时定额:s 130T T T 21=+=;其他工序工时定额见工序卡。

综上内容为该阀盖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七、设计小结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

我们学到得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的是如何进行团队的合作,因为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能由单独某一个人来完成,它必然是团队成员的细致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后在将所有的部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认真调试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之后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虽然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不少。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车床主轴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车床主轴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内容: 1、车床主轴的零件图 1 张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2 张 3、机械加工工序卡25 张 4、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 其主要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进行调整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第一章课题介绍 1.1、课题 车床主轴是车床的主要零件,它的头端装有夹具、工件或刀具,工作时要承受扭曲和弯矩,所以要求 有足够的刚性、耐磨性和抗振性,并要求很高的回转精度。所以主轴的加工质量对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 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其原始资料如下: 零件材料: 45钢 技术要求:

1、莫氏锥度及1:12锥面用涂色法检查,接触率为大于等于70% 。 2、莫氏6号锥孔对主轴端面的位移为+2 。 3、用环规紧贴C面,环规端面与D端面的间隙为0.05~0.1 。 4、花键不等分积累误差和键对定心直径中心的偏移为0.02 。 生产批量:中等批量 零件数据:(见零件图) 图1 车床主轴零件图 1.2、设计要求 要求编制一个车床主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按照老师的设计,并编写设计说明书。具体内容如下: 1、选择毛胚的制造方法,指定毛胚的技术要求。 2、拟定车床主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方向机电一体化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学号 06080729 姓名张森 指导教师 题目名称 CA6140车床拨叉 设计时间 2011年3-6月 2011 年 5 月日

目录 一、序言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 三、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4) 四、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8) 五、工序设计 (10) 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2) 七、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5) 八、设计心得 (17) 九、参考文献 (18) 十、附图 (19)

序言 一、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课程程设计是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血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零件的作用 本次设计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变速齿轮拨叉,用于双联变换齿轮的啮合,输出不同的转速,已达到变速的目的。该拨叉应用在CA6140车船的变速箱变速机构中机构中。拨 孔与变速叉轴联结,拨叉脚则夹在双叉头以φ22mm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8mm 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转速,从而改变车床的主轴转度。 该拨叉在改换转速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叉轴孔mm(H7)和锁销孔φ8mm,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图1-1 拨叉零件图 2.零件的技术要求 CA6140车床拨叉技术要求表1-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 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

阀盖零件的工艺规程及其铣后端面的工装夹具设计

设计说明书 题目:阀盖零件的工艺规程及其铣后端面的工装夹具设计 学生: 学号: 专业: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 班级: 指导老师:

摘要 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阀盖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铣后端面的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关键词:工艺、工序、切削用量、夹紧、定位、误差。

目录 序言 (1) 1. 零件分析 (2) 1.1 零件作用 (2)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2. 工艺规程设计 (4)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 2.2基面的选择传 (4) 2.3制定工艺路线 (4)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5)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 3 . 夹具设计 (10) 3.1问题的提出 (10) 3.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10) 3.3定位误差分析 (12) 3.4定向键和对刀装置的设计 (12) 3.5夹具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15) 总结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序言 机械制造业是制造具有一定形状位置和尺寸的零件和产品,并把它们装备成机械装备的行业。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既可以直接供人们使用,也可以为其它行业的生产提供装备,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机械或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制造业,因此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及有力支柱。从某中意义上讲,机械制造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阀盖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铣后端面的夹具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等进行课程设计之后的下一个教学环节。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并设计出专用夹具,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本次设计也要培养自己的自学与创新能力。因此本次设计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所以在设计中既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要注意生产实践的需要,只有将各种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很好的完成本次设计。 本次设计水平有限,其中难免有缺点错误,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杠杆零件的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 设计题目:“杠杆”零件的工艺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系 学生姓名:刘立果 学号:200601100072 专业班级:机制自动化(3)班 指导教师:李菲 2009年12月17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先从设计背景方面分析了零件作用和工艺,然后指定设计方案包

括毛坯的制造形式和对加工基面的选择最后实施方案。制定出工艺 路线,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艺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切削用量及 基本工时,最后进行了夹具的设计。 关键词:作用,工艺,毛坯,基面,路线,加工余量,尺寸,切削用量基本工时,夹具。 目录 1.零件的分析 (4) 1.1零件的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2.工艺规程设计 (5)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 2.2基面的选择 (5) 2.3制定工艺路线 (5)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9) 3.夹具设计 (10) 4.结果与讨论 (11) 4.1课程设计结果 (11) 4.2课程设计结论 (11) 5.收获与致谢 (11) 6.参考文献 (11)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1. 零件的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杠杆(见附图1),它位于传动轴的端部。主要作用是传递扭矩,零件中部有一孔ф20H7,两端分别是通孔和盲孔ф8H7,三孔均要求有较高的配合精度,用于传递较小扭矩。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共有两组加工平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述如下: 1.上表面 这一组表面包含两个ф8H7的孔和其倒角;与两孔垂直的平面包括通孔的端面ф16、盲孔的端面ф20和中部孔的端面ф32. 2.下表面 此加工面包括长宽均为68的下表面轮廓还有ф20H7孔及其倒角。 2.工艺规程设计 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由于零件为大批量生产且轮廓尺寸不大,可采用熔模铸造。2.2 基面的选择 加工下表面轮廓是以ф20的端面ф32为粗基准;在以加工好的下表面为基准加工通孔ф8的端面ф16、盲孔ф8的端面ф20和ф20的端面ф32。 2.3 制定工艺路线 工序I 依次粗铣和精铣下底面轮廓1,通孔ф8的端面ф16和孔ф20的端面ф32,盲孔ф8的端面ф20. 工序II 依次钻、粗铰和精铰通孔和盲孔ф8H7并锪倒角0.5×45°;粗铰后精铰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与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与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就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1、一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2的花键低空及两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设计尾座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加工 ①14孔工序的专用夹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2016年11月11日 第1章零件分析............................................................. 3. 1.1零件作用分析...................................................... 3. 1.2零件工艺分析....................................................... 3.第2章确定毛坯、画毛坯一零件合图. (4)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4) 2.1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 (4) 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 8.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8. 3.2制定工艺路线....................................................... 8. 3.3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9) 3.4加工工序设计 (10) 3.5时间定额计算 (10) 3.6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16) 第4章工序专用夹具设计 (17)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17) 4.2夹紧力的选择 (17) 4.3定位误差.......................................................... 1.8 4.4操作说明.......................................................... 1.8设计心得体会 .. (19) 参考文献 (20)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的车、铣、钻夹具中的一种)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

阀体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阀体零件工艺方案设计 姓名: 学号:0811112036 班级:机电(1)班 届别:2008 指导教师 2011 年 7月 目录(共12页) 一、零件的分析 (1)

(一)零件的作用………………………………………………………………………………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 二确定生产类型 (1) 三确定毛坯 (1) 四工艺规程设计 (2) (一)选择定位基准: (2) (二)制定工艺路线 (3) (三)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8)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9) 五余量表格 (10) 参考资料:《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热加工工艺基础》 《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械制图》 一、零件的分析 (三)零件的作用 阀体,泵体等均属于箱体类零件。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支承,包容,保护运动零件或其他零件。 本题目的阀体是球阀中的主体零件,它容纳阀芯,密封圈,阀杆,填料压紧套等零件。它的大致形状类似于三通管,左端方形凸缘上有直径为50,公差等级为11级的孔与阀盖配合,右端外螺纹作用连接管道,上部直径18H11孔与阀杆配合,从而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 (四)零件的工艺分析 通过查找手册和热加工工艺基础课本,中碳铸钢ZG230-450具有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受力不大,要求韧性的零件制造,例如轴承盖,阀体等,所以零件材料选ZG230. 1:根据零件图分析,为了便于铸造,毛胚只铸造出水平方向的孔,竖直方向的孔用钻床加工,为了铸造效率,选择用金属型铸造。 2:因为水平方向的孔很多,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以在加工时用水平方向的外圆做粗基准进行加工,则能够保证所有的孔同轴。 3:因为竖直方向的孔中心线跟水平方向的孔中心线有垂直度要求,所以应先对水平方向的孔加工,然后再加工竖直方向的孔。利用水平方向的外圆进行粗加工,然后以孔表面做精基准加工外圆;再用加工好的外圆面精加工孔。这样水平方向上才有足够的精度做基准。 4:孔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所以都需精加工;与外零件配合的端面粗糙度也要求较高,所以都要精加工。 5螺纹加工为最后加工,这样便于装夹。 二确定生产类型 因为本次设计零件加工为大批量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减速器传动轴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减速器传动轴 学校: 陕西科技大学 学院: 机电学院 专业类别: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机械046 姓名: 杨孟博 学号: 51404627 指导教师: 张斌 起始日期: 2007年1月9 日 完成日期: 2007年1月25 日 成绩:

传动轴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1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题目:设计“减速器传动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年产量为5000件) 内容:(1)零件图 1张(A3) (2)毛坯图 1张(A3) (3)工序简图 1张(A2) (4)工序卡片 2张 (5)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班级:机械046 学生:杨孟博 指导教师:张斌 学号: 51404627 2007年 1月25日

陕西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2 目录 1 设计说明 (4) 1.1题目所给的零件是传动轴 (4)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4) 1.3 其主要加工表面位置要求 (4) 1.4零件的材料 (4) 2 工艺规程的设计 (5) 2.1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 2.2制定工艺路线 (6) 3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3.1 确定加工余量 (6) 3.2 确定毛坯尺寸 (7) 4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8) 4.1 车两端面 (9) 4.2 计算切削用量 (9) 5: 选择量具 (15) 5.1 选择刀具 (15) 5.2 选择量具 (15) 6:总结 (16) 7:参考文献 (17)

传动轴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3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本次设计是在基本学完大学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是在毕业设计之前做的较全面较深入地对所学各课程进行的综合性复习及应用。为我提供了一次理论联合实际训练的机会,在我的大学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希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的综合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自己未来生活及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由于能力有限,此设计难免有不宜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及同学给予指教。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小组成员:指导教师:

目录 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2第一章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3第一节零件的工艺分析—————————————————————4 一、零件用途—————————————————————————4 二、零件技术要求———————————————————————4 三、审查轴零件工艺性—————————————————————4 第二节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4第三节毛坯的种类及制造————————————————————5第四节制造工艺路线 一、定位基面的选择——————————————————————5 二、轴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5 三、制定工艺路线及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5 第五节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7第六节切削用量、时间定额计算—————————————————10第二章铣平面专用夹具夹具设计——————————————————12第一节轴零件的铣床夹具设计——————————————————12 一、零件本工序加工要求的分析—————————————————12 二、拟订定位方案和选择定位元件————————————————12 三、确定夹紧方案———————————————————————13 四、定位误差分析———————————————————————13 五、绘制夹具总装图——————————————————————14设计总结—————————————————————————————14参考文献—————————————————————————————1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班 指导教师:盛步云工作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题目: 工艺及夹具设计初始条件: 指定零件图(另见零件图纸) 及指定工序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技术要求:生产纲领为中或大批生产,年产量3000~10000件。 设计内容: ?零件图壹张A3~4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壹套A4 (工艺过程卡和指定工序的工序卡共2张) ?(工艺装备)夹具装配图壹张A2~0 (至少3个视图,各种视图关系应非常清楚) ?(工艺装备)夹具主要零件图壹张A4~2 (一般画夹具体或比较复杂的非标零件) ?课程设计说明书壹份按学校规定格式 说明书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是对所进行的课程设计过程、内容和结果的阐述和说明。要求文字简洁通顺、条理清晰、阐述正确,字数不少于5000字。包括序言、零件分析、工艺设计、夹具设计、设计中的收获和体会(小结)、参考文献等等;说明书按学校统一格式书写并装订;夹具装配图和非标零件图图纸,一般要求用正规图纸按1:1比例手工绘制。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盛步云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注意事项 1. 研究原始资料,明确设计要求 ①读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了解零件的作用、结构特点、材料及技术要求; ②研究零件的工艺规程,充分了解本工序的加工内容和加工要求; ③收集各类资料,调查了解同类零件所使用过的夹具及使用情况。 2. 编制加工工艺 3. 拟定夹具结构方案,绘制夹具结构草图 ①由定位基准、六点定位原理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法,选择定位元件; ②确定刀具引导方式,设计引导装置或对刀装置; ③确定工件的夹紧方法,设计夹紧机构; ④确定其他元件或装置的结构形式; ⑤确定夹具体的总体结构。 一般拟定二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 4. 绘制夹具总图,标注有关尺寸及技术要求 ①夹具总图按国家标准绘制,一般比例为1:1,也可1:2,1:5,或2:1; ②主视图取操作者实际工作位置; ③绘制总图顺序 5. 绘制夹具零件图在夹具总图中的非标准件要绘制零件图。 6. 所有书面材料撰写和装订(含指导教师发的任务书、零件图、……、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等),按照学校统一规定进行,如参考文献一定要符合格式要求; 7. 图、表的标注、参考文献一定要符合格式要求;(最容易犯的错误) 8. 答辩前弄清楚并仔细检查要求的每个环节(每项尺寸、参数的计算、总体及元件的结构等);答辩的问题类似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如何计算***的值?图中***元件的作用是什么?祝大家顺利过关,取得好成绩。 9. 联系方式:027-138********,shengby@https://www.doczj.com/doc/6011236295.html, 10.课程设计期间:每天上午在教楼教室,指导教师将抽查点名考勤,并检查设计进度,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1)研究原始资料,明确设计要求,编制加工工艺——分组讨论,提出零件分析结论和加工工艺。() 2)拟定夹具结构方案,绘制夹具结构草图——分组讨论,每人针对零件的一道工序,绘制各自的夹具结构草图,应与他人或者参考资料有较大差异。(上午) 3)绘制夹具总图,标注有关尺寸及技术要求——不能与他人相同。(7月1日全部完成) 4)绘制夹具非标零件图——分组讨论 (上午) 5)每人独立完成设计说明书,并准备答辩。(日) 6)答辩。(日) 参考资源 [1]李洪.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2]孟少农.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一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3]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工学院,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大学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二版)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4]赵如福.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5]徐圣群.简明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王小华.机床夹具图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7]孟宪栋,刘彤安. 机床夹具设计图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8]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9]邹青.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0]倪森寿.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习题集和课程设计指导书[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1]国家标准总局.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1983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https://www.doczj.com/doc/6011236295.html,->电子书库->超星电子图书->使用超星阅览器(SSReader)浏览相应书籍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https://www.doczj.com/doc/6011236295.html,“书生图书”、其它资源 ?利用各类搜索引擎收索相应关键词,获取资料。

2018年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

2018年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一、题目及来源 该设计选用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40-3140-8 2010年5月第一版2016年1月第12次印刷),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题目选编。图3-1支座(刘武昌1616160005—柴冠鹏1606170014)、图3-2吊耳(刘亚伦1606170016—林开源1606170027)、图3-3拨叉(卫笑天1606170028—李渊博1606170039)、图3-4法兰盘(吴光辉1606170040—黎启洋1606170055)、图3-8托架(裴晨1606170056—王广1626090055)。 第一组图3-1支座(刘武昌1616160005—柴冠鹏1606170014)

第二组图3-2吊耳(刘亚伦1606170016—林开源1606170027) 第三组图3-3拨叉(卫笑天1606170028—李渊博1606170039)

第四组图3-4法兰盘(吴光辉1606170040—黎启洋1606170055)

第五组图3-8托架(裴晨1606170056—王广1626090055) 二、设计计算书内容 撰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字数不少于8000字),说明书内容包括:零件图分析;确定毛坯种类、制造方法、加工余量;拟定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定位基准的选择、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加工阶段的划分、热处理和辅助工序的安排、工序顺序的确定、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序切削用量选择;工序时间定额计算。 1. 本设计选取了为该设计的核心

阀体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阀体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 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阀体零件工艺方案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机电(1)班 届别: 指导教师 年 7月 目录(共12页) 一、零件的分析 (1) (一)零件的作用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 二确定生产类型 (1) 三确定毛坯 (1) 四工艺规程设计 (2) (一)选择定位基准: (2) (二)制定工艺路线 (3) (三)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8)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9) 五余量表格 (10) 参考资料:《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热加工工艺基础》 《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械制图》 一、零件的分析 (三)零件的作用 阀体,泵体等均属于箱体类零件。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支承,包容,保护运动零件或其它零件。 本题目的阀体是球阀中的主体零件,它容纳阀芯,密封圈,阀杆,填料压紧套等零件。它的大致形状类似于三通管,左端方形凸缘上有直径为50,公差等级为11级的孔与阀盖配合,右端外螺纹作用连接管道,上部直径18H11孔与阀杆配合,从而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 (四)零件的工艺分析 经过查找手册和热加工工艺基础课本,中碳铸钢ZG230-450具有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受力不大,要求韧性的零件制造,例如轴承盖,阀体等,因此零件材料选ZG230. 1:根据零件图分析,为了便于铸造,毛胚只铸造出水平方向的孔,竖直方向的孔用钻床加工,为了铸造效率,选择用金属型铸造。 2:因为水平方向的孔很多,且在同一中心线上,因此在加工时用水平方向的外圆做粗基准进行加工,则能够保证所有的孔同轴。

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热处理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题目:CA8480轧辊车床主轴 和淬火量块 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作者所在系部:材料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作者所在班级:B10821 作者学号:20104082104 作者姓名:倪新光 指导教师姓名:翟红雁 完成时间:2013.06.27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 CA8480轧辊车床主轴和淬火量块 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完成时间06.27 指导教师翟红雁职称教授学生姓名倪新光班级B10821 总体设计要求 一、设计要求 1.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零件的选材; 2.要求学生弄清零件的工作环境。 3.要求学生通过对比、讨论选择出最合理的预先热处理工艺和最终热处理工艺方法; 4.要求学生分别制定出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工艺的正确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方式、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方式; 5.要求学生写出热处理目的、热处理后组织以及性能。 工作内容及时间进度安排 内容要求时间备注 讲解并自学《金属热处理工艺》课本第六章;收集资料, 分析所给零件的工作环境、性能要求, 了解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内容和步骤; 通过对零件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技术要 求 0.5天 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制定 确定出几种(两种以上)工艺 线及热处理 方案,然后进行讨论对比优缺点, 确定最佳工艺 路线及热处理工艺方案 1.5天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及热处理后组织、性能 查阅资料,确定出每种热处理工艺的参数, 包括加热方式、温度和时间,冷却方式等,并绘 出相应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1.5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按所提供的模板 0.5天 答辩1天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 一. 分析零件的工作环境,确定出该零件的性能要求,结合技术要求,选出合适的材料,并阐述原因。 二. 工艺路线和热处理方案的讨论。要求两种以上方案进行讨论,条理清晰,优缺点明确。 三. 每种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工序中涉及到的所有热处理工艺)。写出确定参数的理由和根据,(尽可能写出所使用的设备)要求每一种热处理工艺都要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 四. 写出每个工序的目的以及该零件热处理后常见缺陷。

清华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清华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车床主轴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内容: 1、车床主轴的零件图 1 张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2 张 3、机械加工工序卡25 张 4、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 班级:060316 班 姓名:吴微萍 指导教师:姚坤弟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 其主要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进行调整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第一章课题介绍 1.1、课题 车床主轴是车床的主要零件,它的头端装有夹具、工件或刀具,工作时要承受扭曲和弯矩,所以要求有足够的刚性、耐磨性和抗振性,并要求很高的回转精度。所以主轴的加工质量对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其原始资料如下: 零件材料: 45钢 技术要求: 1、莫氏锥度及1:12锥面用涂色法检查,接触率为大于等于70% 。 2、莫氏6号锥孔对主轴端面的位移为+2 。 3、用环规紧贴C面,环规端面与D端面的间隙为0.05~0.1 。 4、花键不等分积累误差和键对定心直径中心的偏移为0.02 。 生产批量:中等批量 零件数据:(见零件图)

回油阀工图课程设计说明书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工程图学课程设计回油阀设计说明书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械(卓越)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摘要 《工程图学》课程设计,是机械大类的学生所面对的第一个专业性课程设计。本次课程设计我选择了“回油阀”为主题,用以集中强化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为手段,学会应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所学到的知识,熟练地使用CAD设计软件绘制出回油阀地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对部分零件和装配体进行三维建模和拼装。同时,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撰写设计说明书并制作答辩演讲稿,为后续课程设计打上一个良好的基础。回油阀,它是一种阀体零件,也叫做溢流阀,主要由阀体、阀门、弹簧、端盖等组成,在油路中主要起限压作用。通过对回油阀的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并掌握简单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本次设计采用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方法,在了解产品名称、功用和工作原理,看懂各零件的主要结构、作用、零件之间的相互位置、装配连接关系和拆装顺序等。工作主要是要从装配图上将所有的非标准件一个个地“剥离”出来,绘制成零件图,以指导生产。要做到正确地从装配图上拆画零件图,不能“就图论图”,除了有极强的空间现象能力,还必须有意识地积累丰富的工程方面的只是和实践经验。在本次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小组分工,我抄画了装配图,画了阀体,螺杆,垫片,阀门的零件图,并对各个零件进行了CAD三维建模。通过对回油阀的设计,使学生对回油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得到更清晰的认识,希望此说明书能带你更多的了解回油阀设计及其制造工艺设计。 关键词:工作原理部件分析设计与表达改进改错个人小结

课程设计论文--热处理工艺设计

目录 第一章 热处理工设计目的 (1) 第二章 课程设计任务 (1) 第三章 热处理工艺设计方法 (1) 3.1设计任务 (1) 3.2设计方案 (2) 3.2.112C r N i3叶片泵轴的设计的分析 (2) 3.2.2钢种材料 (2) 3.3设计说明 (3) 3.3.1加工工艺流程 (3) 3.3.2具体热处理工艺 (4) 3.4分析讨论 (11) 第四章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12CrNi3叶片泵轴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一.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 二. 课程设计的任务 进行零件的加工路线中有关热处理工序和热处理辅助工序的设计。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选定能实现技术要求的热处理方法,制定工艺参数,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图,选择热处理设备,设计或选定装夹具,作出热处理工艺卡。最后,写出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要求对各热处理工序的工艺参数的选择依据和各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作出说明。 三. 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 1. 设计任务 12CrNi3叶片泵轴零件图如图3.1 图3.1 12CrNi3叶片泵轴

2、设计方案 2.1.工作条件 叶片泵是由转子、定子、叶片和配油盘相互形成封闭容积的体积变化来实现泵的吸油和压油。叶片泵的结构紧凑,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油与排油。泵轴在工作时承受扭转和弯曲疲劳,在花键和颈轴处收磨损。因此,要求轴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耐磨性。 2.1.1失效形式 叶片泵轴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断裂,在花键和轴颈处可能发生工作面的磨损、咬伤,甚至是咬裂。 2.1.2性能要求 根据泵轴的受力情况和失效分析可知 ,叶片泵轴主要是要求轴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耐磨性,以保证轴在良好的服役条件下长时间的工作。 2.2钢种材料 12CrNi3A钢属于合金渗碳钢,比12CrNi2A钢有更高的淬透性,因此,可以用于制造比12CrNi2A钢截面稍大的零件。该钢淬火低温回火或高温回火后都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钢的低温韧性好,缺口敏感性小,切削加工性能良好,当硬度为HB260~320时,相对切削加工性为60%~70%。另外,钢退火后硬度低、塑性好,因此,既可以采用切削加工方法制造模具,也可以采用冷挤压成型方法制造模具。为提高模具型腔的耐磨性,模具成型后需要进行渗碳处理,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从而保证模具表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而心部具有很好的韧性,该钢适宜制造大、中型塑料模具。 12CrNi3高级渗碳钢的淬透性较高 ,退火困难。由于不渗碳表面未经镀铜防渗 ,因此渗碳后进行低温回火 , 降低硬度 , 便于切去不渗碳表面的渗碳层。材料加工成叶片泵轴需进行复杂的化学热处理,使心部硬度为 HRC31~HRC41,表面硬度不低于HRC60,从而使泵轴表面有较高硬度,心部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