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群落调查

植物群落调查

植物群落调查
植物群落调查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日期

目录

一、实习目的 (3)

二、实习内容 (3)

(一)实验前准备 (3)

1.实验用具 (3)

2.生活用品 (3)

(二)主要实习概况...................................................(三)主要实习过程与步骤.. (3)

1.环境条件调查 (3)

2.外貌调查 (4)

3.草本植物调查 (4)

4.植物群落特征调查 (4)

三、实习线路 (4)

四、结果与分析 (4)

(一)实习结果 (4)

1.环境条件调查 (4)

2.植物样方调查 (5)

3.层间植物调查 (6)

(二)实习分析 (7)

1.数据分析与公式计算 (7)

2.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7)

参考文献 (8)

一、实习目的

(1)掌握植物调查的基本方法。

(2)学会确定样方,掌握植物群落数量指标的确定。

(3)认识实习地区植物群落中主要植被类型、结构、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特征。

(4)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

(5)培养和断粮野外实习动手能力。

(6)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

二、实习内容

(一)实验前的准备

1、实验用具

(1)测量仪器:指南针,GPS,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2、生活用品

(1)服(植物学实习必备长袖衣服、登山鞋/旅游鞋,遮阳帽等,同时要考虑山区温差变化大等情况)、雨具等。

(2)药品(如防虫蚊的:花露水等)。

(3)参考资料及专用器材。

(二)主要实习概况

1、确定样方地点,然后确定样方面积、形状。

2、观察选定样方内的草本植物群落,记录各个群落数量、特征、投影到地面

面积等情况。

3、整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植物群落特征。

(三)主要实习过程与步骤

1、环境条件调查

小组成员利用指南针,GPS,气压高度表等工具确定了调查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人类影响等,并及时做好了相关记录。

2、外貌调查

群落外貌集中体现在生活型的组成上。调查时我们确定了样方内每种植物的生活类别,并统计了每一类生活型中的植物种类数目,按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群落中某一生活型植物的种数/群落中全部植物种*100%来制作该群落的生活型谱。

3、草本植物调查

小组成员每五个人负责调查两个样方,在设定的样地内,找出层间植物,认识的物种做好记录,不认识的采集标本,用于调查后的定名和订正。

4、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调查结束后,根据调查数据,计算相对盖度(RC%)、相对优势度、相对密度(RD%)、相对频度(RF%)、重要值等基本参数,区分各个种的重要性。三、实习线路

生命科学学院门口(集合点名)——大文家山(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原路返回

四、结果与分析

(一)实习结果

1、环境条件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日期2014年6月6日

样方号自1至2 样地面积:10m×10m 调查地点湖北省黄石市大文家山

海拔坡向海拔:91米左右坡向:西南坡

地貌山地

气候湿度:68% 光

样地内:中等

样地外:强

风:微风温度:28摄氏度

群落名称草本植物

群落各层优势

贯众

群落特点数量多,且团聚在一起

植物因素及人类经济活动情况各种植物交织在一起给数植物造成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有的植株又小又多。人为有一定的干扰但干扰不大。

群落周围情况周围有人为走出来的道路,同时被植被环抱。

调查人:胡家权、曾垂强、张雨雪、杜嘉星、王翰林、王锦年

记录人:潘昱成、靖自成、黄开霞、余文秀、王慧芳、罗晓丽

2、植物样方调查

样方法主要是计算群落的数量特征。而要计算先得有观测数据,具体讲就是登记每个样方内所有的植物种类,要分层次有顺序地进行。调查表如下:

序号植物名称科属附生高度

cm

株丛数盖度

1 沿阶草百合沿阶草25 50 12cm

2 马唐禾本马唐30 750 1.5mm

3 凤尾蕨凤尾蕨凤尾蕨10 3750 1mm

4 贯众贯众鳞毛蕨2

5 175 1mm 3、草本植物调查。调查表如下:

调查者靖自成、潘

昱成、罗晓

丽等第三

组全体成

年2014

月 6 日

3

一样方面积

分层I

II

III

群落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

大文家山草本植物

植物名称株

(丛

)数

cm

cm

生活力

沿阶草50 四25 12

cm

gr 60c

m

So

l

马唐750 三30 1.

5m

m

gr 25c

m

sp 强

凤尾蕨375

一10 1m

m

so

c

20c

m

So

l

贯众175 二25 1m

m

gr 10c

m

So

l

(二)实习分析

1、数据分析与公式计算

(三)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层片结构记录表的有关数据,进行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计算、比较和分析。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①密度(D)=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样方面积

相对密度(RD)=(某种植物的密度/全部植物种的总密度)×100

②频度(F)=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全部样方数

相对频度(RF)=(某种植物的频度/全部植物种的总频度)×100

③优势度或显著度(DE)=样方内某种植物盖度或胸高断面积

相对优势度或相对显著度(RDE)=(某种植物优势度/所有种的优势度之和)×100

根据这些公式计算的数值,填入样方抽样技术植物数量特征分析表,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种植物在群落中的相互关系。并根据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

(相对显著度)计算某种植物的重要值。重要值计算公式为:

重要值(IV)=相对密度(RD)+相对频度(RF)+相对优势度(显著度)(RDE)

2、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根据上述实习数据结果分析:

(1)大文家山上的层间植物没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的结构。一般乔木比较高大,草本植物比较矮小。这是与大斋公山的地理环境中的热量、温度、水分、湿度密切相关的。由于大文家山的空间湿度较大,温度适中,样方下层热量不充足,所以一般的草本植物相对矮小,且茎较小。而乔木吸收的太阳和热量较充足,长得相对高大。

(2)大文家山上的层间植物主要是以随机分布为主,物种分布较集中。就草本植物而言,整个层间植物的分布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规律,且一种植物在一处较密集或较稀疏分布,属随机型分布。

(3)从植物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层间植物的种类比较少,大部分属于藤本植物,附生、寄生的少见。一个样方内,草本植物的种类也较少,凤尾蕨在调查范围内具有优势,可以从相对频度,相对密度,优势度等看出凤尾蕨优于其他的几种草本植物,是该层的优势种。而沿阶草则是最不具优势的。这与大文家山的地理位置、地貌等相关。

参考文献

[1]武吉华,江源,康幕谊.《植物地理学》第四版.

[2]赵继锋,张运明,颜立红. 桃源洞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多样性及其主要种类观赏效果评价[J]. 湖南林业科技,2010,(2).

[3]张若晨,陈莲芸,王良民. 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多样性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2010,(2).

[4]刘青松,黄珂. 长沙市城市广场园林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J]. 广东园林,2008,(3).

[5]文卫华,张灿明,龚玉子. 湖南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利用[J]. 湖南林业科技,2008,(3).

[6]苏维词. 贵州山区珍稀观赏植物物种多样性濒危现状及保护[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6).

[7]王江,李国辉,黄永强. 四川野生观赏植物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J]. ">,2004,(2).

[8]吴从剑,谢国文. 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J]. 山地学报,2004,(4).

[9]周繇. 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4,(5).

[10]谢国文,刘月秀. 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

[11]关传友. 皖西大别山区野生观赏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12]周繇.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6).

[13]文燕冬,王海洋,张建林. 重庆地区水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利用初探[J]. 西南园艺,2005,(2).

[4]谢国文,季梦成,赖书绅. 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及持续利用对策[J]. 广西植物,1996,(3).

[15]车生泉,可燕. 上海地区水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利用初探[J]. 上海农学院学报,1997,(4).

[16]张宇和. 观赏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品种分类浅谈[J]. 北京林业大学学

报,1998,(2).

[17]朱玲. 长沙市酒店绿地植物配置与多样性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

[18]盛大勇. 湖南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19]Jean Leonard Seburanga (雷诺达). 卢旺达和中国南部城市中心区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分析[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11.

[20]王建文. 福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及多样性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2005.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一、目的意义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1]。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也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1]。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变化,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状况。而草本植物的分布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的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我们了解和保护草本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样方框(50cm×50cm),皮尺,卷尺 2、测定方法 (1)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1年3月2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网络学院门口的草坪上选好样地,在样地中每隔2m 设置1个50cm×50cm的样方,共计19个样方。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植物名、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相等。 (2)数据分析:本次实验采用重要值作为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群落划分的依据,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选用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和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 重要值 = 相对多度 + 相对频度 + 相对盖度 其中,相对多度 = 某种的多度 所有种的多度之和× 100% ;多度 = 某种的个体数 所有种的个体数之和 相对频度 = 某种的频度 所有种的频度之和 × 100% ;频度 = 某种出现的样方数 样方总数 相对盖度 = 某种的盖度 所有种的盖度之和 × 100% 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bit)= –∑P i log e P i

其中,P ——种i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 i 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 1 –Σ(N i / N)2 其中,N ——种i的个体数; i N ——群落中全部物种的个体数。 三、结果与分析 1、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 表1 两耳草 + 地毯草 + 天胡荽群落表 种名总株数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重要值两耳草1416 25.22 9.88 33.16 68.26 地毯草897 15.98 11.05 24.4 49.43 天胡荽1054 18.77 9.3 9.5 37.57 黄花酢浆草505 9 5.81 7.59 22.4 水蜈蚣398 7.09 7.56 3.73 18.38 假俭草322 5.74 4.07 7.7 17.51 丰花草68 1.21 8.14 7.61 16.96 三点金267 4.76 7.56 3.71 15.94 堇菜113 2.01 8.14 1.02 11.17 纤毛鸭嘴草176 3.14 4.07 1.35 8.56 狗牙根100 1.78 4.65 1.09 7.52 崩大碗46 0.82 4.07 1.55 6.44 马唐147 2.62 2.9 0.49 6.01 雾水葛26 0.46 4.07 0.5 5.03 车前草21 0.37 1.74 1.92 4.03 铺地黍15 0.27 1.74 0.57 2.58 瓶尔小草31 0.55 1.16 0.64 2.35 蛇莓8 0.14 1.16 0.17 1.47 黄鹌菜 2 0.04 0.58 0.1 0.72 苦麦菜 1 0.02 0.58 0.1 0.7

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示例

杭州疏林草地优秀案例之一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案例分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古代诗人对杭州西湖景色的描述,道出了杭州草坪是那么欣欣然而有生意。在杭州的园林绿地里,草坪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两个公园中,开阔的草坪约占整个公园陆地面积的40%左右[4]。但杭州夏季炎热,不宜多采用大面积的空旷草坪,以疏林草地为主,可提高草坪在夏季的利用率。疏林草地是杭州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特色之一,涌现出许多疏林草地的植物造景佳作。本专题将对杭州优秀的疏林草地案例进行分析。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平面图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面积约14080m2,是花港观鱼公园内最大的草坪活动空间,也是杭州疏林草地景观的杰出代表。 雪松大草坪以高大挺拔的雪松作为主要的植物材料,在体量上相互衬托,十分匹配。雪松单一树种的集中种植体现树种的群体美;适当的缓坡地形,更强调了雪松伟岸的树形。四角种植的方式,既明确限定了空间,又留出了中央充分的观景空间和活动空间,景观效果与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根据植物景观的平面布局,雪松大草坪可基本划分为3组植物,下面分别分析各组植物的景观特色。 A组植物(图02)

为强调公园的休闲性质、适当缓和雪松围合形成的肃穆气氛,设计者在本组雪松林缘错落种植了8棵樱花,春季景观效果突出。 该组植物结构简单、层次分明。 雪松深绿色的背景为盛开的樱花提供了极佳的背景,折线状自然种植的单排樱花恰似一片浮云,蔚为壮观。 其合理的间距与冠幅体现了整体性与连续性。由于樱花的观赏时间较短,故大多数时间仍以欣赏雪松群植的形体美为主。 樱花的平均高度约为雪松平均高度的1/3,上下层次清晰。樱花间距5~8m,为现有平均冠幅的1倍以上,三三两两的组合彼此呼应,体现了视觉上的连续性,并预留了较大的生长空间。 在平面图上还可以发现,8株樱花的疏密变化与12株雪松的组合颇为类似,中间紧,两头松,模拟自然界从密林至林缘的生长模式产生自然的景观效果,并以类似的组合方式使两种植物具有内在的联系,和谐统一。 B组植物(图03-04)

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报告

_____种群密度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野外调查时对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上的一个实测数据。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地质罗盘(指南针),GPS(经纬仪),海拔表(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测高仪,望远镜,照相机,大比例地图。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三、内容与方法 (一)取样方法的设计 在植被研究中取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这与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常用的几种主要方法为:代表性样地法、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本实验采用代表性样地法。 1、代表性样地法 这是一种根据主观判断有意识地选出某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因此是主观选择取样。用这种方法取得的资料不能用于统计分析,但是却适用于像排序等某些多变量分析技术。 (二)取样技术 (1)标准样方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样方类型: 记名样方、面积样方、质量样方、永久样方。 1. 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总面积的5%~10%或1%。 2、样方形状 样方形状为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3、样方面积

①样方的范围(最小面积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④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结果与计算 2结果分析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 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 (一)样地的设置 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2.样地面积 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 3.样地数目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目的意义:过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调查,掌握群落多样性调查方法。通过对植 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掌握群落内多样性和群落间多样性分析方法;通过对校内外荒地杂草群落多样性的调研,分析人为因素对于杂草生长的影响。 调查内容: 调查的植物包括狗尾巴草(禾本科)、马唐(早熟禾科马唐属)、狗牙根草(禾本科狗牙根属)、灰枝笕、灰绿藜、葎草(桑科)、龙葵(茄科)、臭草(禾本科)、草熟禾、打破碗碗 花等常见野生杂草。 一.基本概念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它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在数学公式里用S代表。 物种的丰富程度跟纬度呈明显的反比关系。即使考虑高纬度地区地表面积减少等因素的修正,离赤道越远,物种就越稀少。 物种多样性的其它度量包括种群的稀有程度,以及他们具备的进化稀有特征的数量。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城市植物的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是其他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是生物流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并决定其他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对植物群落作综合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测绳。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 三.内容与方法 (一)样地的设置 1.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 2.取样技术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 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就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 (一)样地的设置 样地不就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就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 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与地形)一致。(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 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就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 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就是样方的边 界。 2.样地面积 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 热带雨林2500m2 3.样地数目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 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4)人类影

样方法植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植物群落样方法的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掌握两种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掌握掌握植物群落数量指标的确定方法,从中学会绘制种—面积曲线。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的能力,同时开阔我们的视野。 实习时间:2009年6月06日 实习地点:韶关学院后山 【概况】 (1).找到要设置样方的地点,然后确定样方的面积、形状。 (2).观察样方内有哪些乔木群落,记录各个乔木群落的数量、特征,投影到地面的面积,还有各个群落树木的平均树高,地表情况。 (3).整理样地调查数据和分析植物群落特征。 【实习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 参数的确定(1)密度D:某种群个体的数目/ 单位样方; 【内容】 根据之前记录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①密度(D)=某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样方面积 ②相对密度(RD)=(某种植物的密度/全部植物的总密度)×100 =(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全部植物的个体数)×100 ③.盖度(是指样地中个部植物个体遮盖地面的面积、或它们的地上部分(枝叶 等)垂直投影所覆盖的土地面积。一股用目测估计,按所占单位面积的百分率或十分数表示。基部盖度又称统盖度基盖度或真盖度,是指植物基都实际所占的面 积。)C:在样方中估计某一种植物的盖度。 ④相对盖度RC:相对盖度RC:某种群的盖度/ 样方内全部种群的盖度和= Ci/∑C; ⑤高度H:某种植物体的高度总合; ⑥相对高度RH:某种群的高度/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高度和= Hi/∑H;

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知识要点

生态学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知识要点 1.经、纬度:参考GPS数据; 2.地貌类型: 【平原】1、冲积平原;2、三角洲;3冲积扇;4波状平原;5台地;6洼地; 【山地】7、高山;8、中山;9低山;10、丘陵;11高原;12、准平原;13、喀斯特;【坡位】1、山顶;2、上;3、中;4、下;5、坡麓; 【坡向】1、N;2、W;3、E;4、S;5、彼此中间; 【坡形】1、凸;2、平直;3、凹;4、复合;5、阶梯; 【风向坡】1、向风;2、侧风;3、背风; 3.土壤水分:参考土壤水分仪数据; 4. (扩展知识:植物的每一层也可以分为多个亚层;同时,在每一次群落调查中要当场划分植物群落的层,并绘制群落垂直结构图,记录各层的高度和主要的种类及其生活型;)5.生活型—— 植物生活型(life form)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生长类型,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垫状植物等。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例如,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干旱生境中有相同生活型的肉质植物,其亲缘关系相隔甚远:仙人掌属于仙人掌科,景天属景天科,芦荟属百合科,龙舌兰属石蒜科,但却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自19世纪初洪堡(von Humboldt)以外貌特征划分生活型至今,已建立多种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丹麦植物生态学家劳恩凯尔()建立的系统。他按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五大

生活型类群。在各类群的基础上,按植物的高度、茎的质地、落叶或常绿等特征,再分为30个较小的类群。 (1)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Ph】 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渡过不利生长季节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木和热带潮湿地区的大型草本植物都属此类。根据芽距离地面的高度,又可将其分为大型(30米以上)、中型(8~30米)、小型(2~8米)和矮小型(~2米)四类。再根据常绿或落叶,芽有无芽鳞保护的特征,将其进一步分为12个类型,加上肉质多浆汁高芽位植物,多年生草本高芽位植物和附生高芽位植物,合计有15个类型。 (2)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Ch】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距地表的高度不超过20~30厘米,在不利于生长的季节中能受到枯枝落叶层或雪被的保护。可分为四个类型:矮小半灌木地上芽植物;被动地上芽植物,即一些枝条太纤弱而不能直立只能平伏于地面的植物;主动地上芽植物,这类植物也平伏于地面,但枝条并不纤弱,而是主动地横向伸展;垫状植物。常绿的和落叶的藤本灌木或小灌木〔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欧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垫状植物,留有一部分茎的草本植物(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等都属于此类。 (3)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H】 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在不利季节时地上的枝条枯萎,其地面芽和地下部分在表土和枯枝落叶的保护下仍保持生命力,到条件合适时再度萌芽。可分为原地面芽植物、半莲座状地面芽植物、莲座状地面芽植物三个类型。地面芽植物是可越过不良生活期的抗性芽接近地表的植物。冬季在地面上有放射状的丛生叶,而中央具有芽的堇菜类、月见草(Oenothera lamarckiana)、草莓、日本海伦(Heloniopsis japonica)、伸出带叶的茎的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直立金丝桃(Hypericum erectum),或具有枯叶鞘包着芽的翦股颖(Agrostis matsumurae)、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等都属于这类植物。J.Braun-Bla -nquet等将附生藻类、固着或叶状地衣类、叶状苔等低等植物都归入此类。在寒冷地区,雪层能保护其免受低温的伤害,因此这种生活型的植物很多。

草本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草本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1 实验目的 1.1 学习掌握草本植物群落调查的方法; 1.2 学习掌握群落调查资料、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1.3 学习掌握群落主要特征的定量分析方法. 2 采样地点 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紫荆书屋旁草坪. 3 仪器与工具 样方框(50cm×50cm),直尺,卷尺,记录本. 4 实验方法 4.1 样方设置 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4年4月12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陶南停车场旁草坪上采用规则取样,在样地中设置四条等距的样线,取其中两条,在样线上每隔5m 设置1个50cm×50cm 的样方,共计20个样方. 4.2 调查记录方法 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植物名称、株数(或多度)、盖度以及高度(营养枝高度). 4.3 数据分析 4.3.1 相对多度 某种植物的个体数 相对多度= % 100 ? 同一生活型植物的个体 总数 4.3.2 频度与相对频度 该种出现的样方数 频度= 样方总数 该种的频度 相对频度=% ? 100 所有种的频度总和 4.3.3 相对盖度 样方中该种的盖度 相对盖度=% ? 100 总和 样方中全部个体的盖度 4.3.4 重要值 重要值= 相对多度+ 相对频度+ 相对盖度 4.3.5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测定 在分布格局研究中,往往假定种群属于随机分布,对应的概率分布为泊松分布,对于泊松分布而言,具有方差与均值相等的性质.因此,可用方差均值比来统计和检验野外调查数据.本次实验采用分布系数法计算作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划分的依据.分布系数的统计量为:

x 2 x S C S 2 为方差:S 2 =[∑(f (x ))2 - (∑f (x ))2 /n]/(n-1) x 为均值:x =∑f (x )/n 5 调查结果 5.1 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数量特征 根据样方调查结果可知,本次实验所调查的草本植物群落共有草本植物14科18种,植物种类较多.其中菊科(假臭草、一点红、野苦荬、黄鹌菜)占的种数最多,有4个种,占总种数的22.22% ;其次是伞形科(天胡荽、崩大碗),有2个种,占总种数的11.11% ;另外,禾本科(耳草)、酢浆草科(酢浆草)、荨麻科(雾水葛)、唇形科(瘦风轮菜)、堇菜科(长萼堇菜)、箭蕨科(瓶尔小草)、茜草科(白花蛇舌草)、锦葵科(白背黄花稔)、大戟科(铁苋菜)、莎草科(水蜈蚣)苋科(空心莲子草)、叶下珠科(叶下珠)各有1个种,各占总种数的5.56% . 根据样方调查结果,可以计算得到各植物种的重要值(见表1).重要值的数值大小可以作为群落中植物种优势度的一个度量标志,重要值也可以体现群落中每种植物的相对重要性及植物的适宜生境. 由表1可看出,相对多度最大的物种为天胡荽,达35.81%;相对频度最大的物种为天胡荽,达12.36%;而相对盖度最大为天胡荽,达34.97%;且天胡荽的重要值也为最大,达7283.14%,因此,本次调查的草本植物群落内的优势种为天胡荽.其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匍匐枝茎,枝茎上多不定根,蔓延能力很强,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快速生长. 表1 草本植物群落调查表 种名 总株数/株 种群密度株/m 2 高度/cm 盖度/% 相对多度/% 频度 相对频度/% 相对盖度/% 重要值 天胡荽 655 131.0 2.730 9.340 35.81 0.55 12.36 34.97 83.14 耳草 440 88.0 6.610 6.105 24.06 0.45 10.11 22.86 57.03 酢浆草 183 36.6 8.500 2.190 10.01 0.50 11.24 8.20 29.44 雾水葛 175 35.0 5.350 1.283 9.57 0.40 8.99 4.80 23.36 瘦风轮菜 127 25.4 10.500 2.950 6.94 0.45 10.11 11.05 28.10 崩大碗 66 13.2 3.500 1.840 3.61 0.35 7.87 6.89 1 8.36 假臭草 41 8.2 8.625 0.315 2.24 0.20 4.49 1.18 7.92 长萼堇菜 38 7.6 5.330 0.799 2.08 0.20 4.49 2.99 9.56 瓶尔小草 28 5.6 5.710 0.475 1.53 0.35 7.87 1.78 11.17 白花蛇舌草 27 5.4 10.850 0.450 1.48 0.10 2.25 1.68 5.41 白背黄花稔 12 2.4 4.250 0.125 0.66 0.10 2.25 0.47 3.37 一点红 12 2.4 12.320 0.130 0.66 0.25 5.62 0.49 6.76 野苦荬 8 1.6 8.170 0.110 0.44 0.15 3.37 0.41 4.22 铁苋菜 5 1.0 5.500 0.200 0.27 0.05 1.12 0.75 2.15 黄鹌菜 4 0.8 8.750 0.250 0.22 0.10 2.25 0.94 3.40 水蜈蚣 4 0.8 14.170 0.110 0.22 0.15 3.37 0.41 4.00 空心莲子草 3 0.6 8.000 0.010 0.16 0.05 1.12 0.04 1.33 叶下珠 1 0.2 5.000 0.025 0.05 0.05 1.12 0.09 1.27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刘璐学号20082501055 专业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实验项目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2011年 3 月21 日 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一、目的意义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1]。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也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1]。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变化,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状况。而草本植物的分布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的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我们了解和保护草本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样方框(50cm×50cm),皮尺,卷尺 2、测定方法 (1)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1年3月2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网络学院门口的草坪上选好样地,在样地中每隔2m 设置1个50cm×50cm的样方,共计19个样方。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植物名、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相等。 (2)数据分析:本次实验采用重要值作为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群落划分的依据,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选用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和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 重要值 = 相对多度 + 相对频度 + 相对盖度 其中,相对多度 = 某种的多度 所有种的多度之和 × 100% ;多度 = 某种的个体数 所有种的个体数之和

相对频度 = 某种的频度 所有种的频度之和× 100% ;频度 = 某种出现的样方数 样方总数 相对盖度 = 某种的盖度 所有种的盖度之和 × 100% 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bit)= –∑P i log e P i 其中,P i——种i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 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 1 –Σ(N i / N)2 其中,N i——种i的个体数; N ——群落中全部物种的个体数。 三、结果与分析 1、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 表1 两耳草 + 地毯草 + 天胡荽群落表 种名总株数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重要值两耳草1416 25.22 9.88 33.16 68.26 地毯草897 15.98 11.05 24.4 49.43 天胡荽1054 18.77 9.3 9.5 37.57 黄花酢浆草505 9 5.81 7.59 22.4 水蜈蚣398 7.09 7.56 3.73 18.38 假俭草322 5.74 4.07 7.7 17.51 丰花草68 1.21 8.14 7.61 16.96 三点金267 4.76 7.56 3.71 15.94 堇菜113 2.01 8.14 1.02 11.17 纤毛鸭嘴草176 3.14 4.07 1.35 8.56 狗牙根100 1.78 4.65 1.09 7.52 崩大碗46 0.82 4.07 1.55 6.44 马唐147 2.62 2.9 0.49 6.01 雾水葛26 0.46 4.07 0.5 5.03 车前草21 0.37 1.74 1.92 4.03

万绿园人工植物群落调查报告

万绿园人工植物群落调查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植物的配置与造景对于一个公园起着决定性作用,公园设计的好坏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植 开放性热带海滨生态风景园林。经过多期的改造工程万绿园逐渐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尤其是在植物设计做足了文章。本次调研就以万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万绿园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的人工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人工植物群在设计中需要满足的哪些硬性指标,常用的造景方式有哪些?常见的植物搭配实例有哪些?并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思考分析,汲取其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有用部分,对今后的学习和设计有一个良好的指导。 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1.陈华业、王保林负责测量数据 2.万帅负责记录处理数据 3.何榆负责拍照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第一步:确定调查样方(25m*80m),准备相应测量工具 第二步:对样方内植物进行测量同时拍照记录 第三步:整理最终数据,结合图片进行分析 五.测量数据展示

表1

表2 六.调查分析 调查区域为靠近公园主入口的矩形区域,长宽分别为80m 和25m (图中红框所示区域) 从俯视图中不难看出公园主要以草坪搭配孤植、丛植、片植的乔灌木为主,部分区域还特地种植了种类丰富的特色带状花坪。公园在视线上强调通畅明亮,因此即使整个区域在垂

直结构上变化较为简单,却也合情合理。调查区域位于公园主入口前方靠西的位置,区域内西侧为一排行道树,东侧为特色花坪。在垂直结构变化较为简单,水平结构上却做足了文章。首先,植物种类丰富。行道树采用高山榕,大小适宜,株距合理。茂盛的枝叶犹如天然穹顶,为行人带来阴凉。东侧的带状花坪富有特色,不同种类的花各植一排,且各排花卉等距平行排布。整体多而不乱,井井有条,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海南常年温差不大,一年四季雨水充沛, 植物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处相同的风貌。因此, 一年四季我们都能在万绿园看到枝繁叶茂的乔 木和鲜艳的花卉。 七.反思与总结 植物造景不仅要严格遵循生态学、植物学 相关原理,更要严格按照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相关手法。在配置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功能性、实用性,又要兼有美观性。既要达到严格的硬性指标,又要根据特殊情况做出灵活改变。在配置与造景之前要有明确的目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一味地随意堆砌意图得到丰富气派的景观效果只能是天方夜谭。

实验报告:草本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草本群落调查与分析 二、实验目的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也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变化,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状况。同时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三、采集方法 1、仪器和材料 样方框(50cm×50cm),皮尺,卷尺 2、测定方法 (1)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1年3月2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网络学院门口的草坪上选好样地,在样地中每隔2m 设臵1个50cm ×50cm的样方,共计19个样方。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植物名、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相等。 (2)数据分析:本次实验采用重要值作为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群落划分的依据,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选用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和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 四、实验材料 皮尺、卷尺、25cm*25cm的铝合金取样框。 五、实验步骤 在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旁的草地上,采取东西走向每3米取一样方,每组取3个样方,且实验小组间距离为两米。样方取好后即可统计草本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各自的盖度,频度等数据。 六、实验结果

1、草本植物群落样方测定记录 (1)物种组成 根据调查统计,春季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旁草坪共有草本植物15科24种。其中,主要优势科是禾本科。呈现出整体科数多,但种类稀少、单种科较多的分布特点。 表1 华师网络学院旁草坪草本植物的种类构成统计(取样地点: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旁草坪记录时间:2012-5-10)科种科种禾本科8 车前草科 1 菊科 2 大戟目 1 伞形科 2 蝶形花 1 炸酱草科 2 豆科 1 秋海棠科 1 爵床科 1 苋科 1 鳞毛蕨科 1 玄参科 1 蔷薇科 1 荨麻科 1 (2)相对多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重要值 相对多度。在样方中各种草本植物的平均多度5.26%,相对多度最大的是红花酢浆草,达22.79%。其次为两耳草,相对多度17.73%。 相对盖度。样方中草本植物的平均盖度4.16%,相对盖度最大的是两耳草,达19.57%。其次为地毯草,相对盖度14.56%。在样方中,各种草本植物的多度和植株的多度、植株大小有关,一般是物种株数越多和植株越大,盖度就越大【1】。 相对频度。相对频度最大的草本植物分别有:地毯草和两耳草,均为11.09%;其次是马塘,为9.84%。 重要值是研究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经过调查,重要值最大的是禾本科的两耳草,达48.39%。 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多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重要值最大的都是两耳草,因此,该草坪草本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种是两耳草。

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知识要点

生态学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知识要点 1. 经、纬度:参考GPS数据; 2. 地貌类型: 【平原】1、冲积平原;2、三角洲;3冲积扇;4波状平原;5台地;6洼地; 【山地】7、高山;8、中山;9低山;10、丘陵;11高原;12、准平原;13、喀斯特;【坡位】1、山顶;2、上;3、中;4、下;5、坡麓; 【坡向】1、N; 2、W 3、E;4、S;5、彼此中间; 【坡形】1、凸;2、平直;3、凹;4、复合;5、阶梯; 【风向坡】1、向风;2、侧风;3、背风; 3. 土壤水分:参考土壤水分仪数据; 4. 分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面植物层(苔藓,地衣等),层间植物 (扩展知识:植物的每一层也可以分为多个亚层;同时,在每一次群落调查中要当场划分植物群落的层,并绘制群落垂直结构图,记录各层的高度和主要的种类及其生活型;)5. 生活型一一 植物生活型(life form )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生长类型,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垫状植物等。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例如,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干旱生境中有相同生活型的肉质植物,其亲缘关系相隔甚远:仙人掌属于仙人掌科,景天属景天科,芦荟属百合科,龙舌兰属石蒜科,但却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自19世纪初洪堡(von Humboldt )以外貌特征划分生活型至今,已建立多种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丹麦植物生

态学家劳恩凯尔(C.Raunkiaer )建立的系统。他按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 五大生活型类群。在各类群的基础上,按植物的高度、茎的质地、落叶或常绿等特征,再分为30个较小的类群。 (1)高位芽植物 (phaenerophyte ) 【Ph】 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 )渡过不利生长季节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 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木和热带潮湿地区的大型草本植物都 属此类。根据芽距离地面的高度,又可将其分为大型( 30米以上)、中型 (8?30米)、小型(2?8米)和矮小型(0.25?2米)四类。再根据常绿或落叶,芽有无芽鳞保护的特征,将其进一步分为12个类型,加上肉质多 浆汁高芽位植物,多年生草本高芽位植物和附生高芽位植物,合计有15个 类型。 (2)地上芽植物 (chamaephyte ) 【Ch】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 )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距地 表的高度不超过20?30厘米,在不利于生长的季节中能受到枯枝落叶层或雪被的保护。可分为四个类型:矮小半灌木地上芽植物;被动地上芽植物,即一些枝条太纤弱而不能直立只能平伏于地面的植物;主动地上芽植物,这类植物也平伏于地面,但枝条并不纤弱,而是主动地横向伸展;垫状植物。常绿的和落叶的藤本灌木或小灌木〔紫金牛Ardisia japo nica 、欧百 里香(Thymus ser —pyllum )〕,垫状植物,留有一部分茎的草本植物(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等都属于此类。 (3)地面芽植物 (hemicryptophyte )【H l 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 )在不利季节时地上的枝条枯萎,其地 面芽和地下部分在表土和枯枝落叶的保护下仍保持生命力,到条件合适时再度萌芽。可分为原地面芽植物、半莲座状地面芽植物、莲座状地面芽植物三个类型。地面芽植物是可越过不良生活期的抗性芽接近地表的植物。 冬季在地面上有放射状的丛生叶,而中央具有芽的堇菜类、月见草

植物群落调查报告

植物群落调查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120*班 姓名懵懂 学号 成绩 日期 2014/6/3 星期二

目录

一、实习目的 1、认识实习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动态变化特征; 2、掌握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3、培养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4、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1)植物群落的概念:地球表面各地区内的植物不是杂乱无章地分布,而是在一定地段形成有规律的组合。任何地段内,具有相同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植物组合。 (2)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①植物群落是植物的同住结合,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自然界中环境相同的地段,可能出现基本相同的植物生态类群结合;②植物群落内各种植物间相互作用。它表现在争夺空间、光线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也可能发生某些相互有利的影响;③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外貌与结构。表现为群落中的植物有机体处于空间上的不同层次与时间上的季相更替,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外部形态;④植物群落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定类型的植物群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形成,并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⑤植物群落是一个功能集体。主要表现为能量转换和有机质物质生产,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对土壤形成与改造作用,以及群落本身的增长、扩展和更新等;⑥植物群落在空间上占有一定位置,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⑦植物群落在时间上有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二、实习内容 1、环境条件调查: (1)地理位置,植物群落调查地点位于湖北省黄石市湖北师范学院大文家山,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本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一 题目: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院 (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完成日 8月17日 期: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调查时间: 8月17日 调查地点:我校南校区及周边地区 调查人员: 目的意义:经过对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掌握群落多样性调查方法。经过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掌握群落内多样性和群落间多样性分析方法。 调查内容: 调查的植物包括木槿、鹅掌楸、青桐、玉兰、曼陀罗、泡桐、棕榈、狗尾草、麦冬、蛇梅、雪松、睡莲、红叶李、月季、柏树、爬山虎、苦楝、紫叶小檗、女贞、金叶女贞、小腊、竹子、碧桃、酸模、木瓜、白皮松、白三叶、紫薇、美人蕉、银杏、石楠、丁香、苏铁、三角枫、合欢、侧柏、紫荆、五角枫、广玉兰、火棘、枇杷、接骨木、柏树、红枫、牵牛花、杨树、鸢尾、圆柏、栾树、油松、柿子、美国黄栌、南天竹、芭蕉、李子、七叶树、梨树、连翘、菊花、龙爪槐、桃等校园内栽培的植物。 一.基本概念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它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在数学公式里用S代表。 物种的丰富程度跟纬度呈明显的反比关系。即使考虑高纬度地区地表面积减少等因素的修正,离赤道越远,物种就越稀少。 物种多样性的其它度量包括种群的稀有程度,以及她们具备的进化稀有特征的数量。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城市植物的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是其它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是生物流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并决定其它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过调查研究,对植物群落作综合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三.内容与方法 (一)样地的设置 1.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

植物群落调查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120*班 姓名懵懂 学号 成绩 日期 2014/6/3 星期二

目录 一、实习目的 ............................................................ 二、实习内容 ............................................................ 三、实习线路 ............................................................ 四、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一、实习目的 1、认识实习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动态变化特征; 2、掌握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3、培养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4、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1)植物群落的概念:地球表面各地区内的植物不是杂乱无章地分布,而是在一定地段形成有规律的组合。任何地段内,具有相同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植物组合。(2)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①植物群落是植物的同住结合,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自然界中环境相同的地段,可能出现基本相同的植物生态类群结合; ②植物群落内各种植物间相互作用。它表现在争夺空间、光线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也可能发生某些相互有利的影响;③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外貌与结构。表现为群落中的植物有机体处于空间上的不同层次与时间上的季相更替,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外部形态;④植物群落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定类型的植物群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形成,并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⑤植物群落是一个功能集体。主要表现为能量转换和有机质物质生产,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对土壤形成与改造作用,以及群落本身的增长、扩展和更新等;⑥植物群落在空间上占有一定位置,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⑦植物群落在时间上有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二、实习内容 1、环境条件调查: (1)地理位置,植物群落调查地点位于湖北省黄石市湖北师范学院大文家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