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药方总结(实用)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医经典方剂(对症抓药)千方百剂古方大全 2022-07-14 20:00 发表于山东一、解表剂(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组成:麻黄6g桂枝4g杏仁9g甘草3g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特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附方(1)麻黄加术汤组成:即麻黄汤原方加白术9g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湿家身烦疼痛2、麻杏苡甘汤组成:麻黄10g杏仁12g甘草10g苡仁12g.功用:解表祛湿主治:风湿一身疼痛特征:发热日甚3、大青龙汤组成:麻黄12g桂枝4g甘草10g杏仁10g石膏12g生姜9g大枣10g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治:外感风寒特征:发热恶寒,寒热具重,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4、三拗汤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等份,加生姜为引功用:宣肺解表主治:感冒风邪特征: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满气短5、华盖散组成:麻黄桑皮紫苏杏仁茯苓陈皮各等份甘草10g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肺感风寒特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脉浮数者6、桂枝汤组成:桂枝10g赤芍10g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特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附方(1)桂枝加葛根汤组成:葛根12g桂枝6g赤芍6g甘草5g生姜10g大枣10g功用:解肌舒经主治:太阳病特征: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附方(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组成:桂枝汤原方加厚朴,杏仁功用:解肌发表,下气平喘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特征: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恶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7、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5g防风5g苍术5g细辛2g川芎3g白芷3g生地3g黄芩3g甘草3g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特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8、大羌活汤组成: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细辛10g防己10g黄芩10g黄连10g苍术10g甘草10g白术10g知母15g川芎15g生地15g功用:发散风寒,祛湿清热主治:风寒湿邪表证兼有里热特征:头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等证9、加味香苏散组成:紫苏5g陈皮4g香附4g甘草3g荆芥3g人艽3g防风3g蔓荆子3g川芎3g生姜3g功用:发汗解表主治:四时感冒特征: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疼,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附方(1)香苏散组成:香附10g紫苏10g甘草10g陈皮20g功用:理气解表主治:四时瘟疫伤寒附方(2)香苏葱豉汤组成:香附10g新陈皮10g葱白10g紫苏12g甘草6g香豉20g功用:发汗解表,调气安胎主治:妊妇伤寒10、小青龙汤组成:麻黄9g赤芍9g细辛3g干姜3g甘草10g桂枝6g半夏9g五味子3g功用:解表逐饮,止咳平喘主治:风寒克表,水饮内停特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
1. 安宫牛黄丸2. 白虎汤3. 白通汤4. 保和丸5. 保和颗粒6. 补中益气汤7. 菜花败毒散8. 草珊瑚合剂9. 穿心莲合剂10. 大承气汤11. 大黄甘遂丸12. 大青龙汤13. 大柴胡汤14. 大黄附子汤15. 大黄清胆汤16. 当归四逆汤17. 当归散18. 当归养血汤19. 当归芍药散20. 当归射干酵母片21. 当归煎膏22. 地黄丸23. 地骨皮散24. 地榆消炎片25. 丁香抗病毒合剂26. 丁香抗菌合剂27. 丁香合剂28. 冬凌草寄生合剂29. 断血流胶囊30. 高力灵胶囊31. 高力灵颗粒32. 广安妇科丸33. 广藿香合剂34. 海蛇抗癌合剂35. 海蛇化癌汤36. 海蛇半夏散37. 海蛇半夏散片38. 海蛇消炎口服液39. 海蛇消炎贴膏40. 海蛇抑菌合剂41. 海蛇沉香宝石丸42. 海蛇补益宝石丸43. 海蛇定阳合剂44. 海蛇炎康片45. 海蛇止血合剂46. 海蛇止咳糖浆47. 海蛇止痛膏48. 海蛇止痛颗粒49. 海蛇止痛药丸50. 海蛇治疗白斑胶囊51. 海蛇助眠合剂52. 海蛇祛风湿合剂53. 海蛇抗病毒合剂54. 海蛇抗感冒合剂55. 海蛇抗流感合剂56. 海蛇抗疟合剂57. 海蛇抗病毒胶囊58. 海蛇抗菌颗粒59. 海蛇抗结核合剂60. 海蛇抗肺炎合剂61. 海蛇抗霍乱合剂62. 海蛇抗白喉合剂63. 海蛇抗麻疹合剂64. 海蛇抗风寒合剂65. 海蛇抗温热合剂66. 海蛇抗病毒颗粒67. 海蛇抗病毒口服液68. 海蛇抗病毒片69. 海蛇抗病毒贴膏70. 海蛇抗病毒药丸71. 海蛇抗病毒软胶囊72. 海蛇抗病毒注射液73. 海蛇抗菌口服液74. 海蛇抗菌片75. 海蛇抗菌贴膏76. 海蛇抗菌药丸77. 海蛇抗菌软胶囊78. 海蛇抗菌注射液79. 海蛇抑菌口服液80. 海蛇抑菌片81. 海蛇抑菌贴膏82. 海蛇抑菌药丸83. 海蛇抑菌软胶囊84. 海蛇抑菌注射液85. 海蛇散疼片86. 海蛇消肿合剂87. 海蛇止痒合剂88. 海蛇祛湿合剂89. 海蛇清火合剂90. 海蛇活血合剂91. 海蛇润燥合剂92. 海蛇保肝合剂93. 海蛇滋阴合剂94. 海蛇养血合剂95. 海蛇安神合剂96. 海蛇开窍合剂97. 海蛇养心合剂98. 海蛇益气合剂99. 海蛇健脾合剂100. 海蛇降压合剂这些方剂都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但请注意,在使用任何中药方剂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病症药方总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体难免会出现各种不适和病症。
了解一些常见病症的药方,对于及时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常见病症的药方。
感冒是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
对于风寒感冒,症状通常表现为怕冷、头痛、鼻塞、流清涕等。
此时,可以用生姜红糖水来缓解。
做法很简单,将生姜切成片,加入适量红糖,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生姜具有散寒解表的作用,红糖能够补充能量、调和药性。
如果是风热感冒,症状多为发热、喉咙痛、咳嗽、流黄涕等。
可以试试金银花菊花茶。
取金银花、菊花各适量,用开水冲泡饮用。
金银花和菊花都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
咳嗽也是常见的病症之一。
对于干咳无痰的情况,可以用雪梨炖川贝。
将雪梨去核,放入适量川贝粉,加入少量冰糖,隔水炖煮。
雪梨润肺止咳,川贝清热化痰。
如果是咳嗽有痰,尤其是白痰,可以用陈皮煮水喝。
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
消化不良也是经常困扰人们的问题。
如果是因为饮食积滞导致的消化不良,出现胃胀、胃痛、口臭等症状,可以服用保和丸。
这是一种中成药,具有消食、导滞、和胃的功效。
如果是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等,可以用山药粥来调理。
将山药去皮切块,与大米一起煮粥食用。
山药健脾益胃,能帮助改善脾胃功能。
失眠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
对于轻度失眠,可以试试睡前喝一杯热牛奶。
牛奶中含有色氨酸,有助于促进睡眠。
还可以用酸枣仁汤,酸枣仁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如果失眠较为严重,可以考虑服用安神补脑液等中成药。
痛经对于女性来说是个不小的烦恼。
如果是受寒引起的痛经,伴有小腹冷痛、经行不畅等症状,可以用红糖姜水热敷腹部,同时口服艾附暖宫丸。
如果是气血瘀滞导致的痛经,表现为经前或经期腹痛、乳房胀痛等,可以服用益母草颗粒,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效果。
高血压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
可以用玉米须泡水喝,玉米须有利尿降压的作用。
还可以多吃一些芹菜,芹菜中的芹菜素有助于降低血压。
20种病的特效中药秘方验方中药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许多中药具有治疗各种疾病的特效。
本文将介绍20种疾病的特效中药秘方验方,帮助人们了解中药的疗效,以及适用于不同病症的中药治疗方案。
一、感冒中药秘方:麻黄汤材料: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制法:将材料加水煎煮15分钟,去渣,分3次服用。
功效:解表散寒,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
二、胃痛中药秘方:保和丸材料:白术15克、党参12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陈皮6克、甘草6克制法:将材料研磨成粉末,加蜂蜜搅拌均匀,制成丸剂,每次服用10粒。
功效:健脾和胃,用于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三、失眠中药秘方:安神补脑丸材料:夜交藤15克、远志12克、桑枝12克、龙眼肉12克、当归9克、炙黄芪9克制法:将材料加水煎煮15分钟,去渣,分2次服用。
功效:安神养心,用于失眠、健忘等症状。
四、高血压中药秘方:天王补心丹材料:三七15克、丹参15克、黄芪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红花9克制法:将材料研磨成粉末,加蜂蜜搅拌均匀,制成丸剂,每次服用10粒。
功效:降血压,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五、便秘中药秘方:润肠丸材料:大黄15克、枳壳12克、芒硝9克、车前草12克、知母9克、甘草6克制法:将材料加水煎煮15分钟,去渣,分2次服用。
功效:润肠通便,用于便秘、腹胀等症状。
六、痔疮中药秘方:血府逐瘀丸材料:没药15克、五灵脂12克、黄连9克、苦参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制法:将材料研磨成粉末,加蜂蜜搅拌均匀,制成丸剂,每次服用10粒。
功效:活血化瘀,用于痔疮出血、肿痛等症状。
七、湿疹中药秘方:清噬丸材料:黄芩15克、白芷12克、炙甘草9克、石膏12克、地骨皮9克、薄荷9克制法:将材料加水煎煮15分钟,去渣,分3次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用于湿疹、皮疹等症状。
八、贫血中药秘方:八珍汤材料:熟地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黄芪9克、炙甘草9克、枸杞子9克、大枣9克制法:将材料加水煎煮15分钟,去渣,分2次服用。
中医常见病对症处方大全中医常见病对症处方大全糖尿病康复之路?2018-10-1810:50中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药物的君臣辅佐,最大化的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副作用,并形成很大经典处方,与中国人的体质对应。
下面我们就分享一些中药经典处方,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法〕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
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
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党参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30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法〕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
病症药方总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体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
了解一些常见病症的药方,对于及时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病症及其药方的总结。
感冒是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
对于普通感冒,如果症状较轻,多喝水、多休息往往就能逐渐恢复。
但如果症状较为明显,如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可以考虑服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药物来缓解症状。
若伴有发热、头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来退热止痛。
咳嗽也是让人烦恼的病症。
如果是干咳无痰,可能是气道过敏或受到刺激引起的,可以服用右美沙芬等止咳药。
如果咳嗽有痰,特别是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氨溴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能促进痰液排出。
消化不良也是常出现的问题。
当感觉胃胀、胃痛、食欲不振时,可以先尝试调整饮食,少吃油腻、辛辣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可以服用一些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多潘立酮。
如果是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胃痛、烧心,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能发挥作用。
对于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常用的药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能有效减轻过敏症状。
而在女性中,痛经是较为常见的病症。
对于轻度痛经,可以通过热敷腹部、喝红糖水等方式来缓解。
如果疼痛较为严重,可以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物。
在中老年人中,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
治疗高血压通常需要长期服药,常见的降压药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以及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糖尿病患者则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常见的有二甲双胍,它能帮助控制血糖。
对于胰岛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注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
另外,失眠也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
如果是短期的失眠,可能是由于精神压力大、环境改变等因素引起。
调整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等,有助于改善睡眠。
如果失眠症状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艾司唑仑等镇静催眠药。
需要注意的是,药方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症都有所不同,自行用药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特效中药方72个中药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疗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中药方是指以多种中药组合而成的药方,具有特效疗效。
本文将介绍72个特效中药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的疗效和应用。
特效中药方1:四物汤组成:当归10克,熟地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应用: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
特效中药方2:桂枝汤组成: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9克,牡丹皮9克,甘草3克。
功效:温经散寒,止血止痛。
应用:主治寒凝无痛期经、痛经、产后腹痛。
特效中药方3:逍遥散组成:茯苓15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槟榔10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苏子10克,牡蛎10克。
功效:降逆平喘,理气止痛。
应用:主治胃脘疼痛、胸闷、腹胀。
特效中药方4:百草煎组成:山楂15克,蒲公英15克,郁金15克,决明子15克,桔梗10克,甘草5克,黄连5克,川贝母5克,浮萍5克。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应用:主治烦温不思饮食、水肿。
特效中药方5:三七煲鹿尾组成:三七1克,鹿尾血30毫升。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消肿。
应用:主治外伤后疼痛、肿胀,疼痛无碍。
特效中药方6:参芪汤组成:人参10克,黄芪10克。
功效:补气养血。
应用:主治气虚血瘀引起的面黄肌瘦、四肢无力。
特效中药方7:复方丹参片组成:丹参10克,石决明2克,鳖甲5克,山茱萸10克。
功效:活血化瘀,明目强心。
应用:主治心绞痛、视力减退。
特效中药方8:川贝牛黄清心丸组成:川贝母10克,牛黄10克,冰片5克,石菖蒲10克,丁香3克。
功效:清心安神,化痰止咳。
应用:主治心悸、健忘、多梦、咳嗽。
特效中药方9:黄芪蜜糖膏组成:黄芪30克,蜂蜜100克。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益胃。
应用:主治气虚症状,如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特效中药方10: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10克,山茱萸10克,山药10克,巴戟天10克,鹿茸10克,肉苁蓉10克。
功效:益肾壮阳。
应用:主治男性性功能障碍、肾虚性阳痿。
中医药方大全 PDF中医药方大全颈椎病方组成川芎15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羌活15克当归20克白芍15克姜黄15克桑枝10克丹参15克细辛5克鸡血藤15克红花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
功效主治温阳益气舒筋通络。
用于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
1日2次。
颈病消晕饮组成天麻12克钩藤12克后下蔓荆子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生白芍12克首乌12克丹参12克白菊花12克青箱子12克生龙骨12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石决明20克先煎玄胡12克姜黄12克杜仲15克桑寄生12克。
功用主治和血活血潜阳镇逆。
用治颈椎病引起的头昏目眩适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头煎先将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先煎煮沸15分钟后再入天麻蔓荆子川芎当归生白芍首乌丹参青箱子玄明姜黄杜仲桑寄生煮沸10分钟后再加入钩藤白菊花继续煮沸35分钟即可取其汤服用。
二煎三煎将上药煮沸1015分钟即可。
每日3次。
辨证加减呕吐加用竹茹12克法半夏12克烦躁不安加用琥珀1.5克研末冲服小便黄赤加车前子12克茯苓12克。
丹蚕米壳汤组成丹参30克赤芍20克鸡血藤25克米壳30克蚕砂30克元胡20克防风15克泽兰叶30克猪苓20克云苓20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利湿通络止痛。
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椎神20分钟后煎每剂煎四次。
共取汁450ml待药经根炎用法上方诸药以清水900ml浸泡稍凉后分四次口服。
在饭后每次68小时一次口服。
特点与体会有“一味丹参等四物”的说法故有行气养血通经活络化瘀之功与赤芍鸡血藤配伍更能强化丹参活血通经络作用之外还能使瘀阻脉络之气结而散之。
元胡之延胡索素米壳即含罂粟碱的外壳是药理学所公认的镇痛作用见长。
猪苓茯苓淡渗利湿有强功泽兰叶最能利关节水而防风能除经络中积留湿气故滞留诸关节间水湿积液消散即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组织间水肿消退使神经鞘膜神经细胞营养得以供给。
辨证加减颈椎病之疼痛加桂枝15克葛根10克腰椎部加杜仲15克平时怕着凉有风寒湿症者加萆解加草头20克香附15克狗脊15克偏腰脚痛者加牛膝10克小便不利短涩者加木通15克薏苡仁10克。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处方1、益气通瘀组成:太子参15克、枣仁15克、苏木15克、降香15克、丹参15克、桃仁15克、川芎5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XXX,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20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15克、莲子心2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20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12克、郁金12克、积壳10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20克、白芍15克、僵蚕、夏枯草12克。
2、逐瘀调经汤组成;当归10克,赤芍10克,五灵脂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益母草15—30克,肉桂3克,[后下]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
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2]天或行经的中期[2—3]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10克,杜仲10克,狗脊10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
神疲乏力,小腹中作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10克,黄芪10克,煨木香5克,党参15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
腹疼剧烈,胀疼拒按者,加入延胡10克、灸乳没各6克、XXX10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6克,〈包煎〉、雪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
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10克、炒柴胡5克、炒丹皮10克、勾藤15克,以清除肝经湿热。
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10克、大黄6克〈后下〉。
3、化瘀止漏汤组成;当归20克、山楂20克、川芎10克、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主治;产后恶露不止、腹痛阵作,或在流产、早产之后漏下淋沥,腹痛日久不止。
加减运用;热者加黄芩、黄柏,寒者加桂枝、泡姜,脾虚气弱者加黄芩、白术,肺肾两虚者减去五灵脂与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相合。
甘草汤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
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桔梗汤组成用法:桔梗3-6g、生甘草6-12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芍药甘草汤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桂枝甘草汤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甘草干姜汤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大黄甘草汤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干。
2.舌红苔黄,脉滑数。
甘草麻黄汤组成用法:炙甘草6-l2g、麻黄12-24g。
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半夏散及汤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
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甘麦大枣汤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60g、大枣10枚。
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桂枝汤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
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小建中汤组成用法: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怡糖适量。
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
50个奇难杂症治愈良⽅50个经过验证的偏⽅50个奇难杂症治愈良⽅⼀、治⽼眼昏花,欲求童⼦之明良⽅:(⽩内障、飞蚊症、迎风泪等眼疾)朴硝三钱,煲⽔⼀碗,逢农历⼗五晚上开始洗眼,连续洗⼗⼆晚,眼睛明如童⼦。
⼆、治各种咳嗽,急慢性⽀⽓管炎⽅⽴愈⽅:鲜侧柏叶⼀两,红枣七粒,三碗⽔煲⼀碗⽔服。
⽇服⼀次,连服三⽇。
诸咳俱除,效果神奇。
如慢性⽀⽓管炎者,需加鲜青苔⼀两齐煲⽔服。
每⽇⼀次,连续服七⽇。
⽼年性、年久性慢性⽀⽓管炎、肺⽓肿、哮喘者可痊愈。
万试万灵,屡试屡验。
三、治⿐⾎长流不⽌⽴愈⽅:鲜车前草,即⽥贯草⼀两,任何⼀种⼲茶叶⼆钱。
三碗⽔煲⼀碗⽔服,⿐⾎⽴⽌。
每天⼀次,再服⼆次,永不复发。
可根治流⿐⾎。
四、治便秘⽴愈⽅:鲜⽣葱⼀棵捣烂敷肚脐。
⼗分钟⼤⼩两便畅通⽆阻。
五、腹泻⽴愈⽅:鲜番⽯榴叶⼀两,⼤⽶半两齐炒⼲,加⼆碗⽔煲⼀碗⽔服,腹泻⽴⽌。
六、治百⾜咬伤⽴愈⽅:鲜紫苏叶⼀⽚捣烂敷咬伤处,⽚刻疼痛⽴⽌。
七、治癫狗咬伤⽅:此病虽为⼩可,乃九死⼀⽣之症,可⽤班蝥(即⼟狗)七只去翅⾜为末,⽤酒冲服。
如⼩便盆内见⾐味似狗形者为有效。
如⽆再服七次,⽆狗形亦不再发病。
此⽅累试累验,经验良。
⼋、治伤风感冒头痛、发烧头痛、头风痛⽴愈⽅:鲜鸡屎藤⼀⽄炒⼲如茶叶状,⽤⼲⽑⼱包好敷头痛处,头痛⽴⽌。
如头风痛、偏头痛者,需每天⼀次,连敷三天,根治头风痛。
九、治贫⾎⽴愈⽅:仙鹤草50克,任何⼀间药店有售。
红枣⼗粒,三碗⽔煲⼀碗⽔服。
⽇服⼀次,连服七⽇,可痊愈。
⼗、治肾虚腰痛、肾亏⽅⽴愈⽅:鲜红萝⼘半⽄,捣烂加⼀两⽩酒蒸热服,早晚各⼀次,连服七⽇。
腰背不痛,肾不亏。
⼗⼀、治风湿、类风湿良⽅:(四肢⿇⽊、风湿关节炎、各种风湿症)丝⽠晒⼲后,⽤碳⽕烧成灰。
⽤⽩酒⼀⽄,丝⽠灰三钱,炖⼀个⼩时后服。
早晚各服⼀次,连服三⽇见效。
如年久性风湿者,需连服七⽇可痊愈。
此乃古⽅秘法,经验良⽅,医⼀个好⼀个,百发百中。
⼗⼆、治⾻质增⽣、肩周炎、颈椎炎、坐⾻神经痛良⽅:鲜百花臭草(别名鱼花草:⼴东称咸虾花、⽩花草、⽩⽑苦、⽩花臭草,云南称重阳草,贵州称脓泡草、绿升⿇,⼴西称臭炉草。
中医药方大全颈椎病方[组成]川芎15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羌活15克,当归20克,白芍15克,姜黄15克,桑枝10克,丹参15克,细辛5克,鸡血藤15克,红花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
[功效主治]温阳益气,舒筋通络。
用于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
1日2次。
颈病消晕饮[组成]天麻12克,钩藤12克后下,蔓荆子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生白芍12克,首乌12克,丹参12克,白菊花12克,青箱子12克,生龙骨12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石决明20克(先煎),玄胡12克,姜黄12克,杜仲15克,桑寄生12克。
[功用主治]和血,活血,潜阳,镇逆。
用治颈椎病引起的头昏,目眩,适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头煎先将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先煎煮沸15分钟后,再入天麻,蔓荆子,川芎,当归,生白芍,首乌,丹参,青箱子,玄明,姜黄,杜仲,桑寄生煮沸10分钟后再加入钩藤,白菊花继续煮沸3~5分钟,即可取其汤服用。
二煎,三煎将上药煮沸10~15分钟即可。
每日3次。
[辨证加减]呕吐加用竹茹12克,法半夏12克;烦躁不安加用琥珀1.5克,研末冲服;小便黄赤加车前子12克,茯苓12克。
丹蚕米壳汤[组成]丹参30克,赤芍20克,鸡血藤25克,米壳30克,蚕砂30克,元胡20克,防风15克,泽兰叶30克,猪苓20克,云苓20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利湿,通络,止痛。
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椎神经根炎[用法]上方诸药以清水900ml浸泡20分钟后煎,每剂煎四次。
共取汁450ml,待药稍凉后分四次口服。
在饭后每次6~8小时一次口服。
[特点与体会]有“一味丹参等四物”的说法,故有行气养血通经活络化瘀之功,与赤芍,鸡血藤配伍,更能强化丹参活血通经络作用,之外还能使瘀阻脉络之气,结而散之。
元胡之延胡索素,米壳(即含罂粟硷的外壳)是药理学所公认的镇痛作用见长。
猪苓,茯苓淡渗利湿有强功,泽兰叶最能利关节水,而防风能除经络中积留湿气,故滞留诸关节间水湿积液消散,即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 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组成】麻黄三两(9g)桂枝二两(6g)杏仁七十个(6g)甘草(炙)一两(3g)【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证候】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除营分之涩,合而为发汗峻剂。
2.桂枝汤【组成】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3枚)【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扶营弱,合则调和营卫。
3.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各一两半(各9g)、细辛五分(3g)、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一两(各6g)【方歌】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
(防、芷、芩、芎、苍、草、地、细、羌9味药)【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4.香苏散【组成】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证候】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苏叶发表散寒,理气和中为君。
5.小青龙汤【组成】麻黄三两(9g)、桂枝三两(9g)、细辛三两(6g)、干姜三两(6g)芍药三两(9g)、半夏半升(9g)、五味子半升(6g)、甘草(炙)三两(6g)【方歌】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佳。
(8味药)【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证候】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为君。
6.止嗽散【组成】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二斤,陈皮一斤、甘草(炒)十二两【方歌】陈庚借钱百草园。
(陈、梗、芥、白前、百部、草、菀7味药)【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证候】风邪犯肺证。
紫菀、百部止咳化痰为君。
外感内伤及新久咳嗽俱可使用,尤以外感咳嗽较久而表证不著者为宜,阴虚劳嗽非宜。
二、辛凉解表1.银翘散【组成】连翘一两(30g)银花一两(30g)薄荷六钱(18g)牛蒡子六钱(18g)芥穗四钱(12g)淡豆豉五钱(15g)竹叶四钱(12g)桔梗六钱(18g)生甘草五钱(15g)+芦根【方歌】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常见病中药方剂总结归纳中药方剂是中医治疗常见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草药的组合应用,可以调理身体、防治疾病。
本文将对常见病中的中药方剂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些方剂。
一、感冒1. 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效:发汗解表,宣肺祛寒,适用于感冒初起,有寒热,头痛,恶寒等症状。
2. 葛根汤组成:葛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效:发汗解表,宣肺祛热,适用于感冒初起,有发热,微恶寒,咳嗽等症状。
二、咳嗽1. 川贝炖雪梨组成:川贝母、雪梨、冰糖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化痰,适用于咳嗽有痰,痰黏稠,咳声低重的情况。
2. 杏仁膏组成:杏仁、冰糖、蜂蜜功效:润肺止咳,化痰宽胸,适用于咳嗽有痰,痰黏稠,口干咽燥的状况。
三、消化不良1. 保和丸组成:神曲、莲心、陈皮、白芍、白术等功效:健脾和胃,宽中理气,适用于饮食不节,胃纳差,腹胀嗳气等情况。
2. 吴茱萸丸组成:吴茱萸、枳壳、厚朴、半夏等功效:理气健胃,降逆止呕,适用于胃部不适,腹胀恶心等症状。
四、失眠1. 安神补心丸组成:黄泥香、当归、枸杞子、酸枣仁、甘草等功效:镇静安神,促进入眠,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不安的情况。
2. 青龙健脑丸组成:龙骨、牡蛎、玉竹、夏枯草等功效:益智养神,宁心安神,适用于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五、月经不调1. 调经活血颗粒组成:川芎、益母草、当归、桃仁等功效:活血祛瘀,调经止痛,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情况。
2. 归脾丸组成:当归、白芍、川芎、茯苓、党参等功效:调经养血,益气养脾,适用于月经不调,经量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
六、便秘1. 大承气汤组成:枳实、厚朴、大黄、芒硝等功效:泄热通便,适用于大便燥结,干燥无形,腹胀等情况。
2. 顺气丸组成:枳实、郁金、白芍、厚朴等功效:理气通便,适用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不爽的情况。
以上便是常见病中药方剂的部分总结归纳,这些方剂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如果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相关症状,可以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来缓解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