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 考试 (1)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5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制药工艺学中常用的单元操作?A. 粉碎B. 混合C. 蒸馏D. 萃取2.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设备主要用于固体物料的粉碎?A. 搅拌器B. 粉碎机C. 离心机D. 蒸发器3. 在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不是液体制剂的特点?A. 易吸收B. 易保存C. 易计量D. 易携带4. 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是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A. 胶囊B. 糖浆C. 软膏D. 溶液5.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药物浓度6.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学中常用的灭菌方法?A. 热压灭菌B. 紫外线灭菌C. 化学灭菌D. 所有选项都是7. 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剂型?A. 片剂B. 注射剂C. 粉剂D. 气体剂8.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是药物制剂的辅料?A. 活性成分B. 稳定剂C. 防腐剂D. 所有选项都是9. 在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A. 含量均匀度B. 崩解时间C. 外观色泽D. 药物纯度10.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A. 玻璃瓶B. 铝箔C. 塑料袋D. 纸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研究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2.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粉碎设备有______、______等。
3.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药物制剂保持其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能力。
4.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5. 制药工艺学中,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制药工艺学中液体制剂的特点。
2. 阐述制药工艺学中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及其特点。
3. 说明制药工艺学中影响药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一、名词解释1. 清洁技术:制药工业中的清洁技术就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原料的绿色化(2)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3)化学反应绿色化(4)研究新合成方法和新工艺路线2. 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
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3. 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
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4.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5.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
6. 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
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物的通用合成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等等。
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基的化合物,常常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
7.Sandmeyer反应:重氮盐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处理,得到氯代或溴代芳烃:8.“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
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
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9. 质子性溶剂:质子性溶剂含有易取代的氢原子,既可与含负离子的反应物发生氢键结合产生溶剂化作用,也可与负离子的孤电子对配位,或与中性分子中的氧原子(或氮原子)形成氢键,或由于偶极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
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
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基因重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药物、天然生化药物、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3、请写出下列药物英文的中文全称:IFN(Interferon)干扰素、IL(Interleukin)白介素、CSF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集落刺激因子、EPO(Erythropoietin)促红细胞生成素、EG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表皮生长因子、NGF(Nerve Growth Factor)神经生长因子、rhGH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重组人生长激素、Ins(Insulin)胰岛素、HCG(Human Choriogonadotrophin)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LH 促黄体生成素、SOD超氧化物歧化酶、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4、从生物材料中提取天然大分子药物时,常采用的措施有采用缓冲系统、添加保护剂、抑制水解酶作用等。
5、生化活性物质浓缩可采用的方法有盐析浓缩、有机溶剂沉淀浓缩、超滤浓缩、真空减压浓缩或薄膜浓缩、用葡聚糖凝胶浓缩、用聚乙二醇浓缩6、生物药物制备过程中,常用的灭菌及除菌方法有:加热灭菌、辐射灭菌(紫外杀菌)、介质过滤除菌、化学灭菌法。
7、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缺点是不能进行翻译后加工(糖基化),因而像EPO等基因的表达需使用真核(酵母)表达系统。
8、确定生物材料的预处理方法的依据是生物活性物质存在方式与特点、后续操作的要求、目的物稳定性。
9、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机械法、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法主要包括:干燥法、反复冻融法、渗透压冲击法。
生物法主要包括:酶解法、组织自溶法。
10、常规的固液分离技术主要有过滤和离心分离等。
11、氨基酸有水解法,水解法,发酵法,酶转化法,化学合成法四类生成方法。
其中酶转化法法通用性好,是最有前途的方法。
复习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5小题, 每题2分, 共30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化学合成药物的中试规模一般比实验室规模放大()倍。
A.1-5B.5-10C.10-50D.50-1002.()是质子性溶剂。
A.醚类B.卤烷化合物C.醇类D.酮类3、下列溶剂中, 不是生产中应避免使用的为()。
A.甲醇B.苯C.四氯化碳D.1,1,1-三氯乙烷4.SOP是指()。
A.生产工艺规程B.标准操作规程C.工艺流程框图D.生产周期5.溶剂对反应有显著影响的反应类型是()。
A.自由基反应B.离子型反应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6.药物工艺路线设计方法上没有()。
A.类型反应法 B、分子对称法 C、正交法 D、模拟类推法7、复杂反应不包括()。
A.可逆反应B.简单反应C.平行反应D.连续反应8、下面不属于Lewis酸催化剂的是()。
A.吡啶B.AlCl3C.FeCl3D.BF39、Vant Hoff规则:反应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度增加()倍。
A.0.5~1.5 B、1~2 C、2~3 D、3~410、放大系数比较的基准有()。
A.每小时投料量B.每批投料量C.原料间的比例D.年产量11.“me-too”是指()。
A.新化学实体B.模仿性新药C.生物制药D.合成药12.生产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有()A.组织工业生产的指导性文件 B、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C.新建和扩建工厂的基本技术条件D.安全生产13.小试研究与工业化生产的主要不同点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规模大 B、工业上用工业级原料C.小试研究用工业级原料D.小试研究多为金属设备14.世界制药行业的特征为()。
A.主要针对癌症、心血管等重大疾病 B、研发投入加大C.企业并购与重组D.重磅炸弹药物数量增加15、图1表示的是温度对速度常数的影响关系图, 从图中 k可看出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类型为()。
制药工艺学期末考试题A卷B卷综合必考卷制药工艺学填空-5题/10分单选-5题/10分多选-4题/12分名词解释-5题/20分简答-3题/30分化学反应路线- 2题/18分一、填空(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的中间环节。
目标分子碳骨架的转化包括分拆、连接、重排等类型。
2,路线设计是药物合成工作的起始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3,环。
4,试验设计的三要素即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试验效应。
制药工艺的研究一般可分为5,实验室工艺研究(小试)、中试放大研究、工业化生产3个阶段。
6,中试放大车间一般具有各种规格的中小型反应罐和后处1 / 33理设备。
7,化工过程开发的难点是化学反应器的放大。
常用的浸提辅助剂有酸、碱、表面活性剂等。
,8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的生物药物品种繁多,通常是重组9,基因的表达产物或基因本身。
10,超过半数的已获批准的生物药物是利用微生物制造的,而其余的生物药物大多由通过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生产。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把“三废”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在 D ,是防止工业污染的根本途径。
A.放大生产阶段 B. 预生产阶段C.生产后处理 D. 生产过程中2,通常不是目标分子优先考虑的拆键部位是 B 。
A.C-N B. C-C2 / 33C.C-S D. C-O3,下列哪项属于质子性溶剂 D 。
A.醚类 B. 卤代烷化合物C.酮类 D. 水4,病人与研究者都不知道分到哪个组称为 C 。
A.不盲 B. 单盲C.双盲 D. 三盲5,当药物工艺研究的小试阶段任务完成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将小型试验规模C 倍的中试放大。
A.10~50 B. 30~50C.50~100 D. 100~2006,酶提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较多的是 C 。
A.蛋白酶 B. 果胶酶C.纤维素酶 D. 聚糖酶7,浓缩药液的重要手段是 C 。
A.干燥 B. 纯化C.蒸发 D. 粉碎3 / 338,用于生产生物药物的生物制药原料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通常以A 为主。
制药工艺学试卷一、A型题 (每题1分,共20分)1.萃取操作时要注意控制水提取液的浓度,使其相对浓度在( )之间,浓度过大容易导致萃取不完全,过小则溶剂消耗太大,影响操作。
A.1~2B.1.1~1.2C.1.2~1.3D.1.3~1.42.外源蛋白表达时,在较高温度下表达包涵体的菌种,()下有利于表达可溶性蛋白。
A.适宜温度B.较高温度C.其它选项都不是D.较低温度3.胰岛素由(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为A,B两个肽链。
A.49B.50C.51D.524.阿糖胞苷的给药方式为()。
A.注射给药B.口服给药C.舌下含服D.喷雾吸入5.复方新诺明的成分甲氧苄啶与磺胺甲噁唑的配比( )。
A.1:3B.1:7C.1:1D.1:56.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溶剂,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浓度,选择性浸提药材中的某些有效成分?( )A.丙酮B.乙醇C.二氯甲烷D.氯仿7.( )是指彼此相同数值重复测量的相近度。
A.准确度C.特意度D.敏感度8.辅酶Q10粗制品可以用( )梯度洗脱除杂质。
A.乙醇-乙醚B.石油醚-乙醚C.氯仿-乙醇D.醋酸-乙酯9.以羊脑为原料提取卵磷脂的过程中,分别用( )倍体积的丙酮浸渍3次。
A.2.5,3,1.5B.3.5,2.5,1.5C.3,2.5,1.5D.3,2,110.下列属于酸性氨基酸的是( )。
A.赖氨酸B.苏氨酸C.谷氨酸D.精氨酸11.下列哪种催化剂适合用于氧化反应?( )A.铂B.钯C.二氧化锰D.镍12.可用于治疗脑及神经疾病的是( )。
A.5-羟色氨酸B.苏氨酸C.谷氨酸D.精氨酸13.胰酶在水溶液pH值大于6.0是不稳定的,通过加()可增加其稳定性。
A.镁离子B.铁离子C.钙离子D.锌离子14.研究、筛选适宜的中间体并确定高效、优质的工艺路线,采用合理的工艺原理,实现规模化生产过程最优化的一门学科是( )。
A.制药工程设计B.制药原理与设备D.制药工艺学15.制药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 )生产。
制药工艺学试题一、选择题1.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药物的合成方法B. 药物的生物效应C. 药物的临床应用D. 药物的市场营销2. 下列哪种设备常用于药物的提取过程?A. 蒸馏器B. 蒸发器C. 萃取器D. 粉碎机3. 在药物制剂过程中,哪个步骤是为了确保药物的稳定性?A. 配制B. 过滤C. 灭菌D. 包装4.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什么?A.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C.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D. 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5.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固体药物的制备方法?A. 压片B. 胶囊填充C. 注射液配制D. 颗粒制备二、填空题1. 制药工艺学的核心目标是确保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决定药物能否成功上市的关键因素。
3. 药物的剂型设计需要考虑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 药物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料药的________、过程控制和成品的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药物的常见剂型及其特点。
2. 药物的溶解度对药物疗效有何影响?3. 请解释药物制剂中的“生物等效性”概念。
四、论述题1. 论述现代制药工艺学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分析药物制剂工艺对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3. 探讨制药工艺学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其挑战。
五、案例分析题某制药公司研发了一种新的抗高血压药物。
在临床试验阶段,研究人员发现该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影响了其疗效。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药物制剂工艺的建议。
六、计算题1. 某药物的剂量为50mg/kg,一个60kg的成人需要多少毫克的药物?2. 如果一种药物的提取率为80%,原始材料中含有有效成分的比例为5%,需要多少克的原始材料才能提取到1克的有效成分?请注意,以上试题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应以实际考试大纲为准。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试卷制药工理论知识试卷一姓名:单位:准考证一、A.安全,有效,稳定B.速效,长效,稳定C.无毒,有效,易服D.定时,定量,定位2.下列哪版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本()A.1953版B.1963版C.1973版D.1985版3.粉碎小量毒剧药应选用()A.瓷制乳钵B.球磨机C.玻璃制乳钵D.万能粉碎机4.下列哪项不属于物理变化引起的不稳定()A.乳剂的分层B.水性液体的变色C.浸出制剂贮存后产生沉淀D.片剂崩解迟缓5.常用的水溶性抗氧剂是()A.依地酸二钠B.柠檬酸C.酒石酸D.以上均不是6.难溶于水的药物配成水溶液时,增大其溶解度的方法是()A.加热B.粉碎成细粉促进其溶解C.搅拌D.药物与溶媒所带电荷相同7.甲酚皂溶液属于()A.溶液剂B.混悬液C.乳浊液D.胶体液8.下列哪个不是片剂的特点()A.产量高B.成本低C.剂量准D. 溶出快9.片剂包衣的目的不包括()A.美观B.防潮C.防裂片D.掩盖异味10.凡士林作为软膏基质,常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改善其吸水性()A.液体石蜡B.花生油C.羊毛脂D.硅酮11.下列哪种物质能增加可可豆脂的可塑性()A.樟脑B.水合氯醛C.蜂蜡D.羊毛脂12.制备膜剂不可能使用()A.研磨法B.制板法C.热塑法D.涂膜法13.保持注射液稳定性的首选措施是()A.调整pH值B.加入抗氧剂C.加入抑菌剂D.加入增溶剂14.药物的剂型因素对()影响最大A.药物的分布B.药物的代谢C.药物的排泄D.药物的吸收15. 有关眼膏剂的不正确表述是()A.应无刺激性、过敏性 B.应均匀、细腻、易于涂布 C.必须在清洁、灭菌的环境下制备 D.常用基质中不含羊毛脂16.滴眼剂常用的缓冲溶液是()A.磷酸盐缓冲液B.碳酸盐缓冲液C.枸橼酸盐缓冲液D.醋酸盐缓冲液17.将青霉素钾制为粉针剂的目的是()A.免除微生物污染B.防止水解C.防止氧化分解D.携带方便18.下列不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A.紫外线灭菌B.环氧乙烷C.γ射线灭菌D.微波灭菌19.注射用水可采取哪种方法制备()A.离子交换法B.蒸馏法C.反渗透法D. 重蒸馏法20.热原的主要成分是()A.蛋白质B.胆固醇C.脂多糖D.磷脂21.关于凡士林的特点叙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的()A.有适宜的粘性和涂展性B.稳定性好、无刺激性,呈中性C.吸水性差,仅能吸收约6%的水D. 可以单独充当软膏基质22.《中国药典》现行版规定颗粒剂水分含量是: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A.4.0% B.5.0% C.6.0% D.7.0%23.泡腾崩解剂作用原理是()A.润湿作用 B.产气作用 C.溶解作用 D.膨胀作用24.最适用于大量渗出性的伤患处的基质是()A.凡士林B.羊毛脂C.乳剂型基质D.水溶性基质25.处方:碘50g,碘化钾100g,蒸馏水1000ml,制成复方碘化钾溶液。
制药工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无菌操作技术包括以下哪项?A. 热灭菌B. 过滤灭菌C. 辐射灭菌D. 化学灭菌2. 以下哪个不是制药工艺中常用的原料药?A. 阿司匹林B. 维生素CC. 氯化钠D. 咖啡因3.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项不是制剂工艺的步骤?A. 粉碎B. 混合C. 蒸馏D. 制粒4.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是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A. 溶液B. 悬浮液C. 片剂D. 乳剂5.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中常用的干燥方法?A. 喷雾干燥B. 真空干燥C. 热风干燥D. 所有以上6.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质量控制的环节?A. 原料检验B. 生产过程控制C. 产品包装D. 市场销售7.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中常见的药物稳定性试验?A. 热稳定性试验B. 光稳定性试验C. 湿稳定性试验D. 所有以上8.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辅料?A. 稳定剂B. 防腐剂C. 着色剂D. 活性成分9.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中常用的药物制剂设备?A. 搅拌器B. 压片机C. 灌装机D. 所有以上10.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A. 铝箔B. 玻璃瓶C. 塑料瓶D. 纸盒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制药工艺中,原料药的纯度通常用______来表示。
12. 制药工艺中,制剂的稳定性试验包括加速稳定性试验和______稳定性试验。
13. 制药工艺中,无菌制剂需要在______条件下进行生产。
14. 制药工艺中,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是指______。
15. 制药工艺中,药物制剂的包装设计需要考虑______、保护性和方便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制药工艺中原料药的质量控制要点。
17. 描述制药工艺中制剂工艺的基本流程。
18. 解释制药工艺中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指标。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9. 论述制药工艺中无菌制剂的生产要求和控制措施。
湖南城市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考试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试卷类型:A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分)01、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体液或其代谢产物,综合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02、某一药物引起生物反应的功效单位。
03、种子从摇瓶培养开始经过种子罐的逐级扩大培养的次数。
04、物质从有机溶剂萃取到水溶液中的一种萃取方法。
05、是间歇或连续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鲜培养基的操作过程。
06、盐离子作用大分子表面,增加了表面电荷,使之极性增加,水合作用增强,促使其形成稳定的双电层。
07、药物对病原菌和宿主组织的毒力差异。
08、参与反应的各物料之间物质量的比例称为配料比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题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D A D A B D B C C C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答案19、苯乙酸及其衍生物20,、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21、核糖蛋白体50亚基22、抗生素23、活性炭、硅胶24、聚丙烯酰胺25、席夫碱沉淀26、原生菌丝期、分泌期27、萘醌、苯醌28、莱氏合成法、两步发酵法四、回答题:(每题6分,共24分)29、生物制药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答:①第一阶段,生化药品是利用生物材料加工制成的含有天然活性物质混合成分的粗制剂,效价低,售价高。
②第二阶段,根据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原理,应用近代生化分离技术从生物体制取的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特异生化成分③第三阶段,应用生物技术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以及通过蛋白质工程设计原理制造的具有比天然物质更高活性的类似物或与天然品结构不同的全新的药理活性成分。
30、为什么说四环类抗生素具有宽广的抗菌谱?答:四环类抗生素可与微生物核糖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通过抑制氨基酰-tRNA与起始复合物中核蛋白体的结合,阻断蛋白质合成时肽链的延长,因而使四环类抗生素具有宽广的抗菌谱。
名词解释1.药物: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机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有4大类: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康复保健药。
2.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3.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和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药物。
4.DNA重组药物:指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及其修饰物。
5.基因药物:以遗传物质DNA、RNA为物质基础制造的药物,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6.生化药物:具体运用生物化学研究方法,从生物体中经提取、分离、纯化获得天然活性物质或结构改造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新活性物质,通称生化药物。
7.微生物药物: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衍生物,包括抗生素、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
8.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9.中试放大: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时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工艺的一致性。
10.超滤:一种流体切向流动和压力驱动的过滤过程,并按照分子量大小来分离水中颗粒。
11.切向流:指液体流动方向与过滤方向呈垂直方向的过滤形式。
12.干燥:使物质从固体或半固体状态经除去存在的水分或其他溶剂,从而获得干燥物品的过程,分为低温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
13.冷冻干燥:(1)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利用水的升华性能而进行的一种干燥方法。
(2)把含有大量水分物质,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固体,然后在真空的条件下使水蒸气直接升华出来,而物质本身剩留在冻结的冰架中。
《制药工艺学》试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B.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A.按等次定价B.根据质量分为一、二、三等C.只;A.显色法B.计算收率法C.比重法D.沉淀法4.;A.温度升高,活性增大B.温度升高,活性降低C.;6.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A.透析法B.盐析法C.离心法D.萃取法7.液体;A.《制药工艺学》试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每题2分,共30分) 1.G MP是()。
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B.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C.新药审批办法D.标准操作规程 2.药品是特殊商品,特殊性在于()。
A.按等次定价B.根据质量分为一、二、三等C.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D.清仓在甩卖 3.终点控制方法不包括()。
A.显色法B. 计算收率法C.比重法D. 沉淀法 4.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是()。
A.温度升高,活性增大B.温度升高,活性降低C.温度降低,活性增大D.开始温度升高,活性增大,到最高速度后,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5.中试一般比小试放大的位数是()倍。
A.5~10 B.10~30 C.30~50 D.50~1006.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性质,借以达到分离的一种方法是()。
A.透析法B.盐析法C.离心法D.萃取法 7.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进行的浓缩称为() A. 高压浓缩 B.减压浓缩 C. 常压浓缩 D.真空浓缩 8.下列不属于氨基酸类药物的是() A.天冬氨酸 B.多肽 C.半胱氨酸 D.赖氨酸 9.下列不属于多肽、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是()A.抽提法B.凯氏定氮法C.紫外分光光度法D.福林-酚试剂法 10.下列属于脂类药物的是()。
A.多肽 B. 胆酸类 C.胰脂酶 D 亮氨酸11.()抗生素的急性毒性很低,但副作用较多,另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A.四环素类B.大环内酯类C.氨基糖苷类D. β-内酰胺类 12.生产抗生素类药物发酵条件不包括()。
制药工艺复习题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制药工艺中,下列哪项不是原料药的制备方法?A. 化学合成法B. 提取法C. 基因工程法D. 物理混合法答案:D2. 在制剂过程中,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A. 温度B. pH值C. 光线D. 药物的剂量答案:D3. 制药工艺中,下列哪项不是药物制剂的类型?A. 固体制剂B. 液体制剂C. 气体制剂D. 半固体制剂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A. 药物的溶解度B. 药物的分子量C. 药物的脂溶性D. 药物的给药途径答案:A, C, D2. 在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些是药物制剂的辅料?A. 填充剂B. 稳定剂C. 着色剂D. 防腐剂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制药工艺中,药物的纯度越高,其药效一定越好。
()答案:错误2. 制药工艺中,药物的颗粒大小不影响其溶解速率。
()答案:错误3. 制药工艺中,药物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
()答案:正确四、填空题1. 制药工艺中,药物的______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的能力。
答案:生物利用度2. 在制剂过程中,药物的______是指药物在制剂过程中或制剂后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
答案:稳定性3. 制药工艺中,药物的______是指药物在制剂过程中或制剂后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
答案:稳定性五、简答题1. 简述制药工艺中药物制剂的辅料有哪些作用?答案:药物制剂的辅料在制剂中起到多种作用,包括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提供适宜的形态和体积、以及提高制剂的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等。
2. 制药工艺中,如何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答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改善药物的脂溶性、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使用适当的辅料和制剂技术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药物的化学修饰、制备成纳米粒子或脂质体等新型制剂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 、工艺路线: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一种效应。
3、全合成: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 、临时基团: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
6、类型合成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 、分子对称合成法: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二、问答题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1) 工艺路线的简便性,2) 生产成本因素,3) 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4) 环境保护的考虑,5) 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
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反应(1)发生格氏反应,条件比较苛刻。
反应(3)一步引入3个氯原子,反应温度较高,反应时间较长,有未反应的氯气逸出,不易吸收完全,存在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等问题。
反应(4 )金属钠参与反应,成本比较高。
综合来看,反应( 2 )是最合适的路线,不仅工艺路线短,而且原辅材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各步反应产率较高,成本也比较低,无氯化反应的缺点。
化学制药工艺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药物的药效与其药代动力学密切相关,下列哪个因素与药代动力学无关?A.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C.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D. 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速度2. 下列哪项是药物原料药不良反应的主要来源?A. 药物结构与性质B. 加工制备工艺C. 药物质量标准D. 药物的使用方法3. 药物配方中的助剂主要用于改善药物的哪方面性质?A. 色泽B. 稳定性C. 味道D. 口感4. 下列哪项不是药物制剂质量标准应包含的内容?A. 药物的纯度要求B. 药物的理化性质C. 药物的药效评价D. 药物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5. 以下哪一种操作可以提高固体药物的溶解度?A. 粉碎B. 热压制C. 溶剂研磨D. 高温熔融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简述固体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及关键环节。
2. 药物的药效与其药代动力学密切相关,请简述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对药物开发和使用的意义。
3. 请简述溶剂的选择对药物制剂性质的影响,并给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4. 请简述药物质量标准中重金属含量的要求及其对药物制剂质量和患者安全性的影响。
5. 药物的质量标准对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请简述药物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30分)请结合自身对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理解和研究,对以下论题进行论述:论题:化学制药工艺学在现代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重要性与挑战。
(论述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化学制药工艺学对药物研发和生产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2. 当前化学制药工艺学的挑战和面临的问题。
3. 对于化学制药工艺学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方向的展望。
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B4. C5. C二、简答题1. 固体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包括药物的粉碎、混合、制粒、压制、包衣等环节。
其中,关键环节为药物的制粒和包衣,制粒可以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和释放行为,包衣可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控制释放速度。
制药工艺学复习题习题一(名词解释部分)1. 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各类药物生产制备的一门学科;它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药物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4. 类型反应法 :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
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物的通用合成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等等。
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基的化合物,常常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
5.追溯求源法 :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
6.模拟类推法:对于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可以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
如杜鹃素可以模拟二氢黄酮的合成途径进行工艺路线设计。
7. 平行反应:又称为竞争性反应,反应物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在生产上将所需要的反应称为主反应,其余为副反应。
例如甲苯的硝化反应可以得到邻位和对位两种产物。
8. 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为一种常见的复杂反应,方向相反的反应同时进行,对于正反方向的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都适用;例如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9. “清污”分流:清污分流,是将高污染水和未污染或低污染水分开,分质处理,减少外排污染物量,降低水处理成本。
10.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常用BOD5,即5日生化需氧量,表示在20 ℃下培养5日,1L水中溶解氧的减少量。
11.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K2Cr2O7KMnO4)使污染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12. 选择性即各种主、副产物中,主产物所占的比率或百分数,可用符号φ表示。
制药工艺技术考题制药工艺技术考题:一、选择题:1. 合格的制药工艺应具备以下哪个特征?A. 清晰的工艺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B. 高效的原料采购和库存管理C. 精确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D. 完善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2. 制药过程中,药物的溶解度是指:A. 药物在溶媒中的溶解性B.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率C. 药物在制剂中的稳定性D. 药物在已知温度下的熔点3. 在制药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哪种方法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A. 药物微细化处理B. 药物与辅料的物理混合C. 药物溶解度的调整D. 药物表面润湿性的增加4. 在制药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是由哪个部门负责监控和保证的?A. 生产部门B. 质量管理部门C. 市场部门D. 供应部门5.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A.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B. 核磁共振分析C. 质谱分析D.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二、填空题:1. 以下是制药中常用的可压制造粒剂型有________和________。
2. 传统的药物质量控制方法有质量不合格返工修复和________控制。
3. 制药工艺流程中,_____检查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步骤。
4. 制药过程中,______是指将药物颗粒通过物理压缩形成片剂。
5. 成药的包装储存过程中,需要考虑______对产品的影响。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生物制药工艺的流程和关键环节。
2. 请简述制药工艺开发的重要性和流程。
3. 请简述制药过程中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
四、案例分析题:某制药公司生产的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的生产工艺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药物颗粒在制备过程中不够均匀,导致产品的质量不稳定。
请列出可能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以上是制药工艺技术考题,请根据题目要求做出相应回答。
一、名词解释1、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302、助催化剂:在制备催化剂时,往往加入某种少量物质,这种物质对反应影响很小,但能显著的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或选择性383、对映体过量:指在两个对映体的混合物中,其中一个对映体相对于另一个而过量的百分数,表征对映体的光学纯度484、细胞比生长速率:以单位细胞的生物量为基准,表示该参数的变化速率。
是生长速率的标准化,反应了菌体活力的大小1285、原生质体融合:用去壁酶处理将微生物细胞璧除去,制成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用PEG促进原生质体风声融合,再生细胞壁,从而获得具有双亲性状的融合细胞,这一技术称为~ 1366、化学半合成:由已知的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生产药物的过程 37、化学全合成:由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生产药物的过程 38、贴壁细胞培养:贴壁依赖性细胞的生长需要适量带电荷的固体或半固体支持表面。
由细胞自身分泌或人为在培养基中加入贴附因子,使细胞依附在支持物表面,才能生长和增殖2609、单层贴壁细胞培养:指把细胞贴附于一定的固体支持表面上,生长形成单层细胞的培养方法,适合于铁壁依赖性细胞培养26210、无限细胞系:指寿命和活性都不受传代次数影响的细胞系,可连续培养,也称永久细胞系24811、有限细胞系:指寿命有限制的细胞,经过若干传代培养后失去繁殖能力,衰老死亡24812、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使污染物氧化所需的氧量。
35413、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221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体系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并无变化的物质3715、自然选育:在发酵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诱变处理,根据菌种的自发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13516、促进剂:促进产物生成、但不是营养物也不是前体的一类化合物14117、穿梭载体:存在于质粒载体上的含有两个亲缘关系不同的复制子结构及其相应的标记基因,能在两种不同种属的宿主细胞中复制并存在的的基因200 18、微载体培养:是一种三维培养系统,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细胞贴附于微载体上增值,再悬浮于培养液中,兼有贴壁和悬浮培养的双重优点26319、前体:指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能直接参与产物的生物合成,组成产物分子的一部分,而自身的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141二、问答题1、以薯芋皂素为原料制备氢化可的松的化学合成中,如何控制环氧化、oppenauer 氧化?106答:(1)控制温度在30℃以下,慢慢加入过氧化氢,保温8小时,当环氧化物熔点在184℃以上时,即环氧化达到终点。
(2)加入环己酮,再蒸馏带水到馏出液澄清,加入预先配置好的异丙醇铝,加热回流 1.5h,冷却到100℃以下,oppenauer氧化反应结束。
2、采用追溯求源法设计奥美拉唑的合成中,断键原则?部位?第一步的关键中间体?24答:断键原则:药物分子中C-N、C-S、C-O等碳-杂键的部位,通常是该分子的拆键部位,即分子的连接部位。
部位:C-S、C-N键。
第一步关键中间体是5-甲氧基-1H-苯并咪唑-2-硫醇3、菌种保存的原理和方法?137答:(1)原理:使其代谢处于不活跃状态,即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可保持原有特性,延长生命时限(2)方法:斜面低温保存、液体石蜡密封保存、砂土管保存、冷冻干燥保存、液氮保存4、以培养基的灭菌工艺为例,简述连续操作过程以及它的优缺点?154答:优点:采用高速灭菌工艺,营养成分破坏少;热能利用合理,易于自动化控制。
缺点:发酵罐利用率低,增加了连续灭菌设备及操作环节,增加染菌概率;对压力要求高,不小于0.45Mpa,一般为0.45--0.8Mpa;不适合粘度大或固形物含量高的培养基灭菌。
5、以重组人生长素为例,简述分泌性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的构建过程?229答: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分离干扰素α-2b基因,克隆到质粒载体中,构建出表达载体。
将重组干扰素α-2b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获得高表达工程菌株。
按生物制品规程,制备原始菌种库、主菌种库、工作菌种库,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
(工作菌种库—摇瓶培养—种子罐培养种子罐培养—发酵罐培养—菌体收集)6、化学制药搅拌反应器的结构特征?答:主要由搅拌装置、轴封和搅拌罐组成。
搅拌装置包括传动装置、搅拌轴和搅拌器;轴封是指搅拌罐和搅拌轴之间的动密封,是用来封住罐内介质不知泄露并保持器内操作压力;搅拌釜还包括罐体,传热装置、工艺接管、仪表及防爆装置等附件。
罐体一般由钢板卷旱而成,根据反应物的性质,罐体的内壁可衬橡胶、搪玻璃、聚四氟乙烯等耐腐蚀材料。
1、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体浓度的控制策略和方法?158答:(1)菌体浓度与生长速率有密切关系。
菌体生长速率主要取决于菌种的遗传特性和培养基成分条件。
比生长速率大的菌种,菌体浓度增长迅速,反之就越缓慢。
(2)菌体浓度影响产物形成率。
在适宜的比生长速率下,发酵产物的产率与菌体浓度成正比。
方法: 菌体浓度的控制主要靠调节基质浓度,确定基础培养基配方中的适当比例,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然后在发酵中采用中间补料、控制CO2和O2量来实现。
生长缓慢,菌体浓度低时,补加磷酸盐,促进生长。
2 紫杉醇的制备中,母环与侧链不能直接对接(酯化),需加入什么物质?为什么?80-89答:需加入正丁基锂。
因为正丁基锂可作为碱来活化7—三乙基硅巴卡亭Ⅲ的13-OH,先行成醇锂,然后再与β-内酰胺形成β-氨基酯中间体。
醇锂与β-内酰胺反应立体选择性高,可以使用外消旋β-内酰胺进行反应,节省了拆分β-内酰胺或合成光学活性β-内酰胺的费用。
3、青霉素的发酵中采用何种发酵/操作方式,为什么?173,152答:采用反复分批式发酵。
因为在前40小时中是由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维持青霉菌的生长,在40小时后,靠低速连续流加葡萄糖、氮源、苯乙酸等,维持一定的最低浓度,使菌体处于半饥饿状态,延长合成期,提高产量。
碳源占成本的12%以上,采用糖化液流加,降低成本。
糖与6APA结合成为糖基--6APA,影响青霉素产量。
4如何选用重结晶溶剂?35答:(1)利用“相似相溶”原则:溶质极性大,选用极性大的溶剂;若是非极性的,则需要非极性溶剂;(2)不与被提纯物质起化学反应;(3)在较高温度时能溶解多量的被提纯物质而在室温或更低温度时只能溶解很少量;(4)对杂质冷热都易溶或者冷热都不溶;(5)溶剂的沸点不宜过低或过高;(6)要注意溶剂的挥发性,以便在工业生产上考虑溶剂的回收利用;(7)根据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指导为原则5、PRC反应系统的组成和作用?207,2086、答:(1)组成:模版DNA,一对脱氧寡核苷酸,4种等浓度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热稳定性DNA聚合酶、缓冲溶液(2)作用:在引物的指导下,以DNA 为模版,由DNA聚合酶催化的扩增特定DNA序列聚合延伸形成互补序列。
本质是根据生物体的DNA复制原理在体外合成DNA6、制药生产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348答:制药生产工艺规程的内容包括:品名,剂型,处方,生产工艺的操作要求,物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及储存注意事项,物料平衡的计算,成品容器、包装材料的要求等三、论述题1、比较基因工程酵母系统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制药的优缺点?分析各自应用前景?202,248答:酵母表达系统:优点--具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安全、无毒。
酵母的培养条件简单而且大规模培养技术成熟。
酵母有亚细胞器分化,能进行蛋白质翻译后的修饰和加工,类似于高等真核生物,并具有良好的蛋白质分泌能力。
缺点--酿酒酵母发酵产生乙醇,制约了高密度发酵,修饰的蛋白质糖基化过长,过度糖基化会引起副作用。
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优点--高效表达:表达数个外源基因(12kb),如抗体,并且装配成有功能的分子。
翻译后加工:能进行,但与哺乳动物细胞不完全相同;修饰效率可能不高,引起溶解性、稳定性、免疫性等变化。
缺点:重组率低,筛选困难,周期长,需要4-10d前景:(1)酵母:啤酒酵母表达的部分重组蛋白;疫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HIV—l外壳蛋白;诊断试剂:丙肝病毒蛋白,HIV—l 抗原;人类治疗用蛋白药物(2)动物细胞将可能成为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主要宿主细胞。
围绕CHO细胞表达系统而进行的相关研究将成为生物工程领域一个活跃的研究热点。
①提高表达水平,如发展一些新的强启动子,寻找合适的增强子,装配适合于cDNA高效表达的必要元件以及根据CHO细胞翻译特点调整外源基因密码子等;②在进一步提高表达水平的同时.还将注重分离纯化的问题,如改变DNA中的个别序列,使表达产物在不影响生物活性的前提下,携带有利于分离纯化的基团;③细胞培养的低成本、高密度、高产量和培养设备的大型化、自动化精巧化;④分离纯化的低成本和高活性回收率。
2、以乙苯为原料,经对硝基苯乙酮为合成路线,如何实现氯霉素的立体构型(手性)?(写立体构型反应式,立体构型如何拆分)60答:乙苯经硝化氧化得到对硝基苯乙酮,再经溴代得溴代对硝基苯乙酮然后与乌洛托品反应,将溴原子转化为伯胺盐酸盐,进行乙酰化,再与甲醛进行羟醛缩合,增加1个碳原子并引入了C-3的羟基。
产生第一个手性中心,得到一对对映异构体。
将羰基采用异丙醇铝-异丙醇进行还原有生成第二个手性中心。
产物为占优势的一对苏型对映体,光学拆分后可得到所需构型的单旋体“氨基醇”,最后经二氯乙酰化反应引入二氯乙酰基而得到氯霉素。
反应式:3、论述动物细胞培养中,溶解氧控制的原理和措施?268-461答:原理:不同细胞类型的最适溶氧水平不同20%~80%是一个可选范围。
溶氧量的控制常常与pH值控制结合在一起,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生长必须有氧气,无氧呼吸不能生存。
80%以上为高氧环境,产生氧自由基,对细胞有毒性,抑制生长,染色体异常。
措施:根据氧平衡原理,供氧浓度必须高于临界氧浓度,。
提高氧传质系数、传质面积、传质动力都能改善供氧。
转瓶培养时,不超过三分之一体积的培养液,就能通过液面交换气体你,大规模生产时必须直接鼓泡通气(氧传递速率很高,伤害细胞,产生泡沫。
使用剪切保护剂和硅消泡剂)或膜通气(无气泡供氧,优点是氧传递更为有效,剪切力小,泡沫形成量小)。
4、以你熟悉的制药工艺/化学反应设计为例,论述物料衡算的基准、计算步骤?330-331答:基准:(1)以每批操作为基准,适用于间歇操作设备、标准或定型设备的物料平衡(2)以单位时间为基准,适用于连续操作设备的物料衡算(3)以每千克产品为基准,以确定原材料的消耗定额。
计算步骤:(1)收集和计算所必需的基本数据(2)列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主反应和副反应;根据给定条件画出工艺流程简图;(3)选择物料衡算计算的基准(4)进行物料衡算(5)列出物料衡算表:输入与输出的物料衡算表;三废排放表;计算原辅材料消耗定额,通常按生产1kg产品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