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学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绪论1. 生物药物:以生物材料为原料或用生物技术、方法制造的药物。
2. 简述生物制药的发展历程及每个时期的代表产品。
1929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1944年,美国的放线菌专家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
20世纪50年代,维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生物药物发酵迅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抗肿瘤维生素、抗病毒维生素、抗虫维生素和农牧业用抗生素等发展迅速。
20世纪70年代,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领先国际,生物技术发展迅速。
20世纪80年代,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形成了一个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中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体系。
主要的生物技术包括:重组DNA技术、原生质体制备与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突变生物合成、组合生物合成、选择性生物催化合成、代谢途径工程、基因工程疫苗、单克隆抗体、组织培养技术、基因治疗等。
3. 生物制药工艺的改进与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1)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发展发酵生产由最初的表面培养法发展到深层培养法,生产力大大提高。
微生物培养方式有补料发酵、连续发酵、固体发酵、高密度发酵(2)发酵控制技术的发展各种发酵参数(如温度、搅拌转动、通气量、灌压等)从最初的人工测量与控制,发展到自动化仪表测量与控制,再到目前的计算机控制(3)生物反应器制造技术的发展(4)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在生物药物生产中,提取和精制是最终获得商业产品的重要环节,也是生物制药产业核心技术之一。
4. 生物制药行业现行的分离纯化技术分类。
基于溶解度差异的分离纯化技术、基于分子大小差异的分离纯化技术、基于选择性吸附差异的分离纯化技术、基于电荷不同的分离技术、基于对配体亲和力差异的分离技术。
5. 生物制药产品的分类(1)微生物发酵产物(种类最多)①微生物菌体药物:传统的菌体药物有酵母菌体、单细胞蛋白,新型有灵芝、冬虫夏草菌、茯苓菌、香菇、猴头菇等②微生物酶制剂:如从动物胃膜和胰腺中提取蛋白酶、从植物麦芽中提取淀粉酶等③酶活调节剂:包括酶的抑制剂与酶的激活剂,如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单纯性肥胖的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胆固醇合成酶抑制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④微生物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核酸、酶类、糖类、脂类等;次级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色素、生物碱、酶的抑制剂、植物生长素等。
生物制药工艺学一、离心技术1. 制备超离心三种转子P3182. 制备超离心三种离心方法P3203. 沉降速度和沉降系数 P328 ①沉降速度:即在离心力作用下,物质粒子于单位时间内沿离心力方向移动的距离。
②沉降系数:即物质粒子在单位离心场中的沉降速度,量纲为秒。
一般所说沉降系数为S 20,w 。
4. 分析超离心的两种方法 P331 Svedberg 方程式:测分子量实质是用不同方法测其沉降速度。
原理测量量沉降速度法根据沉降速度测出沉降系数以推出分子量。
界面位移量与离心时间。
沉降平衡法特定平衡下,离心力与扩散力平衡,液面浓度为0,池底浓度为2c 。
任意两位移处的浓度。
5. 超离心的其他两种应用P334①对生物大分子的均一性估计;②生物分子形状、大小及水合度的判断。
二、膜分离技术1. 各向同性膜与各项异性膜P341①各向同性膜:厚度大,孔隙为圆柱体。
流速低,易堵塞。
②各向异性膜:1)正反两面结构不同:功能层是孔径一定、薄的“皮肤层”,支持层为孔隙大得多、更厚的海绵层;2)喇叭口滤膜,孔隙为圆台形。
2. 截留分子量P343分子量截留值是指阻留率达90%以上的最小被截留物质的分子量。
3. 浓差极化现象P346超滤是在外压作用下进行的。
外源压力迫使分子量较小的溶质通过薄膜,大分子被截留在膜表面,并逐渐形成浓度梯度,产生浓差极化现象。
✘害处:引起流速下降、影响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决方法:振动、搅拌、错流、切流等技术。
4. 五种微孔滤膜P3555. 三种测微孔滤膜孔径的方法P3566. 微孔滤膜的应用P361①mRNA的测定以及纯化:使用硝酸纤维膜吸附与mRNA配对的DNA单链,然后将放射性mRNA样品溶液过膜使目的mRNA与DNA单链配对结合。
最后洗涤游离RNA,并用胰核糖核酸酶处理除去残留RNA。
②环状DNA的纯化环状DNA链打开后,变为一条环状链和一条单链。
用硝酸纤维膜结合单链,而环状链过膜,即可纯化得到环状单链DNA。
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物: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2、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菌群体,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选出少数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菌株。
3、盐析法:是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达到纯化目的的方法。
4、吸附法:指利用吸附作用,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杂质吸附于适当的吸附剂上,利用吸附剂对活性物质和杂质间吸附能力的差异,使目的物和其它物质分离,达到浓缩和提纯目的的方法。
5、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
生物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6、双水相萃取: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生两相或多相系统,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7、生物分离技术:从动植物或者微生物的有机体或者器官、生物工程产物及其生物化学产品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用物质的技术过程。
也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8、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架桥作用使胶粒形成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9、相对离心力:由于各种离心机转子的半径或者离心管至旋转轴中心的距离不同,离心力而受变化,相对离心力就是实际离心场转化为重力加速度的倍数。
10、亲和吸附剂:由载体及配基偶联构成,在亲和层析中起可逆结合的特异性物质称为配基,与配基结合的层析介质称为载体。
11、细胞破碎:是指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是分离纯化细胞内合成的非分泌型生化物质(产品)的基础。
12、亲和层析:在生物分子中有些分子的特定结构部位能够同其他分子相互识别并结合,这种结合既是特异的,又是可逆的,改变条件可以使这种结合解除。
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物理化学与工程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
生物药物四大类型:?基因重组多肽、蛋白类治疗剂?基因药物?天然生物药物?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3、生物技术制药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尤其是重组DNA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多肽、蛋白质、激素和酶类药物以及疫苗、单抗和细胞因子类药物等。
4、生物技术药物理化性质:?生物材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杂质种类多且含量相对较高?生物活性物质组成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生物材料易染菌,腐败?生物药物制剂有特殊要求 1、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方法:?酸碱盐水溶液提取法?表面活性剂提取法与反胶束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萃取技术。
2、生物活性物质浓缩与干燥方法:?盐析浓缩?有机溶剂沉淀浓缩?用葡聚糖凝胶浓缩?用聚乙二醇浓缩?超滤浓缩?真空减压浓缩与薄膜浓缩3干燥常用的方法有膜式干燥、气流干燥、减压干燥4、菌种保存法:?斜面低温保存法、?液体石蜡封藏法、?冷冻干躁保藏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甘油冷冻保藏法、?其他干燥保藏法。
5、固化酶是指借助与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把酶束缚在一定空间内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制剂酶的固定化方法: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共价键结合法1、细胞培养液的预处理:?细胞及蛋白质的处理,包括加入凝聚剂、加入絮凝剂、变性沉淀、吸附、等电点沉淀以及加入各种沉淀剂;?多糖的去除;?高价金属离子的去除,包括离子交换法和沉淀法。
2、细胞破碎方法:机械法(匀浆法、珠磨法、超声法);物理法(干燥法、冻融法、渗透压冲击法);化学法(化学试剂处理、制成丙酮粉、酶解法)生物法(酶解法组织自溶法)3、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原理,1根据分子形状和大小不同进行分离如差速离心2根据分子电离性质差异分离如电泳法3根据分子极性大小及溶解度不同分离如溶剂提取法盐析法,4根据物质吸附性质不同如吸附层析法5根据配体特异性如亲和层析法1、料液与萃取剂接触后,料液中的溶质向萃取剂转移的过程称为萃取,达到萃取平衡后,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这种含有溶质的萃取剂溶液叫做萃取液,而被萃取出溶质的料液称为萃余液 2、影响萃取的因素:?乳化和破乳化?PH ?温度和萃取时间?盐析作用的影响?溶剂的种类、用量及萃取方式的选择3、双水相萃取法是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生两相或多相系统,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4、影响双水相萃取因素:?成相高聚物的分子量?成相聚合物的浓度(界面张力)?电化学分配(盐类的影响)?疏水效应?温度及其他因素6超临界萃取操作方法:恒温萃取,恒压萃取,吸附法。
1.生物制药:以生物材料为原料或用生物技术、方法制造的药物。
2.杂交育种: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过吻合或接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出具有新性状的过程。
3.葡萄糖效应:培养基中的葡糖糖的浓度过高,会加快菌体的代谢,使培养基中的溶解的氧不能满足有氧呼吸的需要,使葡萄糖的代谢进入不完全氧化途径,产生酸性代谢产物,使pH降低,遏止某些产物的生物合成酶,这种现象叫做葡萄糖效应。
4.浓差极化: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膜上时,它使得膜面上的溶质浓度增大高于主体中溶质浓度,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5.亲和色谱:利用生物大分子于某些对应的专一分子特意识别和可逆结合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离生物大分子的色谱方法。
6.次级代谢产物: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无关的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色素、生物碱等。
7初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核苷酸,维生素脂肪酸等特点:(1)他们是生物生长繁殖的必须物质(2)是各微生物所共有的产物(3)菌体对初级代谢活动有严格的调控系统一般不能累积多余的初级代谢产物。
8次级代产物的特点:1特定菌种产生的代谢产物2菌体特定生长阶段的产物3多组分的混合物。
9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关系(1)初级代谢产物是次级代谢产物的前体或起始物。
(2初级代谢产物的调控影响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10菌种选育的目的:提高发酵的产量。
改进菌种的性能。
产生新的发酵物。
去除多余的组分。
11.诱变育种: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体,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高效的方法,从中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菌株。
12诱变剂分类物理诱变剂(紫外线UV),化学诱变剂(NTG),生物诱变剂。
13自然选育的一般过程:生产菌种斜面,制备单孢子悬浮液,涂布分离平板,单菌落接种,斜面种子培养,摇瓶发酵,高产菌珠初选,菌种保藏,接种,斜面种子培养,摇瓶种子培养,摇瓶发酵,高产菌珠复选,高产菌种珠验证,放大实验,进一步选育或保障。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 10个20分;选择10个10分;填空10个20分;简答5个30分;论述2个20分。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1.药.、生物药物、生物制品药物: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 有4大类: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康复保健药。
生物药物.................................., .综合应用生物与医学、生物化学与分....: .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或其成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物理化学与工程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
....................广义: 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为原料等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还包括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生产的新生物技术药物。
医学生物制品:一般指: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加工制成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它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 主要指菌苗、疫苗、毒素、应变原与血液制品等。
《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生物制品定义: 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 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2..基因重组药物(基因工程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基因重组药物属于基因工程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是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及其修饰物。
而基因药物不是基因工程药物, 这类药物是以基因物质(RNA或D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 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1.生化制药制备工艺的六个环节(1)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2)原料的粉碎(3)提取: 从原料中经溶剂分离有效成分, 制成粗品的工艺过程。
生物制药工艺学1. 概述生物制药工艺学是指利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研究生物制药产品的生产和工艺流程。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制药领域的核心学科,对于生物制药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生物制药工艺的分类生物制药工艺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细胞培养工艺细胞培养工艺是指利用细胞对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进行代谢,合成所需的生物制药产品。
细胞培养工艺主要用于生产蛋白质类的生物制药产品,如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等。
2.2.发酵工艺发酵工艺是指利用微生物对培养基中的底物进行代谢反应,合成所需的生物制药产品。
发酵工艺主要用于生产抗生素、酶类和其他天然产物类的生物制药产品。
2.3.基因工程工艺基因工程工艺是指通过对基因的重组和调控,利用细胞进行代谢反应,合成所需的生物制药产品。
基因工程工艺主要用于生产基因治疗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和其他基因工程产品。
3. 生物制药工艺流程生物制药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3.1. 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对原料进行处理,以满足后续生产过程的需要。
预处理的主要工作包括原料清洗、消毒和初步处理等。
3.2. 发酵或细胞培养发酵或细胞培养是生物制药工艺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利用合适的培养基、适宜的培养条件和适宜的微生物或细胞系,使其合成所需的生物制药产品。
3.3. 分离与纯化分离与纯化是将发酵或细胞培养过程中产生的目标产品从复杂的培养基或发酵液中分离出来,并达到一定程度的纯化。
分离与纯化的主要方法包括离心、过滤、薄层层析、柱层析等。
3.4. 后处理后处理是对分离与纯化的产品进行处理,以得到符合药品质量要求的最终产品。
后处理的主要包括冷冻干燥、溶解、再溶解等工艺步骤。
3.5. 包装与贮存包装与贮存是将最终产品进行合适的包装,并储存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4. 生物制药工艺的挑战与发展趋势4.1. 应对规模化生产的挑战随着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规模化生产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生物制药工艺学1、生物药物是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代谢产物为原料(包括组织、细胞、细胞器、细胞成分、代谢、排泄物)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2、现代生物药物分四大类:(1)重组DNA药物(又称基因工程药物)(2)基因药物:以遗传物质DNA、RNA为物质基础制造的药物一般把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制造的蛋白质、抗体或核酸类药物统称为生物技术药物,在我国又统称为生物制品。
(3)天然生物药物(4)合成或半合成生物药物3、生化药物分离纯化原理:总的原则:A根据分配率不同将其分配到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再用机械法分离。
B在某一相中,外加一定力(电泳、离心、超滤)使混合组分分离。
具体:(1)根据分子形状和大小不同进行分离。
如差速离心与超离心、膜分离(透析,电渗析)与超滤,凝胶过滤法。
(2)根据分子电离性质的差异性进行分离。
如离子交换法,电泳法,等电聚焦法。
(3)根据分子极性大小及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
如溶剂提取法,逆流分配法,分配层析法,盐析法,等电点沉淀法,及有机溶剂分级沉淀法。
(4)根据物质吸附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离。
如选择性吸附法与吸附层析法。
(5)根据配体特异性进行分离—亲和层析法。
4、分离纯化早期和精制阶段使用方法的选择原则分离纯化早期使用方法的选择:大处理量,相对低分辨率;精制阶段分离方法:高分辨率第三章生物材料的预处理、细胞破碎和液-固分离5.细胞培养液的预处理方法。
1)细胞及蛋白质的处理:(1)加入凝聚剂(2)加入絮凝剂(3)变性作用(4)吸附(5)等电沉淀(6)加各种沉淀剂沉淀2)多糖的去除可用酶解转化为单糖、黏多糖可与一些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和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PC)生成季铵盐络合物沉淀去除。
3)高价金属离子的去除A离子交换法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
B沉淀法6、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1)机械法:匀浆法、珠磨法、超声波2)物理法:干燥、冻融、渗透压冲击3)化学法:化学试剂处理、制成丙酮粉4)生物法:酶解法、自溶7、固液分离方法有哪些?1)、细胞及蛋白质的处理:(1)加入凝聚剂:Al2(SO4)3218H2O、AlCl326H2O、FeCl3、ZnSO4、MgCO3;(2)加入絮凝剂絮凝剂:有机高分子,易溶,链长,活性功能基团多。
附件六: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大纲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17年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学考试《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一、考试的内容、要求和目的1、考试内容: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生物药物概念、性质、特点与研究范围。
2、熟悉现代生物药物的分类和用途。
3、了解生物制药工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
二、考核知识点1、识记: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生物制品等的概念;生物药物的类别。
2、理解:生物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基因工程药物与基因药物的区别;生物药物的发展前景与方向。
3、应用:生物药物的应用范围;DNA重组药物的应用范围;生物药物的发展与药学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生物活性物质的特点。
2、掌握生物活性物质制备的步骤及提取、浓缩与干燥方法。
3、了解中试放大工艺设计特点方法和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1、识记: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特点;微生物纯培养,诱变育种,核酸疫苗等概念;2、理解:各种方法的异同及诸多因素对生化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以及提取的方法和工艺要点;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内容;微生物菌种保藏和防止菌种退化的方法;生物药物分离纯化的原理。
3、应用:DNA重组体的几种主要表达系统和特点;第三章生物材料的预处理和液固分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常用细胞破碎的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熟悉生物材料预处理的目的,去除杂蛋白、多糖和金属离子的方法和原理。
3、了解液固分离的方法和设备。
二、考核知识点1、识记:常用细胞破碎的方法;凝聚作用和絮凝作用;过滤和离心分离的概念。
2、理解:细胞破碎的方法和各自特点、适用范围。
细胞培养液的预处理方法和原理;去除杂蛋白、多糖和金属离子的方法和原理;影响液固分离的因素。
3、应用:举例说明不同生物材料的细胞破碎方法;错流过滤的使用特点。
第四章萃取法分离原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方式,破乳化方法。
2、掌握双水相萃取原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3、掌握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影响因素。
4、熟悉反胶束萃取原理及其在生化药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5、了解萃取设备和溶媒回收方法。
6、了解超临界萃取方式及流程。
二、考核知识点1、识记:溶剂萃取法,反萃取,萃取比(萃取因素),分配比,萃取率,双水相萃取法,反胶束萃取,超临界萃取的概念;乳化和破乳化的概念;2、理解:各种萃取方法的特点;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和影响因素,超临界萃取剂的特点。
3、应用:举例说明不同萃取法的应用;破坏乳状液的方法;超临界萃取方式,萃取流程及应用。
第五章固相析出分离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等电点沉淀法等固相析出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优缺点。
2、熟悉结晶的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晶体质量的方法。
3、了解成盐沉淀法、亲和沉淀法、高分子聚合物沉淀法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1、识记: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等电点沉淀法等的概念;Ks盐析,β盐析,盐析分布曲线;晶核生成及晶体生长,结晶,透析结晶法;成盐沉淀,亲和沉淀,高分子聚合沉淀和表面活性剂沉淀的概念。
2、理解:各种固相析出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特点;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方法,提高晶体质量的方法;各种沉淀法的影响因素。
3、应用:盐析法在分离蛋白质中的应用;可影响晶体大小的因素及应用;多种沉淀法在生物药物特异性分离纯化中的综合应用。
第六章吸附分离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吸附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各种因素对吸附的影响。
2、熟悉常用吸附剂的性质和使用要点。
3、熟悉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的应用特点。
4、了解吸附法的相关实例。
二、考核知识点1、识记:吸附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各种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正吸附,负吸附,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
2、理解:吸附与洗脱条件的选择,吸附剂的选择;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的应用特点;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的区别,影响吸附法效果的因素。
3、应用:常用吸附剂的性质和使用要点;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的应用范围。
第七章凝胶层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凝胶层析的理论和实验条件的选择。
2、熟悉凝胶层析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3、了解常用凝胶的结构和性质。
二、考核知识点1、识记:柱比,操作压,内水体积,外水体积,洗脱体积,类分离,分级分离,排阻系数,全渗入,全排阻,分离度等概念;常用凝胶的结构和性质。
2、理解:凝胶层析的原理、操作步骤;凝胶层析柱的选柱,装柱;凝胶层析的应用。
影响凝胶层析效果的因素。
3、应用:凝胶层析的主要应用范围;利用凝胶层析测量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
常用凝胶的名称,特点和用途;第八章离子交换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和提高离子交换选择性的方法,以及影响吸附、洗脱、交换速度、交换容量诸因素的作用。
2、熟悉离子交换的基本操作及离子交换焦色谱的基本原理。
3、了解离子交换剂的结构、分类、命名和主要性能的测定。
二、考核知识点1、识记:离子交换法的定义,离子交换的选择性;交换容量,树脂再生,偶极离子排斥等概念;离子交换树脂的类型和基本结构;大孔树脂和均孔树脂;离子交换聚焦色谱的基本原理。
2、理解:影响离子交换选择性的因素和基本原理;影响离子交换速度的因素;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原则;各种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范围;酸性,碱性蛋白如何选用合适的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聚焦色谱的实验条件和操作。
3、应用:离子交换洗脱方式选择;离子交换纤维素的特点和洗脱方法;离子大孔树脂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第九章亲和层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亲和层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亲和吸附剂的制备要点,包括载体及配基的选择和其它措施。
2、掌握亲和过滤、亲和萃取、亲和沉淀的有关概念。
3、了解亲和层析的用途、发展和主要化学反应。
二、考核知识点1、识记:亲和层析的基本原理;亲和力,亲和吸附剂,配基,阻留值,正洗脱,负洗脱,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亲和错流过滤,亲和萃取及亲和反胶团萃取等概念;亲和过滤,亲和萃取,亲和沉淀等概念。
2、理解:亲和层析洗脱条件的控制及提高分辨率的方法;亲和吸附剂的制备要点及载体,配基的选择;影响亲和吸附力的因素,影响亲和吸附的条件;亲和过滤,亲和萃取,亲和沉淀的原理;亲和膜分离原理与特点。
3、应用:亲和层析的基本操作;克服非专一性吸附的方法。
第十章离心技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超离心的工作原理,制备超离心和分析超离心的基本方法。
2、熟悉超离心有关概念和术语。
3、了解常用离心机的种类性能和用途。
二、考核知识点1、识记:区带转子,角度转子,水平转子,速度区带离心法,差分离心,等密度梯度离心法等概念;离心机类型。
2、理解:离心技术基本原理;速度区带离心法,差分离心,等密度梯度离心的特点及用途;离心机的基本构造及转速。
3、应用:相对离心力的计算;常用离心机的特点和应用。
第十一章膜分离技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各种膜分离技术的类型、特征及应用范围,膜极化的影响和消除。
2、熟悉常用滤膜及滤器的性质和用途,包括特殊滤膜对蛋白质与核酸的结合作用。
3、了解各种滤膜的制备及检测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1、识记:超滤,不对称膜,截留值,截留分子量,各向异性膜,浓差极化现象等概念;超滤技术的优点;透析的原理。
2、理解: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透析操作方法;透析膜制备材料的特点。
3、应用:实验用超滤器的类型及原理;不同类型超滤膜或材料的应用;透析装置类型。
第十二章生化药物制造工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熟悉氨基酸类药物、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核酸类药物、酶类药物、多糖类药物、脂类药物等生化药物的特点及一般制造方法。
2、了解各类生化药物的代表品种的性质、用途和质量控制。
3、了解各类生化药物的代表品种的分离纯化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1、识记:生化药物,粘多糖,多糖一级结构;多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类;多糖类药物的特点和制备方法;核酸类药物的概念及分类;脂类药物和维生素药物的种类。
2、理解:从生物材料中提取酶的主要过程和分离纯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多糖结构与多糖活性的关系;粘多糖的特点;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第十三章微生物药物制造工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熟悉氨基糖苷,大环内酯抗生素的结构特点、性质和一般制造方法。
2、了解微生物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如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的生产工艺。
二、考核知识点1、识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及代表品种的理化性质;微生物药物的种类及特点;微生物药物,抗生素的概念。
2、理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一般制造方法;微生物药物的分类。
3、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制备工艺的一般流程;根据给定药物的性质,设计其分离纯化方法。
第十四章生物制品制造工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生物制品的概念、基本要求和制造原理。
2、熟悉生物制品的分类、制造技术和质量控制。
3、了解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载体。
二、考核知识点1、识记:基因重组,疫苗,菌苗,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合成肽疫苗,生物制品,DNA 疫苗,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细胞因子,包涵体等概念。
2、理解:生物制品的分类;DNA重组药物的特点;DNA重组药物的表达载体;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疫苗,菌苗和类毒素生产工艺的异同。
3、应用:生物制品的制造技术和质量控制;疫苗的检定标准;疫苗的一般制备方法。
2、考试的要求和目的《生物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与现代药剂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医学、药学、生物技术、化学和工程学等学科基本原理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本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生物制药领域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生物药物研制及生产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培养学生一定的生物药物工艺设计能力和生物药物研发能力。
考生应了解生物药物的来源及其原料药物生产的重要途径和工艺过程,掌握生物药物的一般提取、分离纯化原理与方法,了解各类生物药物(包括天然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生物制品和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药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和生产方法、生产工艺原理与过程,具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物药物的初步能力。
二、考试的形式和结构1、考核形式:闭卷2、考试时间:120分钟3、试卷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4、对考试辅助工具的要求:携带钢笔、圆珠笔或中性笔,铅笔。
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生物制药工艺学》(第二版),吴梧桐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
2、教学参考书《实用生物制药学》,吴梧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齐香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