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谈奥尔夫“原本性”中音乐元素与育“人”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241.82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谈奥尔夫“原本性”中音乐元素与育“人”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9-11-21T11:45:48.1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5期作者:张静

[导读] 也就是各个方面学习素养的培养。每一节音乐课培育的也不一定是同一个点,但我们音乐教师终归是要通过音乐来好好地育“人”。重庆市北碚区状元小学400700

摘要:音乐教育的作用并不单一为了音乐技能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音乐教育的功能更应该从艺术审美中辐射出去,是培养“人”的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原本性”包含音乐元素与育“人”这两个内容,这两个内容之间是紧密相连联系的,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技能也对应着奥尔夫“原本性”中的音乐元素,学习素养就对应奥尔夫“原本性”中的“人”——即育“人”。

关键词:奥尔夫原本性音乐元素育人

“我所有的观念,是关于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德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

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全世界最为著名、影响最为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是奥尔夫所提出的“原本性”,然而“原本性”又称“元素性”,奥尔夫他将“原本性”比喻成一个火种,并且这个火种能够延绵不断地传递下去。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原本性”

奥尔夫在“学校活动之原本性的音乐与舞蹈教学方法”中提到,“schoolwork”,也就是学校工作,“music and dance”音乐和舞蹈,其核心——就是原本性,它将原本性分为音乐元素和人,人特指育人,包括人的情感。

简单来讲,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是从“音乐元素”入手进行教育的,这是音乐学科所独有的目标和要求,任何音乐课程都要有音乐元素上的教学目标,如:感知节奏、旋律变化、音乐知识了解等,也就是说一定要抓住并凸显音乐学科的学科特点,让学生知晓当他们理解和掌握了这些“音乐元素”后,能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对音乐的理解、自信展示对音乐的表现、对音乐的创造。而除了音乐方面的能力,是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关注的极其重要的原本性中关乎于“育人”的方面,音乐教育的作用并不单一为了音乐技能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音乐教育的功能应该从艺术审美中辐射出去,是培养“人”的教育,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也是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所在,现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来谈谈奥尔夫原本性中的育“人”。

二、奥尔夫“原本性”中音乐元素与“人”的关系

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笔者尝试过以律动、节奏图谱、编创节奏儿歌、填入歌词、声势动作感知乐曲节奏、打击乐器合乐演奏、情境游戏等方式进行欣赏教学,在教学后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变化做了一个统计和梳理,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称之为学习素养,好的学习品质让学习变得有趣、有效。

三、结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与育“人”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通常会更加关注教学中学生对于乐曲的理解或是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就是奥尔夫原本性中所提出的“音乐元素”,因为它是显性的,是学生能够从欣赏音乐中可以直接获得的技能,以此来作为评价欣赏教学好坏的依据。音乐能力是音乐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但它的显性正对应着“育”人的隐性,它与“人”的素养、“人”品质、“人”的情感是有着很大的联系。

1.音乐元素“律动”对应“育”人中的学习素养。奥尔夫提出:体态律动的音乐教学,原来是指由音乐伴奏,以身体动作作出反应,从而训练音乐的节奏感的教学方法。在欣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游戏任务意识充满了好奇心和积极性,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先是对老师的律动动作进行模仿,再通过自己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对律动动作的记忆,随乐而动,接受了游戏的挑战,不难发现仅在律动上,学生在模仿、音乐能力、记忆力、倾听、坚持性、专注程度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音乐元素“主题旋律的模唱、感受乐曲情绪风格”对应“育”人中的学习素养。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唱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感受作品,这也是奥尔夫所提出的原本性中的育人的本质,也是音乐教育应该传递的东西。

3.音乐元素“打击乐合乐演奏”对应“育”人中的学习素养。学生合乐演奏所欣赏的作品,在欣赏教学中是比较受学生喜爱的形式,这样的形式让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而且参与面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身体会感受音乐,特别是分组分乐段进行演奏的时候,是学生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发展,就像乐队演奏时需要大家的协作配合才能让音乐更美一样。学生们通过相互观察、相互聆听、相互交流和相互配合来表现和表达音乐,生生之间的配合,能促成学生相互的激励,感情也会在这种交流中更为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也是优化教学方式,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音乐学科中的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潜移默化,需要润物细无声,把育“人”缩小到课堂之中,也就是学习素养的培养。而在每一节音乐欣赏课中都能体现出音乐教师是如何思考将课程内容中的音乐元素与育“人”的联系,也就是各个方面学习素养的培养。每一节音乐课培育的也不一定是同一个点,但我们音乐教师终归是要通过音乐来好好地育“人”。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66—103。

[2] 王丽新钟恩富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47—56,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