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线路11级)
- 格式:ppt
- 大小:10.09 MB
- 文档页数:94
高速铁路的设计年度及线路等级
1.高速铁路的设计年度
高速铁路设计年度宜分为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10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20年。
铁路基础设施及建筑物和设备规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铁路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
(2)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3)动车组的配合数量及牵引变压器的安装容量等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5年运量进行设计。
2.高速铁路的线路等级
在铁路线路设计的各项技术标准中,铁路的线路等级居主导地位。
线路等级不同,线路的平、纵断面设计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装备类型等就不同。
所以,在进行线路设计时,首先要确定线路的等级。
根据国家标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或行业标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TB 10098—2017)]的规定,新建和改建铁路(或区段)的等级应根据其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性质、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客货运量按下列规定确定:
(1)Ⅰ级铁路。
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或近期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20 Mt者。
(2)Ⅱ级铁路。
铁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路,或近期年客货运量小于20 Mt且大于或等于10 Mt者。
(3)Ⅲ级铁路。
为某一地区或企业服务的铁路,近期年客货运量小于10 Mt且
大于或等于5 Mt者。
(4)Ⅳ级铁路。
为某一地区或企业服务的铁路,近期年客货运量小于5 Mt者。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用状态检测管理办法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用状态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其安全性和运营效率,本办法制定。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运用状态检测与管理。
第三条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轨道、道岔、电气化设备、信号设备、通信设备等系统。
第四条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用状态检测管理分为定期检测和日常巡查两部分。
第二章定期检测第五条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用状态的定期检测由专业的检测机构或相关单位负责。
第六条定期检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轨道的平整度和纵向坡度。
(二)道岔的尺寸、线性和垂直度。
(三)电气化设备的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
(四)信号设备的工作状态和通信可靠性。
(五)通信设备的声音质量和接收效果。
第七条定期检测应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进行,并形成检测报告。
第八条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检测机构的名称和资质证书。
(二)检测设备的型号和精度。
(三)检测时间和地点。
(四)检测内容和结果。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九条检测报告应及时向所属单位提交,并保存备查。
第十条所属单位接收检测报告后,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填写整改情况报告。
第十一条所属单位应每年将定期检测报告汇总,形成年度运用状态检测报告,并报送高级管理机关备案。
第三章日常巡查第十二条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日常巡查由所属单位的工作人员负责。
第十三条日常巡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轨道的病害和变形。
(二)道岔的铁轨连接情况和机构工作状态。
(三)电气化设备的电缆连接和开关状态。
(四)信号设备和通信设备的工作状态。
第十四条巡查过程中,如发现存在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十五条异常情况的处理应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并形成处理记录。
第四章监督和管理第十六条对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用状态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部门为国家铁路运输监督管理机构。
第十七条国家铁路运输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定期检测报告和日常巡查记录进行审核。
高速铁路技术是当今世界铁路的一项重大技术成果,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铁路铁路牵引动力、线路结构、高速运行控制、高速运输组织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的水平。
高速铁路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为突出。
高速铁路线路应能保证列车按规定的最高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
因此,铁路线路,无论就其整体来说,或者就其各个组成部分来说,都应当具有一定的坚固性与稳定性。
一、线形高速列车首先要满足安全与舒适的要求。
影响列车安全和舒适的因素有很多,虽然机车车辆性能及运营方式起着很大作用,但高速铁路的线路参数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设计高速铁路时必须予以重视。
(一)线路平面1. 平面曲线半径正线的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与设计速度匹配的平面曲线半径,如表1.1所示。
正线不应设计复曲线。
区间正线宜按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双线设计,并宜设计为同心圆。
表1.1平面曲线半径表(m)注:个别最小半径值需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报部批准后方可采用。
2. 线间距线间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区间及站内正线线间距不应小于表1.2的标准,曲线地段可不加宽。
表1.2正线线间距2)正线与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应根据相邻一侧线路的行车速度及其技术要求和相邻线的路基高程关系,考虑站后设备、路基排水设备、声屏障、桥涵等建筑物以及保障技术作业人员安全的作业通道等有关技术条件综合研究确定,最小不应小于5.0m。
3)正线与既有铁路或客货共线铁路并行地段线间距不应小于5.3m。
当两线不等高或线间设置其它设备时,最小线间距应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计算确定。
4)隧道双洞地段两线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结构及防灾与救援要求,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3. 缓和曲线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
缓和曲线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形。
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设计速度、曲线半径和地形条件按表1.3合理选用,应选用(1)栏值,困难条件下可选用(2)栏或(3)栏值。
第一章高速铁路概述学习目标1.掌握高速铁路的概念、产生及发展。
2.掌握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经济特点。
3.熟悉我国高速铁路的规划与建设。
4.了解我国高速铁路系统构成。
导入案例高速铁路是当代世界铁路的一项重大技术成就,它集中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铁路牵引动力、线路结构、运行控制、运输组织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技术进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综合水平。
第一节高速铁路的产生和发展一、高速铁路的概念定义: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能以200km/h及以上的干线铁道称为高速铁路。
随着高铁不断发展变化,世界上对铁路速度进行了等级区分如下图:(见图1-1)图1-1二、高速铁路的产生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铁路运输的特点:运量大、可靠性高、全天候。
1903年10月27日,德国用电动机车首创运行时速达到210km/h;1955年3月,法国刷新了高速铁路的记录,用两台电力机车牵引三辆客车实验运行时速达到了331km/h;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成功运营;1981年法国建成了最高时速为270km/h的20时期80年代,世界铁路进入第二发展期--高速铁路的大发展期。
提高列车速度是铁路赖以生存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
三、高速铁路的发展高速铁路是现代世界铁路的一项重大技术成就。
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铁路牵引力、线路结构、车辆技术、制造工艺、列车运行控制、运输组织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在日本,高速铁路被誉为日本“经济起飞的脊梁”。
在台湾,2003年,台北--高雄(345km/h)在韩国,2004年,汉城--釜山(300km/h)在欧洲,高速铁路建设始于法国。
四、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阶段1.初期阶段:1964--1990年(见图1-2)日本的东海道、山阳、上越、东北新干线:法国的东南TGV线、大西洋TVG线: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线:德国的汉诺威--维尔茨堡线。
推动了高速铁路的第一次建设高潮。
图1-22.第二阶段1990--1998年(见图1-3)西班牙、法国、日本、比利时、德国在这一时期分别又建成了新的高速铁路线路。
高速铁路概论辅导资料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系二〇一三年三月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一节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2)第二节高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较 (3)第三节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 (4)第二章高速铁路线路 (7)第一节概况 (7)第二节线路的平面 (7)第三节线路的纵断面 (11)第四节路基及轨道 (12)第三章高速列车的牵引动力 (14)第一节概述 (14)第二节受电弓与传动装置 (17)第三节动力车车体与转向架 (18)第四节制动技术 (19)第四章高速铁路的车辆 (21)第一节概述 (21)第二节车体和车内设施 (21)第三节空气调节装置 (22)第四节转向架 (22)第五节牵引缓冲装置 (22)第六节制动装置 (22)第七节摆式车体 (23)第五章高速铁路的信号和控制系统 (24)第七章高速铁路的车站及枢纽 (25)第一节概述 (25)第二节高速铁路的车站布置图 (26)第三节高速铁路引入既有枢纽的方式 (27)第十章磁悬浮列车 (28)模拟试题 (29)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1铁路速度的分级常速——时速100~120km/h。
中速(准高速)——时速120~160km/h。
快速——时速160~200km/h。
高速——时速200~400km/h。
特高速——时速400km/h以上。
2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2.1初期高速铁路建设高潮1964年10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正式开通。
法国:后来居上,在一些技术、经济指标上超日本而居世界领先。
高速铁路最初建设的特点:(1)由于采用新技术,铁路竞争力加强,经济效益好转;(2)解决了运输能力紧张的问题;(3)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建设;(4)节省能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5)新建项目带动了既有铁路网的技术改造。
第一次(初期)建设高潮有四个国家(日法德意)建成9条高速铁路(自59-91的32年内),总长3198km,这些成就影响了很多国家,从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国对高速铁路的关注和研究酝酿了第二次高潮。
云南省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规定(送审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高速铁路线路安全第三章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高速铁路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高速铁路安全畅通和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涉及高速铁路线路安全、运营安全等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高速铁路,是指设计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含预留),以及初期运营时速不小于200公里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本规定所称铁路运输企业,是指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通过铁路运输工具实现旅客和货物位移活动的铁路局、铁路公司等企业法人.第三条高速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承担着十分繁重的客货运输任务。
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铁路建设单位、铁路运输企业是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加强高速铁路建设及运营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严格落实铁路从业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资格审查,加强高速铁路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检修,保证高速铁路运输设施完好,保障运输安全。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承担高速铁路治安安全防控的主体责任,将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当地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内容,加强高速铁路安全常识和爱路护路宣传。
各行政主管部门履行以下监督管理职责:(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高速铁路运输安全的日常监管,对危及高速铁路运输安全的违法行为及时查处;(二)公安机关要加强高速铁路治安防范工作,地方公安和铁路公安建立协调联动、信息沟通机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高速铁路站、车良好秩序和沿线治安稳定;(三)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高速铁路周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耕地资源规划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四)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的道路和高速铁路线路路堑上的道路、跨越高速铁路线路的道路、桥梁的所有权人或管理人做好维护管理工作,协调有关单位及时接收铁路运输企业为地方建设的桥梁;(五)水利部门要把高速铁路防洪安全同步纳入规划建设,及时做好雨情、汛情、灾情信息通报和灾情处置应对工作,对高速铁路上游水库、周边河道定期排查整治,采取加固措施,做好高速铁路沿线的水土保持工作;(六)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向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排污、倾倒垃圾以及其他危害物质的行为,督促建设单位对邻近高速铁路安全保护区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同步修建隔音、防尘等环境保护设施设备;(七)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设立、铁路用地保护和铁路线路两侧影响高速铁路运输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的整治工作;(八)广电、通信管理部门要督促相关单位加强对通信设施的管理维护,对危及高速铁路安全的隐患进行专项整治;林业、宣传、教育、发展改革、电力等部门、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护路联防组织按照职责分工,落实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责任,做好保障高速铁路安全的有关工作.第六条省级财政部门要设置高速铁路安全防范工作专项经费,高速铁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高速铁路安全防范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必要的人防、物防、技防经费到位。
高速铁路概论第一章绪论.什么是高铁1.铁路运行速度等级划分2.高铁和动车有什么区别(运行轨道、车型).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1.第一次浪潮(1964--1990)2.第二次浪潮(1990至90年代中期)3.第三次浪潮(90年代中期至今)4.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史(1)中国高铁事业的开端(1978--1998)1978年10月26日1990年(2)中国高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2007)高铁的准备阶段:铁路的六次大提速(1997、1998、2000、2001、2004、2007)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2003年10月12日,秦沈(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开通运营(1999年8月16日开工建设)(3)大规模发展时期(2004—至今)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开工建设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开通运营(4)中国高铁进军国际市场经略周边---2009年中国规划的三大高铁战略:泛亚高铁、中亚高铁、欧亚高铁高铁“出海”任重道远三.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四纵四横—八纵八横)四.高铁的技术经济特点(为什么要建高速铁路)五.高速铁路的系统集成(本书逐一阐述的内容)1.基础设施2.动车组3.通信信号4.牵引供电5.运营调度6.旅客服务第二章高速铁路基础设施一.高速铁路的平面和纵断面平面技术标准: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超高、欠超高、过超高纵断面标准:坡度值、竖曲线二.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P28)1.高铁轨道结构类型:有砟轨道、无砟轨道2.高铁轨道结构组成:由钢轨、轨枕、扣件、道床、道岔组成钢轨扣件轨枕:目前,世界高铁有砟轨道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轨枕(P38)碎石道床道岔三.高速铁路路基1.组成:基床表层、基床底层、路堤下部、地基2.高速铁路路基填料和压实标准:我国规定(P54)四.高速铁路桥隧结构1.我国高铁为何“大桥”为王2.高铁隧道列车空气动力效应及工程措施(P67)第三章高速铁路车站一.高速铁路车站的业务特点二.高速铁路车站的设计特点三.高速铁路车站的作业组织特点四.车站的分类和作用五.车站的技术设备:线路设备、客运服务设备、信号设备1.线路设备:站内正线、到发线、辅助线路2.客运服务设备: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进出站通道、车站安全监控设备六.高速铁路枢纽(P89)高速枢纽内的设备:动车检修设备、综合检修设备综合交通枢纽(P97)第四章高速铁路牵引供电与车辆动力牵引供电系统1.牵引供电系统的功能2.牵引供电构成3.牵引供电方式:带负馈线、AT供电方式4.牵引变电所主要电器设备:主变压器---变压器的接线方式、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防雷设备接触网1.接触网的组成(P111):接触悬挂、支持与定位装置、补偿下锚装置、支柱与基础、辅助供电设施2.弓网受流质量的指标弓网动态接触压力接触导向抬升量离线3.自动过分相的方式三.综合SCADA系统1.构成:控制中心(CCR):功能(P118)远动终端(RTU)通信网络四.车辆动力装置牵引传动系统构成:受电弓、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第五章高速铁路车辆一.高速列车结构1.车体2.转向架3.车辆连接装置4.制动装置5.车辆内部设备6.牵引传动7.辅助供电二.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1.车体技术:流线外形车体的轻量化设计车体的密封技术高速列车降噪技术2.高速列车转向架3.高速列车的制动及其控制:制动距离的要求、舒适性的要求、可靠性要求4.高速列车牵引与控制系统5.高速列车车内空气环境控制系统6.高速列车网络控制(检测诊断系统)三.摆式列车摆式列车原理摆式列车分类四.我国高速列车介绍第八章高速铁路运输组织一.高速铁路客流分类及高速列车种类二.高速铁路运输计划1.高速列车的开行方案(开行内容和确定原则)2.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维修天窗特点)3.动车组运用计划(固定使用方案、不固定使用方案、半固定使用方案)4.乘务计划(轮乘制)三.高速铁路通过能力1.不同运输组织模式的特点换乘模式下线模式共线模式客货混跑模式2.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运输模式列车种类运行速度停站次数及时间运行图铺画方式站间距离天窗设置3.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四.高速铁路的调度指挥1.调度指挥的特点2.我国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的系统设计(P262)运输计划运行管理车辆管理供电管理客运服务综合维修第九章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一.客运服务的概念客运服务的质量及标准二.高速铁路站车服务1.站车服务的内容票务服务乘降服务候车服务信息服务人性化服务延伸服务2.高速铁路列车服务内容(P274)乘务人员列车广播信息显示婴儿护理和儿童活动区残障旅客专用设施车上餐饮报纸杂志车上电话可调节座椅三.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相关信息系统1.票务系统2.旅客服务系统3.高速铁路营销和策划系统4.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第十章高速铁路运用安全保障一.动车组的运用安全与维修1.车载诊断技术车载诊断技术:部件诊断;单节车辆诊断;列车诊断车载监测诊断装置:机器监测;带有传输功能的监测装置;带有运行控制的监测装置2.动车组的维修制度与维修方式。
高速铁路主要行车工种岗位准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高速铁路安全基础建设,提升高速铁路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人员业务素质,健全高速铁路主要行车工种岗位准入制度,强化高速铁路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人员培训和考核管理等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动车组司机、动车组机械师、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包括工务、供电、信号、通信专业,下同)维护人员岗位准入管理,具体工种岗位包括:(一)动车组司机:包括动车组司机、动车组地勤司机等岗位;(二)动车组机械师:包括随车机械师、地勤机械师等岗位;(三)铁路线路工、桥隧工:包括高速铁路线路维修、高速铁路桥隧维修等岗位;(四)轨道车司机:包括高速铁路轨道车司机、高速铁路接触网作业车司机等岗位;(五)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包括高速铁路接触网维修、高速铁路电力线路维修、高速铁路变配电设备检修等岗位;(六)信号工:包括高速铁路现场信号设备维修、控制中心信号设备维修、动车组列控车载信号设备维修等岗位;(七)铁路通信工:包括高速铁路通信综合维修、通信网管、动车组车载通信设备维修等岗位。
第三条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铁道部根据本办法适用范围,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编制高速铁路主要行车工种相应岗位标准(见附件)和培训规范,负责部分岗位的培训考核管理工作。
铁路局依据岗位标准和培训规范,负责其他岗位的培训考核管理工作。
第二章人员选拔第四条按照岗位标准的基本素质要求,严格按条件、程序,选拔高速铁路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人员。
其中:动车组司机由铁路局负责向铁道部推荐人选,铁道部统一组织选拔;其他人员由铁路局负责组织选拔。
选拔高速铁路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人员时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优先。
第五条铁路局应根据企业职工总量和结构调整五年规划,结合高速铁路投产进度安排,提前做好高速铁路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人员的选拔储备,动态满足高速铁路运输生产需要,确保新建高速铁路顺利开通运营。
第六条铁路局应根据管内线路和技术装备的特点,统筹使用好各类人力资源,规范主要行车工种人员的岗位转化晋级关系,形成普速(提速)—高速的人员梯次递补、动态调整的管理制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