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肺功能简述
- 格式:ppt
- 大小:11.43 MB
- 文档页数:52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完整版)呼吸系统的疾病占儿童所有疾病的首位,其病死率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第1位。
儿童经历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年龄跨度以及身体迅速发育的过程[1],有着特有的生长发育规律。
肺功能测定对于判断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在喘息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均有重要意义[2]。
肺功能检查是指运用特定的手段和仪器对受检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检测、评价[3],是描述呼吸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牵涉呼吸力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等,理论上复杂。
但经过一定的测试和计算机计算后,能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回答临床问题[4]。
目前,国内儿童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不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更低,检测质量参差不齐,亦无统一规范的儿童肺功能指南。
故中国儿童肺功能协作组经过多年努力,就目前较为成熟的检测方式推出如下系列指南。
本系列指南将从概述、肺容积和通气功能法、潮气呼吸法、脉冲振荡法、气道反应性测定(激发试验、舒张试验)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等领域进行阐述。
1 儿童肺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肺功能技术最早是在古罗马时期,希腊医生Claudius Galen进行了最简单的肺容量测试。
19世纪中期,伦敦的John Hutchinso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定标的肺容量计。
20世纪初期,丹麦的Christian Bohr提出弥散学说,并采用静态法完成了使用一氧化碳作为测试气体的弥散测定。
一氧化碳弥散测定法现在仍然是大多数肺功能设备的首选方式。
21世纪,气道阻力(Raw)的测定理论和测试技术逐渐成熟。
在婴幼儿肺功能检测方面,1890年Eckerlein成功测定每分通气量(MV);1970年第一台婴幼儿体描仪问世;1980年Turner等发明强迫呼气(Squzee);20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儿童肺功能技术才开始广泛普及。
肺功能检测仪中,流速-容量传感器至关重要。
最早出现的是水封式容量传感器,然后在水封式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干式滚桶式,之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涡轮式、热丝式及压差式、超声式流量传感器,并一直使用至今,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压差式的流量传感器。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二):肺容积和通气功能(完整版)肺通气功能检查又称肺量计检测,是肺功能检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肺量计一般分为2种[1,2,3,4],一种是容积型,一种是流量型。
前一种也称之为直接描记法,后一种又称之为间接描记法,其通过开放的管路可同步测定流量和容积(流量对时间的积分为容积)。
因流量型体积小,操作简便,故为目前常用。
在讨论通气功能前,先讨论肺容积。
1 肺容积肺容积反映的是肺内气体量的多少,在呼吸周期中,其大小随胸廓的扩张、收缩及呼吸肌肉的运动而改变,其变化幅度主要与呼吸深度有关。
肺容积是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的基础,容积的减少将导致患儿所需通气量的减少,影响呼吸功能。
肺容积(图1)主要包括4种基础肺容积(lung volume)[3]及4种基础肺容量。
基础肺容积:(1)潮气容积(VT)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2)补吸气容积(IRV),平静吸气后再用力吸入的最大气量;(3)补呼气容积(ERV),平静呼气后再用力呼出的最大气量;(4)残气容积(RV),补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
图1肺容积Figure 1Lung capacity由2个或2个以上的基础肺容积组成基础肺容量,包括:(1)深吸气量(IC),指平静呼气后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VT+IRV);(2)肺活量,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IC+ERV或VT+IRV+ERV),若不讲求速度的称为慢肺活量(又称最大肺活量,VCmax),而用力快速呼气所得的肺活量称之为用力肺活量(FVC)或时间肺活量,正常情况下二者相等,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尤其存在气体陷闭时)前者大于后者;(3)功能残气量(FRC),指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气量(ERV+RV);(4)肺总量(TLC)指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总气量(肺活量+RV)通过肺量计所测的肺容积不包括RV,由此也不包含与之相关的FRC 和TLC。
RV需体积描记法或气体稀释法进行测定。
心肺功能评定一、概述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和运动耐力的基础,泛指有氧运动系统通过肺呼吸和心脏活动推动血液循环向机体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满足各种人体生命活动物质与能量代谢需要的生理学过程,与人的体质健康和竞技运动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氧运输功能通过心脏的循环,把氧气及能量物质运送到全身组织进行新陈代谢。
心脏功能减退会导致循环功能障碍,产生缺氧缺血状态。
2、气体交换功能包括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主要通过内呼吸和外呼吸两个基本过程来实现。
3、心肺功能与运动耐力运动耐力是指机体持续活动的能力,取决于心肺功能及骨骼肌的代谢。
心肺功能下降会影响运动能力;长期制动和缺乏运动也会导致心肺功能的减退。
4、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可用于评价心脏疾病病人的新功能,并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治疗。
但是,该方法,主要依据病人自己有无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主观症状,因而评定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具体功能分级标准如下。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级:体力活动稍受限。
一般体力活动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休息时感到舒适,低于正常日常生活活动的运动量即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时仍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心电运动试验心电运动试验(ECG)是指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时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实际祝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
(一)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1、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0%-80%)和特异性(71%-97%)。
主要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根据心电图st段偏移情况诊断冠心病。
2、鉴定心律失常运动中诱发或加剧心律失常往往提示为器质性心脏病,应注意休息,避免运动,并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强度;运动中心率失常减少或消失提示属于良性心律失常,并非一定要限制运动和日常生活。
简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1.引言1.1 概述呼吸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系统,它由多个器官和组织构成,主要负责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和健康。
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器官。
鼻腔是我们呼吸的入口,通过鼻孔将空气引入体内。
随后,空气经由咽喉进入气管,然后进一步分支为两个支气管,分别通向左右肺。
在肺部,支气管进一步分支成肺泡,肺泡是呼吸系统中最小的结构单位,它们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
呼吸系统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呼吸道功能和肺功能。
呼吸道功能主要包括导气和防御两个方面。
导气功能指的是将空气从外部引入到肺部,使氧气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使用。
防御功能是指呼吸道对外界微生物、尘埃和有害物质的防御作用,通过鼻毛、黏膜和粘液等物理和化学的机制来阻止这些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
肺功能指的是肺部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通过肺泡中的气体交换,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同时将氧气吸收到血液中供给身体使用。
总的来说,呼吸系统是人体中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它的组成和功能紧密相连,协同工作,确保我们正常呼吸,维持身体机能的平衡。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强调呼吸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呼吸系统健康的方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下面是关于呼吸系统组成及功能的文章结构的一个例子:文章结构:本文将以呼吸系统为主题,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这部分将简要介绍呼吸系统的重要性,并引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1.2 文章结构这部分将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即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3 目的这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和目标,即通过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介绍,增进读者对呼吸系统的了解和关注。
2. 正文2.1 呼吸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将详细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喉咙、气管、肺部等器官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肺功能检查可评估受试者的呼吸生理功能,明确肺功能损害程度以及通气/血流平衡情况,从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明确诊断,评估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还可用于劳动能力的鉴定、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
因此,肺功能检查在临床工作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尤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及外科手术评估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中提到,40岁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测率应增加到25%[1]。
但有研究发现,在不同等级医院肺功能仪的配备率仍不平衡,一级医院的配备率仅为1.6%[2]。
在基层医院,肺功能检查的普及势在必行。
本刊2018年第6期发表的《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也强调了随着慢性病管理的普及,肺功能检查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重要[3]。
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及其应用做一简单的概述。
一、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1.常规肺通气功能: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
适应证包括疾病的诊断、监测、损害/致残的评价。
禁忌证包括绝对和相对禁忌证,如近3个月有心肌梗死、脑卒中、休克、未控制的高血压等[3]。
大多数其他肺功能检查项目均是在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其他项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也以肺通气功能检查为基础。
肺通气功能检查前应进行仪器的准备包括环境校准、容积及流量校准,以及受试者的准备,如穿着舒适轻薄衣服、准确测量身高体重、采取坐位以及动作的练习等。
肺通气功能检查主要包括慢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3部分内容,在进行每项检查时,均应进行严格的质控。
在完成肺通气功能检查后,质量等级可评为A、B、C、D、F 5级[4,5],见表1。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可分为限制性、阻塞性、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障碍,无论是哪一种通气功能障碍,其程度的判断均按照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来分级,可分为轻度(≥70%)、中度(60%~69%)、中重度(50%~59%)、重度(35%~49%)及极重度(<35%)5级[4]。
第三章心肺功能的评定第一节心功能评定常用的心功能评定方法包括对体力活动的主观感觉分级(如心脏功能分级、自觉用力程度分级)、超声心动图、心脏负荷试验(如心电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核素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等。
心脏负荷试验中最常用的是心电运动试验。
一、心功能分级通常采用美国心脏协会的分级方法,见表3-1.表3-1 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协会)(一)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1、评定心功能、体力活动能力,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2、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3、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4、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和鉴别良性及器质性心律失常。
5、确定患者进行运动的危险性。
6、评定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的效果。
7、其他。
(二)心电运动试验的种类1、按所用设备分类(1)活动平板试验;(2)踏车试验;(3)便携式运动负荷仪;(4)台阶试验。
2、按终止试验的运动强度分类(1)极量运动试验:运动强度逐级递增直至受试者感到筋疲力尽,或心率、摄氧量继续运动时不再增加为止,即达到生理极限。
适用于运动员及健康的青年人。
极量运动试验可按性别和年龄推算的预计最大心率(220-年龄)作为终止试验的标准。
(2)亚(次)极量运动试验:运动至心率达到亚极量心率,即按年龄预计最大心率(220-年龄)的85%或达到(195-年龄)时结束试验。
用于测定非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
(3)症状限制运动试验:运动进行至出现必须停止运动的指征(症状、体征、心率、血压或心电图改变等)为止。
停止运动的指征包括:①出现呼吸急促或困难、胸闷、胸痛、心绞痛、极度疲劳、下肢痉挛、严重跛行、身体摇晃、步态不稳、头晕、耳鸣、恶心、意识不清、面部有痛苦表情、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等症状和体征;②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不升高反而下降,低于安静时收缩压1.33kPa以上(>10mmHg); 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上升,超过29.33~33.33kPa(>220~250mmHg);运动负荷增加时舒张压上升,超过14.7~16.0kPa(>110~120mmHg);或舒张压上升,超过安静时2.00~2.67kPa(>15~20mmHg);③运动负荷不变或增加时,心率不增加,甚至下降超过10次/分;④心电图显示S-T段下降或上升≥1mm;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如异位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或成对出现的期前收缩,R-ON-T,房颤,房扑,室扑,室颤,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等;⑤患者要求停止运动。
完整版)肺功能检查术评分标准.txt 完整版)肺功能检查术评分标准
该文档旨在提供肺功能检查术评分标准的完整版本。
引言
肺功能检查术是一种用于评估肺部功能的医学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和监测呼吸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本评分标准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以便准确评估肺功能检查术的结果。
评分标准
根据肺功能检查术的不同类型和指标,以下是对各种结果进行评分的标准:
1.呼气容积(FEV1)
优秀:大于80%预期值
良好:70-80%预期值
中等:60-70%预期值
差:50-60%预期值
极差:小于50%预期值
2.最大呼气流速(PEF)
优秀:大于80%预期值
良好:70-80%预期值
中等:60-70%预期值
差:50-60%预期值
极差:小于50%预期值
3.肺功能指数(FEV1/FVC)正常:大于70%
轻度下降:60-70%
中度下降:50-60%
重度下降:小于50%
4.肺通气功能(TLC)
优秀:大于95%预期值
良好:80-95%预期值
中等:60-80%预期值
差:40-60%预期值
极差:小于40%预期值
结论
以上评分标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根据肺功能检查术的结果准确评估患者的肺部功能。
在使用该评分标准时,请务必参考相关的临床资料和专业知识,以便作出准确的判断。
请注意,该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并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临床诊断和判断。
在实际应用中,仍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以上是(完整版)肺功能检查术评分标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四):潮气呼吸肺功能(完整版)潮气呼吸流量-容积曲线(tidal breathing flow volume curve,TBFV)法检测婴幼儿肺功能在我国开展20年来[1,2],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医院可进行此项检测,但一直缺乏相关的技术操作指南及检测报告解读指南或共识,供技术人员及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本指南主要就TBFV肺功能测定的原理、技术操作、注意事项、可获得的参数及其在不同疾病改变的特点与临床意义等进行阐述。
1 原理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原理与传统用力呼吸肺功能检测类似,即采用流量传感器(压差式或超声式流量传感器)获得流量信号,由流量信号积分获得容积信号,从而描绘出流量-容积曲线[3]。
因无法要求受试者用力呼吸,检测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进行,获得的是受试者潮气呼吸状态下的流量-容积曲线。
此检测采用面罩扣住患儿口、鼻,所描绘的流量-容积曲线中,其流量信号来源不仅包括下呼吸道,也包括上呼吸道,因此,TBFV技术检测结果反映的是整个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变,而不是单纯下呼吸道的功能改变。
2 检测前准备及注意事项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使用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设备来自不同的制造商,不同制造商生产的仪器所设置的肺功能参数不同,同一参数的名称亦有所不同[4]。
本指南内容主要参照国内使用较多的Jaeger公司生产的肺功能仪,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所购设备的不同。
2.1 患儿的准备及注意事项(1)记录患儿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测量身长、体质量等。
(2)检查在进食后1~2 h,无明显腹胀时进行。
(3)清除鼻咽分泌物,保持上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加用呋麻滴鼻液。
(4)检查在婴幼儿充分睡眠状态下进行,选用100 g/L水合氯醛胶浆口服,推荐常用剂量为0.5~1.5 g,最高剂量不超过2 g/次[5],为安全起见,儿科临床上常按0.5 mL/kg剂量给药。
服用水合氯醛时,患儿容易哭闹,呕吐,建议在镇静室或在医护人员看护下进行,防止发生误吸。
简述肺功能测定及报告分析肺功能测定是一项用来评估呼吸系统功能的检查方法。
它通过测量呼吸流量、容积和气体交换等参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肺部的健康状况,诊断和监测肺部疾病,并为治疗提供参考。
一般来说,肺功能测定包括肺活量测定、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测定和弥散功能测定。
肺活量测定是最基本的肺功能测定项目。
它可以测量一个人在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容量。
这个过程需要通过一次深呼吸来使肺部充分展开,然后将气体排出,测量被排出的气体体积。
正常成年人的肺活量在3-5升左右。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测定(FEV1)可以测量一个人在最大吸气后在1秒内将气体排出的容量。
这个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肺部的通气功能。
如果FEV1值较低,可能表示肺部存在阻塞或限制,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肺纤维化。
弥散功能测定可以评估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
这个检查通过测量患者在呼吸一定浓度气体之后,血液中该气体的浓度变化来评估气体交换的速度和效率。
这个测定对于早期发现和监测肺间质纤维化等肺部疾病非常有价值。
肺功能测定的结果通常会有一个报告,医生会根据这个报告来分析肺功能情况。
报告主要包括一些最常用的指标,如肺活量(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吸气流量(PEF)和最大呼气流量(MEF)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肺功能是否正常,并评估肺部疾病的程度。
在报告分析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身高等因素,以及与正常值的对比来判断肺功能的异常。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肺活量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肺部容量减少或肺功能受限。
如果FEV1/FVC比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呼气受限,常见于COPD等阻塞性肺疾病。
此外,报告还会根据测定结果来评估肺功能的严重程度。
通常,肺功能测定结果会根据百分比来评估。
例如,FEV1百分比预计值小于80%可能表示轻度肺功能损伤,小于60%可能表示中度损伤,小于40%可能表示重度损伤。
报告分析不仅仅是对数据的简单解读,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征来进行综合评估。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四):潮气呼吸肺功能(完整版)潮气呼吸流量-容积曲线(tidal breathing flow volume curve,TBFV)法检测婴幼儿肺功能在我国开展20年来[1,2],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医院可进行此项检测,但一直缺乏相关的技术操作指南及检测报告解读指南或共识,供技术人员及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本指南主要就TBFV肺功能测定的原理、技术操作、注意事项、可获得的参数及其在不同疾病改变的特点与临床意义等进行阐述。
1 原理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原理与传统用力呼吸肺功能检测类似,即采用流量传感器(压差式或超声式流量传感器)获得流量信号,由流量信号积分获得容积信号,从而描绘出流量-容积曲线[3]。
因无法要求受试者用力呼吸,检测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进行,获得的是受试者潮气呼吸状态下的流量-容积曲线。
此检测采用面罩扣住患儿口、鼻,所描绘的流量-容积曲线中,其流量信号来源不仅包括下呼吸道,也包括上呼吸道,因此,TBFV技术检测结果反映的是整个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变,而不是单纯下呼吸道的功能改变。
2 检测前准备及注意事项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使用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设备来自不同的制造商,不同制造商生产的仪器所设置的肺功能参数不同,同一参数的名称亦有所不同[4]。
本指南内容主要参照国内使用较多的Jaeger公司生产的肺功能仪,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所购设备的不同。
2.1 患儿的准备及注意事项(1)记录患儿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测量身长、体质量等。
(2)检查在进食后1~2 h,无明显腹胀时进行。
(3)清除鼻咽分泌物,保持上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加用呋麻滴鼻液。
(4)检查在婴幼儿充分睡眠状态下进行,选用100 g/L水合氯醛胶浆口服,推荐常用剂量为0.5~1.5 g,最高剂量不超过2 g/次[5],为安全起见,儿科临床上常按0.5 mL/kg剂量给药。
服用水合氯醛时,患儿容易哭闹,呕吐,建议在镇静室或在医护人员看护下进行,防止发生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