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残疾人福利
- 格式:ppt
- 大小:279.00 KB
- 文档页数:32
——以残疾人、老年人的社会自立为目标文章编号:1009-6000(2005)02-0097-07中图分类号:C913.69文献标识码:B作者简介:巢耀明(1967-),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日本爱知工业大学访问学者。
The Welfare-Oriented Urban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for the21st Century in Japan: Aiming at the Social Independence of theDisabled and Senior Citizens巢耀明Cha o Ya o-mi ng日本的福利都市建设可以说是为全体市民,尤其是为残疾人、老年人创造丰富、愉悦、优美的生活环境。
都市生活环境可分为居住环境、交通环境和都市环境三个方面,从人的生活行为来分析都市生活环境,首先是作为生活基础的居住环境,其次是以联系住宅到各种城市设施的交通手段为主的交通环境,然后是作为总体的都市环境。
也可以描述为,立足于残疾人、老年人“生活自立”的居住环境,立足于“生活圈扩大”的交通环境,以及立足于“社会自立”、“丰富的生活”的都市环境。
从生活的不同层面出发可以得出不同的表达方式,作为“点”的生活“基地”的居住环境,作为“线”的多样化交通网络的交通环境,点和线交织起来构成丰富的“面”的都市环境。
国内专业期刊对日本福利都市建设的介绍主要集中在居住环境、交通环境方面,本文主要论述以残疾人、老年人的社会自立为目标的日本福利都市环境整备,探讨其建设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整备的基本内容及相关理念与技术要点。
1 福利都市建设的社会背景随着国民帄均寿命显著延长,出生率低下,日本正急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1990 年全日本普查人口总数为 12361 万人,预测2010 年将达到12945 万人的最高人口数,其后将逐渐减少。
从老龄化发展来看,197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7%,1992 年达 13.1%,预测到 2020年将达到 25.2%,即 4 人中就有1 个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厚生省人口问题研究所1991 年《日本的未来人口预测》)。
日本残疾人福利制度研究作者:李群群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1期摘要:日本现在的福利制度可以说是相当健全:从儿童福利到残疾人、老年人福利及对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扶助、医疗扶助等各种制度应有尽有,而且根据社会需求还在不断地进行完善。
关于日本福利之完善,论述较多,但是对从历史角度审视日本福利制度变迁的研究相对不足。
以日本智力障碍者福利制度为例,对其历史变迁和家庭现状等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以期对日本残疾人福利制度有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残疾人福利制度变迁现状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1-0255-02残疾人是世界各国都有的一个特殊困难群体,对残疾人的关照、保护和救助力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坐标,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通过对日本人残疾人现状和智力障碍者福利制度的历史变迁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目前日本智力障碍者的家庭现状及问题,学习和借鉴日本和国外的经验,努力推进中国残疾人福利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一、日本残疾人现状根据平成30年(2019)年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生活困难度调查”“社会福利设施调查”及“患者调查”等数据①,对日本残疾人现状把握如下:(一)人数状况身体残障者(包含残疾儿童)436万人,智力障碍者(包含智障儿童)108.2万人,精神障碍者392.4万人。
也就是说每一千人中,身体残障者有34人,智力障碍者有9人,精神障碍者34人。
大概占全体国民的7.4%。
(二)居住状况为了把握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厚生劳动省以身体残障者(2490人)、智力障碍者(499人)、精神障碍者(499人)、疑难疾病者(899人)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居家生活的比例,占残疾人士的9成以上。
关于一起居住的人员,身体残障者和疑难疾病患者回答“配偶”的比例最高,分别是47.8%和62.3%,而智力障碍者和精神障碍者则与“父母”居住比例最高,分别占76.2%和34.8%。
残疾人补贴制度:支持弱势群体实现平等与尊严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逐渐增加。
其中,残疾人群体由于身体或精神上的障碍,面临着生活和就业的困难。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各国纷纷制定并实施残疾人补贴制度。
本文将就残疾人补贴制度的定义、目的和相关政策理念进行探讨,以突显其在促进弱势群体实现平等与尊严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残疾人补贴制度的定义与目的残疾人补贴制度是指为了帮助残疾人群体解决生活和就业问题而建立的政府补贴机制。
其目的是为残疾人提供经济支持,弥补因残疾所带来的就业障碍和生活困难。
补贴的形式可以是直接发放金钱、提供福利和福利服务、资助特殊教育等形式。
二、残疾人补贴制度的政策理念1. 平等和非歧视原则:残疾人补贴制度坚持平等和非歧视原则,即每个残疾人都应享有在经济和社会资源方面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不论残疾人群体的类型、程度和功能状态如何,每个残疾人都应该受到公平对待,享受与其身体条件相适应的福利待遇。
2. 综合性服务原则:补贴制度不仅仅是为残疾人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还应提供一系列与残疾人特殊需求相关的服务,例如就业指导、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
通过综合性服务,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支持,帮助残疾人实现自我能力的最大发挥。
3. 可持续发展原则:残疾人补贴制度应具备可持续性,即政府应制定长期稳定的财政支出计划,确保残疾人补贴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效率。
三、全球残疾人补贴制度案例分析1. 瑞典模式:瑞典的残疾人补贴制度是全球公认的最成熟的补贴制度之一。
瑞典政府为残疾人提供包括社会福利金、就业援助金、居住津贴和交通补贴等多种形式的补贴。
此外,瑞典还重视残疾人的康复和教育培训,提供定期的康复和培训机会。
2. 日本模式:日本的残疾人补贴制度着重于提供医疗和康复服务,提供残疾人所需的各类辅助器具和医疗设施。
此外,日本还鼓励残疾人就业,提供就业补贴和职业培训机会,以促使残疾人群体实现自主生活。
残疾人福利1:残疾人福利法概述1.1 法律目的及适用范围1.2 残疾人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1.3 法律条文概述2:残疾认定与证明2.1 残疾认定的程序和条件2.2 各种残疾的认定标准2.3 残疾证明文件的获取途径和用途3:就业与职业培训支援3.1 就业保障制度概述3.2 就业辅助和适应性工作环境3.3 职业培训和就业促进机构介绍4:教育与培训4.1 残疾学生的主流学校就读4.2 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机构4.3 辅助教育服务和支援措施5:生活支援与照护服务5.1 生活支援服务的分类和提供方式 5.2 居住支援和康复设施5.3 独立生活支援和家庭支持措施6:医疗与康复服务6.1 残疾人医疗保险制度6.2 康复辅助器具的获取和使用6.3 医疗服务和康复机构7:公共交通与无障碍设施7.1 公共交通的无障碍化措施7.2 辅助交通服务和交通补贴政策7.3 建筑物和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化要求8:社会参与与福利活动8.1 社区融合与社会参与计划8.2 福利活动的组织和支持机构8.3 国际合作与残疾人福利附件:1:残疾人福利法全文2:相关法律法规摘要3:发放的残疾证明样本4:残疾人福利机构联系信息法律名词及注释:1:残疾人福利法 - 旨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确立了残疾人福利制度和相关支援措施。
2:就业保障制度 - 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保障其工作权益的制度。
3:特殊教育学校 - 为残疾学生提供专门教育的学校。
4:残疾人医疗保险制度 - 为残疾人提供医疗保障的保险制度。
5:无障碍化 - 指建筑物、交通、信息等公共设施和服务的设计和提供,以方便残疾人使用。
6:社区融合与社会参与计划 - 旨在推动残疾人融入社会,并参与社区活动的计划。
现在,世界多数国家都建立起覆盖所有国民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看看一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是怎样的。
一、法国: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4.9%在法国,公民从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种福利的保护。
法国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不管国籍,只要在法国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
笔者在法国留学时,照样享受他们的住房补贴和育儿补贴。
法国医疗保险全民享有,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公民每年仅交几百欧元的医保费,大致是一个星期的最低工资,失业者则免交此费。
家庭如果只有一人工作,可将配偶及子女纳入自己的保险中,交费不变。
病人每看一次医生只交1欧元的挂号费,其余所有费用在自己的保险账户上由社保机构划拨。
在法国,农民每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1欧元约合8.9元人民币),每养1头牲畜补贴300欧元,补贴农产品要求符合环保生产标准。
对无工作或低收入家庭,根据家庭人口数每月领取405.62欧元到851.81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则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月加162.25欧元。
孩子从在娘胎里的第5个月起到满3岁,如果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56.31欧元的幼儿补贴。
如果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或减少工时,则每月可领取320.67欧元到484.97欧元的育儿补助。
如果雇用保姆照看小于6岁的孩子,并且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欧元到199.78欧元的补贴。
如果家庭有两个孩子,每月补助 108.86欧元,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139.47欧元。
孩子长到11岁时,每月补助再追加30.62欧元,16岁时每月再追加54.43欧元。
此项补助直到孩子找到工作为止。
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
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
残疾人根据残疾情况,每月可获得109.40欧元到1025.72欧元的补助。
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和生活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国际交流的增多,各国之间的福利保障制度也在逐渐趋同,相互借鉴与学习。
本文将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国家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并提出借鉴的启示和建议。
一、欧洲国家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欧洲国家在残疾人福利保障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制度和经验。
其中,瑞典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瑞典的福利保障制度以“人权”为核心,注重残疾人的自主权和平等权。
该国通过提供社会福利、医疗保障、教育培训等综合措施,全面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
此外,瑞典还注重残疾人的社会融入,提供就业机会和适应性工作环境,使残疾人能够参与社会生活。
二、亚洲国家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亚洲国家在残疾人福利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例如,日本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注重残疾人的康复和自立能力培养。
日本政府通过提供康复服务、职业培训等手段,帮助残疾人实现自主生活。
此外,日本还鼓励企业雇佣残疾人,并提供相应的就业补贴和支持措施。
三、拉美国家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拉美国家在残疾人福利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和不足。
然而,一些国家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福利保障制度。
例如,巴西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以“社会包容”为核心理念,通过提供社会援助、医疗保障和教育培训等措施,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此外,巴西还鼓励残疾人参与劳动力市场,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
四、借鉴与启示从国际比较来看,不同国家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和亮点。
首先,注重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和生活需求,强调平等和人权的原则。
其次,提供综合性的福利保障措施,包括社会援助、医疗保障、教育培训等。
再次,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和劳动力市场,提供适应性的工作环境和就业机会。
最后,注重残疾人的康复和自立能力培养,提供相应的康复服务和职业培训。
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残疾人的医疗保障与福利政策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医疗保障和福利政策方面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和保护残疾人。
本文将探讨残疾人的医疗保障与福利政策的重要性,并对不同国家的政策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医疗保障政策的重要性医疗保障是指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医疗和康复服务的一种制度。
对于残疾人来说,医疗保障政策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 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残疾人往往面临着更高的医疗需求,医疗保障政策可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包括手术、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等。
2. 减轻经济负担:残疾人在医疗方面的花费通常较高,医疗保障政策可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提供医疗费用的报销或补充,从而确保他们能够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
3. 促进康复和自立:通过提供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医疗保障政策可以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立。
二、国际医疗保障与福利政策比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医疗保障与福利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对比较典型的国家的政策进行的说明:1. 中国:中国的残疾人医疗保障政策以“全覆盖、基本公平、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政府推行的医疗保障制度中包括了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提供了相应的医疗费用报销和康复服务。
2. 美国:美国的医疗保障政策主要由医疗保险计划Medicaid和Medicare组成。
残疾人可以通过这两种计划获得医疗保障,其中Medicaid主要针对低收入家庭和残疾人提供医疗和长期护理服务。
3. 日本: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社会医疗保险和国民健康保险。
残疾人可以通过这两种保险获得医疗保障,政府还为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设施和辅助器具的支持。
4. 英国:英国的医疗保障主要通过国家保健服务(NHS)提供。
残疾人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服务,政府还为残疾人提供了福利金和津贴。
通过对以上国家的比较可以看出,各国对残疾人的医疗保障和福利政策都非常重视,但具体实施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浅析日本残疾人福利政策的历史推进及其特征作者:刘绮莉金子祺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31期摘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论文通过概述日本战后残疾人福利政策的历史发展进程,了解其政策形成的阶段性特征,以期为当前的我国残疾人福利政策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残疾人福利历史发展福利政策契约式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码:A在日本,残疾人称为“障害者”。
截至2006年,日本的残疾人数达到723.8万人,约占日本人口的5.6%。
伴随着日本人口少子高龄化进程加剧,残疾人群体中老龄化问题严重,拥有残疾同时该群体社会问题呈现复杂化、多样化趋势。
1日本的残疾人观与发展现状残疾不是个体问题,是全人类不可逃避的社会问题。
传统的日本社会对残疾人的看法与我国过往相近,主要体现为“可怜”、“不幸”、“宿命”等伴随怜悯的同时,“价值低”、“二等公民”、“社会的无用废物”等观点比较普遍。
而残疾人个体曾在日本经济、社会、就业、教育和社会方面承受过不少不公平对待。
以智力残疾为例,1960年制定的精神薄弱者福利法(现名为:智力残疾福利法)以前,智力残疾人的居家生活非常悲惨。
精神病患者多以防御看管为主,尽量不给他人带来麻烦为当时福利的主要目标。
日本残疾人观发生变化始于本世纪50年代以后。
50-60年代后源自北欧、美国无差别融合理念得到一定认同,80年代后国际残疾人年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日本社会以往因残疾因素产生的差距逐渐缩小,通过社会参与、残疾人享受与常人一样的观点逐渐普及。
现代日本社会,即使残疾,与同龄的市民一样按照自己的想法与责任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逐步成为常态。
即使这样,无差别的残疾人观仍限于部分社会福利工作者、部分残疾人开始接受,但全体社会成员还为时过早。
2006年的调研数据显示,723万残疾人中居家残疾人667万人,专门设施的56.8万人。
不同类型中,身体残疾人数量多,达到366.3万人。
而居家的身体残疾人有357.6万,进入专门设施的仅8.7万人。
哪些国家比中国更加注重残疾人权益保障?残疾人在社会中处于极易被歧视和边缘化的地位,注重残疾人权益保障可以让这一弱势群体得到更好的关注和支持。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数量的国家,中国也在不断完善残疾人权益的保障。
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残疾人权利保障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哪些国家比中国更加注重残疾人权益保障。
1.北欧国家北欧国家一直以来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权保障,尤其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这些国家注重残疾人的自主权和自由权,实行无障碍建设和无条件门槛,让残疾人可以更加自由地生活和工作。
同时,北欧国家的立法也为残疾人权利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2.日本日本一直以来注重残疾人的福利保障,为残疾人提供包括工作、福利、医疗等多方面的支持。
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并不断强化残疾人的权利保障。
此外,日本社会普遍认识到残疾人的需求和权益,对残疾人的社会地位也较为尊重,这都为残疾人权益保障提供了较好的保证。
3.瑞士瑞士作为一个经济发达且对人权关注较高的国家,对残疾人权益保障也表现较好。
瑞士政府为残疾人提供了全面的福利保障,包括教育、就业、医疗等多个领域,并在立法方面强化了残疾人权利的保障。
此外,瑞士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和态度也相对开放和包容,这对残疾人的生活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4.美国美国对残疾人的权利保障也是全方位的。
美国政府为残疾人提供了完善的福利保障,包括医疗、教育、住房、工作等诸多领域,并在法律方面保障了残疾人的平等权利。
此外,美国几乎是第一个真正对残疾人进行无障碍立法和推广无障碍设施的国家,无障碍环境已经深入到美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总结以上列举的哪些国家比中国更加注重残疾人权益保障,都在推动残疾人权利保障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而实践也证明了这些探索的正确性。
针对残疾人权利保障方面的不足,中国政府致力于完善各方面的立法、政策等,加强残疾人受教育、就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