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考察报告19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19
博物馆考察报告近日,笔者前往拜访了位于市中心的国家博物馆。
这是笔者第一次到这个博物馆,令人惊叹的是,其建筑外观与周围的现代化建筑风格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使它更加突出。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左边的礼品店。
这个礼品店出售各种纪念品,从钥匙扣到文化名片,从书籍到手工艺品。
礼品店里摆放着吸引人的东西,但是价格相对于其他地方还是比较贵的。
在进入博物馆之前,需要先购买门票。
门票价格合理,对于普通游客而言并不过高。
该博物馆采用预售票制度,游客可以在网上提前购买门票,以避免长时间的排队等候。
走进展览厅,笔者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浓厚历史气息。
在博物馆的每个展览区域中都有专业介绍人员,不时地向游客讲解展览文物的来源和历史背景,使游客更加了解文物内涵。
如果您是来这里了解国家历史或文化的,建议您选择自行游览,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个展览区域的文物的内涵和历史背景。
而如果您是来博物馆看工艺品和艺术品的,那么建议您选择在入口处租用语音导游,以帮助您更好地欣赏展品。
博物馆内还设有陈列厅和多媒体演示区。
陈列厅展示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使游客通过这些文物的历史意义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
而多媒体演示区主要介绍当时的生活、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的情况,包括音乐、服装、食物、宗教和艺术等。
博物馆的展览面积非常大,分为内外两大区域。
外面区域陈列的是一些大型文物,比如大型器具、文物等;而内部区域则展示了更多的精品文物,如金银器、瓷器、字画等。
总的来说,该博物馆在细节上做得很好,从入口到每个展示区域都能看到员工的提醒、温馨提示和人性化服务。
虽然参观的时间还是比较短,但是得到的感受却非常深刻。
在这次博物馆考察之后,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物的珍贵和历史的底蕴,也更加明确地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让我不禁产生了更多对历史文化认识和探索的热情。
洛阳博物馆考察报告篇一:洛阳市博物馆参观总结洛阳市博物馆观后感洛阳古时称雒阳,在唐朝年间被称为神都。
她辉煌的历史给她带来了数不尽的荣誉,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大古都之一。
是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
她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丘陵地区,属黄河流域,自古被称为“天下之中”、“九州腹地”。
这里气候适宜、河流密布、山川纵横,又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美誉。
古时人们将山南水北的地区称之为“阳”,洛阳恰是位于洛水以北、邙山以南而得名。
我在去年4月份的时候去的洛阳,正是洛阳牡丹花开的季节,鲜花相伴,在古城中游行,别有一番景致。
博物馆鸟瞰博物馆入口洛阳博物馆位于洛南新区隋唐遗址植物园北侧,博物馆的周边即是洛阳古里坊区的遗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择之”,洛阳市中国历代王朝建都之地。
博物馆的设计立意便是以“河图洛书”为出发点表达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博物馆的正前方是一片广阔的市民活动广场,在这里远远望去,博物馆单纯的几何体谅庄严大气,气势磅礴,仿佛在诉说着洛阳的天下兴废之事。
在博物馆的大门旁处一个九龙巨鼎擎天而出,直指苍穹,意指“定鼎中原”,穿过门阙,我们便进到博物馆的大厅。
洛阳博物馆的参观流线是以中央的大厅为中心各个陈列馆环绕大厅布置,走进大厅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座宫殿,柔和的光线从天窗打下,照射在明净的墙壁和地板上,极简的美感瞬间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博物馆大厅转入陈列室我们首先会看到陈列室的入口处有一条延伸到屏风墙的轴线坐标,上面展示出了在洛阳建都的十三个王朝,他们依次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在洛阳建都的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可以说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之一,有“十三朝古都”的美称。
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是河洛文明展,河洛,指的是黄河与洛河交汇处的的这一片区域,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河洛文明正式诞生于此。
校史馆(展馆)调研报告实地调研1——洛阳新区博物馆1、地理位置: 洛阳博物馆新馆位于隋唐城遗址公园北侧。
2、概述:洛阳新区博物馆是洛阳唯一的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
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新馆藏品数量为40余万件,集收藏、研究、展览于一身。
2009年3月博物馆新馆竣工。
3、外立面分析:洛阳新区博物馆主要由一个巨大的梯形体块构成,主入口采用对称式,外立面采用石砖和混凝土,色彩比较沉稳。
4、功能分析:博物馆分为两层,一共有10个展馆和3和临时展厅。
5、流线分析:6、内部分析:1,中央大厅和进入展厅的前室走廊一般天井采光2,展厅内部一般采用高侧采光和人工采光。
3,博物馆的墙体非常厚实,大约有1米厚。
4、中央大厅里的圆柱其实是便利店,既可以给游客提供方便,又不影响博物馆的美观。
6,内部空间丰富有趣,隔断非常厚实美观,有地台的抬升和下沉,也有墙面的凹凸。
7、总结:1建筑造型沉稳大气2功能分析较明确3内部空间丰富有趣4流线有些复杂实地调研2——洛阳国际会展中心1、地理位置:洛阳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洛河南岸新区中心区范围内,东临王城大道,南接开元大道,西至学府街,北到五环路。
2、概述:是中原地区室内面积最大的会展中心,洛阳国际会展中心地处新区景观轴线上,与洛阳市市政府办公大楼隔关林大道相望,是洛阳市又一个标志性建筑。
3、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4、内部分东西两部分,功能分区明显,整个弧形建筑从中间分为东西两个部分。
以中间的长廊为界,西区1楼至3楼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楼和5楼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东区1楼和3楼可作会展场地,2楼是还未启用的人力资源市场。
5、室内图片:经典案例分析1——天津美术馆1、地理位置:天津美术馆坐落于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与平江道交口,地处文化广场的核心位置,临湖而建。
2、概述: 建筑外观简洁大方,极富现代气息,内部设施完善,既提供了永久性和临时性展览空间,也提供了公共教育与文化休闲的空间,是中国最具现代化标准的美术展览馆之一,与同处文化广场地区的天津博物馆、天津大剧院、天津图书馆、天津自然博物馆等共同构成天津城市标志性文化建筑群。
本次建筑空间组合课程案例分析我们选择的是位于位于“七大古都”之一洛阳市中心,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的洛河南畔的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是历朝历代王侯将相雄踞之地,有着非常灿烂的文明和辉煌的历史.而且洛阳博物馆作为国家一家博物馆,是洛阳市乃至全国的重点工程,受到广泛关注.洛阳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文化遗址北侧设计建造一座博物馆,势必从历史文脉和城市肌理切入,修建一座真正属于洛阳这座城市的博物馆,让建筑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让建筑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当中。
而本次设计任务是在太原双塔寺西北面设计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展现山西省荟萃的建筑历史文化。
本次设计任务与洛阳博物馆的客观条件十分相似,所以具有极大的参考性。
项目概况由于洛阳博物馆老馆不能满足数量巨大的藏品要求,在2007年开始筹备新馆建设,新馆位于洛河南畔,隋唐宫殿遗址北面,场地面积200000㎡,有着足够大的场地。
新馆公开竞标,中标方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设计者是建筑师李立。
李立教授执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在教学中是“剖面优先”的设计手法的推崇者,而洛阳博物馆是此设计理念的重要实践案例之一。
总图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建筑用地面积十分巨大,而且场地充裕,查资料得场地面积为200000㎡。
分析场地四周的地形地貌,场地位于洛河南畔,场地的南面是隋唐城宫殿遗址,周边是里坊制的遗址,场地所在地是很敏感的地带。
场地有着18m的限高要求。
综合考虑,建筑师选择了一个四方扁平的体量。
方形建筑体量坐落于场地之上,坐北朝南,呼应了城市中轴线,成为城市轴线的一部分。
建筑构思着眼于文明初现时原始粗犷的气韵与势态,不是采用大屋顶等通常的建筑式样,而是选择厚重的大体块大体量。
确定体量之后,设计师在安排出入口的时候,取位于“天下之中”的洛阳的文化向四面八方传播之意,设计了四通八达四面八方的道路和出入口。
从南到北一次排布了主要出口口,次要出入口,货流出入口,大型文物出入口。
洛阳博物馆考察报告洛阳博物馆考察报告篇一:洛阳市博物馆参观总结洛阳市博物馆观后感洛阳古时称雒阳,在唐朝年间被称为神都。
她辉煌的历史给她带来了数不尽的荣誉,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大古都之一。
是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
她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丘陵地区,属黄河流域,自古被称为“天下之中”、“九州腹地”。
这里气候适宜、河流密布、山川纵横,又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美誉。
古时人们将山南水北的地区称之为“阳”,洛阳恰是位于洛水以北、邙山以南而得名。
我在去年4月份的时候去的洛阳,正是洛阳牡丹花开的季节,鲜花相伴,在古城中游行,别有一番景致。
博物馆鸟瞰博物馆入口洛阳博物馆位于洛南新区隋唐遗址植物园北侧,博物馆的周边即是洛阳古里坊区的遗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择之”,洛阳市中国历代王朝建都之地。
博物馆的设计立意便是以“河图洛书”为出发点表达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博物馆的正前方是一片广阔的市民活动广场,在这里远远望去,博物馆单纯的几何体谅庄严大气,气势磅礴,仿佛在诉说着洛阳的天下兴废之事。
在博物馆的大门旁处一个九龙巨鼎擎天而出,直指苍穹,意指“定鼎中原”,穿过门阙,我们便进到博物馆的大厅。
洛阳博物馆的参观流线是以中央的大厅为中心各个陈列馆环绕大厅布置,走进大厅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座宫殿,柔和的光线从天窗打下,照射在明净的墙壁和地板上,极简的美感瞬间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博物馆大厅转入陈列室我们首先会看到陈列室的入口处有一条延伸到屏风墙的轴线坐标,上面展示出了在洛阳建都的十三个王朝,他们依次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在洛阳建都的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可以说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之一,有“十三朝古都”的美称。
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是河洛文明展,河洛,指的是黄河与洛河交汇处的的这一片区域,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河洛文明正式诞生于此。
洛阳考察报告第一篇:洛阳考察报告关于洛阳景区的考察报告考察目的:了解景点的起源,文化内涵意义考察地点介绍:龙门石窟,白马寺,天子驾六。
洛阳博物馆考查内容,过程,结束考察收获,体会和建议: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
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龙门由来。
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
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
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莲花洞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
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报告————————————————————————————————作者:————————————————————————————————日期:课程艺术考察报告院系:美术学院年级专业: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考察时间:考察地点:洛阳填写时间: 2017 年 12月 14日艺术考察报告关于洛阳龙门石窟、博物馆的考察报告这次学校组织活动带我们一同去了洛阳进行考察,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从商丘师范学院出发前去了洛阳。
本次考察以龙门石窟和博物馆主线。
首先在学校的带领下我们去了全国有名的四大名窟之一: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被称为中国佛教石刻艺术最高峰。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经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营造,南北长达一公里,至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第20窟:潜溪寺。
潜溪寺:唐高宗年间(650—683年)凿造。
本尊阿弥陀佛,著褒衣博带袈裟、姿态静穆自若,左右观世音、大势至菩萨,表情文静。
三像合称为“西方三圣”。
第二个映入眼帘的是:陈抟十字卷碑。
陈抟十字卷碑:陈抟,唐末至北宋初年隐士,为中国道教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著名人物,曾先后隐居武当山、华山。
北宋太宗时被赐号“希夷先生”。
该洞正壁上层石碑上阴刻有一幅龙门山色图,有山峦、寺院、河流、洞窟及古都洛阳北面的邙山;下层由他书丹的“十字卷碑”反映出他的书法雄奇、奔放的特点及其个性的洒脱和超俗。
第三个映入眼帘的是第104窟:宾阳北洞。
宾阳北洞:始凿于北魏,完工于唐高宗时期(650—683年),主尊阿弥陀佛,火燃纹背光繁杂而生动。
洞口南侧“龙头”柱础,属北魏之作品。
第四个映入眼帘的是第140窟:宾阳中洞。
宾阳中洞:北魏(500—523年)营造,正壁释迦牟尼佛及二弟子、二菩萨,南北壁均一立佛二菩萨,造像三世佛题材,地面莲花宝池。
博物馆考察实践报告一、引言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某博物馆,并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考察实践。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享我在博物馆考察中的所见所闻,给予读者对博物馆价值与意义的更深入理解。
二、博物馆的现状和意义博物馆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千年的历史积淀。
通过展示各种艺术品、文物和展览,博物馆能够激发公众对历史、艺术和科学的兴趣,提升大众的文化素养,加深人们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
三、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呈现在考察当天,我特别留意了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与呈现方式。
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应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通过场景布置、灯光音效等手段,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
考察中,我注意到博物馆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设施等方式,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触到展品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四、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陈列展览的场所,更有着重要的教育功能。
通过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等形式,博物馆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加权威和深入的历史文化知识,并培养观众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另外,博物馆还通过举办亲子活动、校外实践等方式,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提供有趣的学习机会,激发孩子们对文化遗产的兴趣。
五、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博物馆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博物馆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
其次,博物馆的藏品保护和研究工作,对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能够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经济收入,提升城市形象和软实力。
六、博物馆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未来将继续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博物馆应该与时俱进,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手段,开展虚拟展览和在线教育,使文化资源更广泛地惠及大众。
同时,博物馆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和国际学者。
七、结语通过这次博物馆考察实践,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教育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不可估量的价值。
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河南——黄河流经的这片沃土,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源地和发祥地。
我们这些生长在河南的中学生,有必要深切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激发自小热爱家乡、长大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为此,我们商定,暑假期间,集体参观河南博物院。
1参观目的实现伟大中国梦,既是父辈们的光荣职责,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学生的神圣使命。
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激励我们更加茁壮成长。
1.1观瞻古代器物,温故知新在七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从旧石器时代至清朝的中国历史知识,知道了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奋斗和发展。
然而,这都是课本知识,需要有具体的感知来强化。
而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博物院(馆的佼佼者,收藏河南境内的历史文物达十万余件,足以让我们徜徉在历史长河,重温学过的知识。
1.2探寻先辈智慧,奋发动力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伟大创造都出自河南。
像新石器彩陶,商周大型青铜器,两汉冶铁和灌溉技术,等等,都是历代河南人民的杰出贡献。
而上述典型文物,河南博物院应有尽有。
我们浏览其间,定能探寻到先辈的智慧,奋发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
1.3梳理灿烂文化,继承发扬河南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文化名人,如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商鞅,发明地动仪的科圣张衡,著《伤寒杂病论》的医圣张仲景,唐代的著名诗人杜甫、韩愈、李商隐,西行取经的玄奘,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
而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河南博物院,恰是灿烂的河南历史文化的浓缩。
去那里亲眼目睹,定能增强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2参观过程2014年7月31日上午10时,六名同学如约在河南博物院大门口集合。
大家先以这座“戴冠的金字塔”为背景,挨个照相留念。
然后到领票口,凭学生证,领取免费的参观磁卡。
穿过广场,踏上台阶,刷卡走进展厅,开始参观河南博物院共有八个展厅组成的《中原古代文明之光》。